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吉美
目的:探究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未破裂型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入院顺序随机抽取我院自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70例未破裂型异位妊娠患者,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对照组进行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临床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的较高;与对照组的血β-HCG比较,观察组的较低;与对照组的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的较短,差异显著(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可有效改善未破裂型异位妊娠患者阴道流血等症状,缩短治疗时间,值得借鉴和推广.
作者:杨霞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对责任制小组在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60例胃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而观察组则采用责任小组的护理方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术后的一般情况以及术前和术后8d的营养情况、护理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一般情况表现要明显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术前8d的营养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术后8d的营养情况却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也要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责任制小组护理方案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护理中具有较为显著的效果,值得在临床护理当中进行推荐.
作者:曹丽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索术前心理干预对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37例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P组)与空白对照组(C组),于术前第1天,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使焦虑评分及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分进行认知功能评分,采用“Z计分法”进行POCD诊断.结果:P组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POCD发生率均低于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心理干预能够改善全子宫切除术老年患者术后的认知功能.
作者:张盛全;奚卫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究及研究温经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的临床疗效,以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2月到2017年3月之间本院所接收的原发性痛经患者32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的患者数均为16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布洛芬缓释胶囊进行治疗,给予治疗组患者温经汤加减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与中医症状改善率.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56.3%,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低于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中医症状改善率明显低于治疗组患者的中医症状改善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经汤加减能够有效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使患者的中医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使用.
作者:靳钦英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对重症监护室护理管理中强化细节管理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医院重症监护室患者4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先后时间及精细化护理措施应用上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4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强化细节管理方法,观察比较两组护理质量.结果:护理质量比较,观察组护理管理质量、护理文书书写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护理满意率观察组96.66%(232/240)高于对照组80.00%(192/240),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症监护室护理管理中,强化细节管理模式的应用对提高护理质量可发挥重要作用,应在护理管理实践中推广应用.
作者:于婷婷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羟考酮注射液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至我院就诊的202例给予剖宫产手术的产妇,(2016年1月20日-2016年7月20日),对两组均给予硬膜外麻醉,其中对常规组给予吗啡镇痛,对实验组给予羟考酮注射液镇痛,对比两组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术后6h、24h、48h的宫缩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术后切口痛评分与Ramsay评分相比常规组低,但比较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常规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86%与67.33%,P<0.05.结论:对给予剖宫产术的产妇采用羟考酮注射液术后镇痛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均较高,值得实践推广.
作者:李书鸿;贺述 刊期: 2017年第09期
护提高中职卫生学校学生的理论素养和临床实践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现代医疗卫生服务发展的需要,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护理学基础是以技能操作为主的课程,其核心是使学生在掌握相关护理学理论的前提下,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常见的临床操作中.如何更好地将所学护理学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中是教学的关键.
作者:王婷婷 刊期: 2017年第09期
治未病理论是祖国医学重要的防治理论体系,这一理论对中医临床实践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鉴于此,本文将对中医治未病理论进行综述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明确研究方向.
作者:申建权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消肿止痛合剂预防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骨折手术患者280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为阿司匹林,观察组为消肿止痛合剂,对比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9.29%,对照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5.71%,组间比较,观察组更低.结论:消肿止痛合荆预防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效果显著,症状和生活质量得到改善,降低了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值得应用.
作者:刘志祥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归纳总结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PKRP)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体会.方法:回顾研究我院2017年5月~2017年9月接诊的40例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结合患者治疗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大尿流率改善情况,分析治疗效果.结果:相较于治疗前,经PKRP治疗后的患者各项指标均获得明显改善,前后对比差异显著.结论: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尤其适用于老年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的手术方式,此术式安全有效,手术适应范围广,值得在临床上使用和推广.
作者:江哲;杜武臣;魏建;张翠娟;陈清卫;耿志明;曹晋;王永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和温馨助产对减少产后出血与提高产妇满意度的效果.方法:选取我科室初产孕妇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60例一组,对照组孕妇采用常规护理手段,研究组孕妇采取温馨助产和优质护理干预,后对比两组孕妇产时出血量、产后2h出血量以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孕妇产时、产后2h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孕妇(P<0.05);在对护理服务的评价上,研究组也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和温馨助产能显著减少产后出血和提高产妇满意度,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王爱静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行玻璃体切割、白内障手术联合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PDR患者72例126眼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组42眼,行玻璃体切割术,B组42眼进行白内障手术(即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C组42眼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手术.术后一个月观察3组并发症情况及佳矫正视(BCVA)情况.结果:术后A组并发症共10眼、B组13眼、C组3眼,相助低于A、B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手术效果较单纯的玻璃体切割术和白内障手术,术中效果良好,并发症少,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犹爱林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不同蓝光照射方法联合妈咪爱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方法:将楚雄某医院2015.8-2017.4间出生的新生儿,随机择取88例新生儿黄疸患儿,按照出生先后顺序将患儿分为2组,各44例.A组患儿给予连续蓝光照射+妈咪爱治疗,B组患儿给予多次间歇蓝光照射+妈咪爱治疗,比较2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A组患儿治疗疗效为95.45%,B组患儿治疗疗效为97.73%,2组患儿治疗疗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不良反应为22.73%,B组患儿不良反应为4.55%,2组患儿不良反应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照射时间为(60.51±9.80)h,B组患儿照射时间为(25.01±6.16)h,2组患儿照射时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次间歇蓝光照射联合妈咪爱治疗新生儿黄疸病症时,虽在治疗疗效中和连续蓝光照射联合妈咪爱治疗相类似,但照射时间和不良反应中均较低,值得推广.
作者:郭晓敏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分析抗精神药物所致药源性精神障碍的原因.方法:以2016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药源性精神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用药类别、发病时间、用药剂量、临床正常、治疗及预后.结果:通过回顾性分析可知,在本院进行治疗的大多数精神障碍患者为老年女性合并躯体疾病者,发病前患者多出现大中剂量用药、突然增减药量或停药及合并用药等服药情况,服药种类以含氟类药物及氯氮平为主,发病时间为用药1~3个月内,经过减药、停药或换用其他抗精神病药物的3~14d后,患者的精神疾病症状得到缓解或消失.结论:性别、年龄、.药物剂量、服药方式和药物种类等因素都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药源性精神障碍,且发病机制与多巴胺受体有关,在治疗过程中,通过合理用药能够显著改善药源性精神障碍的症状.
作者:余颖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基层医院急性中毒临床效果及调查流行病学发展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全部经我院急诊科抢救和治疗的急性中毒病例,进行临床分析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20~29岁的中毒患者数量多;镇静催眠中毒是急性中毒的主要原因;口服是主要的中毒途径;中毒治疗措施中催吐、洗胃及导泻都占据较高比例,皮肤黏膜清洗使用的频率较低;中毒地点以家里为主.结论:应加大对医护人员的临床毒理学培训,提升急性中毒患者诊治水平,降低患者自杀事件发生概率,提高人们生存及生活质量.
作者:王任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分析.方法:抽取2014年2月至2015年1月入本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常规处理)和研究组(早期联合瑞舒伐他汀),均42例,对比存活率、外周血BNP水平及超声心动图指标,并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85.71%)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66.67%),外周血B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LVEDD、LVESD指标比较,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而LVEF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此外,心力衰竭、心绞痛及再次心肌梗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早期予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瑞舒伐他汀治疗,不仅能够快速改善心功能,且不良反应也较少.
作者:施慧英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究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7月到2017年7月本院收治的原发性痛经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均35例患者.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实验组实施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复发率.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原发性痛经患者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临床疗效显著,且复发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丽萍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研究评价微创手术治疗脊柱创伤患者的临床效果,为其它相关研究提供经验.方法:本次研究选取了我单位在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68例脊柱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其中对照组34例患者,观察组34例患者.其中,对照组34例患者在入院后采取常规治疗方法进行脊柱创伤手术治疗,观察组34例患者在入院后采取微创手术进行脊柱创伤手术治疗,在对两组患者采取不同方式进行手术治疗后,统计整理患者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指标为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程度和治疗时间,同时也包括患者的并发症情况,上述资料无统计学差异.结果:在采取不同方式进行手术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69.64±11.63)分钟,手术出血程度为(159.63±12.03)毫升,治疗时间为(15.98±4.21)天;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18.41±8.03)分钟,手术出血程度为(103.56±8.16)毫升,治疗时间为(9.82±3.76)天.经过比较,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程度、治疗时间以及感染产生情况等数据上显著优于观察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微创手术治疗脊柱创伤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与传统治疗方法相互借鉴,继续研究和推广.
作者:霍建峰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观察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口服降糖药物治疗两种不同治疗方案对初诊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以助于探讨不同方案的治疗效果.方法:将诊于我院的60例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胰岛素强化治疗组和口服格列美脲及二甲双胍治疗组,比较治疗前后3月的疗效.结果:胰岛素强化治疗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HbA1C、胰岛β细胞的功能改善均优于口服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组(P<0.05).结论: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有良好的疗效,并能够改善这些患者的胰岛8细胞功能.
作者:武应芳;王利兵;宋志丽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临床路径在外科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0名实习护生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法,实习结束时分别对两组综合成绩进行考核并对带教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临床路径组综合成绩及教学满意度均优于传统带教组(P<0.05).结论:临床路径教学法应用于外科护理实践教学中可显著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周静 刊期: 201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