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瑜
患者,男性,60岁,无任何症状来我院检查,查体:体温:36.5℃,脉搏:80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30/80mmHg 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率齐,心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器质性杂音。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查头颅MRI 示右侧小脑靠近蚓部 T1 WI 及 T2 WI 显示点状长信号,周围有多条放射状细小等T1 WI、稍长T2 WI信号,呈水母头样分布,考虑右侧小脑静脉瘤。
作者:张雨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详细探究患者疼痛科微创介入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以及具体的预防措施。方法:随机本院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20例骨质疏松并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以及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于骨质疏松并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椎间盘靶点射频热凝术+臭氧消融术+硬膜外前间隙松解术进行治疗。对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产生原因进行分析。结果:20例行骨质疏松并椎体压缩性骨折手术患者在术后没有出现不良反应;80例行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术后,有2例患者出现氧过敏,过敏症状胸闷,气促,心悸,血压升高等并发症,经上氧,地塞米松10 mg缓慢静推后,症状好转。结论:在对患者行疼痛科微创介入术过程中,要求医生能够准确掌握疼痛科各类微创介入术适应证,针对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对患者给予有效的预防措施,这样才能够降低疼痛科患者经微创介入术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吴宗文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总结对盆腔炎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本次实验研究所选择的盆腔炎患者,均为我院在2015年1月到2015年8月期间收治治疗,总计80例。按照护理干预方案不同,将80例盆腔炎患者分为采取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的实验组以及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的参照组,组间基本资料对比P>0.05,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评分观察指标均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盆腔炎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护理干预能够更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何晓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临床观察探讨护理干预对阵发性房颤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8月-2014年8月收治阵发性房颤患者9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两组患者平均进行辛伐他汀、胺碘酮等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采取护理干预方法;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方法。采取服用药物依从性评价问卷,两患者服用药物的依从性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5),实验组患者服用药物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增加阵发性房颤患者服用药物的依从性,减少患者房颤持续时间、房颤负荷以及房颤发生率。
作者:王瑞梅;王勇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QCC品管圈对降低我科病房住院患者乳头皲裂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成立QCC品管圈小组,运用PACD循环,通过临床观察,共同确定QCC的活动主题,制定QCC活动的计划,运用柏拉图分析乳头皲裂发生的主要原因,共同探讨,落实各项改善措施,并监测 QCC活动获得的效果。结果:2014年6-7月,我科住院患者乳头皲裂发生率降至12.04%,与开展QCC活动前2014年4-5月的46.7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达到并超过目标值。结论:开展QCC活动可有效降低我科住院患者乳头皲裂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纯母乳喂养的成功率,并通过QCC品管圈活动,发挥每位护理人员工作的自主性及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到科室的管理中,促进临床护理服务的提升。
作者:刘丽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了解中卫市戒毒维持治疗的脱失原因,为进一步推动戒毒维持治疗健康发展及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对289例脱失戒毒维持治疗进行电话和家属随访调查。结果:中卫市戒毒维持治疗门诊脱失率61.49%,在参加戒毒维持治疗期间因偷吸毒品被公安机关强制戒毒或劳教戒毒而脱失率8.30%;因偷、抢、骗及其他违法行为被公安机关羁押而脱失率40.83%;因生病、怀孕、脱失率29.76%;自认为已戒断而脱失率13.49%;死亡4.15%;脱失原因不明0.69%;因外出务工、做生意而脱失率2.76%。脱失人员治疗期间尿吗啡检测阳性率为19.72%。注射吸毒是吸毒人群感染艾滋病、丙肝病毒的主要途径[3],不安全的注射吸毒行为是造成艾滋病传播的主要原因。
作者:刘兴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分析研究护理干预对减轻剖宫产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6年10月收治的80例行剖宫产的产妇为对象,按照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产妇护理之后的疼痛评级与生理功能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产妇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其肛门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剖宫产的产妇实施适宜的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剖宫产后的疼痛,促进产妇尽快康复,值得在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作者:龚婕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睑板腺按摩治疗蒸发过强型干眼(evaporative dry eye,EDE)的疗效。方法:选取已确诊EDE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方案;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睑板腺按摩并行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1个月后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患者依从性及对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睑板腺按摩治疗EDE 疗效满意,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杨阳;雷海燕;黄钦;代诚;王英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分析瑞舒伐他汀钙在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脂患者150例,按照随机数字分表方法将其分为A、B、C 三组,每组各50例患者,3组患者均进行冠心病的常规临床治疗,对 A 组进行10mg的阿托伐他汀给药治疗,此外分别对B组、C组患者进行10mg、20mg的瑞舒伐他汀钙给药治疗,连续治疗4个月后,对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4.0%,B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0.0%,C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0%(P<0.05);C组患者治疗后的TC、TG以及LDL-C水平均明显低于A、B两组,HDL-C水平则明显高于A、B两组;3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钙,瑞舒伐他汀钙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显著,且不同剂量的给药治疗效果不同,高剂量瑞舒伐他汀钙能够更有效的控制患者血脂水平,安全性较高。
作者:肖柱旻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对ESRD病人在维持性血透治疗时,不同的透析剂量,不同的透析器和不同的透析方式下观察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I(Tropnin,cT-nT/I)的浓度变化,以进一步观察其心肌损伤的情况和上述不同透析状态下的差异性。方法:对纳入研究健康对照组(40人)及透析观察组(160人) A组:5次/2周透析治疗,40人;B组:2次/周透析治疗,40人;C组:3次/周透析治疗,40人;D组:血液透析滤过(Hemofiltration,HDF)>2次/周,40人。进行血清cTnT/I、肌红蛋白(Myo)、肾功、高敏c-反应蛋白(CRP-U)、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脏彩超检查。结果:1.纳入研究的所有血液透析患者(A、B、C及D组)cTnT值均较对照组有明显升高,P值<0.05,有显著性差异。2.cTnI在A组及B组其血浆浓度较对照组有明显升高,P值<0.05,有显著性差异。但cTnI在C组及D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 值>0.05。3.cTnT/I 在所有维持性血透患者中,进行组间两两比较,P值均>0.05,无统计学差异。4.cTnT/I 水平与CRP-U、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eftventricular massindex,LVMI)、CK-MB、Myo值、血红蛋白值具有正相关,而与射血分数(EF值)具有负相关。结论:1.通过对血浆 cTnT/I 浓度测定反映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肌损害较为普遍。其中,cTnT较cTnI敏感性更高,而cTnI在血液透析不充分状态下较对照组有明显升高,在血液净化相对充分的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2.血液透析和血液透析滤过两种不同血液净化方式以及血液透析不同治疗剂量下对血浆cTnT/I 浓度水平影响差异不大。3.尿毒症患者处于微炎症状态、左室肥厚、心肌收缩力下降及贫血可加剧心肌损害,这种心肌损害与CK-MB和肌红蛋白所反映的心肌损害相一致。
作者:刘斌;孙艳玲;姜晓岚;李黎;王邦斌;白帆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9月到2016年8月这段时间在我院就诊的9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n=47)和对照组(n=47),对照组患者在常规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氯吡格雷进行临床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配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进行临床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比较,研究组患者在治疗后心绞痛平均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等情况均远远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以有效缓解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心绞痛持续时间,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向长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舌癌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恶性肿瘤,舌癌发病例数约占口颌面部癌的40%左右[1-3],特别是在我国南方,舌癌约占口腔癌的41.8%[4]。手术是治疗舌癌的有效方法[5],术后残存舌体、口底组织肿胀和舌后坠等原因导致患者张口受限、吞咽功能障碍,口腔机械自洁作用到干扰[6],血液分泌物淤积口腔内,易发生口腔感染[7],一旦发生感染,可致切口愈合不良、皮瓣坏死,严重影响其术后生存的质量[8],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舌癌术后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口腔护理以减轻患者痛苦和预防切口感染极为重要和必要[9]。为此我国护理人员在舌癌手术后口腔护理的方法、口腔护理液等方面进行了很多的研究和探索,现将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作者:陈莲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对需行手术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实施腹膜前修补与单纯平片修补治疗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需行手术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单纯平片修补治疗,对观察组30例患者实施腹膜前修补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及术后一般情况的比较结果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需行手术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实施腹膜前修补术治疗的效果显著,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作者:万聪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现今,接种疫苗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计划免疫工作在城市医院的进展较为成功,但在乡镇卫生院中仍存在一些弊端。对此,本文从各个角度探讨了目前乡镇卫生院预防接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其中包括预防接种设备问题、接种人员资格问题、疫苗管理问题、计划免疫宣传工作问题等,并积极探索,提出了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作者:安仕勇;王来利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分析宫腔镜下治疗不孕不育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所收取的38例不孕不育病患,将其分为对照组19例(以输卵管常规插管通液治疗)和观察组19例(采用宫腔镜下插管通液治疗)两组,观察分析两组病患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病患的治疗总有效率显然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用于治疗不孕不育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明显帮助病患治疗以及改善输卵管阻塞情况,从而提高受孕率和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普及运用。
作者:魏淑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并发症及对远期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12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6例。研究组患者给予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联合腹腔镜手术,对照组患者只给予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远期生存率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6.0%,对照组为25.5%,二者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X2=2.868,P>0.05);研究组1、3年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90.4%,58.5%,40个月,均高于对照组为85.4%,30.3%,22个月;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生存率均降低,研究组下降幅度较小,两组曲线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211,P=0.039<0.05)。结论: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并发症发生率降低,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时间,远期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闫观升;王志广;刘龙;张宏;李凤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讨论分析对肠易激综合症实施护理干预后,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变结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笔者医院诊断肠易激综合症的60例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个体化的护理干预,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对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患者的生活质量并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为93.3%,对照组为8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SAS和SDS评定患者心理状态结果为:护理后实验组平均分为(42.3±11.4)分,对照组平均分为(59.3±13.4)分,两组差异显著,P<0.05;护理后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6.7%,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3.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易激综合症实施护理干预后,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可在临床推广。
作者:李静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一种简单、安全、精确的PICC尖端定位的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6年5月,经我院静疗小组评估后需行PICC置管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心房内心电图引导PICC尖端定位方法行PICC置管,对照组采用常规体表测量法行PICC置管。比较两组方法PICC导管尖端一次性到达上腔静脉(SVC)的成功率,和一次性到达佳位置即SVC下段和SVC与右心房交界处的成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性到达佳位置的成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运用心房内心电图定位技术行PICC置管,可提高PICC尖端一次性到达佳位置的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陈霞;吴宏;黄小妹 刊期: 2017年第01期
随着现代临床医学的不断发展,在药物的使用上也出现了更多的新型药物,而这些药物在实际的安全使用中,也极有可能发生混淆的现象。如何加强对此类药物的安全管理,也就成为了当下社会的主要研究方向。本文从安全管理的对策进行分析,探究其中不断发展的安全管理对策。
作者:何仕琼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在胎盘早剥急救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从我院急诊室2014年~2015年抢救的98例胎盘早剥孕妇中抽取足月孕周44例,上半年22例下半年22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执行的是传统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执行的是医护一体化的护理管理模式。比较两组病人的抢救时间、术后胎盘剥离面积、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以及出院后随访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医护一体化的护理管理模式大大提高了胎盘早剥病人的抢救效率,促进了母儿的愈后,使医疗护理质量及医患、护患的关系得到认可。
作者:章欢 刊期: 201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