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波;倪红霞;方挺;李永东
目的 了解北京市平谷地区是否存在恙虫病东方体感染.方法 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PCR),对平谷地区采集的30份临床标本进行恙虫病东方体热休克蛋白(groEL)基因和56×103蛋白扩增并测序分析.采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对血清标本恙虫病东方体特异抗体检测.结果 采用PCR共检测血液标本30份,均阳性(100%);用IFA检测28份患者血清抗体,25份阳性(89.3%);长片段PCR扩增,3份标本扩增阳性,阳性结果测序比对所有核苷酸序列相同,与Kawasaki的同源性为96%.结论 首次从分子流行病学和血清流行病学的角度证实北京平谷地区存在恙虫病东方体.
作者:付秀萍;刘玉英;张宝华;王景泉;张景山;贺金荣;张守印 刊期: 2011年第02期
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主要是指在基因组水平上由单个核苷酸的变异所引起的DNA序列多态性,包括同义SNPs(synonymous SNPs,sSNPs)和非同义SNPs(non-synonymous SNPs,nSNPs).随着测序技术的迅速发展,获得了大量细菌全基因组序列,使得通过测序技术及生物信息学方法寻找潜在的SNPs位点成为可能.并且,由于SNPs本身的特性,使其作为一种新的分子标记,在细菌分型与进化、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该文主要阐述基于全基因组寻找SNPs位点,并建立以SNPs数据为基础的鼠疫菌微进化研究分析的研究进展状况.
作者:王娜 刊期: 2011年第02期
为了解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特点和发展趋势,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现将2005-2009年HFRS疫情监测报告如下.
作者:贯长辉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埃及伊蚊、白纹伊蚊在北海口岸的密度、季节分布规律.方法 采用人工小时法对成蚊进行监测,对幼虫的监测分别采用指数调查法、集卵器法和100ml记数法.结果 在北海港捕获的697只及铁山港捕获的317只伊蚊成虫及两口岸所监测的幼虫,经鉴定均为白纹伊蚊.两地伊蚊成蚊平均密度分别为17.2和7.4只/人工小时,伊蚊幼虫的房屋指数、容器指数、布雷图指数、诱器指数及100 ml记数法幼虫密度指数分别为4.0%和13.0%,19.2%和27.2%,5.0和17.2,12.0%和23.2%,2.0和2.8条/100 ml.结论 两地伊蚊密度及其幼虫相关指数较高,提示口岸存在登革热流行的潜在危险.通过调查,初步摸清了北海口岸伊蚊的种类构成、密度和幼虫相关的指数等情况,为进一步做好口岸埃及伊蚊、白纹伊蚊的防制以及登革热防控提供技术数据.
作者:林伟青;陈健超;吕良勇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RT-PCR方法对2009年宁波市狂犬病病毒分离株(NB0901)的N基因扩增并测序,了解宁波地区狂犬病病毒的流行特点.方法 运用RT-PCR方法和序列测定方法获得NB0901株的N基因序列,并在核苷酸和氨基酸水平与疫苗株(3aG和CNT-1)进行同源性比较,同时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 狂犬病病毒NB0901株与疫苗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在86.6%~90.1%和95.5%~98.8%之间.NB0901株N蛋白的抗原表位与疫苗株相比后发现在N Ⅰ和NⅡ抗原表位存在突变.而在Th细胞表位上,NB0901株与CNT-1株完全一致,与3aG株相比变异较大.进化结果表明NB0901株属于狂犬病病毒Ⅰ群中的A亚型.结论 狂犬病病毒NB0901株和当前疫苗株虽同属于Ⅰ群,但是与疫苗株相比存在差异,从氨基酸序列水平上分析,CNT-1株较3aG株更能有效保护流行毒株感染.
作者:易波;倪红霞;方挺;李永东 刊期: 2011年第02期
在鉴定采自黑龙江省逊克口岸的吸血蠓标本期间,发现库蠓属一新种,逊克库蠓Culicoides xunkeeasis sp.nov..该新种的翅斑与Culicoides corniculus Liu et Chu,1981和Culicoides koreensis Arnaud,1956相近似,但二者雄虫尾器阳茎中叶和阳基侧突的形状与本新种明显不同.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黑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标本馆.
作者:杨军;李明;刘国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掌握大沙鼠鼠疫主要传播媒介臀突客蚤的生态学动态规律,为防治提供信息和依据.方法 在口岸鼠疫监测区采集鼠、动物体蚤,洞干、洞口蚤,镜下观察孕蚤数量,将年度内逐月采集的鼠体、洞口洞干、孕蚤数的优势蚤种经鉴定、分类后绘制成臀突客蚤季节消长图.结果 臀突客蚤不仅在野外、郊区,而且在口岸城区均有分布.是大沙鼠的主要寄生蚤,占采蚤总数的66.3%,也是该区多种啮齿类和野生动物的次要蚤种.臀突客蚤鼠体蚤密度高峰在4月,蚤指数为12.87,其他各月也有臀突客蚤分布.洞干、洞口游离蚤密度高峰在7月,蚤指数为1.70.臀突客蚤雌性在3-9月为繁殖产卵期,但高峰在4-6月,占全年孕蚤数的68.3%.结论 臀突客蚤是中哈边境口岸周边四季均能生存的多宿主、广泛分布的蚤种.该蚤不仅能自然感染鼠疫菌,并可叮人吸血.在鼠体蚤、洞干、洞口游离蚤高峰期应高度警戒,以防止人间鼠疫的发生.
作者:尹小平;叶志辉;彭定希;骄娃;张江国;阿布都·扎伊尔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室内条件下自动感应式声光驱鼠器在舰船常用缆绳上的驱鼠效果,以便深入研究及推广应用.方法 在窜内斜拉的舰船常用缆绳上放置食物,引诱饥饿的试鼠爬上缆绳,当试鼠接近食物但未吃到前,自动感应式声光驱鼠器即自动感应驱鼠,同时用监控设备对试鼠活动及自动感应式声光驱鼠器驱鼠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录像.结果 自动感应式声光驱鼠器可重复自动感应到在缆绳上距其50 cm处活动的试鼠,并自动启动驱鼠迫使饥饿的试鼠放弃即将得到的食物在瞬间(1 s内)逃离.结论 在室内设置的舰船常用缆绳上自动感应式声光驱鼠器对在其感应区域内活动的试鼠反应敏感,刺激强烈,驱鼠快,重复性好,驱鼠效果可靠.
作者:李伍全;张磊;郝海燕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调查宁波市有害生物防治业(PCO)的现状与服务质量,提高病媒生物防制质量与水平.方法 统计PCO公司年审表;抽查现场病媒生物防制和乡(镇、街道)经费投入;评价服务质量的管理.结果 宁波市PCO协会有企业会员40家,管理和操作人员704名.2008、2009年营业总额分别为3333万元和4119万元.其中,药械销售、特殊行业、一般单位营业额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市场化运作乡(镇、街道)增加了20个,营业额增加了492万.年审表填写内容与实际情况符合率为98.40%,试卷调查满意率为96.75%.乡(镇、街道)平均投入21.93万元,略低于年审乡(镇、街道)平均经费.以PCO公司自身服务管理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各级组织检查考核结果,及群众满意度等综合评价防治效果,基本能反映日常的防制水平.结论 宁波市PCO发展势头良好,这与政府大力倡导、支持市场化运作和有效服务质量管理是分不开的.
作者:白勇;朱光锋;胡宁军;徐荣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调查定边县鼠疫疫区革螨种群构成,为进一步研究革螨在传播和保存鼠疫菌中的作用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鼠体螨采集法、窝巢螨采集法.采集的革螨用霍氏液封片,制成革螨玻片标本,光学显微镜下鉴定螨种.结果 共收集革螨3科5属6种463只,北野血革螨占检获总数的40.6%,格血厉螨占33.0%,仓鼠真厉螨占24.8%;其它为少量宫卵巨螯螨、褪色巨螯螨和阿尔及利亚厉螨.捕鼠859只,挖巢135个.长爪沙鼠为主要宿主动物,占总捕鼠数的90.9%.长爪沙鼠鼠体带螨率7.3%,窝巢带螨率23.7%.收集的革螨绝大多数为雌性个体.结论 主要鼠种寄生革螨种类少,群落结构简单.北野血革螨、格血厉螨、仓鼠真厉螨为长爪沙鼠寄生的优势螨种.
作者:佘建军;范锁平;阮春来;孙养信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不同营养物质对淡色库蚊和白纹伊蚊雌蚊产卵选择的影响,为新型诱卵器的研制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在室内测定淡色库蚊和白纹伊蚊对不同种类糖和维生素溶液的产卵趋性.结果 淡色库蚊怀卵雌蚊偏好在1000 mg/L和100mg/L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及1000mg/L浓度的蔗糖溶液中产卵,而白纹伊蚊则对供试的各种糖液没有明显的产卵选择偏好;浓度为100mg/L的盐酸硫胺(VB1)溶液和抗坏血酸(VC)溶液、10mg/L的VB1溶液能显著引诱淡色库蚊产卵,10mg/L的VB1溶液还能显著引诱白纹伊蚊产卵.结论 葡萄糖对淡色库蚊、VB1对淡色库蚊和白纹伊蚊在室内有较好的产卵引诱效果.
作者:邓天福;莫建初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应用时间序列季节滑动平均混合模型法(seasonal ARIMA)进行疟疾发病率预测的可行性,为降低疟疾发病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全国2004-2009年疾发病率数据,建立数据库.采用差分方法对序列资料进行平稳化及定阶,建立2010年全国疟疾发病率数据的序列分析预测模型,并对预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 2004-2009年疟疾发病例数和死亡例数呈逐年下降趋势,其发病呈明显的季节性趋势,每年的7-10月为该病的发病高峰期.季节ARIMA模型拟合结果较理想,残差序列的自相关函数图显示残差均为白噪声序列,其很好地拟合了既往时间段上的发病率序列,进一步用该模型对2010年各月的发病率进行预测,提示2010年全国疟疾发病较临近年份有所下降,应继续巩固加强防治效果.结论 用季节ARIMA模型对疟疾发病率数据拟合较为满意,预测效果良好,可为进一步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作者:刘洁;曲波;何钦成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硼酸木材防护剂对危害建筑物的台湾乳白蚁和栖北散白蚁的预防效果.方法 用涂刷法和浸泡法处理木材,然后采用群体法测定5%和10%浓度的药液对台湾乳白蚁和栖北散白蚁的毒效以及药剂的残效性.结果 用硼酸防虫剂处理后的木块,对危害建筑物的台湾乳白蚁和栖北散白蚁具有良好的防蛀效果,2个浓度、2种处理方法均可导致台湾乳白蚁和栖北散白蚁100%死亡;硼酸更容易导致台湾乳白蚁死亡,试虫全部死亡时间相对较短;未经老化处理的木块导致台湾乳白蚁全部死亡时间为(12.6±2.4)d,导致栖北散白蚁全部死亡时间为(16.8±1.7)d;经老化处理的木块,导致白蚁全部死亡时间较未老化处理组相对长一些;对于台湾乳白蚁,试虫全部死亡时间为(19.1±2.7)d;对于栖北散白蚁,试虫全部死亡时间为(21.8+5.0)d;对照组白蚁死亡率<0.1%;而从防蛀效果来看,栖北散白蚁对硼酸更为敏感,全部处理组木块完好值均在90以上;对于台湾乳白蚁,经5%涂刷处理和10%涂刷处理或浸泡处理的木块,未老化或老化处理,完好值均可达到90;对照组木块被严重蛀食,完好值分别为60和40.试验结果表明:硼酸木材防护剂对白蚁的毒性并未受到老化处理的影响,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持效性.结论 硼酸木材防虫剂,用于处理建筑物木构件具有良好的防白蚁效果.
作者:尹红;隋晓斐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监测乌鲁木齐南山大小松沟莱姆病自然疫源地人群伯氏疏螺旋体感染与莱姆病发病情况及流行趋势,为制定防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和蛋白免疫印迹(WB)方法,对223人检测血清抗伯氏疏螺旋体抗体(IgM、IgG),2人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尿液中伯氏疏螺旋体DNA.对有蜱叮咬和犬咬史,并有莱姆病相关临床表现者,详细询问病史和查体,结合血清学检测和尿液PCR结果,确定伯氏疏螺旋体感染与莱姆病病例.结果 伯氏疏螺旋体平均感染率为16.14%(36/223),确诊莱姆病27例(1999-2002年6例;2003-2006年21例),包括皮肤、神经系统、眼、心脏和关节多系统损害.少年儿童感染后,出现各型红斑占44.44%(12/27).结论 乌鲁木齐市山地牧区和半农半牧地区人群均存在较高的莱姆病感染率,并有典型病例,当地应重视莱姆病的预防和治疗.
作者:谭毓绘;刘勇;孙荷;于鲁海;曼古努尔;朱丽;朱沂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疟疾每年造成近百万人死亡,随着蚊虫抗药性的增加,导致现有抗疟策略的效率降低.转基因蚊研究为抗疟提供了新的途径,成为防治疟疾的新方法.现将转基因技术在蚊虫中的应用、基因调控机制以及转基因蚊发挥作用的途径等做一综述.
作者:代玉华;张本光;魏继波;公茂庆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掌握上海口岸蚊虫输入情况.方法 蚊虫形态鉴定.结果 上海口岸输入的蚊虫有7属30种.这些蚊虫来源地域广泛,以欧洲和美洲为主,占输入蚊虫总数的80.0%,其中18种为上海无分布种类,6种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结论 上海口岸输入的蚊虫传播疾病的风险高,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强监测和检疫查验.
作者:曹敏;何宇平;李平;田桢干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结合实验实例,介绍应用SPSS软件的Probit分析计算杀虫剂KT50的过程,对主要输出结果进行解释,并讨论了在进行此类分析时从实验设计到数据处理方面应注意的问题.
作者:李海龙;张桂林;党荣理;贾继民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登革热是经蚊虫叮咬人体传播的重要传染病,广泛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埃及伊蚊是登革热病毒的主要媒介,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旅游业及交通业的迅速发展,该蚊在我国的分布发生了区域上的变化;长期的蚊虫控制措施,引起了一些生态习性的改变;通过对埃及伊蚊及登革热病毒传播关系的研究表明,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方式是该蚊保存登革热病毒的重要方式,该蚊对登革热病毒高度易感和带病毒率较高.现就埃及伊蚊在我国的地理分布、生态习性及与登革热传播关系的研究做一综述.
作者:谢晖;周红宁;杨亚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新形势下不同车型旅客列车蜚蠊的生活习性及分布特点,为旅客列车更有效地进行蜚蠊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药激法喷洒,10 min后检查爬出或击倒的蜚蠊数,计算蜚蠊侵害率及平均密度.结果 旅客列车蜚蠊侵害率平均为27.7%,其中22系列(45.5%)>25B(37.7%)>25G(24.2%)>SYZ25B(16.7%)>25K(7.4%),CA(90.0%)>YZ(32.3%)>YW(17.1%)>RW(5.0%).蜚蠊平均密度为2.51只/辆,其中22系列(4.58只/辆)>25B(3.75只/辆)>25G(2.01只/辆)>SYZ25B(1.17只/辆)>25K(0.43只/辆),CA(6.35只/辆)>YZ(3.51只/辆)>YW(1.30只/辆)>RW(0.15只/辆).蜚蠊栖息部位主要在车厢的四个角落、乘务室、储藏间、冰箱电机旁及灶底通风口和配电室等处,洗脸间灯箱、厢顶通气口出现蜚蠊并呈聚集状态.结论 旅客列车蜚蠊侵害严重,蜚蠊分布发生改变,洗脸间灯箱、厢顶通气口、中铺等高部位出现蜚蠊,不同车型有差别.灭蠊时需注意这些部位及配电室等隐蔽处,可采取喷雾、胶饵等方式.
作者:王辉;贺毅宏 刊期: 2011年第02期
虫媒病毒(Arbovirus)是指一些通过吸血的节肢动物叮咬敏感的脊椎动物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及人兽共患病的一群病毒.蚊虫和蜱是重要的传播媒介,鸟类、蝙蝠、灵长类和家畜是重要的脊椎动物宿主.目前,一些虫媒病毒仍在世界各地引起严重的传染病流行,甚至导致死亡以及巨大的经济损失,成为日益严重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
作者:张海林 刊期: 201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