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红艳
目的:探讨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病理性骨折影像学特征相关因素和研究评估.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200例行膝关节周围巨细胞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影像学资料进行数字化观察、测量、记录后将上述患者分成A(无病理性骨折)和B(病理性骨折)两组,分析和评估患者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病理性骨折严重程度.结果:B组患者相较于A组,骨巨细胞瘤体积更大、肿瘤到软骨下骨距离更短、软组织侵袭更严重,组间差异显著,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通过影像学特征分析,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与肿瘤的大小、肿瘤到软骨下骨距离和软组织侵袭存在密切的联系,以此判断骨折严重程度,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作者:刘文健;韩声禄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比较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及胆总管结石与开腹手术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110例胆囊及胆总管结石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开腹手术方式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方式治疗,对两组患者取石成功率对比,记录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感染等情况.结果:在取石成功率方面,两组患者全部取石成功,不存在有结石参与,且不存在有切口感染以及胆汁漏等并发症的出现;在手术情况方面,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及胆总管结石有着非常好的治疗效果,能够帮助患者更快的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病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兆东 刊期: 2017年第08期
随着医疗技术不断提高,现代医学的发展趋势除了生理治疗,还包括对社会心理关注和康复.面对人们需求的增加,医患沟通不畅,矛盾逐渐升级,仅靠医务人员的服务已远远不够,于是医务社会工作者应运而生.医务工作更加注重患者就医的心理需求,协助患者及家属适应新环境,增进医患沟通,减少医患间的矛盾.本文以我国医务工作实务为主要分析对象,就我国医务社会工作的研究背景、现状等展开具体论述,探究其工作的本质与功能,并就当前我国医务社会工作面临的困境和主要解决对策深入分析,希望能为我国医务工作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作者:贾良俊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加强对年轻人肺癌临床特点的认识.方法:全身多发骨转移为主要表现入院的年轻肺癌患者一例,总结经验,早发现早治疗. 结果:本例患者主要表现为转移的症状,就诊时因为患者年轻未考虑为肺癌,经过多次多家医院就诊才确诊,值得吸取经验教训.结论:肺癌多为老年人易患,临床医师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作者:刘玲丽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针对高危剖宫产产妇,探讨欣母沛防治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 年10月-2016年12月期间行剖宫产手术成功的高危产妇1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两个治疗小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90例,在剖宫产后所有产妇立即进行常规处理防治孕妇产后出血,包括静脉滴注缩宫素和肛塞米索前列醇等进行预防.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外加欣母沛进行预防.记录两个治疗小组的产妇治疗总有效率、术中和产后2小时、24小时的出血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在实验组中,总有效率是94.45%,相较于对照组的77.78%而言,差异显著(P<0.05);术中和产后2小时、1天后平均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在实验组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是6.67%,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17.78%,对比两组数据,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明显(P<0.05).讨论:欣母沛能够有效预防和治疗高危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状况,降低临床治疗的并发症,见效快,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陈丽萍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研究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的疗效情况.方法:以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20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A组、B组、C组.A组给予左旋氧氟沙星注射液、甲硝唑治疗.B组给予克林霉素治疗,C组给予青霉素、妥布霉素240mg加入5 %葡萄糖注射液5OOml中进行静脉滴注.0.5%以及甲硝唑注射液治疗.结果:c组患者的近期治疗有效率(93.33)明显比其他AB组高(84.29%/85.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生素联合应用的效果明显比单一应用或两种同用的效果好,对于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的疗效更佳.
作者:叶爱慧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分析无创机械通气联合经管道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6月收治的40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无创机械通气联合经管道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PaO2、PaCO2、MMRC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创机械通气联合经管道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李婧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全程优质护理在肝硬化护理过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66例肝硬化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全程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5).结论:对肝硬化患者行以全程优质护理可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并提高了护理满意度,促进了患者的快速康复,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邹黎明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探究标准化护理在消化内镜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2月至2017年4月在我院消化内镜室接受检查的192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将相同检查类型的患者随机的安排到两个小组当中,标准化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各有480例胃镜检查患者和480例肠镜检查患者.对两组的检查合格率、检查工具合格率以及患者的满意程度进行全面调查.结果:标准化护理组的胃镜、肠镜内腔检查合格率均高于常规护理组,且其肠镜内腔的合格率达到了100.00%.标准化护理组的胃镜、肠镜水槽、消毒液合格率都要高于常规护理组.标准化护理组的非常满意率(77.08%)和总满意率(98.96%¥均高于常规护理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采用标准化护理,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消化内镜室的护理质量,而且还提高了检查工具的合格率,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满意程度,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作者:李巧;周敏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研究非稳定型三踝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讨论手术治疗中需要注意的各类问题.方法:将2014年4月到2017年5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32例非稳定型三踝骨折患者作为分析对象,为患者实施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基于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O)评价标准,评价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治疗后8~18个月,骨折愈合效果为优的患者22例,良8例,可2例.结论:非稳定型三踝骨折患者需要及时实施手术治疗,术前应充分了解患者受伤机制,了解骨折及韧带损伤状况,基于患者的骨折情况选择适宜的手术治疗方式,对于患者治疗效果的提升,术后自主生活能力的增强等均能够产生重要影响.
作者:苏铖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喹硫平对卒中后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及精神障碍的影响.方法:卒中后痴呆(Post stroke Dementia,PSD)均有精神障碍患者60例,依据药物治疗,分为2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丁苯酞软胶囊(2粒 3/日)治疗,观察组采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喹硫平(丁苯酞软胶囊2粒 3/日、喹硫平 大剂量75mg 1/日)治疗28天,采用简易智能状态量(MMSE)、MoCA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价2组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价2组对精神症状的疗效.结果: 2组在治疗第28天MMSE、MoCA、ADL评分评分均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P<0.05),且观察组的3项评分的增加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第28天PANSS评分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ANSS评分明显下降(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喹硫平对卒中后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精神症状改善有明显疗效,且安全性高.
作者:王天红;谷有全;周超宁;刘赵东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盐酸贝那普利应用于原发性IgA肾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所收治原发性IgA肾病患者9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6例,仅予以盐酸贝那普利;研究组46例,加用雷公藤多苷片.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肾功能指标、高血压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SBP、DBP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研究组尿β2-微球蛋白、24h尿蛋白定量、GFR及SC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盐酸贝那普利应用于原发性IgA肾病临床治疗中,可有效提升患者临床表现,改善肾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广辉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系统性急救护理程序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中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0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3例,仅予以常规护理内容;研究组53例,加用系统性急救护理程序.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表现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中,昏迷时间为(1.16±0.78)d、急救时间为(25.38±2.16)min、住院时间为(14.18±4.22)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分别为11.315、27.691、6.681,差异显著(P<0.01).研究组患者中,非常满意34例、一般满意17例,其护理满意度为96.23%,显著优于对照组的19例、20例及73.58%,x2为8.907,差异显著(P<0.01).结论:系统性急救护理程序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救治工作中,可有效提升患者临床表现,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秀梅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分娩室快速反应团队在产后出血急救中的应用.方法:分娩室快速反应团队运用于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146例产后出血的急救中.结论:分娩室快速反应团队与产科救治技术结合于一体应用于产科危急重症的救治,更好的保障了孕产妇生命安全.
作者:莫林芸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形象直观教学法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校2015届及2016届开设人体解剖学课程的138名学生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按照人体解剖学教学中是否实施形象直观教学法将138名学生分为两组,其中2015届学生人体解剖学教学中未实施形象直观教学法,2016届学生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实施了形象直观教学法,比较两组学生考核成绩、对教学模式的评价.结果:观察组理论知识、实践操作、应急事件处理及创新能力考核分数相比对照组更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教学模式赞成比例明显更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形象直观教学法能有效提高学生考核成绩,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向春兰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疼痛是大多数心脏外科开胸术后患者的共有症状,因其伤口深且长,胸骨钢丝固定,较其他手术疼痛感更加强烈.相关研究表明,严重的术后疼痛可导致器官功能改变,如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呼吸急促等,甚至会使患者出现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影响内分泌、代谢和免疫功能改变[1],影响患者术后康复和生活质量,延长住院时间,我科在2017年1月份-2017年6月份期间对227例心脏开胸术后患者使用自控镇痛泵(PCA)进行疼痛治疗,均收到满意的临床效果,有效解决了术后患者的疼痛问题,保证患者的休息和康复,同时也无明显的不良反应,良好的观察、护理可保证镇痛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增强镇痛安全性[2].现将该镇痛泵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谭晖 刊期: 2017年第08期
人体内构成有好多管道样结构,包括血管、神经、呼吸、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犹如都市里高架桥密集的大道,错综复杂,但排列有序.这些管道的通畅无阻,是保证人体的正常生理代谢的基础.一旦发生堵塞或渗漏,就会发生疾病.堵和漏是外科治疗的指征.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应用一些管道,被称之为侵入性管道,它的精致与完美,改变了整个医疗格局,具有划时代意义.
作者:李青山;张春玲;李航;季德刚;解英俊;张丹;张学文;李巍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探究交锁髓内钉动力化治疗下肢骨干骨折延迟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2例下肢骨干骨折延迟愈合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我院对所有患者均使用交锁髓内钉动力化进行治疗,在患者手术结束后进行定期慈访,对患者的恢复况和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术前没有骨痂生长的患者,术后有了明显生长迹象,术前有骨痂的患者,术后骨痂有明显增力口,骨痂逐渐连续,骨折间隙逐渐模糊.患者的平均恢复时间为5.9±1.1个月,且在手术两年后没有发现不良反应以及并发症.讨论:采用交锁髓内钉动力化治疗下肢骨干骨折延迟愈合,能有效促进骨折愈合,确保患者的身体灰复质量,出现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情况较少,效果明显,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戚世鹏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及甲泼尼龙联合环磷酰胺不同方案治疗急性肺纤维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回顾分析我院重症医学科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39例急性肺纤维化患者的诊治过程及预后,分析39例患者的临床特点,比较甲泼尼龙治疗组及甲泼尼龙联合环磷酰胺治疗组患者的预后.结果:经过分析可发现患者多为老年男性,均表现出进行性呼吸困难.不同治疗方案组间发病年龄、性别、既往肺部疾病及发病诱因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甲泼尼龙联合环磷酰胺治疗组患者的预后明显优于甲泼尼龙治疗组(生存率73.3% vs.37.5%,P=0.029).结论:早期明确诊断,在控制感染基础上及时使用足量甲泼尼龙联合环磷酰胺治疗可大大改善其预后.
作者:刘音;薛晓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应用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中的短期强化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所收治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10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1例,仅给予诺和锐30;研究组51例,加用二甲双胍.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相关指标变化去年高考,并记录典型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空腹血糖为(5.28±1.12)mmol/L、餐后2h血糖为(8.96±2.12)mmol/L、糖化血红蛋白为(6.45±1.36)%及胰岛素用量为(31.89±5.72)U,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出现1例心悸、1例出汗,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92%,与对照组的2例心悸、1例出汗及5.88%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应用于初诊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中,疗效更肯定,胰岛素用量更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左鸿雁 刊期: 2017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