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洁
目的:对应用优质护理干预模式对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患有糖尿病的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4例。采用常规慢性疾病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对比治疗期间的血糖水平控制效果和对糖尿病治疗期间的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的血糖水平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糖尿病治疗期间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优质护理干预模式对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覃红芸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意义。方法:于2015年1月到2016年4月期间实施护士分级管理方式,主要是通过科室护士长、组长、高级责任护士以及初级责任护士分级管理的模式,做好各项临床护理管理工作,对比实施前与实施后护理工作的质量以及患者的满意率。结果:分级管理后护理管理质量显著提升,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率由93.28%上升至99.25%,数据差异对比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护理管理的质量,为患者提供更为全面、优质的临床护理服务,保证各项护理工作的有序性、规范性开展,有助于和谐护患关系的构建。
作者:何银红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入院护理评估表的改进与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内分泌科病房护士22名,由护士随机选择本专科新入院患者,共400例,并分别应用改进入院护理评估表与传统入院护理评估表评估。同时,采取问卷调查形式,对护士评价改进表的情况了解。结果:认为改进评估表内容实用的护士共19名,占86.4%;认为改进表可提高护理文件书写质量、利于判断患者护理问题的护士共17名,占77.3%;认为改进表方便掌握患者病情的护士共16名,占72.7%;认为改进表较传统表时间增多的护士共20名,占90.1%。结论:护理评估表是确保整体护理顺利实施和保障护理程序有效应用的重要工具,也是促使护理质量大程度提高的重要环节,临床需对其充分重视,积极推广应用。
作者:连丽丽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对人流术后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行人流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观察组30例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心理变化及身体变化的比较结果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人流术后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显著,且能显著提升患者的舒适程度,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作者:车险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对耳鸣的患者采用祛瘀豁痰汤进行治疗,并对祛瘀豁痰汤在耳鸣治疗中的临床状况进行分析。方法:回顾18例耳鸣患者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情况,将其分为两组后,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耳聋左慈丸进行治疗,而对照组采用祛瘀豁痰汤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同等治疗周期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62.5%,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0.0%,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明显,其之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祛瘀豁痰汤能够对耳鸣的患者起到一个良好的治疗效果,并且在治疗的过程中未发现有不良反应的发生,故而,可以在耳鸣患者的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沈忱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在人体解剖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教学效果。方法:依据教学安排将2014~2016三个年级的部分班级进行研究,在人体解剖学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和训练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认识人体内各种变化运动,强调各种变化之间的关系,分析学习效果、思想变化、价值观等一系列的改变。结果:通过临床思维能力的训练,人体解剖学的教学效果优良率达到99.6%。同时,学生在思想变化、自主学习能力、知识体系构建、医学价值观及对人体解剖的本质理解等方面有了明显提高。结论:加强人体解剖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训练能够有效培养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们构建清晰地知识体系、提高学习效果、加深对人体解剖学的认识,并促进学生们养成正确的医学伦理和价值观念。
作者:王志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QCC品管圈对降低我科病房住院患者乳头皲裂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成立QCC品管圈小组,运用PACD循环,通过临床观察,共同确定QCC的活动主题,制定QCC活动的计划,运用柏拉图分析乳头皲裂发生的主要原因,共同探讨,落实各项改善措施,并监测 QCC活动获得的效果。结果:2014年6-7月,我科住院患者乳头皲裂发生率降至12.04%,与开展QCC活动前2014年4-5月的46.7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达到并超过目标值。结论:开展QCC活动可有效降低我科住院患者乳头皲裂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纯母乳喂养的成功率,并通过QCC品管圈活动,发挥每位护理人员工作的自主性及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到科室的管理中,促进临床护理服务的提升。
作者:刘丽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调查妇科护理工作中患者隐私保护状况,探讨对患者的隐私保护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12月妇科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0例,针对对照组的妇科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而对观察组患者在普通护理基础上,加强患者的隐私保护。结果:实施了隐私保护的实验组妇科患者,其隐私的泄露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护理中医护人员应尊重患者的人格尊严,对隐私采取保护措施,将保护隐私变成一种习惯与责任,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作者:苏国秀 刊期: 2017年第01期
随着中国医疗的发展,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外科病房的护理管理容不得半点差错。我院普外科采用风险管理的模式进行日常护理工作的管理,取得满意的效果。笔者回顾分析我院2016年4月-2016年06月住院治疗的患者216例为研究对像,其中108例患者接收常规护理管理(A组);另外的108例患者实施风险管理(B组),收集指标评价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形成书面论文,回顾分析并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曹洋 刊期: 2017年第01期
临床检验质量控制的过程分为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三个阶段。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伴随着各种高端科技在检验医学中的不断运用,有力地确保临床检验的准确性,有效性,为患者疾病的迅速诊断,快速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以及患者保健意识的提高,对医学检验也提出了更高,更优,更精,更准的要求。本文从临床开具申请单到标本的采集再到标本的处理各个环节的注意事项及常见影响因素逐一进行了阐述,完善检验程序,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检验结果。
作者:罗敏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究人性化管理模式在医院护理管理中应用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我院100名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甲组和乙组,给予一般管理模式和人性化管理,模式,对管理质量以及患者的满意率进行分析。结果:乙组医护人员的护理质量、护理行为和护理技能等指标明显高于甲组,组间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90%,甲组护理管理满意率为70%。乙组满意率明显高于甲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院护理管理阶段采用人性化管理模式,其优势显著,患者对其满意率比较高,同时能提升医护人员的综合技能,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陈英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究CQI在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4年1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103例静脉留置针穿刺的小儿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对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甲组家属满意率68%,穿刺成功率70%,乙组的家属满意率和成功率为88.6%和90.5%,乙组的满意率和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甲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静脉留置针穿刺小儿患者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措施,其优势明显,能保证患者各项指标恢复正常,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何静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围术期疼痛针对性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82例老年患者,按照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评价其护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前1d、术后6h、12h、1d的VAS评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6%,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5.4%,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后疗效显著,患者的疼痛得到缓解,可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彭红祝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究健康教育在传染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40例传染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将4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史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护理方式;对于观察组患者,采用健康教育方式。将两组患者对该类疾病的认知情况进行统计并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对于传染病的认知程度比较高,达到95.0%,而对照组患者对于传染病的认知程度为50.0%,两组患者对于传染病的认知情况差异比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在传染病患者护理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传染病患者,采用健康教育方式,有利于提高传染病患者对于疾病的认知水平,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黄颖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究米非司酮在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本院收治的97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采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97例患者治疗后的子宫平均面积和子宫肌瘤平均面积明显少于治疗前,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中97例患者没有出现明显的肝肾功能异常或者其他不良反应,在用药期间3例患者出现了轻度恶心的症状,4例患者出现阴道干燥的症状,经过半个月的治疗后,临床不良反应消失,优势明显。结论:对子宫肌瘤患者应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其优势明显,不良反应少,对患者自身无明显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丽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研究青光眼患者滴眼药方法的护理干预以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88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4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进行专科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滴眼药的掌握程度为优的有30例,其优良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5例、79.55%(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很满意的有28例,其护理满意度为97.7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例、77.27%(P<0.05)。结论:在常规眼科护理的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青光眼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情况,提高患者对正确应用滴眼药的掌握度,实用性强,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李霞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5年5月收治的80例肺炎小儿患者,把这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整体干预。就常规护理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的恢复效果。结果:在小儿肺炎治疗过程中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黄佩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一种简单、安全、精确的PICC尖端定位的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6年5月,经我院静疗小组评估后需行PICC置管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心房内心电图引导PICC尖端定位方法行PICC置管,对照组采用常规体表测量法行PICC置管。比较两组方法PICC导管尖端一次性到达上腔静脉(SVC)的成功率,和一次性到达佳位置即SVC下段和SVC与右心房交界处的成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性到达佳位置的成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运用心房内心电图定位技术行PICC置管,可提高PICC尖端一次性到达佳位置的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陈霞;吴宏;黄小妹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并发症及对远期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12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6例。研究组患者给予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联合腹腔镜手术,对照组患者只给予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远期生存率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6.0%,对照组为25.5%,二者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X2=2.868,P>0.05);研究组1、3年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90.4%,58.5%,40个月,均高于对照组为85.4%,30.3%,22个月;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生存率均降低,研究组下降幅度较小,两组曲线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211,P=0.039<0.05)。结论: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并发症发生率降低,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时间,远期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闫观升;王志广;刘龙;张宏;李凤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治疗心律失常临床疗效,并与美托洛尔作对比。方法: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心血管内科纳入符合标准的60例心律失常患者作调查对象。随机分组处理,对照组30例,以药物美托洛尔进行治疗;观察组30例,以药物辛伐他汀进行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7%及83.3%,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安全性方面,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结论:辛伐他汀治疗心律失常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优于美托洛尔治疗。
作者:陈文海;石昌花;吴秉凤;姜纪超 刊期: 201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