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一次性根管治疗对隐裂性牙髓炎患者术后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尉信欣

关键词:一次性根管治疗, 隐裂性牙髓炎, 疼痛, 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探讨一次性根管治疗对隐裂性牙髓炎患者术后疼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口腔科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接收的150例(150颗牙)隐裂性牙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平分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人,其中观察组接受一次性根管治疗,对照组接受传统的多次根管治疗。对两组术后疼痛情况和生活质量进行观察。结果:术后一周观察组的成功率是94.7%高于对照组的77.3%,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次性根管治疗隐裂性牙髓炎,疗效显著,并且可以减少患者术后出现疼痛的概率,有效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肝硬化并门脉高压性出血预测及抗病毒治疗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抗病毒治疗对肝硬化并门脉高压性出血预防效果,并总结出血预测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10月期间安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症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常规对症治疗,不作抗病毒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抗病毒(替比夫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2个月内、3~4月内、5~6月内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个月内出血发生率(2.22%)与对照组(4.44%)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3~4个月内(4.44%)、5~6月内出血发生率(4.44%)显著低于对照组(11.11%、13.33%),观察组出血总发生率(11.11%)显著低于对照组(28.89%),组间差异P<0.05。结论:抗病毒治疗对肝硬化并门脉高压性出血预防效果较好,应根据患者情况及时对出血高危因素进行防控及干预,从而提高出血预防水平。

    作者:张青蓝;董蕾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金刚藤胶囊在慢性盆腔炎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目的:研究金刚藤胶囊在慢性盆腔炎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4月医院诊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60例,根据治疗措施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康妇消炎栓治疗,观察组采用金刚藤胶囊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症状积分、体征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症状积分、体征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P<0.05)。结论:与康妇消炎栓治疗相比,慢性盆腔炎患者采用金刚藤胶囊治疗效果理想,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莉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从粪便中检出一株卡普士得沙门氏菌的报告

    沙门氏菌是属于肠杆菌科的革兰氏阴性肠道杆菌,已发现的上千种菌株(其血清型超过2000个),其中与人体有关的主要为副伤寒甲杆菌、副伤寒乙杆菌、鼠伤寒杆菌、副伤寒丙杆菌、猪霍乱杆菌、伤寒杆菌和肠炎杆菌等,其中如伤寒杆菌、副伤寒甲杆菌和副伤寒乙杆菌能直接引起人类疾病,其余则可通过污染食物而引起人体食物中毒,因此沙门氏菌是造成食物中毒的主要病原菌。

    作者:冉瑞芳;吴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骨化三醇治疗甲亢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骨化三醇治疗甲亢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选取39例甲亢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骨化三醇治疗;对比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WOMAC评分、骨密度及血清骨代谢指标。结果:本组39例患者,治疗后,VAS评分、WOMAC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骨密度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清BALP、BGP 较治疗前明显提高,TRACP-5b、CTX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化三醇治疗甲亢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显著,对于缓解症状、促进疾病转归、改善骨代谢指标和预后均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闫月玲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控制对策

    目的:详细探究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控制对策。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5年5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20例ICU行机械通气VAP患者以及20例未感染ICU行机械通气V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两组患者的机械误吸情况、抗生素联合使用情况、H2受体拮抗使用情况、患者意识以及死亡率进行统计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控制对策。结果:VAP的发生与患者年龄、平均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意识障碍发生率、机械性误吸、抗生素联合使用、H2受体拮抗的使用以及意识状态均有一定的联系。结论:造成患者出现ICU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有很多,对此,应该有针对性的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对策,这样才能保证ICU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

    作者:付翃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探究食道超声引导经胸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食道超声引导经胸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室间隔缺损患儿15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全部患儿均实施食道超声引导经胸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封堵成功,平均手术时长为(40.5±15.5)min,住院时长为(4.8±1.3),术后1例有少量残余分流,1例有右束支传导阻滞,随访显示,15例(100%)患者恢复良好。结论:食道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具有显著临床疗效,操作简易,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李颖;舒刚;王瑞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294例胃息肉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分析

    目的:了解胃镜下胃息肉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对2012-2015阳煤集团总医院检出的294例胃息肉患者的内镜、病理资料和手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患者(>60岁)为胃息肉高发人群(32.8%);单发息肉195例(66.3%),多发性息肉99例(33.67%);息肉主要位于胃体(36.3%);息肉直径<=0.5cm多见(%);息肉类型主要为增生性息肉162(55.4%)、胃底腺息肉85(28.8%)和炎症性息肉16(5.7%)。息肉治疗以活检钳钳除94例,内镜下注射0.9%氯化钠溶液联合高频电切除193例(65.6%),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治疗2例,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治疗3例,外科手术2例。结论:胃息肉直径较小,多为单发,息肉主要位于胃体,以增生性息肉和胃底腺息肉为主;治疗方式多选择内镜下切除,息肉切除后有复发的可能,应加强随访。

    作者:皇甫云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探究健康教育在围产期妇女预防保健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究健康教育应用于围产期妇女预防保健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围产期产妇中随机选取260名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为130名。安排对照组患者接受一般健康知识教育,而观察组患者则接受系统化预防保健教育,比较两组产妇的满意度、产妇并发症及新生儿疾病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并发症及新生儿疾病发生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系统化健康教育应用于围产期产妇预防保健,可有助于提升产妇保健护理的能力,降低母婴发病率,效果显著,应在医学上推广使用。

    作者:赵丽东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关于护理干预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应用于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中的效果。方法:抽取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220例,分为两组,11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110例试验组强化护理干预,并比较分析两组血糖水平、护理的满意度等。结果:对比发现,试验组经护理后患者的空腹血糖及餐后两小时血糖都低于对照组,而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运用于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中有显著效果,值得推广与运用。

    作者:杨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针对性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5年5月收治的80例肺炎小儿患者,把这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整体干预。就常规护理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的恢复效果。结果:在小儿肺炎治疗过程中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黄佩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急诊输液中应用预防性护理的意义评价

    目的:评价将预防性护理干预应用于急诊输液中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我院在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86例急诊输液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43例患者为1组,将常规护理应用于对照组患者护理中,而实验组则给予预防性护理干预,不同护理后将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人际关系敏感评分、焦虑评分、安全意识行为发生率均明显较优,各项差异对比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将预防性护理干预应用于急诊输液中具有理想的护理效果,在临床上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杨明秋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雷贝拉唑治疗老年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患者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在老年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的治疗效果,为今后药物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以我院消化科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经胃镜检查诊断为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的100例老年患者作为观察样本,采用便利抽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雷贝拉唑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与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变化情况。结果:(1)观察组中,显效33例,有效1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中,显效20例,有效19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78%;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两组的典型症状积分、食管外症状积分与总积分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不具有可比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典型症状积分、食管外症状积分与总积分分别为(2.31±0.59)分、(0.49±0.18)分、(2.26±0.42)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并明显低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贝拉唑在老年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的治疗效果确切,可以明显缓解临床症状。

    作者:陈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风险管理在外科病房护理中应用的回顾性分析

    随着中国医疗的发展,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外科病房的护理管理容不得半点差错。我院普外科采用风险管理的模式进行日常护理工作的管理,取得满意的效果。笔者回顾分析我院2016年4月-2016年06月住院治疗的患者216例为研究对像,其中108例患者接收常规护理管理(A组);另外的108例患者实施风险管理(B组),收集指标评价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形成书面论文,回顾分析并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曹洋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浅谈现阶段无菌物品储存与发放

    无菌物品从灭菌程序结束到病人使用,维持无菌状态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无菌物品质量直接影响着医疗护理质量和患者的安全[1],无菌物品的质量管理,是减少和预防院内交叉感染的保证。本文重点介绍落实对无菌物品有效性确认,包括过程监测结果和接受进入无菌物品发放区的确认无菌物品有效性的方法,阐述无菌物品存放区管理原则、消毒供应中心及临床科室无菌物品的储存以及无菌物品的发放准备和核对。

    作者:陈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生育政策调整对基层医院产科分娩方式构成比例影响的分析

    目的:对生育政策调整后,基层医院产科所采用的分娩方式变化进行了对比。方法:收集我院产科不同阶段的4600例住院分娩产妇的病历资料,其中在2014年1月至9月实施了“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前的病历和在2016年1月至9月实施政策后的病历各2300例,对不同时期产妇的分娩方式存在的差异进行对比。结果:实施“二孩政策”后进行阴道分娩的比例有所下降,而剖宫产的比例则有所上升。结论:将两组数据相比,2016年生育政策实施后采用阴道分娩的比例下降,剖宫产的比例升高,同时孕期合并症和瘢痕子宫的产妇增多,提示“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对产妇结构和生育方式已产生影响,产科工作难度增加,医院产科应该采取积极措施,应对助产形势的变化。

    作者:王治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外伤性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分析

    目的:对外伤性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方法以及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6年7月我院骨科收取的50例外伤性踝关节骨折患者,随机对其进行分组,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选择手术治疗,观察组选取保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优良率为92%,对照组患者优良率为80%,观察组患者负重时长、住院时长、愈合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外伤性踝关节骨折患者,选择手术治疗除了可以提升其整体优良率,可推广。

    作者:晏中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24周应答不佳的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优化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临床上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24周应答不佳的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的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影响因素及其优化治疗措施。方法:我们对2014年5月-2015年8月期间来我院进行就诊治疗的80例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对其进行治疗,并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常规、生物学指标以及病毒学指标等,随访观察时间24周为观测的时间点。结果:经过治疗与观察我们发现,治疗24周以后,只有24例患者HBV DNA阴转,且其e抗原血清转换良好,血清 HBV DNA 水平与其无明显相关性,总体上显示应答效果不佳;经过半年时间的随访,HBV DNA的复发折有15例,其复发比率为18.75%,e抗原血清学转换者维持应答。结论: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b 具有免疫调节和抗病毒双重作用,24周时 HBe Ag 血清学转换率和 HBV DNA阴转率与治疗前血清ALT水平密切相关,停药后具有持续应答效应。

    作者:白彦菊;姜慧敏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雾化吸入方式治疗小儿中重度急性喉炎的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观察并评价雾化吸入方式治疗小儿中重度急性喉炎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我院收治的中重度急性喉炎患儿88例均分为两组,先给予两组患儿采用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44例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44例实施综合护理,评价分析不同护理应用效果。结果:两组的疗效、治疗情况(雾化治疗次数、症状缓解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进行对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小儿中重度急性喉炎实施雾化吸入治疗同时结合采用综合护理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应用到临床治疗中。

    作者:冯俐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氯吡格雷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并分析氯吡格雷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3年12月-2015年12月间于本院接受治疗的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1组为对照组(n=35)采取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另1组为观察组(n=35)联合使用前列地尔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显示观察组有明显提高(P<0.05),对比两组ADL评分及NISS评分结果,观察组也具有明显优异性(P<0.05)。结论:采用氯吡格雷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故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于洁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妊高症发病的相关因素及护理

    目的:通过对妊高症发病因素及其护理措施进行探究,为今后提升该疾病治疗效果提供一定帮助。方法:采取随机选择法,选择本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一年时间内发生所收治60例妊高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后采取数表法将他们平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其中前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而后者施以优质护理,后对两组患者难产与子痫发生率、新生儿体重与Apgar评分这些指标进行对比。结果:①两组患者难产与子痫发生率对比上,实验组分别为3.33%(1/30)、6.67%(2/30),对照组则为13.33%(4/30)、16.67%(5/30),前者明显低于后者;②两组患者新生儿体重与Apgar评分对比上,实验组患者新生儿平均体重及评分为3.4±0.2(kg)、9.6±0.4,对照组则是2.8±0.2(kg)、8.4±0.2,同样是前者要优于后者。此外,上述对比差异构成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研究发现,妊高症患者受基因遗传、胎盘或滋养叶等细胞缺血因素所影响而出现妊高症,此时除了采取针对性治疗手段外,优质护理地实施不但可以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并且在提升孕妇与新生儿生存质量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作者:潘立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