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会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在老年患者腰-硬联合麻醉中的镇静效果,对其安全性做出评价。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11月80例实施腰-硬联合麻醉的老年患者进行临床研究观察。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实验组采用右美托咪定作为镇静药物,对照组选用常规镇静药物进行麻醉辅助处理,观察对比2组患者镇静效果和对生命体征指标的影响。结果:实验组患者潮气量、镇静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麻醉风险事件发生率为7.5%,低于对照组(22.5%),2组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麻醉前后自主呼吸频率、MAP、HR 指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采用右美托咪定作为老年患者腰-硬联合阻滞麻醉的辅助镇静药物,效果良好,且对患者生命体征无显著影响。
作者:黎安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分析研究护理干预对减轻剖宫产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6年10月收治的80例行剖宫产的产妇为对象,按照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产妇护理之后的疼痛评级与生理功能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产妇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其肛门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剖宫产的产妇实施适宜的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剖宫产后的疼痛,促进产妇尽快康复,值得在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作者:龚婕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究分析风险管理在颅脑外伤护理中的应用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于我院住院治疗颅脑外伤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用护理管理的观察组(51例),与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风险管理的观察组(51例)。比较分析一段时间后两组患者的GCS评分和GOS评分和护理差错和满意度等指标,评价疗效。结果:采用风险管理的观察组的GCS评分和GO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护理差错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和护理差错发生率(P<0.05)。结论:风险管理在颅脑外伤护理中的应用,可以有效的减少颅脑外伤护理中的风险事件,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候丹丽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分析宫腔镜下治疗不孕不育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所收取的38例不孕不育病患,将其分为对照组19例(以输卵管常规插管通液治疗)和观察组19例(采用宫腔镜下插管通液治疗)两组,观察分析两组病患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病患的治疗总有效率显然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用于治疗不孕不育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明显帮助病患治疗以及改善输卵管阻塞情况,从而提高受孕率和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普及运用。
作者:魏淑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运用PDCA循环法对急诊科N0护士定位抢救执行准确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7月笔者所在急诊科N0护士24名作为常规导师带教组,选取2014年8月-2015年7月笔者所在急诊科N0护士24名作为PDCA组。观察两组定位抢救执行准确率、医生对N0护士满意度。结果:PDCA循环组定位抢救执行准确率明显高于常规带带教组(P<0.05);医生对N0护士配合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带教组(P<0.05)。造成定位抢救执行准确率低的原因主要为站位不准确,流程混淆。结论:应用PDCA循环法能够有效的提高急诊科N0护士定位抢救执行准确率,提高医生对N0护士配合满意度,确保抢救工作准确及时完成。
作者:肖乾;李娜 刊期: 2017年第01期
阐述手术室精密贵重器械的维护和保养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保证手术治疗工作的质量,构建良好的服务形象;延长医疗器械的使用时间,降低医院的运行成本等方面,并提出一些手术室精密贵重器械的维护和保养的相关建议。
作者:彭英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持续质量改进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与成效。方法:本院于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医院护理管理中开展持续性质量改进工作,加强过程健康和反馈改进等环节控制,以35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对比护理质量结果。结果:通过持续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措施,基础护理质量、护理文书书写质量、急救物品管理、危重患者护理质量均显著上升,对比实施前的差异结果显著(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在护理管理中应用有助于提高医院护理质量,值得研究和推广。
作者:李芸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小儿营养不良的健康教育方法和保健方法。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6月期间于本院收治的60例小儿营养不良患儿为研究对象。针对全部患儿的病因给予针对性健康教育和保健护理,观察和分析患儿治疗效果。结果:在接受健康教育和保健方法指导之后,患儿的营养不良情况均得到了显著改善,患者及其家长获得了丰富的健康知识,行为更加规范,护理满意度得到大程度提升。结论:在了解小儿营养不良患儿的病因后,给予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保健方法指导,可以丰富患儿及其家属有关小儿营养不良及其治疗和护理方面的健康教育知识,有助于规范家长行为,提高患儿护理满意度。
作者:李晓波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抗病毒治疗对肝硬化并门脉高压性出血预防效果,并总结出血预测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10月期间安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症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常规对症治疗,不作抗病毒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抗病毒(替比夫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2个月内、3~4月内、5~6月内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个月内出血发生率(2.22%)与对照组(4.44%)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3~4个月内(4.44%)、5~6月内出血发生率(4.44%)显著低于对照组(11.11%、13.33%),观察组出血总发生率(11.11%)显著低于对照组(28.89%),组间差异P<0.05。结论:抗病毒治疗对肝硬化并门脉高压性出血预防效果较好,应根据患者情况及时对出血高危因素进行防控及干预,从而提高出血预防水平。
作者:张青蓝;董蕾 刊期: 2017年第01期
1病例简介患者女,19岁,因“腹胀腹痛伴恶心呕吐4天”于2015-7-16入院。患者4天前感上腹部疼痛不适,伴恶心呕吐及腹泻。次日于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急性胃肠炎,并予以对症治疗后,症状无好转。后患者腹胀明显加重,腹部逐渐膨隆并停止排气排便。2015-7-15转至某市级人民医院就诊,实验室检查示: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4.2%、中性粒细胞绝对值7.15×109/L;生化示白蛋白32.7g/L、直接胆红素8.5μmol/L、尿素16.29mmpl/L、肌酐135μmol/L;肿瘤标志物 CA125171.9U/ml;腹水常规示红细胞+,透明黄色,无凝块,总蛋白62.6g/L,未查到癌细胞。给予对症治疗效果不佳,腹胀及腹部膨隆情况逐渐加重。患者2015-7-16入住山东省中医院普外科,入院症见:患者胃肠减压通畅,腹痛腹胀,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草绿色液体,未进饮食,眠差,无发热,无排气排便,小便量可。查体:患者精神差,营养一般,腹部膨隆,未见明显腹壁静脉曲张,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未见腹部手术瘢痕。腹软,上腹部压痛,无明显腹肌紧张,肝浊音界减小,肝肾区无明显扣击痛,腹部扣诊移动性浊音(+)。听诊肠鸣音未闻及,无气过水声,双下肢无明显水肿。既往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史1年,口服强的松、羟氯喹治疗。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1.36×109/L,性粒细胞百分比84.1%、中性粒细胞绝对值9.55×109/L;生化示白蛋白30.4g/、尿素18.99mmpl/L、尿酸630μmol/L、肌酐132μmol/L;凝血功能示:血浆D-二聚体14.5μg/ml、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49.12μg/ml;全腹部强化CT示小肠管壁弥漫性肿胀,腹水,轻度脾大。CT影像可见部分小肠成“靶心”样改变。腹部穿刺抽出40ml 腹水,淡黄色,质清亮。初步诊断为:1.肠梗阻,2.腹水原因待查,3.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上给予胃肠减压、灌肠、胃肠外营养、抗感染等肠梗阻对症治疗。治疗1天患者症状无明显改善。考虑患者肠梗阻诊断成立,故给予肠梗阻的相关对症治疗。但患者入院时伴发大量腹水,发病后腹部逐渐膨隆,3天即腹大如鼓,腹水原因不明,有肾病、腹膜病变、下腔静脉梗阻、腹腔肿瘤、肠系膜血管病变可能。因既往患者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史,不能排除狼疮活动期血管病变造成。患者 CA125升高可能由炎症反应导致。2015-7-17患者面部出现面部蝶形红斑,请多个科室会诊,给予行相关免疫学血液检查示:补体 C3<0.172g/L、补体 C4<60g/L、抗双链DNA抗体定量216.17IU/ml、抗核抗体测定(ANA)定量阳性(+)胞浆型1:1000;24小时尿蛋白定量0.47g/24h。终明确诊断为:1.系统性红斑狼疮,2.假性肠梗阻。明确诊断后在基础治疗上,给予免疫球蛋白20g iv.drip 一次、甲强龙80mg iv.drip Bid,2d后患者出现少量排气排便,腹痛消失,腹胀明显减轻,肠鸣音逐渐改善,减少激素用量至80 mg/d。患者肠梗阻症消失后,转入风湿科进行进一步治疗至出院。
作者:李晨;周永坤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规范妇幼卫生信息管理工作,掌握妇幼保健院实际工作情况。方法:本文随机选取本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40份妇幼卫生信息作为研究对象,对孕产妇保健服务情况进行统计。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采取一系列妇幼卫生信息管理优化措施,选取40份妇幼卫生信息作为研究对象,再对孕产妇保健服务情况进行统计。结果:通过对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40份妇幼卫生信息以及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40份妇幼卫生信息进行比较分析,在采取一系列妇幼卫生信息管理优化措施后,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住院分娩率、高危妊娠检出率、高危孕产妇检出率等都得到了有效提升,妇幼卫生管理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结论:在妇幼卫生信息管理工作中,应该加强信息登记、统计管理,提高信息数据的准确性,从而为妇幼卫生管理工作提供基础保障。
作者:杨勇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一次性根管治疗对隐裂性牙髓炎患者术后疼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口腔科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接收的150例(150颗牙)隐裂性牙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平分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人,其中观察组接受一次性根管治疗,对照组接受传统的多次根管治疗。对两组术后疼痛情况和生活质量进行观察。结果:术后一周观察组的成功率是94.7%高于对照组的77.3%,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次性根管治疗隐裂性牙髓炎,疗效显著,并且可以减少患者术后出现疼痛的概率,有效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尉信欣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本次主要对早期综合护理用于脑梗塞患者语言与肢体功能康复中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并已确诊的脑梗塞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采取常规护理者为参照组,在参照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早期综合护理者为试验组,每组患者各40例。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试验组语言和肢体功能的评分与护理前相比改善显著。与参照组相比明显要优,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梗塞患者应用早期综合护理不仅可促进其语言及肢体功能的恢复,还可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极大提高。
作者:刘慧;唐冬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对ESRD病人在维持性血透治疗时,不同的透析剂量,不同的透析器和不同的透析方式下观察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I(Tropnin,cT-nT/I)的浓度变化,以进一步观察其心肌损伤的情况和上述不同透析状态下的差异性。方法:对纳入研究健康对照组(40人)及透析观察组(160人) A组:5次/2周透析治疗,40人;B组:2次/周透析治疗,40人;C组:3次/周透析治疗,40人;D组:血液透析滤过(Hemofiltration,HDF)>2次/周,40人。进行血清cTnT/I、肌红蛋白(Myo)、肾功、高敏c-反应蛋白(CRP-U)、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脏彩超检查。结果:1.纳入研究的所有血液透析患者(A、B、C及D组)cTnT值均较对照组有明显升高,P值<0.05,有显著性差异。2.cTnI在A组及B组其血浆浓度较对照组有明显升高,P值<0.05,有显著性差异。但cTnI在C组及D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 值>0.05。3.cTnT/I 在所有维持性血透患者中,进行组间两两比较,P值均>0.05,无统计学差异。4.cTnT/I 水平与CRP-U、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eftventricular massindex,LVMI)、CK-MB、Myo值、血红蛋白值具有正相关,而与射血分数(EF值)具有负相关。结论:1.通过对血浆 cTnT/I 浓度测定反映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肌损害较为普遍。其中,cTnT较cTnI敏感性更高,而cTnI在血液透析不充分状态下较对照组有明显升高,在血液净化相对充分的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2.血液透析和血液透析滤过两种不同血液净化方式以及血液透析不同治疗剂量下对血浆cTnT/I 浓度水平影响差异不大。3.尿毒症患者处于微炎症状态、左室肥厚、心肌收缩力下降及贫血可加剧心肌损害,这种心肌损害与CK-MB和肌红蛋白所反映的心肌损害相一致。
作者:刘斌;孙艳玲;姜晓岚;李黎;王邦斌;白帆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对耳鸣的患者采用祛瘀豁痰汤进行治疗,并对祛瘀豁痰汤在耳鸣治疗中的临床状况进行分析。方法:回顾18例耳鸣患者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情况,将其分为两组后,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耳聋左慈丸进行治疗,而对照组采用祛瘀豁痰汤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同等治疗周期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62.5%,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0.0%,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明显,其之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祛瘀豁痰汤能够对耳鸣的患者起到一个良好的治疗效果,并且在治疗的过程中未发现有不良反应的发生,故而,可以在耳鸣患者的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沈忱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研究幽门螺杆菌(Hp)阳性的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55例 Hp 阳性的F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腹胀、腹痛/腹部灼热感、焦虑/抑郁等症状积分及总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可提升Hp阳性的 FD 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刘其全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多种肺癌标志物的分析,为肺癌的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估提供依据。方法:南通大学附属吴江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肿瘤科住院采用一线方案化疗的晚期肺癌患者。共计74例患者纳入统计分析,年龄66±19岁,其中男43例,女31例,腺癌29例,鳞癌22例,小细胞肺癌23例;对照组为肺部CT未见异常的健康人群。结果:CEA在腺癌组检测的灵敏度高为58.6%;NSE 在小细胞肺癌组检测的灵敏度高为73.9%;CYFRA21-1在鳞癌组检测的灵敏度高为72.7%;CA125在腺癌组检测的灵敏度高为72.4%。在与对照组的比较中,腺癌组CEA、CYFRA21-1、CA12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鳞癌组仅CYFRA21-1显著高于对照组;小细胞肺癌组仅NSE 高于对照组;与腺癌组比较中,鳞癌组和小细胞肺癌组中的CEA、CA125均低于腺癌组;与小细胞肺癌组比较中,鳞癌组和腺癌组NSE均低于小细胞肺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3位腺癌患者治疗前后差异明显,治疗四周期后肿瘤大小、CEA、CYFRA21-1、CA125均下降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癌血清标志物的检测在肺癌的辅助诊断和疗效评估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
作者:曹婷华;陈超;凌鑫;李燕;宁志强;陆海林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索品管圈思维在手术室护理管理重点环节如标本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由手术室10个人组成品管圈,分析手术室的术后标本在迟送、漏送方面各个环节可能引起的原因,根据相关的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结果:标本的迟送、漏送从原有的18.22%降至7.15%。结论:品管圈活动在手术室中的应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提高了标本的运送率,并极大地提升了手术室工作人员的的团队精神,护理意识和工作满意度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保证了标本的安全和正确的送检。
作者:盛冬梅;付斌;伍宏香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分析依达拉奉与银杏达莫联合治疗急性脑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患者86例,根据患者的入院顺序将86例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单纯应用依达拉奉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再加入银杏达莫进行联合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依达拉奉与银杏达莫联合治疗急性脑梗的临床治疗效果确切,安全性好,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李国强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放射性核素治疗患者实施多媒体健康教育,让患者更好地接受隔离配合治疗,减少放射性核素的污染,避免对放射性敏感人群的影响,大限度地加速治疗患者体内核素的排出。方法:2016年3月至2016年9月选择80例接受放射性核素治疗的患者,年龄13-75岁,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0例均采用标准化PPT进行健康教育,以 PPT 形式集中授课:由护士长组织科室人员有针对性地制定授课内容。科室内由专业基础扎实、有讲授经验的护理人员采用 PPT 形式将授课内容图文并茂的向病人和(或)家属进行讲解。讲课结束后通过互动及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病人或家属意见和需求,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进一步优化健康教育内容,完善PPT健康教育的内容,从而增进病人对疾病和核素治疗的正确认识,提高其诊疗依从性,改善和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的书面及口头教育的形式。结论:通过标准化的PPT健康教育模式,能够提高患者及家属对医务人员的满意度,提高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融洽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住院隔离期间的依从性,加强了护患沟通机会,及时了解患者的意见和建议,提高了护士的学习主动性。
作者:郑双芝;孙美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