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80例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护理干预

杨学英

关键词: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护理干预, 心理状态
摘要:目的:分析80例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于2016年10月-2017年9月诊治的80例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成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2个组别.分别给予两组患者常规护理、护理干预,观察患者的心理状态、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均伴有轻度抑郁、轻度焦虑,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抑郁评分、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用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其护理满意度.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新时期卫生监督协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社区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在当前社会发展,已经成为了我国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因此,就需在新时期,对社区卫生监督协管工作进行改造,针对卫生监督协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并在第一时间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从而加强我国社区卫生监督协管工作.

    作者:顾哲民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血液透析联合中药配方颗粒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与机制分析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联合中药配方颗粒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与机制分析.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12月诊断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20例,信封法随机分为中药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血液透析治疗,中药组给予在对照组透析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口服治疗,治疗时间为3个月.治疗前与治疗后,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比较2组患者血浆白蛋白、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以及收缩压、舒张压,采用心脏超声检测2组患者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二尖瓣环根部运动速度峰值比(E/Ea)、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二尖瓣舒张晚期血流速度峰值比(E/A),左室射血分数(EF)以及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NT-proBNP)水平以及心脏瓣膜钙化发生率.结果:治疗前、后,中药组患者血清CRP[(23.89±4.92)mg/L比(9.65±1.49)mg/L,t=3.561]、IL-6[(27.98±3.65)pg/mL比(11.27±2.38)pg/mL,t=3.093],对照组患者CRP[(24.05±4.26)mg/L比(14.61±3.16)mg/L,t=2.651]、IL-6[(27.02±2.85)pg/mL比(16.53±2.01)pg/mL,t=2.631]水平下降,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中药组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与对照组比较,患者血浆白蛋白、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水平升高,收缩压、舒张压水平下降,2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患者E/Ea比值、NT-proBNP水平降低,E/A、EF比值升高,心脏瓣膜钙化发生率降低,2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以显著提高糖尿病肾病终末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临床疗效,保护心脏功能,减少心脏瓣膜钙化发生,分析原因与联合中药治疗可以下调体内炎性反应水平有关.

    作者:吕艳华;张艳苹;陈迎春;李会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对比腮腺浅叶良性肿瘤20例改良切除术式与传统手术效果

    目的: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治疗过程中应用改良切除术式或传统手术,对比分析治疗效果.方法:随机从我院选取20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1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切除术式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肿瘤复发率.结果:在观察组中,有1例患者出现了肿瘤复发.而在并发症发生情况方面,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神经损伤、面部畸形、Frey综合征、耳垂麻木的发生率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涎瘘并发症中,虽然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发生率明显较低,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治疗过程中应用改良切除术式,不仅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而且治疗效果明显,临床应用价值优异,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沈习辉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复合护理干预对全麻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中低体温麻醉恢复效果影响

    目的:探索复合护理干预对于全麻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术中低体温麻醉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10月之间100例全麻下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为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采取复合护理干预的方法进行护理.结果:观察组低温发生率为4.00%,对照组低温发生率为18.0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麻醉复苏恢复效果、寒战与躁动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全麻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低体温发生率,更好的改善患者的麻醉复苏情况.临床护理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马密;郝玉玲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供应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与防护对策

    随着现代医学诊疗技术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的今天,消毒供应室的服务范围的扩大,工作量明显增加,在工作中存在着的生物性危害因素、化学性危害因素、物理性危害因素、社会心理性危害因素对消毒供应室护士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消毒供应室专业由不被重视到走向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轨道,职业防护已受到普遍关注.由于供应室特殊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供应室工作人员经常接触感染性病人用过的物品.因此,重点加强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自我防护措施势在必行.

    作者:卢波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低糖饮食护理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者实施低糖饮食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在本院治疗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应用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护理组(常规护理+低糖饮食护理),对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与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分析.结果:护理组治疗总有效率与家属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实施低糖饮食护理,能促进临床疗效提升,有助于改善护患关系,应用价值显著.

    作者:张茜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酪酸梭菌活菌散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132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6例.两组都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酪酸梭菌活菌散,并通过动态检测经皮测胆红素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儿血清胆红素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明显(P<0.01),且治疗组治疗5天后的有效率及治愈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新生儿黄疸,可迅速降低血清胆红素的水平,优于常规治疗.

    作者:肖超景;王红云;阿日贡高娃;吴金霞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KAP模式下北方农村地区高血压防治现状调查

    目的:了解农村地区居民的高血压防治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现状.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北方三个农村地区的494名居民问卷调查,了解其高血压知信行现状.结果:高血压知识掌握情况,32.1%调查对象不知道高血压诊断标准,35.6%不知道高血压非药物治疗的措施,51.6%不知道高血压每日食盐量.健康教育态度现状,7.8%调查对象认为高血压无症状有必要治疗,75.9%认为得了血压有必要戒烟戒酒,77.8%认为高血压患者需长期服用降压药.健康教育行为现状,73.7%患者遵医嘱用药.结论:北方农村地区居民对于高血压相关知识掌握不良,高血压防治态度和行为良好,应加强北方农村地区居民高血压防治知识宣传.

    作者:张雪静;赵静;李晨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抗感染治疗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pre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the membranes,PPROM)患者经抗感染治疗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7月到2017年7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孕28周到34周的单胎PPROM 5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223例病原体感染者为感染组,277例无病原体感染者为对照组,经相应治疗后比较分娩方式与母婴结局.结果: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较,各分娩方式比例差距不大(P=0.294>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统计母婴绒毛膜羊膜炎、产褥感染、产后出血、产婴肺炎以及产婴死亡率等方面的结果,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利用试剂盒的检测与药敏试验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抗感染治疗方案,对阴道分泌物异常的PPROM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它能正确指导用药,未增加孕产妇及围产儿感染率.

    作者:解颖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短暂脑缺血发作合并癫痫一例报告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之一 ,是指由于脑、脊髓或者视网膜局灶性缺血所致的、不伴急性梗死的短暂性神经功能缺损发作. 一般多在 1 ~ 2h 内恢复 ,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1 ].癫痫是反复发作的短暂脑功能失调综合征 ,以神经元异常放电而引起多样化的临床表现 ,有发作性、重复性、短暂性、刻板性的特征. 其发病特点与 TIA 相似 ,尤其是非惊厥性癫痫 ,对于老年患者极易漏诊 、误诊.

    作者:程坤;王玉芬;武桂花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对比产前优生服务对出生缺陷的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对比产前优生服务对出生缺陷的干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0月1日~2017年9月30日西夏区5000对已婚育龄夫妇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检查方法,分为两组各2500例.对照组采用产前优生产检服务,观察组采用免费孕前优生健康体检,观察两组已婚育龄夫妇调查健康状况,并对新生儿缺陷情况进行调查记录.结果:观察组已婚育龄夫妇出现新生儿缺陷率为3.12%,对比对照组5.56%有明显降低.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已婚育龄的夫妇采用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有效的降低新生儿先天缺陷的概率,值得大力推广并应用.

    作者:王秀梅;李亚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早期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早期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10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早期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51例,观察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家长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相对更高(P<0.05),其血清胆红素水平相对更低(P<0.05),而症状消退时间和住院时间相对更短(P<0.05).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早期护理干预,对于患儿的快速、良好康复有着积极的影响.

    作者:王艳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常规用药治疗心力衰竭的系统评价

    目的:本次实验课题主要探讨心力衰竭治疗中应用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常规用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70例,根据患者所采用的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给予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常规用药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4d,对比其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总优良率为94.3%,对照组为77.1%,实验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对于力衰竭的患者采用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常规用药进行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疗的效果,同时能够改善其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积极推广.

    作者:姜加宏;刘洪伟;贾长键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双侧相继去骨瓣减压术用于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本次主要分析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接受双侧相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08月11日~2017年08月15日进行治疗的78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作为该次研究的主体,并按照患者接受手术的时间顺序进行分组.将38例进行双侧同时去骨瓣减压术的患者纳入常规组,其余40例患者纳入实验组行双侧相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对常规组和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展开分析.结果:实验组GCS评估情况明显高于常规组,组间存有显著差异(P<0.05).常规组硬膜下积液共14例,再出血共14例;实验组硬膜下积液共2例,再出血共1例,组间存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和常规的双侧同时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相比较,重症颅脑外伤患者行双侧相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可有效的降低患者颅内压,提高手术成功率,可推广.

    作者:胡命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治疗脓毒症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究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治疗脓毒症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我院接诊的86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患者加以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和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和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5.35%:67.44%,X2=11.06,P<0.05);观察组患者IL-6、IFN-γ水平明显好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4.135、4.306,P<0.05.结论: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治疗脓毒症效果明显,加以施行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的效率,减轻身体不适感,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周芷伊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妊娠全程替比夫定治疗的疗效及母婴阻断的有效性

    目的:分析对慢性乙型肝炎妊娠者采用替比夫定治疗的效果,以及对母婴阻断的安全性.方法:研究开展于2014年1月——2016年10月,选择慢性乙型肝炎妊娠妇女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0例.观察组应用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保肝治疗,两组婴儿均接受标准免疫预防、人工喂养,对比分娩前有效率及新生儿生长发育情况.结果:在分娩前两组妇女的有效率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对比两组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讨论:对慢性乙型肝炎妊娠者使用替比夫定治疗,抗病毒效果较好,可有效阻断母婴垂直传播,对新生儿无不良影响.

    作者:何芸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心梗后室性心率失常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究对心梗后室性心率失常患者施以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获取的临床疗效.方法:在2014年5月-2016年5月期间于我院接受心梗后室性心率失常治疗的患者中随机选取76例作为调查对象,并随机将其平均分为参照组与观察组.参照组施以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加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对两组治疗后获取的临床疗效实施对比分析.结果:与参照组相比,观察组心功能指标改善更优.通过统计学软件分析差异后,发现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梗后室性心率失常患者施以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可获取更优良的治疗效果.

    作者:于惠萍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分析丹参片辅助盐酸左氧氟沙星片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临床诊疗效果

    目的:探讨丹参片辅助盐酸左氧氟沙星对慢性前列腺炎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患者意愿将其分为对照组(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与研究组(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丹参片),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与前列腺炎症评分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应用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丹参片治疗慢性前列腺炎,能缓解患者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应用价值显著.

    作者:侯奎仕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预测躁狂症患者攻击行为并探讨整体护理干预方法及应用效果

    目的:总结分析躁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预测方法以及采用整体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躁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攻击行为预测采用护士观察量表中的激惹因子,对可能存在攻击行为的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整体护理干预,回顾分析护理效果.结果:通过对患者攻击行为的预测,激惹性增高的患者更容易出现攻击行为,综合护理干预前后患者激惹因子评分明显下降(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躁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预测以及整体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避免狂躁症患者出现攻击行为,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吴珍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改良股骨头表面置换术用于股骨头坏死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在临床上治疗股骨头坏死患者中运用改良股骨头表面置换术的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从2016年1月至2016年8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股骨头坏死的患者中选取42例,均接受改良股骨头表面置换术进行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对全体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患者的屈髋、内收外展、内旋外旋等关节活动度显著优于治疗之前.使用Harris髋关节功能标准进行评估,优良率达90.48%.在并发症方面,存在术后异位骨化的患有5例,轻度的臀中肌步态1例,轻微患肢短缩1例,轻微股骨颈狭窄1例,全体患者均未发生发生切口感染、假体松动脱位或者下肢深静脉血拴等相关并发症.结论:临床上运用改良型股骨头表面置换术对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治疗,其髋关节功能改善显著,几乎不会发生假体的固定松动脱落,对患者患部的恢复有着良好的效果,且并发症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叶飞 刊期: 2017年第12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