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气胸通过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胡晓;江茜;黄繁

关键词:肺大疱切除术, 胸腔镜, 气胸, 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气胸通过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治疗的效果.方法:抽取至我院就诊的96例自发性气胸患者(2015年5月18日-2016年5月18日),其中对常规组选择传统开胸手术治疗,对实验组选择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操作、术后下床活动、留置引流管、住院时间相比常规组均明显较短,P<0.05;实验组与常规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17%与18.75%,P<0.05.结论:对气胸患者选择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术后并发症较少,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均较短,值得实践推广.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全冠修复后牙隐裂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全冠修复后牙隐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1-2017/1收治的100例后牙隐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全部患者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一般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全冠修复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和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冠修复治疗方法在后牙隐裂患者的治疗当中有着显著效果,可以有效防止牙齿折断,提高牙齿承受力以及质量,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曾静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白血病患者大剂量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护理对策分析

    目的:探讨白血病患者大剂量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护理对策,为改善患者的护理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40例患者实施大剂量化疗,对患者的骨髓抑制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对比患者护理对策实施前后的焦虑、抑郁症状评分情况.结果:实施前,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评分分别为(20.21±1.45)分和(21.26±1.54)分相比于实施后的(10.24±1.12)分和(11.21±1.24)分,实施后明显更低.结论:通过对白血病患者大剂量化疗后骨髓抑制进行系统分析,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并实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化疗效果.

    作者:孙茜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护理管理在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探究口腔科门诊在使用护理管理后对医院感染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6-2016.5(观察组)对口腔科门诊实施护理管理,与2014.6-2015.5(对照组)未实施护理管理展开对比分析,探究实施护理管理后对医院感染的影响.结果:在院内感染发生率上观察组(3.00%)显著比对照组(17.00%)低(x2=10.889,P<0.05).结论:护理管理在口腔科门诊应用中,能显著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具有推广及应用价值.

    作者:丁桂英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幼儿急疹的早期诊断、治疗及健康教育效果

    目的:观察及随访幼儿急疹的早期临床表现、健康教育效果及治疗结果,分析总结幼儿急诊的发热特点、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效果、监护人的健康教育效果等.方法:门诊4-24个月155例幼儿急疹患儿的观察、治疗及随访,对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效果、监护人的健康教育效果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5例患儿均有发热,少发热2天,多发热8天,热退疹出明显,幼儿急疹主要致病因素为病毒感染,临床除了发热时间长外,其他临床症状轻,并发症少,恢复快.结论:幼儿急疹多见于4-24个月婴幼儿,特别是6-12个月患儿居多[1],对患儿给予准确、及时的早期诊断,并给家长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合理治疗,避免误诊,避免家长焦急及惶恐是处理幼儿急疹患儿的关键所在.

    作者:李雪梅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1例Graves病患者反复发生低血糖症的回顾性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Graves病患者反复发生低血糖症的原因.方法:对1例Graves病患者反复发生低血糖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并从低血糖症的病因、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的并发症、抗甲状腺药物的不良反应,结合患者病情的发展演变进行分析.结果:36岁女性患者,使用甲巯咪唑抗甲亢治疗后反复出现低血糖反应,甚至发生昏迷,停用甲巯咪唑后低血糖反应逐渐减少和消失.结论:Graves病患者有必要常规检测胰岛素自身抗体,该抗体阳性时应尽量避免使用甲巯咪唑,慎用普萘洛尔,尽早行1311治疗.

    作者:王晓春;刘兰;李明泽;张旋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心内科老年患者在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因探讨

    目的:总结心内科老年患者在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因.方法:选择2014年~2016年我院收治的心内科老年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导致患者心源性猝死的原因、危险因素和死亡时间.结果:106例患者中死亡68例,占比64.15%,68例患者中发生死亡的病因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为主,占比55.88%,其余病因依次为高血压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肥厚型心脏病、急性心肌炎,发生死亡的危险因素以情绪激动和剧烈运动为主,占比分别为35.29%、32.35%,其余危险因素依次为饮酒、吸烟、排使用力,发生心源性猝死的时间为入院14~20d,夜间猝死率明显高于白天(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导致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因素较多,病因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为主,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情绪激动和剧烈运动.

    作者:龙竹青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鱼骨图法分析影响经颅磁刺激治疗效果的原因及对策

    目的:分析影响经颅磁刺激治疗效果的原因,为提高治疗效果提供对策依据.方法:应用鱼骨图分析影响经颅磁刺激治疗效果的原因并制定对策.结果:鱼骨图显示影响经颅磁刺激治疗效果的原因主要为定位、阈值、疗程和其它因素等.结论:鱼骨图用于经颅磁刺激治疗效果的原因分析简便实用,为提高颅磁刺激治疗效果提供了对策依据.

    作者:周永静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钉合术应用于治疗脱垂性痔病患者的有效性分析

    目的:分析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钉合术应用于治疗脱垂性痔病患者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脱垂性痔病患者,共60例,按进入医院的编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钉合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围术期护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均为100.00%,且手术时间相当,但是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比对照组低,且住院时间短、疼痛程度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脱垂性痔病的过程中,运用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钉合术有助于促进临床治疗效果的显著增强,有助于极大的缩短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降低,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梁同义;吴学宁;葛志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肠内外营养单用或序贯联用对重症监护室高龄患者营养状况观察及其对临床预后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肠内外营养单用或序贯联用对重症监护室高龄患者营养状况观察及其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5月本院ICU收治的120例高龄患者,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肠内营养组选择鼻饲管方式,肠外营养组选择中心静脉置管方式,序贯联合组将肠外营养组支持方式与肠内营养组支持方式结合在一起应用,对比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营养状况指标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在营养状况方面,三组患者治疗后营养状况均存在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序贯联合组高于肠外营养组,肠外营养组高于肠内营养组(P<0.05);在并发症情况方面,肠内营养组患者与序贯联合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肠内营养组患者与序贯联合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均好于肠外营养组患者(P<0.05).结论:肠内外序贯联合营养支持方式可以显著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不会加重患者并发症情况,可以起到优势互补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亭亭;张振华;孙汉雷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腔镜及Leep刀术式妇科标本的病理检查与诊断探讨

    目的:探析通过腔镜及Leep刀将妇科标本切除后的病理检查与诊断情况.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月本院85例接受腔镜及Leep刀切除的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实施病理分析及诊断.结果:85例标本通过组织学观察有64例明确病理诊断,13例结合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诊断,8例病理学检查结果和临床术前诊断结果存在差异.结论:腔镜及Leep刀切除的标本存在一定特殊性,进行病理学分析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必须对各项操作都给予足够重视,以保证诊断准确性.

    作者:闫新玲;何朝霞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观察

    探究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治疗的88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88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异甘草酸镁静脉滴注,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熊去氧胆酸治疗,对患者病例进行分析,分析诊断标准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91%(40/44),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3.64%(28/44).结论: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疾病患者采用异甘草酸镁静脉滴注两盒熊去氧胆酸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樊大钰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自然分娩产妇给予优质护理对其护理质量与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分析研究自然分娩产妇给予优质护理对其护理质量与满意度的影响.方法:以2015年5月到2017年3月期间到我院接受自然分娩的18孕妇为研究的对象,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一组有9例.其中对照组9例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9例则是给予优质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产程进程、产程疼痛、住院时间明显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能够提高产妇的护理质量,增强产妇的满意度,减少疼痛,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刘娟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全面质量管理评价在护理教学中的运用

    目的:利用全面质量管理评价将护理教学中所有有关人员结合起来,积极参与质量管理,提高护理教学质量.方法:将护理教学中所有有关人员全面结合起来对护理教学各个环节进行评价.结果:全面质量管理构成环环相扣的护理教学工作链,帮助护理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师获得比较真实客观的教学评价资料,并根据反馈结果不断完善护理教学效果.结论:利用全面质量管理评价,实现护理教学质量以预防、改进为主,使护理教学更加协调成为一个紧密的有机整体,达到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的护理质量管理,提高护理教学质量.

    作者:左玲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高锰酸钾溶液湿敷治疗急性湿疹的护理

    目的:观察高锰酸钾溶液湿敷及护理干预治疗急性湿疹的疗效.方法:选择门诊急性湿疹患者32例,运用高锰酸钾溶液湿敷治疗,操作过程中给予相应护理措施.结果:32例患者中痊愈19例,显效10例,总有效率为91%.结论:高锰酸钾溶液湿敷治疗急性湿疹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湿敷过程中良好的护理是取得疗效的重要保证.

    作者:赵孟秋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观察羟考酮注射液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目的:探讨羟考酮注射液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至我院就诊的202例给予剖宫产手术的产妇,(2016年1月20日-2016年7月20日),对两组均给予硬膜外麻醉,其中对常规组给予吗啡镇痛,对实验组给予羟考酮注射液镇痛,对比两组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术后6h、24h、48h的宫缩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术后切口痛评分与Ramsay评分相比常规组低,但比较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常规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86%与67.33%,P<0.05.结论:对给予剖宫产术的产妇采用羟考酮注射液术后镇痛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均较高,值得实践推广.

    作者:李书鸿;贺述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消肿止痛合剂预防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消肿止痛合剂预防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骨折手术患者280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为阿司匹林,观察组为消肿止痛合剂,对比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9.29%,对照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5.71%,组间比较,观察组更低.结论:消肿止痛合荆预防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效果显著,症状和生活质量得到改善,降低了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值得应用.

    作者:刘志祥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医院危急值管理概况

    介绍危急值报告制度及临床应用情况,推动其有效应用和持续提高,保证制度的执行力和有效性.在医疗安全委员会下设立了危急值管理小组,制订危急值处理制度与流程,讨论危急值项目设置的合理性,严密监控整个危急值处理流程的执行过程,审查检验、放射、超声、心电、病理等科室对本部门进行危急值质控的落实情况.通过一系列措施,优化了危急值的处理过程,保障了病人安全,减少了不良事件的发生.因此,成立一个跨部门、跨学科的危急值管理小组,能提高危急值管理的水平与效率,为临床科室及时救治危重患者、抢救患者生命、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提供重要支撑.

    作者:鲍旭强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28号胃管行结肠减压在腹腔内高压危重患者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采用28号胃管对腹腔内高压危重患者行结肠减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2~2017.3该院64例腹腔内高压危重患者,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平分为常规、研究组,人数32例.采用传统肛门管对常规组患者行结肠减压,研究组患者则采用28号胃管行结肠减压,并将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6.87%,常规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78.13%,P<0.05.结论:相较于常规肛门管,采用28号胃管对腹腔内高压危重患者行结肠减压,可有效降低患者腹内压,进一步提升临床疗效,具备临床意义与价值.

    作者:郭梅萍;刘亚波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产程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产程进行观察,并且研究其相关的护理方法.方法:在此次研究中选取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分娩的80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娩的产程展开观察,并采用相应的护理方法.结果:在80例产妇中有63例成功阴道顺产,有17例顺转剖.在所有产妇有1例产后出血现象,其余人员没有发现明显异常,且在分娩中婴儿没有出现窒息的现象.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是安全可行的,但是应当加强整个产程的观察和护理工作.

    作者:赵红金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T细胞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特征探讨

    目的:探讨T细胞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特征.方法:将2005年2月至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9例T细胞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完善了外周血及骨髓涂片形态学检测、外周血免疫表型分析、TCR-V3检测及TCR基因重排检测以确诊.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比较两组数据.结果:该病男女发病率类似,女性患者占56%,男性患者占44%,以中老年发病为主,中位年龄60岁.合并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中位数为0.68×109/L,未合并者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中位数为1.3×109/L,两者差异明显(P=0.039).同时合并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的T细胞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对药物治疗反应较好,预后良好.结论:合并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的T细胞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明显低于未合并者,但该类患者预后仍较好.

    作者:张丽娜;翟丽佳;周玮;高小惠;陈永春;闵凤玲 刊期: 2017年第09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