吴燕
目的:探讨系统化护理在小儿门诊静脉输液患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本院进行门诊输液治疗的121例患儿实施系统化护理作为观察组,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门诊输液治疗的115例患儿的相关资料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7%与7.0%,两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输液室环境、护理人员穿刺技术、护理人员服务态、总满意度评分分别为95.68±2.36、94.23±1.78、95.52±2.47、95.89±3.34与78.21±1.89、83.68±2.35、78.35±3.21、80.38±3.82,两组间上述各项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门诊小儿输液患儿中实施系统化护理,可以减少治疗中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卜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对生育政策调整后,基层医院产科所采用的分娩方式变化进行了对比。方法:收集我院产科不同阶段的4600例住院分娩产妇的病历资料,其中在2014年1月至9月实施了“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前的病历和在2016年1月至9月实施政策后的病历各2300例,对不同时期产妇的分娩方式存在的差异进行对比。结果:实施“二孩政策”后进行阴道分娩的比例有所下降,而剖宫产的比例则有所上升。结论:将两组数据相比,2016年生育政策实施后采用阴道分娩的比例下降,剖宫产的比例升高,同时孕期合并症和瘢痕子宫的产妇增多,提示“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对产妇结构和生育方式已产生影响,产科工作难度增加,医院产科应该采取积极措施,应对助产形势的变化。
作者:王治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规范妇幼卫生信息管理工作,掌握妇幼保健院实际工作情况。方法:本文随机选取本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40份妇幼卫生信息作为研究对象,对孕产妇保健服务情况进行统计。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采取一系列妇幼卫生信息管理优化措施,选取40份妇幼卫生信息作为研究对象,再对孕产妇保健服务情况进行统计。结果:通过对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40份妇幼卫生信息以及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40份妇幼卫生信息进行比较分析,在采取一系列妇幼卫生信息管理优化措施后,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住院分娩率、高危妊娠检出率、高危孕产妇检出率等都得到了有效提升,妇幼卫生管理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结论:在妇幼卫生信息管理工作中,应该加强信息登记、统计管理,提高信息数据的准确性,从而为妇幼卫生管理工作提供基础保障。
作者:杨勇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对氟康唑联合克霉唑阴道栓治疗霉菌性阴道炎临床效果的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50例在我院接受诊治的霉菌性阴道炎患者,选取时间在2014年2月至2015年12月。按照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克霉唑阴道栓治疗法)和实验组(佛康唑联合克霉唑阴道栓治疗法),观察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根据两组的实验总有效率数据分析,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患有霉菌性阴道炎患者,应当优先给予佛康唑联合克霉唑阴道栓进行治疗,以此来提升疗效。
作者:许瑜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盆腹腔手术史对妇科微创手术治疗效果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3例实施腹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收治时段在2014年1月-2016年5月间;其中40例行盆腔手术者视为观察组;43例无盆腔手术者视为常规组,对两组患者的腹腔镜手术的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研究发现,观察组的盆腹腔粘连发生率为80%,高于常规组的13.9%,(P<0.05),且既往盆腹腔手术的次数、类型以及原因均对盆腹腔粘连具有较高的影响(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中转开腹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行盆腹腔手术者可再次实施该手术,但术中需要防止出现中转开腹的情况。
作者:袁彩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通过调查分析新疆石河子市急诊开放性损伤流行病学特征,揭示急诊开放性损伤的特点和规律,为提高本地区急诊创伤的预防和急救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资料收集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4年12月石河子市某三甲医院急诊外科4836例开放性损伤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急诊开放性损伤高发年龄段在14~39岁(49.26%,2382/4836),男女患者比例为2.96:1。(2)常见损伤部位为头部(49.98%,2417/4836)、四肢(40.16%,1942/4836)。(3)首要致伤原因为交通伤(47.64%,2304/4836),其次是坠落伤/摔倒(24.19%,1170/4836),第三是锐器损伤(18.05%,873/4836)。结论:应完善本地区院前急救系统,加强开放性损伤高发时间段的管理,加大交通安全、高空作业安全等宣传力度,重点进行头部、手的防护。
作者:谭杏 刊期: 2017年第01期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主要的替代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的含义笼统的讲是大程度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少的并发症,保证患者佳生活和工作能力。为了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必须找出影响透析充分性的因素并不断改善,以保证透析充分性。
作者:葛茂琳;余双双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了解胃镜下胃息肉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对2012-2015阳煤集团总医院检出的294例胃息肉患者的内镜、病理资料和手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患者(>60岁)为胃息肉高发人群(32.8%);单发息肉195例(66.3%),多发性息肉99例(33.67%);息肉主要位于胃体(36.3%);息肉直径<=0.5cm多见(%);息肉类型主要为增生性息肉162(55.4%)、胃底腺息肉85(28.8%)和炎症性息肉16(5.7%)。息肉治疗以活检钳钳除94例,内镜下注射0.9%氯化钠溶液联合高频电切除193例(65.6%),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治疗2例,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治疗3例,外科手术2例。结论:胃息肉直径较小,多为单发,息肉主要位于胃体,以增生性息肉和胃底腺息肉为主;治疗方式多选择内镜下切除,息肉切除后有复发的可能,应加强随访。
作者:皇甫云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对外伤性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方法以及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6年7月我院骨科收取的50例外伤性踝关节骨折患者,随机对其进行分组,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选择手术治疗,观察组选取保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优良率为92%,对照组患者优良率为80%,观察组患者负重时长、住院时长、愈合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外伤性踝关节骨折患者,选择手术治疗除了可以提升其整体优良率,可推广。
作者:晏中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基层卫生院消化性溃疡内科治疗效果。方法:对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内科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84例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总结治疗方法,评价治疗效果。结果:84例患者中,治愈28例(33.3%),显效32例(38.1%),有效18例(21.4%),无效6例(7.1%),总有效率为92.9%。症状缓解平均时间为(11.9±2.8)d,溃疡愈合平均时间为(40.6±6.4)d。随访6个月,10例患者复发,复发率11.9%。所有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消化溃疡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治疗,能够促进溃疡的愈合,无不良反应,效果显著。
作者:廖富林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究分析风险管理在颅脑外伤护理中的应用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于我院住院治疗颅脑外伤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用护理管理的观察组(51例),与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风险管理的观察组(51例)。比较分析一段时间后两组患者的GCS评分和GOS评分和护理差错和满意度等指标,评价疗效。结果:采用风险管理的观察组的GCS评分和GO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护理差错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和护理差错发生率(P<0.05)。结论:风险管理在颅脑外伤护理中的应用,可以有效的减少颅脑外伤护理中的风险事件,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候丹丽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全程护理在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手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病例数60例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手术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参比组各30例。研究组接受全程护理干预,参比组患者接受一般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发生创面感染、鼻腔粘连等并发症的人数少于参比组,对比组间差异结果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比组,对比结果同样显著(P<0.05)。结论:全程护理在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手术围手术期具有较好的作用,预防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麦晓纯;王雅燕;黄敏儿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比较精准肝切除与非规则性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选取贵州省人医院肝胆外科治疗的 IBDS患者10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观察组患者行精准肝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行非规则性肝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术中手术时间、当日引流量、出血量、治疗费用、术后住院时间,和治疗前后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术中当日引流量、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96.76%)高于对照组(73.45%).PH 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6.58%)低于对照组(38.42%)。PH 组结石残留率(8.46%)低于IH 组(12.48%)(P<0.05)。结论:精准肝切除治疗IBDS 可明显改善患者胆汁淤积情况,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可减少手术创伤,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病率和结石残留率,有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王常元;刘振华;冯新富 刊期: 2017年第01期
软组织缺损坏死的修复是临床上一个棘手的问题,传统治疗方法需频繁换药,不仅工作量大,疗程长,且易出现创面感染、骨髓炎、MODS 等并发症。近年来我院引进德国 Ulm 大学创伤外科 Fleischman 博士首创的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sealing drainage VSD)[1]治疗软组织缺损坏死,取得满意效果。它是一项治疗急慢性软组织损伤的新技术,是一种处理浅表创面和用于深部引流的全新方法,它能够彻底去除腔隙、创面的分泌物或坏死组织,对创伤后的问题创面,经久不愈的慢性感染创面,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是外科治疗技术的革新。
作者:吴晓红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肺曲霉菌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和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肺曲霉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1例肺曲霉菌病患者中,临床表现以咯血常见,CT表现多样性,以单发或多发团块影为主。其中,仅15例初步诊断考虑为肺曲霉菌病,16例被误诊为肺癌或肺结核。17例经手术治疗,12例经内科保守治疗,2例因个人因素放弃治疗。27例治疗后好转,2例死亡。结论:肺曲霉菌病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误诊,对可疑病例应尽早取得组织病理学结果,及早治疗,改善预后。
作者:姜秋芳;刘瑞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尿素乳酸软膏治疗寻常型鱼鳞病的临床疗效分析。目的:尿素乳酸软膏治疗寻常型鱼鳞病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对照组给予患者软膏基层进行治疗,实验组给予患者尿素乳酸软膏进行治疗。结果:实验组第2周、第4周总有效率均为100%,第4周痊愈率明显高于第2周,对照组第2周总有效率为85.36%,第4周总有效率均为90.24%,第4周痊愈率明显高于第2周,实验组两阶段治愈率均高于对照组两阶段的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经过此次实验研究表明运用尿素乳酸软膏治疗寻常型鱼鳞病能够有效的提高治疗的疗效,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郭坤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梅花针叩刺结合外用黄金万红膏治疗50例神经性皮炎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的神经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梅花针叩刺结合外荼黄金万红膏治疗神经性皮炎,每日一次;对照组采用皮炎平外荼患处治疗神经性皮炎,每日3次。两组治疗时间均为1个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及有效率分别为72%及28%。对照组显效率及有效率分别为44%及35%,无效率为21%。完全显效率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效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梅花针叩刺结合外用黄金万红膏治疗神经性皮炎,疗法显著、经济、方便,临床值得推广。
作者:杨云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并发症及对远期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12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6例。研究组患者给予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联合腹腔镜手术,对照组患者只给予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远期生存率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6.0%,对照组为25.5%,二者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X2=2.868,P>0.05);研究组1、3年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90.4%,58.5%,40个月,均高于对照组为85.4%,30.3%,22个月;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生存率均降低,研究组下降幅度较小,两组曲线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211,P=0.039<0.05)。结论: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并发症发生率降低,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时间,远期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闫观升;王志广;刘龙;张宏;李凤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治疗心律失常临床疗效,并与美托洛尔作对比。方法: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心血管内科纳入符合标准的60例心律失常患者作调查对象。随机分组处理,对照组30例,以药物美托洛尔进行治疗;观察组30例,以药物辛伐他汀进行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7%及83.3%,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安全性方面,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结论:辛伐他汀治疗心律失常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优于美托洛尔治疗。
作者:陈文海;石昌花;吴秉凤;姜纪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临床检验质量控制的过程分为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三个阶段。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伴随着各种高端科技在检验医学中的不断运用,有力地确保临床检验的准确性,有效性,为患者疾病的迅速诊断,快速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以及患者保健意识的提高,对医学检验也提出了更高,更优,更精,更准的要求。本文从临床开具申请单到标本的采集再到标本的处理各个环节的注意事项及常见影响因素逐一进行了阐述,完善检验程序,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检验结果。
作者:罗敏 刊期: 201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