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翊珊
目的:噻托溴铵与大剂量舒利迭联合对重度支气管哮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2例患者(重度支气管哮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收治时间为2014年3月7日至2016年3月8日,采用电脑软件随机抽签的方式把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数量均为51例,分别采用噻托溴铵+中等剂量舒利迭(对照组)以及噻托溴铵+大剂量舒利迭(观察组)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治疗效果以及肺功能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小于0.05).结论:噻托溴铵联合大剂量舒利迭治疗重度支气管哮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包金琼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研究与探讨盆腔炎所致慢性疼痛应用康妇消炎栓与盆腔炎治疗仪联合治疗疗效.方法:随机选取自2016年2月-2017年2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盆腔炎所致慢性疼痛患者150例,随后采取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7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而观察组患者采取康妇消炎栓联合盆腔炎治疗仪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病情均有所改善,但是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盆腔炎所致慢性疼痛的患者应用康妇消炎栓与盆腔炎治疗仪联合治疗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作者:于雷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究针灸推拿加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所选取的对象为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将此80例患者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划分标准为治疗方法的异同,对照组患者给予针灸推拿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观察组患者治疗方法基础上给予中药熏蒸,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经过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综合评定疗效可得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5%,观察组患者的结果数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给予针灸推拿加中药熏蒸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可行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高嘉彬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联合阿奇霉素在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中应用的价值.方法:择选2016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49例,随机分成观察组(n=24)和对照组(n=25),对照组予以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则以对照组为基础,加用甲泼尼龙.对两种治疗方式的价值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在治疗有效率指标上,相比较对照组而言,明显更高,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指标上,两组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针对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将甲泼尼龙与阿奇霉素联合,应用于其临床治疗中,价值显著.
作者:郑成英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研究与分析精益管理对长期住院患者生活质量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自2015年7月-2017年7月来我院进行长期住院的患者100例,随后采取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即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管理,而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管理的基础上,联合使用精益管理,观察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满意度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满意度均较好,但是治疗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满意度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数据经过对比差距较大,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益管理对长期住院患者生活质量和满意度的影响较大,临床效果较好,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作者:于静;王青青;刘佩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无痛消化内镜下高频电刀治疗胃肠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到2017年08月收治的260例胃肠息肉患者进行治疗,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消化内镜下高频电刀治疗,观察组进行无痛消化内镜下高频电刀治疗,对比其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一次清除率无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创面愈合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存在差异性和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息肉在无痛消化内镜下高频电刀治疗下可以促进创面愈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可在临床上广泛性推广应用.
作者:刘茂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规则性肝段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1例肝内胆管结石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对照组给予非规则性肝段切除术,观察组给予规则性肝段切除术.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90.00%)好于对照组(77.42%),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规则性肝段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好,其无严重并发症,临床安全性较高.
作者:王显魁;邹海波;张宇;张刚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分析观察改良后外侧入路、内侧入路联用对三踝骨折的治疗价值.方法:在2016年3月到2017年5月之间,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三踝骨折患者20例,均在我院进行改良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治疗,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踝关节的损伤情况明显轻于治疗前,对比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3个月后的恢复情况明显高于1个月后,在12个月后均恢复健康,各项评分对比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三踝骨折患者采用改良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固定可靠,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前进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开放式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用于腹股沟疝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9月20例开放式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作治疗组,并选择同期20例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腹股沟疝治疗效果;术后视觉模拟评分、下床活动的平均时间、可出院时间;术后局部疼痛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腹股沟疝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低于对照组,下床活动的平均时间、可出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局部疼痛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放式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用于腹股沟疝治疗的可行性高,可提升治疗效果,加速术后康复,减轻术后疼痛,值得推广.
作者:吴祥秀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对基层普外科手术前后应用抗生素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7年8月期间普外科收治的30例手术患者进行研究,对手术前后抗生素使用情况及切口感染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30例患者中,抗生素预防性给药患者占76.67%,治疗性给药患者占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一用药占33.33%,二联用药占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切口一级愈合26例,占86.67%;切口感染3例,占10.00%.显示用药时间大于7d及二联用药的患者比用药时间短及单一用药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生素治疗在基层普外科手术前后的应用,对患者抗生素使用指征要严格把握,对有利应用时机进行掌握,避免长时间大剂量多联用药,降低切口感染,为临床中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
作者:周金参 刊期: 2017年第12期
本案例为一位中职二年级学生,从外地到本市卫校学习,由于自身或其他原因难以与同学很好地相处,而自己又无法找到解决的方法,从而通过划伤胳膊的自伤行为来解决.根据来访者的实际情况心理咨询师做出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与其共同制定了咨询方案,并使用认知行为疗法进行咨询,在自己及同学、老师的努力和帮助下,终使自伤者自伤行为得到改善,达到咨询目标.
作者:冯艳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分析血清降钙素原在老年心衰合并肺炎患者抗感染治疗中的价值.方法:两组患者分别采取不同的抗感染治疗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RP、ESR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RP、ESR水平降低状况显著好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检测老年心衰合并肺炎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对老年心衰合并肺炎患者抗生素使用时间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能够显著提高抗生素使用合理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龚芗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研究术前MSCT测量腰椎及椎弓根相关参数在螺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GE64排螺旋CT上,对2017年6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接收的29例拟行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患者,术前采用CT对患者的腰椎椎弓根相关参数进行测量,并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29例患者L3-L5椎弓根内横径(SBW)、水平面椎弓根角度(SSA)以及椎弓根与矢状面夹角(TSA)存在较大差异.L3-L5椎体内横径、水平面椎弓根夹角呈逐渐增大.双侧椎弓根与矢状位夹角逐渐增大.双侧钉道长度(PL)大致相仿,L3-L5逐渐缩短.结论:人体椎弓根钉道参数差异较大,由于长期被动体位引起腰部畸形,更进一步加重个体变异.通过术前CT测量腰椎椎弓根相关参数的结果,对置钉方案进行个性化的制定,能显著提高置钉准确率,加快患者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戴兆庆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联合使用利拉鲁肽、门冬胰岛素30对难治性2型糖尿病的治疗有效性、安全性.方法:选取某院2016年7月到2016年9月期间,58例难治性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的分为两组:对照组、研究组,每组分为29例.两组均口服门冬胰岛素降压药,对照组使用特胰岛素进行治疗,研究组使用利拉鲁肽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结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日间胰岛素使用量、糖化血红蛋白,四项指标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餐后两小时、空腹C肽、胰岛素抵抗指数远低于对照组(P<0.05),日间胰岛素用量变低且体重降低,低血糖发生率变低(P<0.05).结论:难治性2型糖尿病采用利多鲁肽、门冬胰岛素30联合治疗的有效性更高、安全性更好.
作者:皮峥嵘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于脓毒症患儿肠道功能损伤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7年11月诊断脓毒症患儿120例,按照入院先后,以信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儿按照2016年国际脓毒症与脓毒症性休克管理指南给予针对性对症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治疗时间为7天.治疗前后,晨空腹抽取肘静脉血,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a(TNF-α),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检测肠道功能指标: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结果:治疗后,2组患儿血清TNF-α、PCT、hs-CRP、D-乳酸、DAO、IFABP水平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清TNF-α、PCT、hs-CRP、D-乳酸、DAO、IFABP水平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对于脓毒症患儿肠道功能具有良好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血必净注射液下调脓毒症患儿体内炎性反应水平有关.
作者:郝寒冰;刘崇娟;刘岩;田文杰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本次实验课题主要探讨心力衰竭治疗中应用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常规用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70例,根据患者所采用的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给予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常规用药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4d,对比其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总优良率为94.3%,对照组为77.1%,实验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对于力衰竭的患者采用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常规用药进行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疗的效果,同时能够改善其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积极推广.
作者:姜加宏;刘洪伟;贾长键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层级式责任制管理中护理组长对儿科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4年7月我院儿科护理人员20名做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在2011年6月之前的日期设置为管理实施前,2011年6月-2014年7月设定为实施后,在实施层级式责任制之前推行护士长-助理护士-助理护士的护理水平式系统管理模式,从而对实施前后护理核心能力、管理质量以及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护士核心能力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但医患满意度及其质量高于之前.结论:实行分层责任管理,能有效提高儿科护理管理质量.
作者:石锦慧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现代社会的科技处在不断的创新与进步中.计算机网络已经与人们的工作学习以及日常生活融为一体,成为促进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种存在,网络的不断进化促使了人们生活的改变,而医学技术也受到了网络的影响,在其中获得了进步,利用网络构建的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无论是对医疗事业的发展还是人们的生命健康都存在着积极的意义,信息系统的使用实现了医院中包括药品、收费以及医疗设备的管理,方便医院对工作的统筹.将有效的管理措施应用于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管理中可促进医院的长久发展,也有助于保证患者的健康.给予次,本文将对医院强化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管理的作用为出发点,提出一点关于计算机强化管理的措施.
作者:刘守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对慢性肾脏病发生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特点进行详细分析.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取本院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40例慢性肾脏病基础上并发急性肾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慢性肾脏病发生急性肾损伤诱因、治疗措施以及效果进行探究.结果:慢性肾脏病并发急性肾损伤的主要诱因包括严重感染、严重高血压、原发病加重.通过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对患者给予内科药物治疗、激素、免疫抑制剂以及对症处理后,31例患者肾功能恢复正常,占77.5%;5例患者肾功无恢复,占12.5%;1例患者转为慢性透析,占2.5%;1例患者死亡占2.5%.结论:慢性肾脏病发生急性肾损伤患者具有明显的可逆性特征,在对患者实施治疗时,必须及时做好早期诊断,然后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有利于改善患者肾功能,降低病死率,延长患者生命.
作者:谭喜洪 刊期: 2017年第12期
为了能够有效分析出造成病案统计管理信息体系出现误差的原因,并且探讨数据质量控制的方法,对于病案统计管理信息体系具有着什么样的重要作用,从而希望能够帮助医院在病案统计管理水平上进一步的提升.通过对某医院病案统计管理信息体系中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对其中存在的一些误差进行统计,分析出现误差的原因并对其进行总结.对于造成病案统计管理信息体系中容易出现误差的部分归结如下,未归档的住院病案、未编码的住院病案、等资料中,其中出现误差的主要原因是医院病案统计管理系统中管理人员对病案统计管理认识不够,相关病案统计数据质量控制不严格、病案统计管理体系自身功能不完善造成的.因此,针对病案统计管理信息体系中的各项数据误差原因,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数据质量控制措施,从而减少病案统计管理信息体系的误差出现,帮助医院提升病案统计管理的水平.
作者:董长芳 刊期: 201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