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伍全;张磊;郝海燕
目的 通过监测结果分析,掌握龙游县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规律,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控措施.方法 对2004-2010年HFRS疫情资料进行分析,并采用现场调查与实验室检测相结合,开展人间疫情与宿主动物带病毒监测.结果 龙游县2004-2010年HFRS年平均发病率为0.78/10万,患者以40~50岁为主,占63.64%,农民占77.27%,男女比例为2.14:1.季节高峰呈夏季和冬季的双峰型,全县多个乡(镇)均有发病,以龙南山区发病率高.患者诊断符合率为82.35%.鼠类带病毒率为2.95%,室内以黄胸鼠为优势种,占80.28%;室外以黑线姬鼠为优势种,占89.29%.鼠血清HFRS抗体阳性率为4.81%.结论 龙游县HFRS发病率呈现下降趋势,但流行特征并未发生明显改变.监测结果显示,龙游县是以姬鼠型为主的混合型HFRS疫区.
作者:陈忠兵;雷金宝;兰峰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拟诊莱姆病患者血清学检查结果,为有效诊治莱姆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ELISA和蛋白免疫印迹(WB)3种实验方法,对此例患者进行血清抗伯氏疏螺旋体IgM和IgG抗体检查,并结合临床疾患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3种试验方法IgG均为阳性,其中IFA的IgG抗体滴度达到1:128,WB的IgG有2条蛋白带P83和P39;3种试验方法IgM均为阴性.结论 患者临床发展病程符合莱姆病的特征,实验室结果阳性,莱姆病的诊断可以成立.
作者:侯学霞;薄涛;刘晓琳;耿震;史晓燕;郝琴;万康林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登革热是经蚊虫叮咬人体传播的重要传染病,广泛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埃及伊蚊是登革热病毒的主要媒介,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旅游业及交通业的迅速发展,该蚊在我国的分布发生了区域上的变化;长期的蚊虫控制措施,引起了一些生态习性的改变;通过对埃及伊蚊及登革热病毒传播关系的研究表明,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方式是该蚊保存登革热病毒的重要方式,该蚊对登革热病毒高度易感和带病毒率较高.现就埃及伊蚊在我国的地理分布、生态习性及与登革热传播关系的研究做一综述.
作者:谢晖;周红宁;杨亚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为了解都江堰市地震灾后居民临时安置点蚊、蝇、鼠等病媒生物的分布特点、密度和季节消长情况,为病媒生物性疾病风险评估提供可靠依据,于2008年6-10月对灾民安置点内不同场所的病媒生物密度及分布进行了调查.
作者:李观翠;刘竹;何建邯;邓小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对浙江口岸蚊类的种群结构、密度和季节消长情况,以及主要蚊媒病原体携带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制定有效的防制措施和控制口岸蚊媒传染病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诱蚊器收集法捕捉浙江口岸的蚊虫,对其进行形态学分类鉴定;采用荧光定量RT-PCR法对蚊类样品进行登革热病毒、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毒、西尼罗病毒及疟原虫等病原体检测.结果 浙江口岸蚊类隶属5属12种,其中淡色/致倦库蚊为优势种,占捕获总数的57.87%,其次是中华按蚊,占23.75%;平均密度0.38只/(台·h),活动高峰期为6-8月;蚊类可能携带的登革热病毒、乙脑病毒、西尼罗病毒及疟原虫等病原体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结论 浙江口岸主要优势种与地方数据基本一致,但各口岸又有不同特点;输入性疟疾在浙江口岸地区有暴发流行的可能;浙江口岸蚊类受登革热病毒等病原体感染的可能性较低;台州、嵊泗口岸蚊密度偏低,可能与台州口岸特殊的港区环境、嵊泗口岸当地特有的海岛型气候相关;空港蚊密度明显高于海港,可能与其特有的蚊类生活环境和人员较多有关.
作者:沈若川;陈勇;骆江洪;张严峻;王欣莹 刊期: 2011年第02期
虫媒病毒(Arbovirus)是指一些通过吸血的节肢动物叮咬敏感的脊椎动物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及人兽共患病的一群病毒.蚊虫和蜱是重要的传播媒介,鸟类、蝙蝠、灵长类和家畜是重要的脊椎动物宿主.目前,一些虫媒病毒仍在世界各地引起严重的传染病流行,甚至导致死亡以及巨大的经济损失,成为日益严重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
作者:张海林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北京市平谷地区是否存在恙虫病东方体感染.方法 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PCR),对平谷地区采集的30份临床标本进行恙虫病东方体热休克蛋白(groEL)基因和56×103蛋白扩增并测序分析.采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对血清标本恙虫病东方体特异抗体检测.结果 采用PCR共检测血液标本30份,均阳性(100%);用IFA检测28份患者血清抗体,25份阳性(89.3%);长片段PCR扩增,3份标本扩增阳性,阳性结果测序比对所有核苷酸序列相同,与Kawasaki的同源性为96%.结论 首次从分子流行病学和血清流行病学的角度证实北京平谷地区存在恙虫病东方体.
作者:付秀萍;刘玉英;张宝华;王景泉;张景山;贺金荣;张守印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掌握大沙鼠鼠疫主要传播媒介臀突客蚤的生态学动态规律,为防治提供信息和依据.方法 在口岸鼠疫监测区采集鼠、动物体蚤,洞干、洞口蚤,镜下观察孕蚤数量,将年度内逐月采集的鼠体、洞口洞干、孕蚤数的优势蚤种经鉴定、分类后绘制成臀突客蚤季节消长图.结果 臀突客蚤不仅在野外、郊区,而且在口岸城区均有分布.是大沙鼠的主要寄生蚤,占采蚤总数的66.3%,也是该区多种啮齿类和野生动物的次要蚤种.臀突客蚤鼠体蚤密度高峰在4月,蚤指数为12.87,其他各月也有臀突客蚤分布.洞干、洞口游离蚤密度高峰在7月,蚤指数为1.70.臀突客蚤雌性在3-9月为繁殖产卵期,但高峰在4-6月,占全年孕蚤数的68.3%.结论 臀突客蚤是中哈边境口岸周边四季均能生存的多宿主、广泛分布的蚤种.该蚤不仅能自然感染鼠疫菌,并可叮人吸血.在鼠体蚤、洞干、洞口游离蚤高峰期应高度警戒,以防止人间鼠疫的发生.
作者:尹小平;叶志辉;彭定希;骄娃;张江国;阿布都·扎伊尔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RT-PCR方法对2009年宁波市狂犬病病毒分离株(NB0901)的N基因扩增并测序,了解宁波地区狂犬病病毒的流行特点.方法 运用RT-PCR方法和序列测定方法获得NB0901株的N基因序列,并在核苷酸和氨基酸水平与疫苗株(3aG和CNT-1)进行同源性比较,同时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 狂犬病病毒NB0901株与疫苗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在86.6%~90.1%和95.5%~98.8%之间.NB0901株N蛋白的抗原表位与疫苗株相比后发现在N Ⅰ和NⅡ抗原表位存在突变.而在Th细胞表位上,NB0901株与CNT-1株完全一致,与3aG株相比变异较大.进化结果表明NB0901株属于狂犬病病毒Ⅰ群中的A亚型.结论 狂犬病病毒NB0901株和当前疫苗株虽同属于Ⅰ群,但是与疫苗株相比存在差异,从氨基酸序列水平上分析,CNT-1株较3aG株更能有效保护流行毒株感染.
作者:易波;倪红霞;方挺;李永东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掌握上海口岸蚊虫输入情况.方法 蚊虫形态鉴定.结果 上海口岸输入的蚊虫有7属30种.这些蚊虫来源地域广泛,以欧洲和美洲为主,占输入蚊虫总数的80.0%,其中18种为上海无分布种类,6种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结论 上海口岸输入的蚊虫传播疾病的风险高,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强监测和检疫查验.
作者:曹敏;何宇平;李平;田桢干 刊期: 2011年第02期
在鉴定采自黑龙江省逊克口岸的吸血蠓标本期间,发现库蠓属一新种,逊克库蠓Culicoides xunkeeasis sp.nov..该新种的翅斑与Culicoides corniculus Liu et Chu,1981和Culicoides koreensis Arnaud,1956相近似,但二者雄虫尾器阳茎中叶和阳基侧突的形状与本新种明显不同.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黑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标本馆.
作者:杨军;李明;刘国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室内条件下自动感应式声光驱鼠器在舰船常用缆绳上的驱鼠效果,以便深入研究及推广应用.方法 在窜内斜拉的舰船常用缆绳上放置食物,引诱饥饿的试鼠爬上缆绳,当试鼠接近食物但未吃到前,自动感应式声光驱鼠器即自动感应驱鼠,同时用监控设备对试鼠活动及自动感应式声光驱鼠器驱鼠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录像.结果 自动感应式声光驱鼠器可重复自动感应到在缆绳上距其50 cm处活动的试鼠,并自动启动驱鼠迫使饥饿的试鼠放弃即将得到的食物在瞬间(1 s内)逃离.结论 在室内设置的舰船常用缆绳上自动感应式声光驱鼠器对在其感应区域内活动的试鼠反应敏感,刺激强烈,驱鼠快,重复性好,驱鼠效果可靠.
作者:李伍全;张磊;郝海燕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应用时间序列季节滑动平均混合模型法(seasonal ARIMA)进行疟疾发病率预测的可行性,为降低疟疾发病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全国2004-2009年疾发病率数据,建立数据库.采用差分方法对序列资料进行平稳化及定阶,建立2010年全国疟疾发病率数据的序列分析预测模型,并对预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 2004-2009年疟疾发病例数和死亡例数呈逐年下降趋势,其发病呈明显的季节性趋势,每年的7-10月为该病的发病高峰期.季节ARIMA模型拟合结果较理想,残差序列的自相关函数图显示残差均为白噪声序列,其很好地拟合了既往时间段上的发病率序列,进一步用该模型对2010年各月的发病率进行预测,提示2010年全国疟疾发病较临近年份有所下降,应继续巩固加强防治效果.结论 用季节ARIMA模型对疟疾发病率数据拟合较为满意,预测效果良好,可为进一步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作者:刘洁;曲波;何钦成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黑箱法和人工小时法监测蚊虫密度的差异,探讨以黑箱法替代人工小时法监测蚊虫密度的可能性.方法 在3个现场比较黑箱法和人工小时法监测蚊虫密度、种类的差异,比较2种方法监测蚊种构成比、性别比和季节消长趋势的相关性.结果 监测结果显示,黑箱法监测蚊虫密度为1.51只/箱,低于人工小时法(3.13只/点),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85,P=0.0025).2种监测方法蚊虫密度的季节消长趋势基本一致,相关性高,且有统计学意义(r=0.8833,P=0.0084).分析雌蚊的密度和消长规律,人工小时法捕捉雌蚊密度(1.88只/点)高于黑箱法(0.50只/箱),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43,P=0.0023);两方法逐月密度指数无相关性(r=0.4812,P=0.2743).2种监测方法监测蚊种和构成有所不同,黑箱法监测蚊种以淡色库蚊为主(占捕蚊总数的90.6%),有少量的三带喙库蚊(4.1%)、白纹伊蚊(2.4%)、骚扰阿蚊(2.9%),未监测到中华按蚊;人工小时法监测蚊种以淡色库蚊(42.8%)和骚扰阿蚊(40.3%)为主,除三带喙库蚊(11.7%)和白纹伊蚊(4.7%)外,还监测到中华按蚊(0.5%).2种监测方法监测蚊虫性别比不同,黑箱法雄蚊多于雌蚊,人工小时法则相反.黑箱法和人工小时法监测捕获的雌蚊数接近,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6.18,P<0.001).黑箱法和人工小时法监测捕获的雄蚊数差异较大,黑箱法高于人工小时法,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3.01,P<0.0001).结论 研究均表明蚊虫监测方法能否捕获某一蚊种与该地区此蚊种密度的丰富度有密切关系,黑箱法适合于多种蚊种监测,捕获雌蚊数量少于雄蚊.作为蚊虫监测方法的规律性和标准操作程序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冷培恩;刘洪霞;姬淑红;张文革;田霞;刘丽军;徐仁权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硼酸木材防护剂对危害建筑物的台湾乳白蚁和栖北散白蚁的预防效果.方法 用涂刷法和浸泡法处理木材,然后采用群体法测定5%和10%浓度的药液对台湾乳白蚁和栖北散白蚁的毒效以及药剂的残效性.结果 用硼酸防虫剂处理后的木块,对危害建筑物的台湾乳白蚁和栖北散白蚁具有良好的防蛀效果,2个浓度、2种处理方法均可导致台湾乳白蚁和栖北散白蚁100%死亡;硼酸更容易导致台湾乳白蚁死亡,试虫全部死亡时间相对较短;未经老化处理的木块导致台湾乳白蚁全部死亡时间为(12.6±2.4)d,导致栖北散白蚁全部死亡时间为(16.8±1.7)d;经老化处理的木块,导致白蚁全部死亡时间较未老化处理组相对长一些;对于台湾乳白蚁,试虫全部死亡时间为(19.1±2.7)d;对于栖北散白蚁,试虫全部死亡时间为(21.8+5.0)d;对照组白蚁死亡率<0.1%;而从防蛀效果来看,栖北散白蚁对硼酸更为敏感,全部处理组木块完好值均在90以上;对于台湾乳白蚁,经5%涂刷处理和10%涂刷处理或浸泡处理的木块,未老化或老化处理,完好值均可达到90;对照组木块被严重蛀食,完好值分别为60和40.试验结果表明:硼酸木材防护剂对白蚁的毒性并未受到老化处理的影响,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持效性.结论 硼酸木材防虫剂,用于处理建筑物木构件具有良好的防白蚁效果.
作者:尹红;隋晓斐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监测乌鲁木齐南山大小松沟莱姆病自然疫源地人群伯氏疏螺旋体感染与莱姆病发病情况及流行趋势,为制定防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和蛋白免疫印迹(WB)方法,对223人检测血清抗伯氏疏螺旋体抗体(IgM、IgG),2人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尿液中伯氏疏螺旋体DNA.对有蜱叮咬和犬咬史,并有莱姆病相关临床表现者,详细询问病史和查体,结合血清学检测和尿液PCR结果,确定伯氏疏螺旋体感染与莱姆病病例.结果 伯氏疏螺旋体平均感染率为16.14%(36/223),确诊莱姆病27例(1999-2002年6例;2003-2006年21例),包括皮肤、神经系统、眼、心脏和关节多系统损害.少年儿童感染后,出现各型红斑占44.44%(12/27).结论 乌鲁木齐市山地牧区和半农半牧地区人群均存在较高的莱姆病感染率,并有典型病例,当地应重视莱姆病的预防和治疗.
作者:谭毓绘;刘勇;孙荷;于鲁海;曼古努尔;朱丽;朱沂 刊期: 2011年第02期
蚊虫由于其特殊的行为、生理以及与人类生活关系紧密而成为传播人类疾病的重要媒介,自20世纪化学杀虫剂广泛使用后,蚊虫就与这种环境变化协同进化,即通过生理生化多种机制产生抗药性.该文综述了自90年代以来,我国7种媒介蚊虫尖音库蚊复组、中华按蚊、三带喙库蚊、微小按蚊、雷氏按蚊、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对有机磷类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抗性调查结果.这些媒介蚊虫对两类杀虫剂均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抗药性.对有机磷类杀虫剂进行抗性检测比较多的农药是马拉硫磷和敌敌畏,只有少数地区表现为敏感,大部分地区的蚊虫对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性.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是近年使用广泛的杀虫剂,大部分检测地区的蚊虫对该类杀虫剂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性.
作者:刘斯璐;崔峰;燕帅国;乔传令 刊期: 2011年第02期
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主要是指在基因组水平上由单个核苷酸的变异所引起的DNA序列多态性,包括同义SNPs(synonymous SNPs,sSNPs)和非同义SNPs(non-synonymous SNPs,nSNPs).随着测序技术的迅速发展,获得了大量细菌全基因组序列,使得通过测序技术及生物信息学方法寻找潜在的SNPs位点成为可能.并且,由于SNPs本身的特性,使其作为一种新的分子标记,在细菌分型与进化、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该文主要阐述基于全基因组寻找SNPs位点,并建立以SNPs数据为基础的鼠疫菌微进化研究分析的研究进展状况.
作者:王娜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家蝇抗药性产生机制,为选择快速准确的监测技术和科学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对实验室培育的抗高效氯氰菊酯品系、抗性衰减品系及敏感品系家蝇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及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观察过氧化物酶对家蝇抗性产生的作用.结果 抗性家蝇GSH-PX的活性明显增高,抗性品系家蝇相对活性达到165.89%,抗性衰减品系活性降低到70.13%.3个家蝇品系的电泳图谱中6组条带有较明显的差别.结论 抗高效氯氰菊酯家蝇的过氧化物酶性质发生改变,对家蝇的抗药性产生可能起比较重要的作用.
作者:陈德国;霍新北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调查宁波市有害生物防治业(PCO)的现状与服务质量,提高病媒生物防制质量与水平.方法 统计PCO公司年审表;抽查现场病媒生物防制和乡(镇、街道)经费投入;评价服务质量的管理.结果 宁波市PCO协会有企业会员40家,管理和操作人员704名.2008、2009年营业总额分别为3333万元和4119万元.其中,药械销售、特殊行业、一般单位营业额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市场化运作乡(镇、街道)增加了20个,营业额增加了492万.年审表填写内容与实际情况符合率为98.40%,试卷调查满意率为96.75%.乡(镇、街道)平均投入21.93万元,略低于年审乡(镇、街道)平均经费.以PCO公司自身服务管理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各级组织检查考核结果,及群众满意度等综合评价防治效果,基本能反映日常的防制水平.结论 宁波市PCO发展势头良好,这与政府大力倡导、支持市场化运作和有效服务质量管理是分不开的.
作者:白勇;朱光锋;胡宁军;徐荣 刊期: 201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