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在人体解剖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教学效果

王志辉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 临床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
摘要:目的:研究在人体解剖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教学效果。方法:依据教学安排将2014~2016三个年级的部分班级进行研究,在人体解剖学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和训练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认识人体内各种变化运动,强调各种变化之间的关系,分析学习效果、思想变化、价值观等一系列的改变。结果:通过临床思维能力的训练,人体解剖学的教学效果优良率达到99.6%。同时,学生在思想变化、自主学习能力、知识体系构建、医学价值观及对人体解剖的本质理解等方面有了明显提高。结论:加强人体解剖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训练能够有效培养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们构建清晰地知识体系、提高学习效果、加深对人体解剖学的认识,并促进学生们养成正确的医学伦理和价值观念。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右美托咪定用于老年患者腰-硬联合(阻滞)麻醉的镇静效应观察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在老年患者腰-硬联合麻醉中的镇静效果,对其安全性做出评价。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11月80例实施腰-硬联合麻醉的老年患者进行临床研究观察。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实验组采用右美托咪定作为镇静药物,对照组选用常规镇静药物进行麻醉辅助处理,观察对比2组患者镇静效果和对生命体征指标的影响。结果:实验组患者潮气量、镇静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麻醉风险事件发生率为7.5%,低于对照组(22.5%),2组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麻醉前后自主呼吸频率、MAP、HR 指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采用右美托咪定作为老年患者腰-硬联合阻滞麻醉的辅助镇静药物,效果良好,且对患者生命体征无显著影响。

    作者:黎安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药品检验过程中质量控制的必要性及措施

    目的:探讨质量控制在药品检验过程中的必要性以及措施。方法:总结在药品检验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确保药品质量。结果:我们要积极处理和改正在药品检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避免影响药品质量的不良影响因素。结论:质量控制在药品检验的过程中十分重要,可以剔除市场上对人体有害的劣质药物,从而进一步提高药品的安全性。

    作者:赵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慢性支气管炎与吸烟及年龄的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慢性支气管炎的患病情况与吸烟、年龄之间的关系。方法:从2015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随机选取1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并按患者的吸烟调查情况分为对照组(吸烟组)与观察组(不吸烟组),对此分析两组患者的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病率以及年龄对患病情况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的COPD患病率(27.50%)较对照组(82.50%)低,且两组患者的患病情况随着年龄的升高而不断增高,两组患者的比较结果存在较大的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并非所有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均可患有COPD,但是其患病率却与患者吸烟、年龄的增长有极大的关系,可随着患者的吸烟、年龄增长而加速病情的恶化,进而极易促使患者全身病症的发生,因此及时控制吸烟、早期接受治疗对慢性支气管的治疗以及对COPD的预防具有尤为重要的意义。

    作者:缪志强;李新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瑞舒伐他汀钙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瑞舒伐他汀钙在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脂患者150例,按照随机数字分表方法将其分为A、B、C 三组,每组各50例患者,3组患者均进行冠心病的常规临床治疗,对 A 组进行10mg的阿托伐他汀给药治疗,此外分别对B组、C组患者进行10mg、20mg的瑞舒伐他汀钙给药治疗,连续治疗4个月后,对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4.0%,B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0.0%,C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0%(P<0.05);C组患者治疗后的TC、TG以及LDL-C水平均明显低于A、B两组,HDL-C水平则明显高于A、B两组;3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钙,瑞舒伐他汀钙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显著,且不同剂量的给药治疗效果不同,高剂量瑞舒伐他汀钙能够更有效的控制患者血脂水平,安全性较高。

    作者:肖柱旻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健康教育在心血管疾病护理中的实施分析

    目的:探析健康教育在心血管疾病护理中的实施。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1月-2014年11月所收治的102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以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其中对照组51例,给予其常规护理,观察组51例,给予其健康教育护理。对两组患者健康教育普及度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在健康教育普及度与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在心血管疾病护理中具有极高的临床意义,其能够显著提升患者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依从性,可在临床护理中大力推广。

    作者:杨洁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硝普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并急性左心衰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硝普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并急性左心衰的疗效。方法:入选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在我院肾内科因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并急性左心衰住院患者共102例,其中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强心加硝酸甘油治疗;观察组72例,在常规强心治疗基础上加用硝普钠治疗,观察两组心衰缓解情况。结果:对照组有效率56.7%,观察组有效率97.2%。结论硝普钠在慢性肾功能衰竭并急性左心衰患者中疗效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卢芳秀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人性化护理在提高人流术后患者护理质量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对人流术后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行人流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观察组30例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心理变化及身体变化的比较结果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人流术后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显著,且能显著提升患者的舒适程度,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作者:车险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胸腔闭式引流术后院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预防对策研究

    目的:探究胸腔闭式引流术后院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相应的预防对策。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期间医院收治的80例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发生感染的患者,分析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观察主要细菌的耐药性状况,为合理用药提供指导,同时总结预防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的患者发生感染的护理措施。结果:80例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发生感染的患者痰液标本中的细菌培养结果显示,共分离出110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60株,比例54.55%,占据比重较大的是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分别为20.00%、14.55%与10.91%。革兰阳性菌40株,比例36.36%,金黄色葡萄球菌与肺炎链球菌分别占据17株(比例15.45%)与14株(比例12.73%)。结论:对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发生感染的患者进行菌株培养可知,革兰阴性菌中占据比重较大的是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革兰阳性菌占据比重较大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与肺炎链球菌,还包括部分真菌。药敏实验显示不同的感染细菌对不同的抗菌药物或抗生素的耐药性不同,需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患者感染患者采取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郭晓燕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基层卫生院消化性溃疡内科治疗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基层卫生院消化性溃疡内科治疗效果。方法:对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内科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84例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总结治疗方法,评价治疗效果。结果:84例患者中,治愈28例(33.3%),显效32例(38.1%),有效18例(21.4%),无效6例(7.1%),总有效率为92.9%。症状缓解平均时间为(11.9±2.8)d,溃疡愈合平均时间为(40.6±6.4)d。随访6个月,10例患者复发,复发率11.9%。所有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消化溃疡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治疗,能够促进溃疡的愈合,无不良反应,效果显著。

    作者:廖富林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护理干预对减轻剖宫产术后疼痛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护理干预对减轻剖宫产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6年10月收治的80例行剖宫产的产妇为对象,按照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产妇护理之后的疼痛评级与生理功能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产妇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其肛门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剖宫产的产妇实施适宜的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剖宫产后的疼痛,促进产妇尽快康复,值得在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作者:龚婕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社区医院开展正性暗示护理对外科手术患者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探讨社区医院开展正性暗示护理对外科手术患者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在2014年11月~2016年1月于我院收治的30例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常规组和暗示组,每组15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暗示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正性暗示护理干预指导,并观察两组患者的术中应激反应情况。结果:暗示组患者术中的心率、血压变化小,说明其应激反应小于常规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外科手术患者开展正性暗示护理干预指导,能够减少应激反应,有利于外科手术效果的提高。

    作者:赵叶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和传统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优劣差异

    目的:评价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和传统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优劣性。方法:选取2014年07月~2016年01月我院骨科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实验组44例,对照组44例,实验组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照组行开放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比手术效果。结果:实验组切口长度小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胸腰部重度疼痛、感染、内固定破坏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优于传统手术,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推广。

    作者:梁九洲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干扰素联合喜炎平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干扰素与喜炎平联合应用于小儿手足口病(HFMD)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连续收集2015年1月至2015年7月,我科收治的HFMD 患儿14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71例。两组均予以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患儿予以喜炎平治疗,治疗组予以干扰素联合喜炎平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0.42%、95.7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3.66%、80.28%(P<0.05);治疗组的退热时间、疱疹结痂时间、疱疹消退时间与恢复饮食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药物副反应。结论:干扰素与喜炎平联合应用于治疗小儿H F MD能够提高临床疗效,促进临床症状的消退,且无明显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余凌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及影响因素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主要的替代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的含义笼统的讲是大程度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少的并发症,保证患者佳生活和工作能力。为了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必须找出影响透析充分性的因素并不断改善,以保证透析充分性。

    作者:葛茂琳;余双双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意义

    目的:研究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意义。方法:于2015年1月到2016年4月期间实施护士分级管理方式,主要是通过科室护士长、组长、高级责任护士以及初级责任护士分级管理的模式,做好各项临床护理管理工作,对比实施前与实施后护理工作的质量以及患者的满意率。结果:分级管理后护理管理质量显著提升,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率由93.28%上升至99.25%,数据差异对比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护理管理的质量,为患者提供更为全面、优质的临床护理服务,保证各项护理工作的有序性、规范性开展,有助于和谐护患关系的构建。

    作者:何银红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护理干预对阵发性房颤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临床观察探讨护理干预对阵发性房颤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8月-2014年8月收治阵发性房颤患者9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两组患者平均进行辛伐他汀、胺碘酮等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采取护理干预方法;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方法。采取服用药物依从性评价问卷,两患者服用药物的依从性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5),实验组患者服用药物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增加阵发性房颤患者服用药物的依从性,减少患者房颤持续时间、房颤负荷以及房颤发生率。

    作者:王瑞梅;王勇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盆腔炎患者护理效果影响观察

    目的:总结对盆腔炎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本次实验研究所选择的盆腔炎患者,均为我院在2015年1月到2015年8月期间收治治疗,总计80例。按照护理干预方案不同,将80例盆腔炎患者分为采取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的实验组以及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的参照组,组间基本资料对比P>0.05,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评分观察指标均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盆腔炎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护理干预能够更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何晓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妇科护理过程中患者隐私保护的探讨

    目的:调查妇科护理工作中患者隐私保护状况,探讨对患者的隐私保护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12月妇科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0例,针对对照组的妇科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而对观察组患者在普通护理基础上,加强患者的隐私保护。结果:实施了隐私保护的实验组妇科患者,其隐私的泄露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护理中医护人员应尊重患者的人格尊严,对隐私采取保护措施,将保护隐私变成一种习惯与责任,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作者:苏国秀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妊娠期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及影响因素探究

    目的:讨论妊娠期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相关影响因素,对其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从我院2013年3月~2016年9月收治的妊娠期心脏病患者中选取130例进行研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合并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分析其影响因素,总结治疗方法,并对治疗效果予以评价。结果:本组患者有73例合并心力衰竭,其发生率为56.15%,经比较,心功能Ⅰ~Ⅱ级的妊娠结局各项指标均优于Ⅲ~Ⅳ级,组间差异均有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通过综合运用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及时终止分娩等治疗,可以取得良好效果,实现安全分娩。

    作者:董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评价泮托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目的:探究泮托拉唑在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近两年我院收治的73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应用不同治疗方式,以泮托拉唑和奥美拉唑为主,将其分为A组和B组,分别应用泮托拉唑和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对综合效果进行分析。结果:A组37例患者有显效人数33例,总有效率86.8%,B组为69.4%,A组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B组,比较结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不良反应率为2.7%,B 组的不良反应率为8.3%,B 组的不良反应率高于 A 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采用泮托拉唑进行治疗,其优势显著,患者对其满意率比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勇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