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一兰
目的:探究胃溃疡并发胃出血患者运用奥美拉唑治疗的临床成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6月入院的胃溃疡并发胃出血患者56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一组28人。给予对照组患者铝碳酸镁治疗,观察组运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对两组患者进行对比。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为92.9%,对照组为7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为15%,对照组为37.5%,观察组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胃溃疡并发胃出血患者运用奥美拉唑治疗的临床成效显著,能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应在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文先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分析不同固位形光固化树脂修复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5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2例牙体组织楔状缺损的患者,基于患者所采用的临床治疗方式,分为甲组与乙组(n=41)。甲组采用固位形治疗方式,乙组采用无固位形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成功率以及修复后1年的不良反应问题发生率。结果:甲组患者治疗成功率为97.56%,显著高于乙组患者85.37%,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甲组患者治疗后1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8%,低于乙组患者19.51%,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光固化树脂修复楔状修复中,固位形治疗的方式有助于提升临床治疗的成功率,降低患者的不良问题发生率,保证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妍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究一次性根管治疗和多次法根管法在治疗牙体牙髓病中的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近两年我院收治的78例牙体牙髓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治疗方式的差异,将其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39例患者,分别应用一次性根管治疗和多次法根管法进行治疗,对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甲组中显效和有效的人数有21例和5例,总有效率为66.7%,乙组中显效和有效的人数有29例和4例,总有效率为84.6%,乙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甲组,各项数据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牙体牙髓病患者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法进行治疗,其优势明显,患者对其满意率比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欧琳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妊娠伴卵巢肿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实习医院)于2015年8月-2016年8月间收治的46例妊娠伴卵巢肿瘤患者进行研究,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护理满意度:实验组为95.65%,对照组为78.26%,对比有显著差异性(P<0.05)。②并发症率:对照组26.09%,实验组4.35%,前者高于后者,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围手术期护理在妊娠伴卵巢肿瘤患者中应用效果较好,能降低并发症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吕俊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鱼腥草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110例干眼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6次/日,连续用药8周。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玻璃酸钠滴眼液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鱼腥草滴眼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6%,对照组患者为74.6%;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对照组为9.0%,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鱼腥草滴眼液能够显著地缓解干眼症患者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治疗效果安全有效。
作者:祝玉玲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并分析氯吡格雷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3年12月-2015年12月间于本院接受治疗的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1组为对照组(n=35)采取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另1组为观察组(n=35)联合使用前列地尔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显示观察组有明显提高(P<0.05),对比两组ADL评分及NISS评分结果,观察组也具有明显优异性(P<0.05)。结论:采用氯吡格雷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故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于洁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并发症及对远期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12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6例。研究组患者给予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联合腹腔镜手术,对照组患者只给予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远期生存率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6.0%,对照组为25.5%,二者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X2=2.868,P>0.05);研究组1、3年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90.4%,58.5%,40个月,均高于对照组为85.4%,30.3%,22个月;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生存率均降低,研究组下降幅度较小,两组曲线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211,P=0.039<0.05)。结论: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并发症发生率降低,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时间,远期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闫观升;王志广;刘龙;张宏;李凤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对心血管神经症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例心血管神经症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西医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两组均有一定疗效,但相比对照组,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更佳(P<0.05)。结论:在对心血管神经症患者实施临床治疗时,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起到更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赵伟平;薛晓丽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分析β-受体阻滞剂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并对其安全性做出科学评价。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2月-2016年3月76例高血压患者,随机数字法分组,实验组患者在常规疗法基础上采用β-受体阻滞剂-酒石酸美托洛尔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常规疗法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1%,高于对照组(63.2%),2组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53%,低于对照组(7.89%),2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β-受体阻滞剂临床效果明显,能够显著提高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李正福 刊期: 2017年第01期
报告1例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患者的护理。患者在住院期情绪稳定,发生2次低血糖之后逐渐消失,经过10天的精心治疗与护理,患者好转出院。教育患者怎样判断低血糖反应,如何预防低血糖发生,发生后实施了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给予充分的营养支持,以及进行个性化的心理护理。
作者:付晓杰;邓燕青;王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分析给予产妇围术期护理干预对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12月~2015.11月时间段在我院待产住院的产妇中的8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观察组产妇实施围产期护理干预,比较2组产妇的母乳喂养率和母乳喂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在护理后的母乳喂养率(76.74%)和喂养质量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86.05%),均优于对照组数据(P<0.05)。结论:围产期护理干预对提高母乳喂养率和喂养质量效果明显。
作者:乔海燕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了解中卫市戒毒维持治疗的脱失原因,为进一步推动戒毒维持治疗健康发展及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对289例脱失戒毒维持治疗进行电话和家属随访调查。结果:中卫市戒毒维持治疗门诊脱失率61.49%,在参加戒毒维持治疗期间因偷吸毒品被公安机关强制戒毒或劳教戒毒而脱失率8.30%;因偷、抢、骗及其他违法行为被公安机关羁押而脱失率40.83%;因生病、怀孕、脱失率29.76%;自认为已戒断而脱失率13.49%;死亡4.15%;脱失原因不明0.69%;因外出务工、做生意而脱失率2.76%。脱失人员治疗期间尿吗啡检测阳性率为19.72%。注射吸毒是吸毒人群感染艾滋病、丙肝病毒的主要途径[3],不安全的注射吸毒行为是造成艾滋病传播的主要原因。
作者:刘兴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了解患儿家属的心理护理需求,旨在缓解护患、医患矛盾,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选取某三甲儿童医院患儿家属作为调查对象,自制问卷,共回收462份问卷。结果:患儿家属对护理方面的心理需求高,主要体现在了解患儿病情、对医护技术水平上。其他对费用、环境、态度等也表现出较高的需求。结论:医护人员应积极、及时主动了解患儿家属的心理护理需求,以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曾正渝;杜秋华;聂晓娅;张小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对大面积脑梗塞的治疗效果及实施手术的时机。方法:将2015年1月到2016年7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52例大面积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所选择的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与手术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内科治疗的方式,手术组采用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以及死亡率。结果:对照组患者与手术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格拉斯哥昏迷指数均有所改善,但是手术组患者的康复效果更加显著,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对照组患者死亡率为23.08%,显著高于手术组患者死亡率7.69%,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对大面积脑梗塞的治疗效果比较理想,早期手术治疗有助于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黄亚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详细探究单荷包波浪状缝合四点牵引改良PPH 术后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以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30例痔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行单荷包波浪状缝合四点牵引改良PPH 术。术后,对于30例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措施,包括基础护理、疼痛护理、换药护理、尿潴留护理、心理护理和饮食护理。对所有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参与本次研究的30例患者中,所有患者切除的黏膜环完整均匀,平均宽约(3.5~4.0)cm,中央见少许肌层,吻合口距齿线平均2.0cm,经过护理后均基本恢复。结论:手术是临床治疗痔疮的主要方式,术后患者容易发生并发症,对此,应该有针对性的采取优质护理措施,这样才能尽快促进患者恢复。
作者:钟丽玲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方法在脑出血昏迷患者中的干预效果。方法:抽选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间60例脑出血昏迷患者,患者入院后采用数字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两组,干预组患者采用急诊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比较患者抢救成功率以及抢救成功时间。结果:干预组抢救成功的29例,死亡人数为1例,抢救成功率为96.7%;对照组抢救成功的23例,死亡人数为7例,抢救成功率为76.7%,比较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抢救时间长度分别为(49.6±10.5)min、(75.8±12.6)min,比较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诊护理方式能够提升患者抢救成功率,减少抢救时间。
作者:张春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小儿营养不良的健康教育方法和保健方法。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6月期间于本院收治的60例小儿营养不良患儿为研究对象。针对全部患儿的病因给予针对性健康教育和保健护理,观察和分析患儿治疗效果。结果:在接受健康教育和保健方法指导之后,患儿的营养不良情况均得到了显著改善,患者及其家长获得了丰富的健康知识,行为更加规范,护理满意度得到大程度提升。结论:在了解小儿营养不良患儿的病因后,给予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保健方法指导,可以丰富患儿及其家属有关小儿营养不良及其治疗和护理方面的健康教育知识,有助于规范家长行为,提高患儿护理满意度。
作者:李晓波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应用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12年6月-2016年8月前来我院就诊的股骨近端骨折患者88例,并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有38例,观察组患者有50例,观察组采用锁定钢板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解剖钢板进行治疗。分析比较两组不同的治疗方法对股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全部患者股骨近端骨折均一期愈合。对照组患者的骨折手术时间为66.5±6.8min,愈合时间为15.5±0.5周,出血量500±30ml,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手术时间为50.5±3.6m i n,愈合时间为9.6±0.5周,出血量300±40ml。经X2检验,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疗效明显优于传统解剖钢板的治疗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借鉴和推广。
作者:王红林;侯海林;刘建平;金泉;徐建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分析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与途径,提出医疗机构的药物管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80例由于用药不当问题导致不良反应的患者,对其用药情况、不良反应资料等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涉及了6大类、35种药物,以抗生素药物发生的不良反应患者为多,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显著高于其他种类的药物,差异显著;从不良反应患者的用药途径来看,注射剂所引起的不良反应较为明显,占据比例50.00%。结论:药物管理工作缺失是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的关键因素,需要加强药物管理措施,达到预防不良反应的目的。
作者:李树荣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联合氧驱动雾化对小儿重症肺炎咳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住院时采取常规治疗和护理的56例重症肺炎咳嗽患儿作为常规组,同时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住院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氧驱动雾化治疗和针对性护理的56例重症肺炎咳嗽患儿作为干预组,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症状改善时间。结果:干预组患儿治愈率以及患儿喘憋、咳嗽、肺部湿罗音等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重症肺炎咳嗽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氧驱动雾化治疗并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儿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改善其临床症状。
作者:蔡菊兰 刊期: 201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