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洁
目的:探讨传统开放术式与腔镜联合术式治疗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影响极其各自的安全性。方法:选择130例收治的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通过随机区组法将其分为65例对照组和65例观察组,采用传统开放术式与腔镜联合术式分别治疗患者,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指标水平、结石完全清除率进行比较,并比较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相比较,其结石完全清除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而观察组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而观察组术后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及胆漏发生率相对于对照组更低,其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传统开放术式与腔镜联合术式治疗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相比,腔镜联合术式治疗手术时间更短,其康复速度更快,并且能有效的减轻术中创伤和术后疼痛的程度,对于术后并发症发生能做到有效的预防,其临床价值要高于传统开放术式。
作者:林磊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究CQI在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4年1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103例静脉留置针穿刺的小儿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对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甲组家属满意率68%,穿刺成功率70%,乙组的家属满意率和成功率为88.6%和90.5%,乙组的满意率和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甲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静脉留置针穿刺小儿患者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措施,其优势明显,能保证患者各项指标恢复正常,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何静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和分析孕期健康教育在妇产护理的重要的临床价值,探究具体的孕期的健康教育的具体措施。方法:将我院2013年11月-2015年11月的来我院进行治疗的12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为60例;对照组对孕妇进行常规的孕期护理工作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孕期护理的基础上,对孕妇进行糖尿病和高血压基础疾病的健康教育的护理工作。对比两组产妇的护理临床疗效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一系列的护理保健工作之后,观察组孕期妇女所出现的妊娠阶段的糖尿病以及妊娠阶段的高血压以及。结论:对孕期妇女采取孕期健康教育护理工作,可以高效地改善和降低孕妇出现妊娠阶段的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基础病症的产生,另外对于降低剖宫产的几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保障母婴的健康发育,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黄耀翔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分析瑞舒伐他汀钙在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脂患者150例,按照随机数字分表方法将其分为A、B、C 三组,每组各50例患者,3组患者均进行冠心病的常规临床治疗,对 A 组进行10mg的阿托伐他汀给药治疗,此外分别对B组、C组患者进行10mg、20mg的瑞舒伐他汀钙给药治疗,连续治疗4个月后,对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4.0%,B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0.0%,C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0%(P<0.05);C组患者治疗后的TC、TG以及LDL-C水平均明显低于A、B两组,HDL-C水平则明显高于A、B两组;3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钙,瑞舒伐他汀钙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显著,且不同剂量的给药治疗效果不同,高剂量瑞舒伐他汀钙能够更有效的控制患者血脂水平,安全性较高。
作者:肖柱旻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究分析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脑外伤认知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脑外伤认知功能障碍患者126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63)和对照组(n=63),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联合高压氧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综合有效率(96.8%)显著高于对照组(80.9%)(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BI评分(77.82±12.46)分显著高于对照组(65.53±10.28)分,两组比较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外伤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高压氧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具有使用价值。
作者:黄忠宝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宫内节育器(IUD)是一种安全、长效、可逆、简便、经济和不影响性生活的避孕方法。一次放置长期避孕,尤其在广大农村地区深受育龄妇女的欢迎。据统计,我国妇女避孕80%以上使用IUD。近年来,由于手术操作水平不断提高,放置IUD并发症明显减少,但也不容忽视,现就IUD的并发症及防治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蒋明成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并分析氯吡格雷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3年12月-2015年12月间于本院接受治疗的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1组为对照组(n=35)采取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另1组为观察组(n=35)联合使用前列地尔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显示观察组有明显提高(P<0.05),对比两组ADL评分及NISS评分结果,观察组也具有明显优异性(P<0.05)。结论:采用氯吡格雷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故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于洁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全程优化护理工作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某院急诊科在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采用平均分组的方式把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工作,观察组患者则是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给予全程优化的护理工作,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抢救工作之,对照组患者病情评估时间、建立静脉通道时间、急救的总时间、平均的住院时间均大于观察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对于需要抢救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抢救的过程中还需要给予全程优化的护理工作,以此为患者的抢救工作争取更多的机会,值得广大医疗机构推广使用。
作者:梁素云;谭玉玲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在老年患者腰-硬联合麻醉中的镇静效果,对其安全性做出评价。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11月80例实施腰-硬联合麻醉的老年患者进行临床研究观察。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实验组采用右美托咪定作为镇静药物,对照组选用常规镇静药物进行麻醉辅助处理,观察对比2组患者镇静效果和对生命体征指标的影响。结果:实验组患者潮气量、镇静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麻醉风险事件发生率为7.5%,低于对照组(22.5%),2组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麻醉前后自主呼吸频率、MAP、HR 指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采用右美托咪定作为老年患者腰-硬联合阻滞麻醉的辅助镇静药物,效果良好,且对患者生命体征无显著影响。
作者:黎安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析加味小柴胡汤治疗小儿感冒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抽取我院于2015年3月~2016年7月诊治的80例小儿感冒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加味小柴胡汤进行治疗,统计分析与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95%,对照组是92.5%,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7d后,观察组患儿的咳嗽减轻、肺部音、体温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加味小柴胡汤治疗小儿感冒的临床治疗效果较为明显,能够有效消除患儿的临床症状,且副作用较小,保障患儿的身体健康。
作者:文波 刊期: 2017年第01期
随着中国医疗的发展,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外科病房的护理管理容不得半点差错。我院普外科采用风险管理的模式进行日常护理工作的管理,取得满意的效果。笔者回顾分析我院2016年4月-2016年06月住院治疗的患者216例为研究对像,其中108例患者接收常规护理管理(A组);另外的108例患者实施风险管理(B组),收集指标评价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形成书面论文,回顾分析并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曹洋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对比分析静脉注射胺碘酮和西地兰治疗急性心衰合并快室率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7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38例急性心衰合并快速房颤患者,将其分为胺碘酮组和西地兰组,分别给予对应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后心功能改善、心室率的控制、房颤转为窦性心律、死亡情况。结果:胺碘酮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7%,明显高于西地兰组,治疗后患者心室率明显低于西地兰组,心功能明显改善比例、房颤复率比例明显高于西地兰组,死亡率明显低于西地兰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衰合并快速房颤疗效优于西地兰,可有效控制患者心室率,改善心功能。
作者:史钰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入院护理评估表的改进与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内分泌科病房护士22名,由护士随机选择本专科新入院患者,共400例,并分别应用改进入院护理评估表与传统入院护理评估表评估。同时,采取问卷调查形式,对护士评价改进表的情况了解。结果:认为改进评估表内容实用的护士共19名,占86.4%;认为改进表可提高护理文件书写质量、利于判断患者护理问题的护士共17名,占77.3%;认为改进表方便掌握患者病情的护士共16名,占72.7%;认为改进表较传统表时间增多的护士共20名,占90.1%。结论:护理评估表是确保整体护理顺利实施和保障护理程序有效应用的重要工具,也是促使护理质量大程度提高的重要环节,临床需对其充分重视,积极推广应用。
作者:连丽丽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分析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与途径,提出医疗机构的药物管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80例由于用药不当问题导致不良反应的患者,对其用药情况、不良反应资料等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涉及了6大类、35种药物,以抗生素药物发生的不良反应患者为多,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显著高于其他种类的药物,差异显著;从不良反应患者的用药途径来看,注射剂所引起的不良反应较为明显,占据比例50.00%。结论:药物管理工作缺失是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的关键因素,需要加强药物管理措施,达到预防不良反应的目的。
作者:李树荣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对256例肺结核发病情况进行探讨。方法:对2010-2013年来我院就诊肺结核病人25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调查内容包括:人口统计学指标,肺结核传播途径、症状、检查及治疗情况,患者对于此疾病的认知,患者工作环境、身体状况、营养与睡眠情况、是否吸烟喝酒和经济情况等。结果:256例患者中以女性为主,61-70年龄段患者所占比例较高。初中文化患者所占的比例大,为38.3%。其次为小学文化。对于疾病的传染途径、了解肺结核的防治机构和肺结核是否能治好等了解较少。大部分患者肺结核知识来源于广播电视和亲人好友。从患者生活状况来看,肺结核患者存在经济困难、吸烟、饮酒和缺乏运动等负面生活事件。结论:结核病是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此类患者特点包括:高龄,文化程度低,对疾病知识缺乏了解,负面生活事件较多等。
作者:谢家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9月到2016年8月这段时间在我院就诊的9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n=47)和对照组(n=47),对照组患者在常规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氯吡格雷进行临床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配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进行临床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比较,研究组患者在治疗后心绞痛平均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等情况均远远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以有效缓解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心绞痛持续时间,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向长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对应用优质护理干预模式对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患有糖尿病的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4例。采用常规慢性疾病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对比治疗期间的血糖水平控制效果和对糖尿病治疗期间的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的血糖水平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糖尿病治疗期间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优质护理干预模式对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覃红芸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睑板腺按摩治疗蒸发过强型干眼(evaporative dry eye,EDE)的疗效。方法:选取已确诊EDE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方案;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睑板腺按摩并行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1个月后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患者依从性及对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睑板腺按摩治疗EDE 疗效满意,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杨阳;雷海燕;黄钦;代诚;王英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实施手术室整体护理对其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将70例研究对象平均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整体护理,对比两组病患的护理效果以及不良情绪的缓解情况。结果:实验组病患的不良情绪缓解情况和护理效果明显要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实施手术室整体护理能有效缓解其不良情绪,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高秀丽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系统化护理在小儿门诊静脉输液患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本院进行门诊输液治疗的121例患儿实施系统化护理作为观察组,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门诊输液治疗的115例患儿的相关资料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7%与7.0%,两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输液室环境、护理人员穿刺技术、护理人员服务态、总满意度评分分别为95.68±2.36、94.23±1.78、95.52±2.47、95.89±3.34与78.21±1.89、83.68±2.35、78.35±3.21、80.38±3.82,两组间上述各项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门诊小儿输液患儿中实施系统化护理,可以减少治疗中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卜娟 刊期: 201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