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光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配合TDP照射治疗寒湿腰痛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寒湿腰痛住院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穴位贴敷配合TDP照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疼痛感觉,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VAS评分为(1.78±0.36),对照组VAS评分为(3.64±1.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敷配合TDP照射治疗寒湿腰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跃福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评价抗凝剂对富含血小板血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2月到2017年1月来本院体检的20例健康人全血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分离血小板,制备富含血小板血浆,选择抗凝剂(枸橼酸钠,抗凝构橼酸葡萄糖,肝素钠,枸橼酸-茶碱-腺苷-潘生丁),于电镜下,观察血小板微观结构,并检查血浆中可溶性p-选择素浓度,观察血小板激活情况,并对富含血小板血浆激活后血浆转移生长因子释放量进行测量.结果:抗凝构橼酸葡萄糖、枸橼酸-茶碱-腺苷-潘生丁抗凝剂相比其它抗凝剂,可长时间保存血小板结构的完整性,降低血小板在制备富含血小板血浆过程中的自发激活性;枸橼酸-茶碱-腺苷-潘生丁抗凝剂对血小板的保护作用强于抗凝构橼酸葡萄糖,但其与其它两种抗凝剂可有效增加富含血小板血浆释放生长因子数量.结论:不同的抗凝剂对富含血小板血浆的生物活性及质量有不同的影响效果,其中复合剂抗凝构橼酸葡萄糖、枸橼酸-茶碱-腺苷一潘生丁能有效富含血小板血浆质量、提高其生物活性.
作者:刘海燕 刊期: 2017年第09期
喉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主要临床症状有声音嘶哑、咳嗽、痰中带血,短期可有呼吸困难,目前多主张手术加放疗的综合治疗.有效的术前护理干预是确保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确保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现将喉癌术前的护理经验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2013年1月-2017年9月共收治喉癌患者30例,男25例,女2例,年龄40~72岁,平均57岁,次全喉切除术及部分喉切除术.2 术前护理2.1 心理护理:癌症对患者造成极大的恐惧感,手术创伤大,术后要佩戴气管套管,甚至终身带管,部分全喉切除患者造成语言永久性丧失,患者难以接受,因此常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想法和要求.关心和同情患者,合理解释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建立起治愈疾病的信心.
作者:李文雪;陈利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后侧入路与外侧入路两种方式对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骨科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95例行THA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路方式分为外侧入路组49例、后路组46例,对两组患者的手术记录、住院病历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差异及术后随访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差异.结果:外侧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长于后路组(P<0.01),外侧入路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后引流量、负重时间均显著的低于后路组患者(P<0.01).术后第3、6个月外侧入路组患者的Harris评分均显著优于后路组患者(P<0.01);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THA术采用外侧入路较后侧入路具有尽快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快的优点.
作者:吴光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到2016年8月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护理,比较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患者的QO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进一步推广的意义.
作者:梁桂兰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分析认知护理干预对于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择本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90例糖尿病肾血液透析患者资料,按不同护理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行常规护理,实验组(50例)行认知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社会功能(52.9±3.5)分等更高;实验组SAS与SDS评分(23.7±2.3)分、(20.1±3.9)分更低(P<0.05).结论:将认知护理干预应用于患者中效果满意,可被推广.
作者:曹斯娅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究口腔科门诊在使用护理管理后对医院感染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6-2016.5(观察组)对口腔科门诊实施护理管理,与2014.6-2015.5(对照组)未实施护理管理展开对比分析,探究实施护理管理后对医院感染的影响.结果:在院内感染发生率上观察组(3.00%)显著比对照组(17.00%)低(x2=10.889,P<0.05).结论:护理管理在口腔科门诊应用中,能显著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具有推广及应用价值.
作者:丁桂英 刊期: 2017年第09期
医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泌尿外科是医院感染的高发区域,因此针对引起泌尿外科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选取2016年4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泌尿外科患者543例,通过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引起泌尿外科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报道如下.
作者:沈桂霞;刘峰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气胸通过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治疗的效果.方法:抽取至我院就诊的96例自发性气胸患者(2015年5月18日-2016年5月18日),其中对常规组选择传统开胸手术治疗,对实验组选择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操作、术后下床活动、留置引流管、住院时间相比常规组均明显较短,P<0.05;实验组与常规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17%与18.75%,P<0.05.结论:对气胸患者选择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术后并发症较少,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均较短,值得实践推广.
作者:胡晓;江茜;黄繁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分析综合护理对胃肠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0月本院收治的胃肠手术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采取综合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指标表现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护理方式疗效比较,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0%,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P<0.05,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护理方式护理,护理满意度比较,研究组总满意度为96.7%,而对照组的总满意度为70.0%,研究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总满意度,P<0.05,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护理对促进胃肠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以及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非常积极的影响,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作者:熊海红 刊期: 2017年第09期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作为临床救治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急性病症,于发病后的第一时间对损伤部位与发病原因予以正确分析和判断,对采取有效救治措施与提升预后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判断方法入手,对其常见致病原因及诊治体会予以简要总结,以供参考.
作者:汪长林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使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分析.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2017年8月接收的患有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7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临床手术效果的研究.对所有患者施以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研究该法治疗疾病的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77例患者,均成功的进行了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手术中没有异常情况出现,手术成功率高,为100%.术后有1例患者出现了胆漏;1例患者出现了残留的结石.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0%.2例患者经过术后治疗和护理,均已经康复出院.结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效果较为明显,而在具体操作中,一定要遵守手术操作的规范,还要满足手术指征才能行腹腔镜手术,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明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总结心内科老年患者在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因.方法:选择2014年~2016年我院收治的心内科老年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导致患者心源性猝死的原因、危险因素和死亡时间.结果:106例患者中死亡68例,占比64.15%,68例患者中发生死亡的病因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为主,占比55.88%,其余病因依次为高血压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肥厚型心脏病、急性心肌炎,发生死亡的危险因素以情绪激动和剧烈运动为主,占比分别为35.29%、32.35%,其余危险因素依次为饮酒、吸烟、排使用力,发生心源性猝死的时间为入院14~20d,夜间猝死率明显高于白天(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导致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因素较多,病因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为主,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情绪激动和剧烈运动.
作者:龙竹青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究在腹股沟疝修补手术中应用利多卡因+罗哌卡因+肾上腺素混合使用局部浸润麻醉方式的临床结果.方法:抽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并采取腹股沟疝修补手术的患者73例作为研究样本,收集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并对其展开回顾性总结、分析.全部患者均给予局部浸润麻醉方式,并行腹股沟疝修补手术实施救治.术后对患者展开随访,依据随访结果分析患者康复情况.结果:全部患者手术切口均未出现明显疼痛感,全部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感染状况.术后对患者展开随访,随访时间为半年至两年,平均为一年.全体患者均已痊愈,无复发病例.结论:局部浸润麻醉操作方式简便快捷,患者从麻醉中恢复时间较短,疗效明显且经济成本明显降低.而在腹股沟疝修补手术中应用局部浸润麻醉方式实施麻醉,麻醉效果显著,简化术前麻醉流程,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冯强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髋关节脱位的护理.方法: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加入优质护理,优质护理包括:术前护理、术前肌肉锻炼、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结果:实验组患者的饮食质量、睡眠质量、髋关节脱位、康复训练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饮食质量、睡眠质量、髋关节脱位、康复训练(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优质的护理,能够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发生髋关节脱位的几率,提高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有效减少了发生医患纠纷的几率,提高患者与医务人员的配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沈娣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及随访幼儿急疹的早期临床表现、健康教育效果及治疗结果,分析总结幼儿急诊的发热特点、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效果、监护人的健康教育效果等.方法:门诊4-24个月155例幼儿急疹患儿的观察、治疗及随访,对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效果、监护人的健康教育效果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5例患儿均有发热,少发热2天,多发热8天,热退疹出明显,幼儿急疹主要致病因素为病毒感染,临床除了发热时间长外,其他临床症状轻,并发症少,恢复快.结论:幼儿急疹多见于4-24个月婴幼儿,特别是6-12个月患儿居多[1],对患儿给予准确、及时的早期诊断,并给家长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合理治疗,避免误诊,避免家长焦急及惶恐是处理幼儿急疹患儿的关键所在.
作者:李雪梅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分析.方法:抽取2014年2月至2015年1月入本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常规处理)和研究组(早期联合瑞舒伐他汀),均42例,对比存活率、外周血BNP水平及超声心动图指标,并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85.71%)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66.67%),外周血B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LVEDD、LVESD指标比较,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而LVEF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此外,心力衰竭、心绞痛及再次心肌梗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早期予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瑞舒伐他汀治疗,不仅能够快速改善心功能,且不良反应也较少.
作者:施慧英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高渗盐水治疗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应用效果.方法:选用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我院救治的42例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用生理盐水,观察组患者用高渗盐水,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情况.结果:两组的症状改善评分、愈合时间、满意度评分进行比较,观察组的愈合时间明显更低,症状改善评分、满意度评分明显更高,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高渗盐水治疗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应用效果显著,症状和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加快了康复速度,提高了疗效和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文军;陶琼 刊期: 2017年第09期
为了更好地研究和分析神经内科开展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的具体应用价值、方法,本文选择了2014年-2016年的26名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采用介入治疗的方式来进行治疗,并观察临床的治疗效果,从而探讨神经内科开展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的效果.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发现,在神经内科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当中使用介入治疗的方式,创伤小,在临床上的后遗症比较少,值得在临床医学中进行推广.
作者:杨洪富;刘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分析一次性与常规根管治疗术治疗急性牙髓炎的效果比较.方法:选取我院200例急性牙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2014年5月到2017年7月收治),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各为10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根管治疗术,实验组进行一次性根管治疗术.比较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远期与近期疗效临床指标.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中,6例无效,45例有效,49例显效.对照组中,20例无效,35例有效,45例显效.由此可得,实验组近期治疗有效率为94.0%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效率(80.0%),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进行随访后,可得,实验组远期疗效有效率为92.0%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效率为90.0%,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一次性与常规根管治疗术治疗急性牙髓炎相比,一次性根管治疗术近期疗效较为理想,但远期疗效与常规根管治疗术相差无几,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作者:杨文章;张爱华 刊期: 201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