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桃玲;冯百宁
目的:探究分析风险管理在颅脑外伤护理中的应用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于我院住院治疗颅脑外伤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用护理管理的观察组(51例),与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风险管理的观察组(51例)。比较分析一段时间后两组患者的GCS评分和GOS评分和护理差错和满意度等指标,评价疗效。结果:采用风险管理的观察组的GCS评分和GO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护理差错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和护理差错发生率(P<0.05)。结论:风险管理在颅脑外伤护理中的应用,可以有效的减少颅脑外伤护理中的风险事件,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候丹丽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放射性核素治疗患者实施多媒体健康教育,让患者更好地接受隔离配合治疗,减少放射性核素的污染,避免对放射性敏感人群的影响,大限度地加速治疗患者体内核素的排出。方法:2016年3月至2016年9月选择80例接受放射性核素治疗的患者,年龄13-75岁,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0例均采用标准化PPT进行健康教育,以 PPT 形式集中授课:由护士长组织科室人员有针对性地制定授课内容。科室内由专业基础扎实、有讲授经验的护理人员采用 PPT 形式将授课内容图文并茂的向病人和(或)家属进行讲解。讲课结束后通过互动及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病人或家属意见和需求,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进一步优化健康教育内容,完善PPT健康教育的内容,从而增进病人对疾病和核素治疗的正确认识,提高其诊疗依从性,改善和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的书面及口头教育的形式。结论:通过标准化的PPT健康教育模式,能够提高患者及家属对医务人员的满意度,提高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融洽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住院隔离期间的依从性,加强了护患沟通机会,及时了解患者的意见和建议,提高了护士的学习主动性。
作者:郑双芝;孙美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本次主要对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的手术方式进行研究,为临床有效治疗提供相关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12月收治并已确诊的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患者20例,对所有患者实施小骨窗颅后凹减压以及人工硬脑膜修补的手术进行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且术后1个月进行磁共振成像的复查,治疗效果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标准来进行,评价结果为:15例患者治疗的效果较好,评分为好,占比为75%;4例患者治疗效果较差,评分为差,占比为20%,1例患者死亡,占比为5%。对存活的患者进行1-3年的随访,并采用tator评分的标准进行评价:10例患者的症状改善明显,6例患者的症状有所改善,3例患者的症状变化不明显。其总有效率为80%,安全评价:随访期间,未有患者出现脑膨出、脑脊液漏等并发症。结论:小骨窗颅后凹减压能够有效降低患者颅后凹的压力,使硬脑膜能够得到完整的重建,保证脑脊液通畅,且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刘兴海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究妇产科护理工作中运用细节护理后所取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入院的孕产妇80例,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一组40人。对照组护理方法为常规基础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实施细节护理。针对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评分情况,对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针对护理满意度情况,观察组满意度(100%)显著高于对照组满意度(80%),(P<0.05);在护理质量评分方面,观察组各方面质量评分结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妇产科护理工作中运用细节护理后所取得的临床价值显著,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同时,明显改善护理质量,应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刘群 刊期: 2017年第01期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主要的替代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的含义笼统的讲是大程度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少的并发症,保证患者佳生活和工作能力。为了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必须找出影响透析充分性的因素并不断改善,以保证透析充分性。
作者:葛茂琳;余双双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妊娠伴卵巢肿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实习医院)于2015年8月-2016年8月间收治的46例妊娠伴卵巢肿瘤患者进行研究,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护理满意度:实验组为95.65%,对照组为78.26%,对比有显著差异性(P<0.05)。②并发症率:对照组26.09%,实验组4.35%,前者高于后者,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围手术期护理在妊娠伴卵巢肿瘤患者中应用效果较好,能降低并发症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吕俊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了解患儿家属的心理护理需求,旨在缓解护患、医患矛盾,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选取某三甲儿童医院患儿家属作为调查对象,自制问卷,共回收462份问卷。结果:患儿家属对护理方面的心理需求高,主要体现在了解患儿病情、对医护技术水平上。其他对费用、环境、态度等也表现出较高的需求。结论:医护人员应积极、及时主动了解患儿家属的心理护理需求,以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曾正渝;杜秋华;聂晓娅;张小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究光子治疗仪在耳鼻喉科疾病中的临床作用价值。方法:用光子治疗仪在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治疗145例患者,对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按照疾病治疗标准进行统计,145例患者中痊愈115例,痊愈率为79.3%,有效27例,有效率为18.6%,无效3例,无效率为2.1%。结论:在耳鼻喉科疾病中采用光子治疗仪治疗相关疾病,临床操作简单,疗效可靠,安全系数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为患者带来等多健康福利。
作者:蒋杏丽;李峰;高志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硝普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并急性左心衰的疗效。方法:入选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在我院肾内科因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并急性左心衰住院患者共102例,其中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强心加硝酸甘油治疗;观察组72例,在常规强心治疗基础上加用硝普钠治疗,观察两组心衰缓解情况。结果:对照组有效率56.7%,观察组有效率97.2%。结论硝普钠在慢性肾功能衰竭并急性左心衰患者中疗效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卢芳秀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左心衰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5月~2015年6月间收治的40例急性左心衰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与护理质量达标率、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5.0%、护理质量达标率为90.0%;对照组以上指标分别为70.0%、5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平均住院时间为(9.10±2.5)d,对照组为(15.75±4.5)d,两组住院时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在急性左心衰患者治疗中有显著效果,患者护理满意度与护理质量高,缩短了患者治疗时间,是一种值得推广与应用的护理模式。
作者:张玉林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分析肝脏寄生虫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近三年我院收治的16例肝脏寄生虫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临床特征,结合相关流行病学以及病理机制要求确定治疗方式。结果:治疗后患者的血液动力学系数逐渐恢复正常,Hb、WBC、N、EOS等系数指标趋于正常,治疗后的患者肝功能出现缓解趋势,其中ALT、AST、ALP、GGT系数趋于正常,治疗前后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起肝脏寄生虫感染的因素比较多,以生食泥鳅为主,感染几率比较大,需要结合临床特征变化,及时进行治疗,缓解临床不良反应。
作者:薛卫斌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模拟分娩”在临产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3月-2014年2月300例在本院分娩产妇作为观察组,前年同期在本院分娩28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分别观察2组产妇心里状态、疼痛程度、分娩方式。结果:2组产妇在心里状态、疼痛程度、分娩方式三项指标上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模拟分娩”可有效缓解临产妇的紧张恐惧心理,增强分娩过程中疼痛的耐受力,提高产妇配合助产士的生产能力,降低了剖宫产率,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值得产科推广应用。
作者:谈金萍;刘胜霞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究右旋美托咪定对扁桃体剥离合并腺样体吸切手术患儿七氟醚麻醉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扁桃体剥离合并腺样体吸切手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给予患儿注射生理盐水,待患儿发生躁动注射丙泊酚进行镇定,观察组给予患儿持续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直到手术结束,观察分析两组患儿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好于对照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儿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右旋美托咪定对扁桃体剥离合并腺样体吸切手术患儿进行麻醉具有较大的意义。
作者:卢春雨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对白血病化疗患者实施优质护理临床效果的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80例在我院接受化疗的白血病患者进行护理研究,化疗时间在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按照护理方式区别进行平均分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前者采用常规护理,后者采用优质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根据两组所得护理总有效率数据发现,实验组数据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在接受化疗的白血病患者而言,给予优质护理可以显著提高护理疗效,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作者:庞欣 刊期: 2017年第01期
随着医学的发展,化疗药物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涉及的科室也不断扩大,化疗药物虽然对病人的病情治疗及生命延续有很好的效果,但是对进行手术的医护人员的健康防护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根据临床手术中发生的各种危害的途径和种类,加强管理,提供必要的防护设施和设备,提高医护人员的防护意识,不断总结方法和经验,持续改进和完善流程,将术中化疗药物的职业危害降到低。
作者:李德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现今,接种疫苗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计划免疫工作在城市医院的进展较为成功,但在乡镇卫生院中仍存在一些弊端。对此,本文从各个角度探讨了目前乡镇卫生院预防接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其中包括预防接种设备问题、接种人员资格问题、疫苗管理问题、计划免疫宣传工作问题等,并积极探索,提出了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作者:安仕勇;王来利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对256例肺结核发病情况进行探讨。方法:对2010-2013年来我院就诊肺结核病人25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调查内容包括:人口统计学指标,肺结核传播途径、症状、检查及治疗情况,患者对于此疾病的认知,患者工作环境、身体状况、营养与睡眠情况、是否吸烟喝酒和经济情况等。结果:256例患者中以女性为主,61-70年龄段患者所占比例较高。初中文化患者所占的比例大,为38.3%。其次为小学文化。对于疾病的传染途径、了解肺结核的防治机构和肺结核是否能治好等了解较少。大部分患者肺结核知识来源于广播电视和亲人好友。从患者生活状况来看,肺结核患者存在经济困难、吸烟、饮酒和缺乏运动等负面生活事件。结论:结核病是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此类患者特点包括:高龄,文化程度低,对疾病知识缺乏了解,负面生活事件较多等。
作者:谢家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对提高ICU(重症监护室)护理质量的临床影响。方法:选取94例于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我院ICU病房收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单双号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护理质量水平及危险事故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护理质量水平评分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水平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危险事故发生率为2.13%,对照组为17.02%,观察组患者危险事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ICU患者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水平,减少危险事故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曹国荣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调查妇科护理工作中患者隐私保护状况,探讨对患者的隐私保护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12月妇科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0例,针对对照组的妇科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而对观察组患者在普通护理基础上,加强患者的隐私保护。结果:实施了隐私保护的实验组妇科患者,其隐私的泄露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护理中医护人员应尊重患者的人格尊严,对隐私采取保护措施,将保护隐私变成一种习惯与责任,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作者:苏国秀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对心血管神经症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例心血管神经症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西医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两组均有一定疗效,但相比对照组,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更佳(P<0.05)。结论:在对心血管神经症患者实施临床治疗时,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起到更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赵伟平;薛晓丽 刊期: 201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