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分析药物的不良反应,谈加强医疗机构的药物管理

李树荣

关键词:药物, 不良反应, 药物管理
摘要:目的:分析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与途径,提出医疗机构的药物管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80例由于用药不当问题导致不良反应的患者,对其用药情况、不良反应资料等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涉及了6大类、35种药物,以抗生素药物发生的不良反应患者为多,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显著高于其他种类的药物,差异显著;从不良反应患者的用药途径来看,注射剂所引起的不良反应较为明显,占据比例50.00%。结论:药物管理工作缺失是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的关键因素,需要加强药物管理措施,达到预防不良反应的目的。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创伤骨科患者应用外固定架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在创伤骨科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创伤骨折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外固定架结合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优良率和骨折愈合时间。结果:治疗完成后,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其手术时间、出血量、愈合时间等则低出对照组患者许多,组间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固定架在创伤骨科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能促进骨折的愈合,恢复患肢功能,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汪永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肿痛安胶囊治疗牙龈炎、智齿冠周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分析探讨肿痛安胶囊治疗牙龈炎、智齿冠周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期间我院口腔科所收治的100例牙龈炎及智齿冠周炎患者进行本次研究,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进行局部冲洗,对照组患者将碘甘油注入到盲袋,而研究组患者则是将盐水冲释肿痛安胶囊后注入到盲袋,每天换药一次,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疼痛缓解情况以及患者牙龈炎指数的变化情况,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评价和统计。结果:治疗5d以后,研究组患者疼痛缓解情况比对照组患者明显改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牙龈炎状况均有一定程度改善,但研究组患者的牙龈状况改善情况较为显著,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比对照组的88.0%明显偏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痛安胶囊对于治疗牙龈炎、智齿冠周炎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改善龈炎指数,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丽楠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妇科疾病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时经咪酯靶控输注复合瑞芬太尼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咪酯靶控输注复合瑞芬太尼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6月我院妇科腹腔镜手术中采取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的7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另取2016年我院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应用咪酯靶控输注复合瑞芬太尼的7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分别为(8.5±1.2)min、(11.7±1.6)min、(9.4±0.8)min 均短于对照组(16.5±2.4)min、(22.7±3.2)min、(18.5±2.5)min(P<0.05)。结论:咪酯靶控输注复合瑞芬太尼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优于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

    作者:张弓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瑞舒伐他汀钙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瑞舒伐他汀钙在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脂患者150例,按照随机数字分表方法将其分为A、B、C 三组,每组各50例患者,3组患者均进行冠心病的常规临床治疗,对 A 组进行10mg的阿托伐他汀给药治疗,此外分别对B组、C组患者进行10mg、20mg的瑞舒伐他汀钙给药治疗,连续治疗4个月后,对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4.0%,B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0.0%,C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0%(P<0.05);C组患者治疗后的TC、TG以及LDL-C水平均明显低于A、B两组,HDL-C水平则明显高于A、B两组;3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钙,瑞舒伐他汀钙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显著,且不同剂量的给药治疗效果不同,高剂量瑞舒伐他汀钙能够更有效的控制患者血脂水平,安全性较高。

    作者:肖柱旻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青光眼患者滴眼药方法的护理干预及效果

    目的:研究青光眼患者滴眼药方法的护理干预以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88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4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进行专科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滴眼药的掌握程度为优的有30例,其优良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5例、79.55%(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很满意的有28例,其护理满意度为97.7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例、77.27%(P<0.05)。结论:在常规眼科护理的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青光眼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情况,提高患者对正确应用滴眼药的掌握度,实用性强,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李霞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神经导航辅助微创技术在老年丘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评估神经导航辅助下微创技术治疗老年患者丘脑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180例老年丘脑出血的患者(≥60岁),发病后6-24小时经保守治疗后开颅手术。随机分为2组。通过神经导航辅助下钻孔血肿外引流术患者为实验组,通过开颅血肿清除手术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6个月后有效率(通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的定义)。结果:对照麻醉时间较长(3.41±0.54 h vs.1.14±0.31 h,P<0.01),和血液损失更多(273±89 ml vs.93±34 ml,P<0.01)。两组间血肿清除率无显著差异(79.37±14.31% vs.80.19±20.05%,P>0.05)。实验者在手术后并发症中与对照组相比,气管切开(P<0.01)、肺感染(P<0.01)、低蛋白血症(P<0.05)。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包括消化道溃疡与癫痫。预后良好的患者比例(ADL I-III)锁孔组更好(P<0.05)。结论:应用神经导航辅助下微创穿刺置管治疗老年丘脑出血,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预后。

    作者:许明涛;许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控制对策

    目的:详细探究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控制对策。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5年5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20例ICU行机械通气VAP患者以及20例未感染ICU行机械通气V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两组患者的机械误吸情况、抗生素联合使用情况、H2受体拮抗使用情况、患者意识以及死亡率进行统计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控制对策。结果:VAP的发生与患者年龄、平均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意识障碍发生率、机械性误吸、抗生素联合使用、H2受体拮抗的使用以及意识状态均有一定的联系。结论:造成患者出现ICU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有很多,对此,应该有针对性的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对策,这样才能保证ICU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

    作者:付翃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目的:通过对一定数量的冠心病患者经过体外反搏辅助治疗后的疗效观察,明确体外反搏是否能够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病情。方法:将60例UA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为30例,两组均给予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药拜阿司匹林、调脂药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治疗组在口服西药的基础上加用体外反搏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NYHA心功能分级、6min步行距离、中医症候积分以及临床症状积分,统计两组治疗后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NYHA心功能、6min步行距离、中医症候积分、心绞痛症状均有改善,并且治疗组的疗效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反搏治疗可以明显的提高冠心病患者的心功能,减轻临床症状。

    作者:张洁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PICC尖端定位方法的应用与思考

    目的:探讨一种简单、安全、精确的PICC尖端定位的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6年5月,经我院静疗小组评估后需行PICC置管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心房内心电图引导PICC尖端定位方法行PICC置管,对照组采用常规体表测量法行PICC置管。比较两组方法PICC导管尖端一次性到达上腔静脉(SVC)的成功率,和一次性到达佳位置即SVC下段和SVC与右心房交界处的成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性到达佳位置的成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运用心房内心电图定位技术行PICC置管,可提高PICC尖端一次性到达佳位置的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陈霞;吴宏;黄小妹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雾化吸入方式治疗小儿中重度急性喉炎的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观察并评价雾化吸入方式治疗小儿中重度急性喉炎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我院收治的中重度急性喉炎患儿88例均分为两组,先给予两组患儿采用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44例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44例实施综合护理,评价分析不同护理应用效果。结果:两组的疗效、治疗情况(雾化治疗次数、症状缓解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进行对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小儿中重度急性喉炎实施雾化吸入治疗同时结合采用综合护理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应用到临床治疗中。

    作者:冯俐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社区门急诊护理工作中开展风险管理的价值探讨

    目的:探究社区门急诊护理工作中开展风险管理后所取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社区2015年1月-2016年6月门急诊患者80例,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一组40人。对照组护理方法为常规基础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开展风险管理模式。针对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评分情况,对两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针对护理满意度情况,观察组满意度(100%)显著高于对照组满意度(80%),两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在护理质量评分方面,观察组各方面质量评分结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门急诊护理工作中开展风险管理后所取得的临床价值显著,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同时,明显改善护理质量,有利于患者疾病的恢复,应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王君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预见护理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预见护理的效果。方法:以随机抽签的方式,将2015年8月-2016年9月期间于我院实施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6例分为对照组(n=43例)和观察组(n=43例),前者采用常规护理,而后者采用预见护理,通过对比研究的方式,探讨预见护理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针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应用预见护理,能够促进患者病况的改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金桃玲;冯百宁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新疆石河子市急诊开放性损伤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通过调查分析新疆石河子市急诊开放性损伤流行病学特征,揭示急诊开放性损伤的特点和规律,为提高本地区急诊创伤的预防和急救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资料收集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4年12月石河子市某三甲医院急诊外科4836例开放性损伤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急诊开放性损伤高发年龄段在14~39岁(49.26%,2382/4836),男女患者比例为2.96:1。(2)常见损伤部位为头部(49.98%,2417/4836)、四肢(40.16%,1942/4836)。(3)首要致伤原因为交通伤(47.64%,2304/4836),其次是坠落伤/摔倒(24.19%,1170/4836),第三是锐器损伤(18.05%,873/4836)。结论:应完善本地区院前急救系统,加强开放性损伤高发时间段的管理,加大交通安全、高空作业安全等宣传力度,重点进行头部、手的防护。

    作者:谭杏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和传统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优劣差异

    目的:评价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和传统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优劣性。方法:选取2014年07月~2016年01月我院骨科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实验组44例,对照组44例,实验组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照组行开放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比手术效果。结果:实验组切口长度小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胸腰部重度疼痛、感染、内固定破坏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优于传统手术,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推广。

    作者:梁九洲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孕产期健康教育培训对剖宫产率及母乳喂养的影响研究

    目的:分析孕产期健康教育培训对剖宫产率及母乳喂养的作用。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收接受的300名孕产妇,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产前检查与健康指导,研究组孕产妇接受孕产期健康教育培训。对两组孕产妇妇的剖宫产率、母乳喂养率指标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孕产妇的剖宫产更低而母乳喂养率更高,对比组间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产期健康教育培训能够提高产妇对于剖宫产和母乳喂养的认识,从而降低剖宫产率提高母乳喂养率,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赵琴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腹外疝手术围手术期应用甘露聚糖肽注射液在预防手术感染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腹外疝手术围手术期应用甘露聚糖肽注射液预防手术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腹外疝手术的72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给予甘露聚糖肽注射液,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免疫学指标变化情况及术后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CD3+、CD4+、CD4+/CD8+及NK细胞数较术前明显增多,且术后观察组患者CD3+、CD4+、CD4+/CD8+及NK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术后CD3+、CD4+、CD4+/CD8+及NK细胞数较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总感染率为19.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4.4%,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腹外疝手术围手术期应用甘露聚糖肽注射液可有效增强患者免疫功能,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有利于术后恢复。

    作者:贺学荣;吕晓红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多曲方丝弓在矫治前牙开合畸形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对前牙开合畸形患者实施多曲方丝弓矫治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前牙开合畸形患者60例,对其进行多曲方丝弓矫治,观察矫治效果。结果:全部患者牙齿咬合良好,覆合覆盖正常,较矫正前上下前牙内收,下前牙直立。结论:对需行前牙开合畸形矫正的患者实施多曲方丝弓治疗的效果显著,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刘泽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针刺伤对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的危害及防护措施

    本文主要针对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危害及预防进行充分的讨论。针刺伤是护理工作中常见的一种职业性伤害,容易造成护理人员身体、心理等方面的危害并引发经济损失。提高医护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加强临床带教及合理使用防护用具可减少针刺伤危险。通过对消毒供应中心实习护理人员的带教,有效减少了针刺伤的危害。

    作者:靳靖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人性化护理在提高人流术后患者护理质量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对人流术后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行人流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观察组30例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心理变化及身体变化的比较结果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人流术后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显著,且能显著提升患者的舒适程度,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作者:车险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雷贝拉唑治疗老年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患者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在老年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的治疗效果,为今后药物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以我院消化科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经胃镜检查诊断为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的100例老年患者作为观察样本,采用便利抽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雷贝拉唑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与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变化情况。结果:(1)观察组中,显效33例,有效1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中,显效20例,有效19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78%;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两组的典型症状积分、食管外症状积分与总积分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不具有可比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典型症状积分、食管外症状积分与总积分分别为(2.31±0.59)分、(0.49±0.18)分、(2.26±0.42)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并明显低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贝拉唑在老年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的治疗效果确切,可以明显缓解临床症状。

    作者:陈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