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柴胡加龙牡汤加减治疗室性早搏41例临床观察

尹萍;刘建和

关键词:室性早搏, 柴胡加龙牡汤加减, 酒石酸美托洛尔
摘要:目的:观察柴胡加龙牡汤加减治疗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室性早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治疗组41例,对照组给予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治疗组给予柴胡加龙牡汤加减治疗.观察比较2组动态心电图中室性早搏次数、中医证候积分及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8%,对照组为69.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中医证候积分及24h动态心电图室性早搏次数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加龙牡汤加减能有效降低室性早搏次数,减少心肌缺血,改善临床症状.
湖南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阳和汤加味治疗阳虚寒凝型癌性腹水3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阳和汤加味治疗阳虚寒凝型癌性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阳虚寒凝型癌性腹水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阳和汤加味治疗,2组疗程均为15d.结果:腹水消退有效率治疗组为66.7%,对照组为40.0%,临床受益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73.3%,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生存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阳和汤加味治疗阳虚寒凝型癌性腹水疗效满意,可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董婷;曾柏荣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柴百连苏饮加减治疗慢性胃炎3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柴百连苏饮加减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用柴百连苏饮加减治疗,对照组用西药对症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7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百连苏饮加减治疗慢性胃炎有较好疗效.

    作者:赵曼;肖晶;张蓓;黄柳向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针刀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4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针刀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针刀配合正清风痛宁穴位注射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及椎动脉型颈椎病头晕症状评分量表(SOV)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5%,对照组为8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左侧椎动脉(LVA)、右侧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及SOV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针刀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较好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蓉;彭志高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不同敷贴时间的中药脐敷治疗泄泻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不同敷贴时间的中药脐敷治疗泄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泄泻患者随机分为脐敷时间4h组、8h组和24h组,观察患者临床疗效、主要症状积分改善情况及安全性指标.结果:3组临床疗效8h组与4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8h组与24h组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各主要症状各不同时段积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8h组、24h组与4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8h组与24h组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观察:8h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24h组(P<0.05),与4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脐敷治疗泄泻贴敷时间以8h为宜,贴敷时间过短不能充分发挥疗效,贴敷时间过长不能增强疗效反而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章细霞;张伟;李慧;周莉荣;郭媛媛;余忠香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消栓饮对深静脉血栓形成兔外周血IL-6、IL-8的影响

    目的:通过检测在消栓饮干预下深静脉血栓(DVT)兔模型IL-6、IL-8不同时段的变化水平,初步探讨消栓饮治疗深静脉血栓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5只新西兰兔建立DVT动物模型,随机分为3组,即消栓饮组、低分子肝素钠组、0.9%氯化钠注射液组,分别于术后第1天给予消栓饮、低分子肝素钠、0.9%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连续治疗1周,分别于第1、3、7天给药4h后检测各组IL-6、IL-8水平.结果:与0.9%氯化钠注射液组比较,消栓饮组与低分子肝素钠组在术后同期的检测指标均下降(P<0.05);与术后第3天比较,3组术后第1、7天检测指标水平均下降(P<0.05);消栓饮组与低分子肝素钠组术后同期检测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栓饮通过减少深静脉血栓外周血IL-6、IL-8炎性因子的释放水平,从而抑制炎症反应,对深静脉血栓形成有防治作用.

    作者:曾林军;王勇;李冬春;黄永松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马融从小儿体质论治癫痫经验

    介绍马融教授从小儿体质论治癫痫的经验.马教授将小儿体质归纳为湿热质、痰湿质、实热质、气郁质、瘀血质与不足质,临证强调“辨病-辨证-辨质”的诊疗思路.对湿热质、痰湿质癫痫患儿多以三仁汤、甘露消毒丹、涤痰汤等加减治疗,对实热质患儿常用银翘散、凉膈散、风引汤、导赤散等加减治疗;对气郁质患儿则多以柴桂龙牡汤合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对瘀血质患儿以血府逐瘀汤合逍遥散加减治疗;对不足质患儿则以玉屏风散、六君子汤、百合汤等加减治疗,均获效颇佳.

    作者:周显一;沈明月;张喜莲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宫军治疗腰源性腹痛经验

    介绍宫军主任医师治疗腰源性腹痛的经验.宫主任认为腰源性腹痛病机关键为气滞血瘀痰凝,采用“盘龙针法”针刺联合脉动治疗仪治疗,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作者:吴敏;宫军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八脉交会穴为主治疗郁证验案4则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社会环境越来越复杂,压力越来越大,郁证的发病率也随之提高.中医治疗郁证多以中药为主,采用针灸者少,且研究较少,但其效果不容小觑,现将笔者跟师学习过程中所遇临床典型病案介绍如下.

    作者:张莹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炎症性肠病肠道微生态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进展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组病因未明、发病机制亦未明确的免疫介导特发性疾病,以慢性肠道炎症反复发作为特点,尤以溃疡性结肠炎(UC)与克罗恩病(CD)为首要研究疾病.目前认为IBD病因为宿主遗传易感性、黏膜免疫因素和肠道微环境三者间相互作用,肠道微生态动态改变伴随着IBD整个发生发展过程.随着微生态学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微生态与IBD之间密切相关.本文对IBD肠道微生态的中医相关证型研究进行综述,旨在研究通过中医病症论治探索治疗IBD的优势及特异性过程,为提升炎症性肠病的疗效迈出新步伐.

    作者:莫红梅;祝焕杰;戴世学;迟宏罡;郑学宝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电针结合刺络拔罐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4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刺络拔罐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电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刺络拔罐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2.5%,对照组为7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结合刺络拔罐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单纯电针治疗.

    作者:吝宇;丁德光;吴萍;徐洋洋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2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疗效.方法:将84例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甲钴胺分散片、迈之灵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调气破血汤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2组综合疗效及VAS疼痛评分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2%,对照组为8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VAS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气滞血瘀型CSR的疗效较好.

    作者:陈孟交;肖四旺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5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CAG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5例,治疗组给予半夏泻心汤治疗,对照组给予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治疗.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29%,对照组为77.1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镜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14%,对照组为8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谭晶晶;黄柳向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案例教学法在《经络腧穴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从案例教学法的概念、案例库的建立、案例教学法的形式及需要注意的问题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讨论,探讨如何将案例式教学法应用到《经络腧穴学》的教学中.其目的是想通过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整合学生知识结构,提高学生中医临床思维能力,也为中医针灸教育改革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作者:董珍珍;姜锦;李风雷;吴秀芹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托德式麻痹验案1则

    随着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脑血管病尤其是脑梗死是老年患者癫痫发作常见的诱因,托德式麻痹是其中一种特殊类型,其临床发病率低,与肢体抖动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脑血管性震颤麻痹综合征存在相似表现,极易发生误诊,需仔细询问病史,做好相关辅助检查,第一时间做出正确诊疗.现介绍典型验案1则如下.

    作者:南文泽;李丹茂;秦会帮;杨铭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参仙乙肝灵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Meta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参仙乙肝灵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PubMed、CBM、VIP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查找建库至2017年5月31日发表的参仙乙肝灵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文献,2位检索员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对文献进行筛选,提取资料并对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运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终有7篇文献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样本量共409例,包括治疗组207例,对照组20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用抗病毒药物比较,加用参仙乙肝灵可以提高HBV-DNA阴转率[RR=1.29,95% CI(1.11,1.49),P=0.0008]和HBeAg转换率[RR=1.54,95% CI(1.10,2.16),P=0.01],不能提高ALT复常率[RR=1.18,95% CI(0.99,1.42),P=0.07].结论:参仙乙肝灵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较之单用抗病毒药物,在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显著提高HBeAg转换率方面有优势,在改善肝功能方面没有优势.

    作者:蒋宏平;刘玉娟;李秀;严芬;陈兰玲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阎丽珠运用益气疏肝法治疗癌因性疲乏经验

    介绍阎丽珠主任医师运用益气疏肝法治疗癌因性疲乏的经验.阎师认为,癌因性疲乏患者多有脾肾气虚、肝郁气结之证,治宜益气疏肝,临床多用四君子汤加味治之,并重视疏肝理气药的运用,常获佳效.

    作者:王丽敬;阎丽珠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益气养阴方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功能性便秘4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方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气阴两虚型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益气养阴方治疗,对照组采用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临床症状积分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7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临床症状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养阴方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功能性便秘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周峰;张旗;张永安;翟敏;徐慧磊;巫益珍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柴芍六君子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证3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柴芍六君子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证患者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柴芍六君子汤加恩替卡韦治疗,对照组单用恩替卡韦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对照组为7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肝功能、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HBV-DNA定量及阴转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芍六君子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丁秀丽;陈斌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针刺配合中药外敷治疗无高尿酸血症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35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中药外敷治疗无高尿酸血症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无高尿酸血症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5例采用针刺配合中药外敷治疗,对照组35例予西药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止痛效果及血沉、CRP值.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3%,对照组为82.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疼痛评分、血沉、CRP值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中药外敷治疗无高尿酸血症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确切.

    作者:王珂;马志毅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茵陈蒿汤加味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38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茵陈蒿汤加味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茵陈蒿汤加味治疗,比较2组综合疗效及肝功能.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1%,对照组为76.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肝功能各项指标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陈蒿汤加味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效果显著.

    作者:康梦;孙克伟 刊期: 2018年第05期

湖南中医杂志

湖南中医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