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颖
目的:研究在人体解剖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教学效果。方法:依据教学安排将2014~2016三个年级的部分班级进行研究,在人体解剖学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和训练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认识人体内各种变化运动,强调各种变化之间的关系,分析学习效果、思想变化、价值观等一系列的改变。结果:通过临床思维能力的训练,人体解剖学的教学效果优良率达到99.6%。同时,学生在思想变化、自主学习能力、知识体系构建、医学价值观及对人体解剖的本质理解等方面有了明显提高。结论:加强人体解剖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训练能够有效培养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们构建清晰地知识体系、提高学习效果、加深对人体解剖学的认识,并促进学生们养成正确的医学伦理和价值观念。
作者:王志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究分析风险管理在颅脑外伤护理中的应用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于我院住院治疗颅脑外伤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用护理管理的观察组(51例),与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风险管理的观察组(51例)。比较分析一段时间后两组患者的GCS评分和GOS评分和护理差错和满意度等指标,评价疗效。结果:采用风险管理的观察组的GCS评分和GO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护理差错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和护理差错发生率(P<0.05)。结论:风险管理在颅脑外伤护理中的应用,可以有效的减少颅脑外伤护理中的风险事件,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候丹丽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究社区门急诊护理工作中开展风险管理后所取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社区2015年1月-2016年6月门急诊患者80例,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一组40人。对照组护理方法为常规基础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开展风险管理模式。针对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评分情况,对两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针对护理满意度情况,观察组满意度(100%)显著高于对照组满意度(80%),两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在护理质量评分方面,观察组各方面质量评分结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门急诊护理工作中开展风险管理后所取得的临床价值显著,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同时,明显改善护理质量,有利于患者疾病的恢复,应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王君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通过调查分析新疆石河子市急诊开放性损伤流行病学特征,揭示急诊开放性损伤的特点和规律,为提高本地区急诊创伤的预防和急救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资料收集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4年12月石河子市某三甲医院急诊外科4836例开放性损伤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急诊开放性损伤高发年龄段在14~39岁(49.26%,2382/4836),男女患者比例为2.96:1。(2)常见损伤部位为头部(49.98%,2417/4836)、四肢(40.16%,1942/4836)。(3)首要致伤原因为交通伤(47.64%,2304/4836),其次是坠落伤/摔倒(24.19%,1170/4836),第三是锐器损伤(18.05%,873/4836)。结论:应完善本地区院前急救系统,加强开放性损伤高发时间段的管理,加大交通安全、高空作业安全等宣传力度,重点进行头部、手的防护。
作者:谭杏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分析依达拉奉与银杏达莫联合治疗急性脑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患者86例,根据患者的入院顺序将86例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单纯应用依达拉奉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再加入银杏达莫进行联合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依达拉奉与银杏达莫联合治疗急性脑梗的临床治疗效果确切,安全性好,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李国强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对历代医家论述和病例分析,浅谈半夏泻心汤治疗胃不和型失眠症状的效果。方法:通过复习名家医案总结半夏泻心汤治疗胃不和型失眠的临床效果。结果:胃不和型失眠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半夏泻心汤对脾胃不和型失眠治疗疗效确切。
作者:张妍;杨志宏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肌氨肽苷注射液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2014年10月-2016年3月期间,我科采用肌氨肽苷注射液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36例周围性面瘫作为观察组,同期常规治疗3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对照组。对2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氨肽苷注射液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确切,治愈率高,值得推广。
作者:关春爱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多种肺癌标志物的分析,为肺癌的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估提供依据。方法:南通大学附属吴江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肿瘤科住院采用一线方案化疗的晚期肺癌患者。共计74例患者纳入统计分析,年龄66±19岁,其中男43例,女31例,腺癌29例,鳞癌22例,小细胞肺癌23例;对照组为肺部CT未见异常的健康人群。结果:CEA在腺癌组检测的灵敏度高为58.6%;NSE 在小细胞肺癌组检测的灵敏度高为73.9%;CYFRA21-1在鳞癌组检测的灵敏度高为72.7%;CA125在腺癌组检测的灵敏度高为72.4%。在与对照组的比较中,腺癌组CEA、CYFRA21-1、CA12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鳞癌组仅CYFRA21-1显著高于对照组;小细胞肺癌组仅NSE 高于对照组;与腺癌组比较中,鳞癌组和小细胞肺癌组中的CEA、CA125均低于腺癌组;与小细胞肺癌组比较中,鳞癌组和腺癌组NSE均低于小细胞肺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3位腺癌患者治疗前后差异明显,治疗四周期后肿瘤大小、CEA、CYFRA21-1、CA125均下降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癌血清标志物的检测在肺癌的辅助诊断和疗效评估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
作者:曹婷华;陈超;凌鑫;李燕;宁志强;陆海林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析加味小柴胡汤治疗小儿感冒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抽取我院于2015年3月~2016年7月诊治的80例小儿感冒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加味小柴胡汤进行治疗,统计分析与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95%,对照组是92.5%,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7d后,观察组患儿的咳嗽减轻、肺部音、体温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加味小柴胡汤治疗小儿感冒的临床治疗效果较为明显,能够有效消除患儿的临床症状,且副作用较小,保障患儿的身体健康。
作者:文波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对前牙开合畸形患者实施多曲方丝弓矫治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前牙开合畸形患者60例,对其进行多曲方丝弓矫治,观察矫治效果。结果:全部患者牙齿咬合良好,覆合覆盖正常,较矫正前上下前牙内收,下前牙直立。结论:对需行前牙开合畸形矫正的患者实施多曲方丝弓治疗的效果显著,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刘泽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探讨肿痛安胶囊治疗牙龈炎、智齿冠周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期间我院口腔科所收治的100例牙龈炎及智齿冠周炎患者进行本次研究,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进行局部冲洗,对照组患者将碘甘油注入到盲袋,而研究组患者则是将盐水冲释肿痛安胶囊后注入到盲袋,每天换药一次,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疼痛缓解情况以及患者牙龈炎指数的变化情况,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评价和统计。结果:治疗5d以后,研究组患者疼痛缓解情况比对照组患者明显改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牙龈炎状况均有一定程度改善,但研究组患者的牙龈状况改善情况较为显著,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比对照组的88.0%明显偏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痛安胶囊对于治疗牙龈炎、智齿冠周炎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改善龈炎指数,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丽楠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性手术在严重腹部创伤性损伤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来我院接受严重腹部创伤的患者20例,并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则使用传统的外科手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40%,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0%,对照组为3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重腹部创伤损伤经控制性手术治疗,提高了手术成功率,降低了死亡率,且避免更多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罗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患者预防术后膝关节僵硬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8月到2016年8月作为此次研究的时间段,在此时间段内选择本院收治的下肢骨折80例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采取入院编号单双法将患者分为传统组(n=40)和优质组(n=40),传统组采取传统护理,优质组采取优质护理,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优质组患者护理后康复训练知识认知度、膝关节屈曲度与传统组相比明显较高,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预防术后膝关节僵硬,可推广运用。
作者:汪慕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为了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减少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析和探讨治疗过程中实施风险管理的价值和意义。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从2016年4月~2017年1月来该院实施血液透析的患者中选取3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抽签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管理,而观察组患者则采取风险管理,比较不同护理方案疗效差异。经比较,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6.7%,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3.3%;对照组风险事故的发生率为26.7%,明显高于观察组的13.3%,组间两项指标差异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给予血液透析患者实施规范化风险管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升患者的满意度,进而降低风险事件的实际发生率,效果显著。
作者:虞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在四肢创伤骨折患者急性疼痛护理中实施护理管理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四肢创伤骨折患者60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2组,进行不同护理管理,比较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VAS疼痛评分、阿片类止痛药使用率、护理满意度为(2.04±0.51)分、6.67%、96.67%,对照组分别为(5.29±1.27)分、26.67%、80%;观察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全面护理管理较常规护理管理用于四肢创伤骨折患者急性疼痛护理中效果更为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唐冬梅;刘慧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传统开放术式与腔镜联合术式治疗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影响极其各自的安全性。方法:选择130例收治的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通过随机区组法将其分为65例对照组和65例观察组,采用传统开放术式与腔镜联合术式分别治疗患者,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指标水平、结石完全清除率进行比较,并比较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相比较,其结石完全清除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而观察组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而观察组术后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及胆漏发生率相对于对照组更低,其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传统开放术式与腔镜联合术式治疗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相比,腔镜联合术式治疗手术时间更短,其康复速度更快,并且能有效的减轻术中创伤和术后疼痛的程度,对于术后并发症发生能做到有效的预防,其临床价值要高于传统开放术式。
作者:林磊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桡动脉路径行冠脉造影围术期的整体观察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桡动脉路径行冠脉造影手术治疗的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以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则以整体护理方案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心理情况、室颤情况以及手术后手部创口的渗血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在心理状况,室颤发生情况以及手术后的手部创口渗血情况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整体护理效果在经桡动脉路径行冠脉造影患者围术期的临床护理中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毕继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观察护理干预在阑尾炎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阑尾炎手术患者(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常规护理方法———对照组阑尾炎手术患者,观察组再实施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伤口感染、伤口延迟恢复率、家属满意度的比较中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阑尾炎患者术后护理干预不仅可以防止患者的伤口感染,还可以得到患者家属的高度信任与满意,干预患者伤口的感染情况,患者家属的满意程度也相对较高。
作者:胡一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随着现代临床医学的不断发展,在药物的使用上也出现了更多的新型药物,而这些药物在实际的安全使用中,也极有可能发生混淆的现象。如何加强对此类药物的安全管理,也就成为了当下社会的主要研究方向。本文从安全管理的对策进行分析,探究其中不断发展的安全管理对策。
作者:何仕琼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产后尿潴留的发生原因及对产后尿潴留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产科病区在2016年5月-2016年10月分娩产妇产后尿潴留的发病情况,总结其发病原因及护理体会。结果:50例中49例膀胱功能恢复,膀胱恢复率为98.00%,1例带尿管出院,经过预后干预之后,患者病情好转,经过院外调养后恢复。结论:临床上对于产后尿潴留产妇,需要加强产后护理,这对减少产后尿潴留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程路 刊期: 201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