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肠易激综合症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

李静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症, 护理干预, 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讨论分析对肠易激综合症实施护理干预后,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变结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笔者医院诊断肠易激综合症的60例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个体化的护理干预,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对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患者的生活质量并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为93.3%,对照组为8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SAS和SDS评定患者心理状态结果为:护理后实验组平均分为(42.3±11.4)分,对照组平均分为(59.3±13.4)分,两组差异显著,P<0.05;护理后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6.7%,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3.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易激综合症实施护理干预后,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可在临床推广。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156例宫外孕保守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宫外孕保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丹东市妇女儿童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间的宫外孕保守治疗患者的病历资料156例,分析了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进行治疗的疗效,分析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妊娠包块大小、血β-HCG 值和不良反应。结果:有效率为92.9%。结论:宫外孕应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的保守治疗,疗效确切,治疗方法简便、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静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

    目的:分析和探索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的临床镇痛效果。方法:随机选择60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依照抽签法平均划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进行常规自控静脉镇痛,观察组(30例)进行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结果:观察组患者阻滞后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且不良反应率(3.33%)也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13.33%),比较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其临床镇痛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

    作者:陈吕富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合并出血56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胃溃疡并发胃出血患者运用奥美拉唑治疗的临床成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6月入院的胃溃疡并发胃出血患者56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一组28人。给予对照组患者铝碳酸镁治疗,观察组运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对两组患者进行对比。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为92.9%,对照组为7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为15%,对照组为37.5%,观察组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胃溃疡并发胃出血患者运用奥美拉唑治疗的临床成效显著,能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应在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文先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麻醉处理用于颅脑外伤急诊手术的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60例重型颅脑外伤(TBI)行急诊手术的麻醉处理和救治过程。方法:对60例TBI 患者实施一系列救治措施,麻醉诱导要求占时短,循环干扰少,又保证氧供和提高动脉血氧浓度,同时能有效抑制有害应激反应和消除患者的精神紧张和不安,避免使用引起颅内高压或对循环有抑制作用的麻醉药,并早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结果:60例患者的抢救、手术和麻醉管理均获得成功,经术后进一步积极支持治疗后95%患者康复。结论:术前全面了解患者颅脑外伤的严重程度,评估危险因素,有针对性地预测、预防颅脑外伤患者术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作好充分的术前准备,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药物、监测,围术期对患者并发症进行积极治疗,是提高急性颅脑外伤患者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作者:李亮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左心衰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左心衰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5月~2015年6月间收治的40例急性左心衰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与护理质量达标率、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5.0%、护理质量达标率为90.0%;对照组以上指标分别为70.0%、5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平均住院时间为(9.10±2.5)d,对照组为(15.75±4.5)d,两组住院时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在急性左心衰患者治疗中有显著效果,患者护理满意度与护理质量高,缩短了患者治疗时间,是一种值得推广与应用的护理模式。

    作者:张玉林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孕产期健康教育培训对剖宫产率及母乳喂养的影响研究

    目的:分析孕产期健康教育培训对剖宫产率及母乳喂养的作用。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收接受的300名孕产妇,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产前检查与健康指导,研究组孕产妇接受孕产期健康教育培训。对两组孕产妇妇的剖宫产率、母乳喂养率指标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孕产妇的剖宫产更低而母乳喂养率更高,对比组间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产期健康教育培训能够提高产妇对于剖宫产和母乳喂养的认识,从而降低剖宫产率提高母乳喂养率,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赵琴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持续质量改进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持续质量改进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与成效。方法:本院于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医院护理管理中开展持续性质量改进工作,加强过程健康和反馈改进等环节控制,以35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对比护理质量结果。结果:通过持续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措施,基础护理质量、护理文书书写质量、急救物品管理、危重患者护理质量均显著上升,对比实施前的差异结果显著(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在护理管理中应用有助于提高医院护理质量,值得研究和推广。

    作者:李芸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分析对牙体牙髓病患者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和多次法根管治疗的效果

    目的:探究一次性根管治疗和多次法根管法在治疗牙体牙髓病中的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近两年我院收治的78例牙体牙髓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治疗方式的差异,将其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39例患者,分别应用一次性根管治疗和多次法根管法进行治疗,对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甲组中显效和有效的人数有21例和5例,总有效率为66.7%,乙组中显效和有效的人数有29例和4例,总有效率为84.6%,乙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甲组,各项数据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牙体牙髓病患者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法进行治疗,其优势明显,患者对其满意率比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欧琳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探究健康教育在围产期妇女预防保健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究健康教育应用于围产期妇女预防保健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围产期产妇中随机选取260名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为130名。安排对照组患者接受一般健康知识教育,而观察组患者则接受系统化预防保健教育,比较两组产妇的满意度、产妇并发症及新生儿疾病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并发症及新生儿疾病发生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系统化健康教育应用于围产期产妇预防保健,可有助于提升产妇保健护理的能力,降低母婴发病率,效果显著,应在医学上推广使用。

    作者:赵丽东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创伤骨科患者应用外固定架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在创伤骨科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创伤骨折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外固定架结合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优良率和骨折愈合时间。结果:治疗完成后,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其手术时间、出血量、愈合时间等则低出对照组患者许多,组间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固定架在创伤骨科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能促进骨折的愈合,恢复患肢功能,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汪永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西药房药品管理和发放差错问题调查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我院西药房处方发放差错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将我院开展数字化管理之前时间设为对照组,开展数字化管理之后时间设为观察组,统计分析两组时间段西药房药品管理和药品发放差错情况,制作调查表,比较开展数字化管理前后,药品盘点时间、患者等候时间、药品报损率、账货相符率。结果:对照组西药房共调配处方250065例,差错发生率0.05%,观察组西药房共调配处方359608例,差错发生率0.02%;观察组期间的药品发放差错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期间的药品发放差错率;观察组时间盘点时间、等候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时间段(P<0.05);观察组时间段的药品报损率0.02%明显低于对照组时间段0.05%,观察组时间段的帐货相符率99.98%明显高于对照组时间段99.95%(P<0.05)。结论:人工进行处方调剂和发放药品必然会发生差错,采用数字化管理西药药房可提高临床药师药学服务质量,降低西药房发放药品差错情况的发生,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徐彦琴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分析人性化管理模式在医院护理管理中应用

    目的:探究人性化管理模式在医院护理管理中应用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我院100名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甲组和乙组,给予一般管理模式和人性化管理,模式,对管理质量以及患者的满意率进行分析。结果:乙组医护人员的护理质量、护理行为和护理技能等指标明显高于甲组,组间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90%,甲组护理管理满意率为70%。乙组满意率明显高于甲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院护理管理阶段采用人性化管理模式,其优势显著,患者对其满意率比较高,同时能提升医护人员的综合技能,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陈英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护理干预对高龄患者冠状动脉CTA检查中心理反应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高龄患者冠状动脉CTA检查中心理反应的影响。方法:使用数字表法对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影像科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高龄患者中的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情景模拟下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心理情况。结果:两组焦虑、抑郁情况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较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冠状动脉CTA 检查的高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有效改善不良心理,促进检查成功率的提高。

    作者:夏文华;朱聚;柳青文;彭红;陈婧婷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硼酸氧化锌粉治疗皮肤皱褶处皮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硼酸氧化锌粉治疗皮肤皱褶处皮炎的效果。方法:2015年8月到2016年8月选取60例皮肤皱褶皮炎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及时清除局部刺激物,清洗待干,控制和转移刺激物来源。观察组患者皮肤皱褶处外用硼酸氧化锌粉;对照组氧化锌油外用。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3.3%)高于对照组(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愈时间(2±0.5)d,对照组的治愈时间(3±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硼酸氧化锌粉能有效控制和治疗皮肤皱褶处皮炎,并且缩短愈合时间。

    作者:陆建芳;柳蒙蒙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分析药物的不良反应,谈加强医疗机构的药物管理

    目的:分析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与途径,提出医疗机构的药物管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80例由于用药不当问题导致不良反应的患者,对其用药情况、不良反应资料等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涉及了6大类、35种药物,以抗生素药物发生的不良反应患者为多,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显著高于其他种类的药物,差异显著;从不良反应患者的用药途径来看,注射剂所引起的不良反应较为明显,占据比例50.00%。结论:药物管理工作缺失是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的关键因素,需要加强药物管理措施,达到预防不良反应的目的。

    作者:李树荣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的手术方式研究

    目的:本次主要对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的手术方式进行研究,为临床有效治疗提供相关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12月收治并已确诊的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患者20例,对所有患者实施小骨窗颅后凹减压以及人工硬脑膜修补的手术进行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且术后1个月进行磁共振成像的复查,治疗效果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标准来进行,评价结果为:15例患者治疗的效果较好,评分为好,占比为75%;4例患者治疗效果较差,评分为差,占比为20%,1例患者死亡,占比为5%。对存活的患者进行1-3年的随访,并采用tator评分的标准进行评价:10例患者的症状改善明显,6例患者的症状有所改善,3例患者的症状变化不明显。其总有效率为80%,安全评价:随访期间,未有患者出现脑膨出、脑脊液漏等并发症。结论:小骨窗颅后凹减压能够有效降低患者颅后凹的压力,使硬脑膜能够得到完整的重建,保证脑脊液通畅,且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刘兴海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脑外伤应用早期颅骨修补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早期颅骨修补治疗脑外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将两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7例,对两组脑外伤患者均实施颅骨修补术治疗,对照组进行颅骨修补手术的时间为初次减压术后的2个月后,观察组进行颅骨修补手术的时间为初次减压术后的2个月内。采用格拉斯哥(GCS)对两组患者预后进行评价,并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研究中无死亡病例,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无重度残疾与植物生存病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相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改善,但两组比较,观察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3%,对照组为19.1%,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颅骨修补治疗脑外伤能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有助于术后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

    作者:杨一凡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临床药事管理工作中合理用药质询的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在临床的药事管理工作之中合理应用用药质询的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在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间所收治的临床患者17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予以170份用药处方,对比患者在实施前、后应用的效果。结果:经合理用药质询的实施之后,不合理用药的应用率显著比实施之前低。通过统计学的分析,存在着P<0.05的明显差异。结论:针对临床患者在临床的药事管理工作之中合理应用用药质询,能够显著降低用药不合理所带来的风险,提升了药学服务的总质量,可在临床药事的管理工作进行广泛的推广及应用。

    作者:刘海容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不同固位形光固化树脂修复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不同固位形光固化树脂修复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5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2例牙体组织楔状缺损的患者,基于患者所采用的临床治疗方式,分为甲组与乙组(n=41)。甲组采用固位形治疗方式,乙组采用无固位形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成功率以及修复后1年的不良反应问题发生率。结果:甲组患者治疗成功率为97.56%,显著高于乙组患者85.37%,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甲组患者治疗后1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8%,低于乙组患者19.51%,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光固化树脂修复楔状修复中,固位形治疗的方式有助于提升临床治疗的成功率,降低患者的不良问题发生率,保证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妍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风险管理在外科病房护理中应用的回顾性分析

    随着中国医疗的发展,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外科病房的护理管理容不得半点差错。我院普外科采用风险管理的模式进行日常护理工作的管理,取得满意的效果。笔者回顾分析我院2016年4月-2016年06月住院治疗的患者216例为研究对像,其中108例患者接收常规护理管理(A组);另外的108例患者实施风险管理(B组),收集指标评价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形成书面论文,回顾分析并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曹洋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