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综合围手术期护理用于妊娠伴卵巢肿瘤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分析

吕俊

关键词:妊娠, 卵巢肿瘤,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妊娠伴卵巢肿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实习医院)于2015年8月-2016年8月间收治的46例妊娠伴卵巢肿瘤患者进行研究,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护理满意度:实验组为95.65%,对照组为78.26%,对比有显著差异性(P<0.05)。②并发症率:对照组26.09%,实验组4.35%,前者高于后者,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围手术期护理在妊娠伴卵巢肿瘤患者中应用效果较好,能降低并发症率,值得临床推广。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观察DHS和PFNA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

    目的:对动力髋螺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方法:抽选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间5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患者入院后采用系统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两组,干预组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动力髋螺钉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下床时间短于对照组,比较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Harris评分(81.9±6.7)分、(70.4±5.9)分,比较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干预效果更为理想,安全性更高。

    作者:张黎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在人体解剖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教学效果

    目的:研究在人体解剖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教学效果。方法:依据教学安排将2014~2016三个年级的部分班级进行研究,在人体解剖学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和训练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认识人体内各种变化运动,强调各种变化之间的关系,分析学习效果、思想变化、价值观等一系列的改变。结果:通过临床思维能力的训练,人体解剖学的教学效果优良率达到99.6%。同时,学生在思想变化、自主学习能力、知识体系构建、医学价值观及对人体解剖的本质理解等方面有了明显提高。结论:加强人体解剖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训练能够有效培养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们构建清晰地知识体系、提高学习效果、加深对人体解剖学的认识,并促进学生们养成正确的医学伦理和价值观念。

    作者:王志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瑞芬太尼在产科全麻中应用

    产科剖宫产术多以椎管内麻醉为主,由于全身麻醉药物对胎儿呼吸的影响以及产妇术中可能引起误吸,全麻在产科剖腹产术中的应用受到限制。瑞芬太尼为新型短效麻醉性镇痛药,其镇痛作用强,起效快,代谢快,长时间输注无蓄积作用。国内外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然而,在产科的全麻中应用甚少。我院自2014年7月至2016年4月因不适宜应用椎管内麻醉而行全麻的产妇60例,应用瑞芬太尼辅助产科全麻,观察其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评价瑞芬太尼用于剖宫产全麻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锋;卢雅静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Mammotome微创旋切术加置管冲洗引流治疗慢性乳腺炎

    目的:总结分析Mammotome微创旋切术加置管冲洗引流治疗慢性乳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4年2月-2016年4月期间,随机选取我院接收的90例慢性乳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Mammotome微创旋切术加置管冲洗引流治疗方法,比较分析治疗效果以及相关指标。结果:在一次性治愈率以及康复时间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慢性乳腺炎患者采用Mammotome微创旋切术加置管冲洗引流治疗,效果显著,同时康复过程中所需时间较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戴丽娜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手术室精密贵重器械的维护和保养方法分析

    阐述手术室精密贵重器械的维护和保养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保证手术治疗工作的质量,构建良好的服务形象;延长医疗器械的使用时间,降低医院的运行成本等方面,并提出一些手术室精密贵重器械的维护和保养的相关建议。

    作者:彭英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他汀类药物在社区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中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在社区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中应用现状及效果。方法:以近三年内我社区服务中心的386例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作为回顾性分析对象,按是否规律应用他汀类药物分为规律应用组和未规律应用组,分析社区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他汀类药物应用情况与应用效果。结果:386例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中,规律他汀类药物应用率仅为61.92%。规律应用组患者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指征二级预防有效控制率为87.87%,明显高于未规律应用组患者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指征二级预防有效控制率的66.67%,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X2=24.071,P<0.05)。结论:社区心血管疾病患者规律应用他汀类药物可有效控制其高危因素指征,但由于社区心血管患者规律他汀类药物应用率仍然较低,因此,他汀类药物在社区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中的应用效果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作者:张天民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川芎嗪注射液与酚妥拉明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

    目的:研究川芎嗪注射液以及酚妥拉明联合应用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临床治疗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96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给予平均分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内科治疗,研究组另给予川芎嗪注射液与酚妥拉明结合治疗。结果:研究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95.8%,对照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58.3%,研究组总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针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选择川芎嗪注射液以及酚妥拉明进行联合治疗可以大大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宗晓敏;张广德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腹部外伤大出血抢救的手术室配合要点分析

    目的:探析腹部外伤大出血抢救的手术室护理配合要点。方法:择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7月腹部外伤大出血患者94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7例,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对照组)和手术室配合护理(观察组)。结果:两组患者的体温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和死亡率对比,观察组患者数据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腹部外伤大出血患者的抢救中,采取手术室配合护理可加速患者体温恢复和苏醒,降低死亡率。

    作者:王润波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护理干预联合氧驱动雾化对小儿重症肺炎咳嗽的临床观察研究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联合氧驱动雾化对小儿重症肺炎咳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住院时采取常规治疗和护理的56例重症肺炎咳嗽患儿作为常规组,同时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住院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氧驱动雾化治疗和针对性护理的56例重症肺炎咳嗽患儿作为干预组,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症状改善时间。结果:干预组患儿治愈率以及患儿喘憋、咳嗽、肺部湿罗音等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重症肺炎咳嗽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氧驱动雾化治疗并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儿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改善其临床症状。

    作者:蔡菊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右美托咪定用于老年患者腰-硬联合(阻滞)麻醉的镇静效应观察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在老年患者腰-硬联合麻醉中的镇静效果,对其安全性做出评价。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11月80例实施腰-硬联合麻醉的老年患者进行临床研究观察。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实验组采用右美托咪定作为镇静药物,对照组选用常规镇静药物进行麻醉辅助处理,观察对比2组患者镇静效果和对生命体征指标的影响。结果:实验组患者潮气量、镇静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麻醉风险事件发生率为7.5%,低于对照组(22.5%),2组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麻醉前后自主呼吸频率、MAP、HR 指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采用右美托咪定作为老年患者腰-硬联合阻滞麻醉的辅助镇静药物,效果良好,且对患者生命体征无显著影响。

    作者:黎安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36例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本次主要对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36例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确保患者早日康复。方法:选取收治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36例,对所有患者采用PFNA治疗。结果: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为(96.23±20.12)ml,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60.23±12.71)min,平均下地时间为(8.53±1.68)d。骨折愈合的平均时间为(16.56±1.12)周。依照Sander评分标准对患者的功能情况进行判断,其中28例患者为优,6例患者为良,2例患者为差,总优良率为94.44%。结论: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确切,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值得推广。

    作者:季建安;谷彩仙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及影响因素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主要的替代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的含义笼统的讲是大程度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少的并发症,保证患者佳生活和工作能力。为了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必须找出影响透析充分性的因素并不断改善,以保证透析充分性。

    作者:葛茂琳;余双双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个体化延续护理对改善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在个体化延续护理干预下的生存效果。方法:选取于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8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所选取的患者在院期间均获得专业的血压降低治疗,每位患者离开医院时血压均得到稳定控制。根据对每位高血压患者所行的护理措施的不同将所有人员均分至常规护理的常规组与个体化延续护理的观察组,记录护理数据,根据记录结果,评价两组患者在两天后及一个月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无论在躯干疼痛、精神健康、生理功能以及精力等方面,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统计学意义明显。结论:通过采用个体化延续护理的方式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生理及心理等方面的生活质量,临床作用显著,值得推广实施。

    作者:赵凤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左心衰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左心衰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5月~2015年6月间收治的40例急性左心衰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与护理质量达标率、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5.0%、护理质量达标率为90.0%;对照组以上指标分别为70.0%、5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平均住院时间为(9.10±2.5)d,对照组为(15.75±4.5)d,两组住院时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在急性左心衰患者治疗中有显著效果,患者护理满意度与护理质量高,缩短了患者治疗时间,是一种值得推广与应用的护理模式。

    作者:张玉林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评价泮托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目的:探究泮托拉唑在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近两年我院收治的73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应用不同治疗方式,以泮托拉唑和奥美拉唑为主,将其分为A组和B组,分别应用泮托拉唑和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对综合效果进行分析。结果:A组37例患者有显效人数33例,总有效率86.8%,B组为69.4%,A组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B组,比较结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不良反应率为2.7%,B 组的不良反应率为8.3%,B 组的不良反应率高于 A 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采用泮托拉唑进行治疗,其优势显著,患者对其满意率比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勇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经中药联合抗风湿药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究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经中药联合抗风湿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2月收治的5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经随机平行的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在活动期给予中药、抗风湿药物联合治疗,对照组常规疗法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6%,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症状、体征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通过中药联合抗风湿的药物治疗,临床效果较佳,且治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方面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程松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慢性支气管炎与吸烟及年龄的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慢性支气管炎的患病情况与吸烟、年龄之间的关系。方法:从2015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随机选取1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并按患者的吸烟调查情况分为对照组(吸烟组)与观察组(不吸烟组),对此分析两组患者的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病率以及年龄对患病情况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的COPD患病率(27.50%)较对照组(82.50%)低,且两组患者的患病情况随着年龄的升高而不断增高,两组患者的比较结果存在较大的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并非所有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均可患有COPD,但是其患病率却与患者吸烟、年龄的增长有极大的关系,可随着患者的吸烟、年龄增长而加速病情的恶化,进而极易促使患者全身病症的发生,因此及时控制吸烟、早期接受治疗对慢性支气管的治疗以及对COPD的预防具有尤为重要的意义。

    作者:缪志强;李新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256例肺结核发病情况探讨

    目的:对256例肺结核发病情况进行探讨。方法:对2010-2013年来我院就诊肺结核病人25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调查内容包括:人口统计学指标,肺结核传播途径、症状、检查及治疗情况,患者对于此疾病的认知,患者工作环境、身体状况、营养与睡眠情况、是否吸烟喝酒和经济情况等。结果:256例患者中以女性为主,61-70年龄段患者所占比例较高。初中文化患者所占的比例大,为38.3%。其次为小学文化。对于疾病的传染途径、了解肺结核的防治机构和肺结核是否能治好等了解较少。大部分患者肺结核知识来源于广播电视和亲人好友。从患者生活状况来看,肺结核患者存在经济困难、吸烟、饮酒和缺乏运动等负面生活事件。结论:结核病是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此类患者特点包括:高龄,文化程度低,对疾病知识缺乏了解,负面生活事件较多等。

    作者:谢家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腹外疝手术围手术期应用甘露聚糖肽注射液在预防手术感染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腹外疝手术围手术期应用甘露聚糖肽注射液预防手术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腹外疝手术的72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给予甘露聚糖肽注射液,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免疫学指标变化情况及术后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CD3+、CD4+、CD4+/CD8+及NK细胞数较术前明显增多,且术后观察组患者CD3+、CD4+、CD4+/CD8+及NK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术后CD3+、CD4+、CD4+/CD8+及NK细胞数较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总感染率为19.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4.4%,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腹外疝手术围手术期应用甘露聚糖肽注射液可有效增强患者免疫功能,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有利于术后恢复。

    作者:贺学荣;吕晓红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护士在内分泌科的带教体会

    目的:主要是对护士在内分泌科工作中对学生实习期间带教工作中的体会进行了研究与探讨,提出了相关的建议。方法:对学生在内分泌专科实习中带教经验进行了总结,从而来提出几点建议。结果:在对学生的临床实习带教中,护理人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带教老师中的主要力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结论:在学生临床带教过程中,护理人员对学生实习带教工作有很大的必要性,尤其是一些高年资护理人员,在带教工作中要有效指导学生,能够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从而对学生临床工作进行指导,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胡洪炜;李苏;陈丽芬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