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针刺结合热敏灸治疗尺神经损伤验案1则

张雪松;熊鹏

关键词:尺神经损伤, 针刺, 热敏灸, 验案
摘要:周围神经损伤是一种由于各种原因引起受该神经支配的区域出现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和营养障碍的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1].该损伤虽不危及生命,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致残.西医目前对本病的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但预后欠佳.
湖南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附辛汤治疗稳定型心绞痛阳气亏虚证4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附辛汤治疗稳定型心绞痛阳气亏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稳定型心绞痛阳气亏虚证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附辛汤治疗.观察2组临床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和心电图疗效.结果:2组临床综合疗效、心电图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附辛汤治疗稳定型心绞痛阳气亏虚证有较好疗效.

    作者:彭仲祥;张保国;温淑端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王弼养生思想解析

    王弼作为魏晋一代风流人物,倡玄学论养生,对老子静以养生、返朴归真、道法自然的养生主张有进一步的阐述与发挥,是对道家养生思想的丰富.本文就王弼所著《老子道德经注》养生思想加以整理,期冀丰富王弼学术思想的研究.

    作者:杨一涵;孙远;顾天娇;许彪;吴倩;张禾佳;李晓康;王泓午;李德杏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偏头痛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读秀学术搜索(duxiu) 2000 ~ 2017年中西医结合治疗偏头痛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符合标准的文献,并进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并进行质量评价后,共纳入13篇随机对照试验(RCTs),其中对照组为单纯服用西药治疗偏头痛的文献7篇,患者共659例;对照组为单纯服用中药的文献6篇,患者共48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偏头痛总有效率高于单纯西药对照组及单纯中药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 =3.47,95% CI(2.15,5.60)].对照组为单纯西药治疗组,漏斗图左右基本对称,提示纳入的文献无显著发表性偏倚;对照组为单纯中药/中成药治疗组,漏斗图左右不对称,提示可能存在发表性偏倚.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偏头痛疗效优于单一用药,由于本系统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不高,研究疗程短,仍需研究方案严谨、多中心、大样本实验数据验证其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罗卫东;王俊力;蔡亚仙;陈国华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益气化浊方治疗气虚痰浊型肺癌4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益气化浊方治疗气虚痰浊型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气虚痰浊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益气化浊方治疗,观察2组综合疗效及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67.5%,对照组为4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化浊方治疗气虚痰浊型肺癌有较好疗效,优于西医常规治疗.

    作者:王志慧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健脾化痰方治疗代谢综合征43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健脾化痰方治疗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代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9例患者通过健康教育讲座进行常规生活方式干预及降压、降脂、降糖治疗,治疗组4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健脾化痰方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体质量、腹围、BMI、BP、FPG、2hPG、HbA1C、TC、TG、HDL-C、LDL-C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70%,对照组为74.3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体质量、腹围、BMI、2hPG、HbA1C、TC、TG、HDL-C、LDL-C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除BP外,治疗组其他指标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化痰方治疗代谢综合征患者在降脂、降糖、减重方面疗效颇佳,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张彦卿;林宁;黄晓青;林春梅;王嘉俊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开天门按摩护理对消除剖宫产产妇手术焦虑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开天门按摩护理对消除剖宫产产妇手术焦虑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行剖宫产手术的初产妇166例分为2组,观察组86例采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加开天门按摩护理,对照组80例仅采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结果:2组产妇在麻醉开始前、术后出手术室前的SAS评分、收缩压、心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天门按摩护理可以有效降低剖宫产产妇的手术焦虑情绪,平稳血压及心率.

    作者:叶小梅;叶惠贤;廖玲娟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促黄体汤合地屈孕酮对IVF-ET术后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促黄体汤合地屈孕酮辅助治疗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术后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80例确诊为输卵管性不孕症并接受IVF-ET常规方案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IVF-ET术,手术当日予地屈孕酮片辅助治疗,治疗组于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予促黄体汤治疗,比较2组在术后第14天的子宫内膜厚度、雌二醇值、孕酮值及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孕酮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胚胎着床率及临床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VF-ET术后辅助促黄体汤合地屈孕酮治疗可提高体内孕激素水平,改善子宫内膜的容受性,从而提升妊娠成功率,临床疗效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谭佳;匡继林;张翼;朱双全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补肾壮骨汤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9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补肾壮骨汤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骨化三醇胶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补肾壮骨汤治疗,比较2组骨密度、骨矿含量及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44%,对照组为7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骨密度和骨矿含量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壮骨汤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有助于骨密度和骨矿含量的改善.

    作者:陈一帆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温针百会及颈夹脊穴治疗牙龈出血验案1则

    牙龈出血是指牙龈自发性或因轻微刺激而导致的出血现象,临床上常见的诱发因素有牙菌斑、牙石等局部刺激引发的牙周组织炎症,凝血机制障碍、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心脑血管疾病.该病属中医学“牙衄”范畴,根据其病因病机主要分为气血亏虚、脾胃湿热、脾气虚弱、肾阴亏损等型.治疗上,西医主要采取局部压迫止血、去除局部刺激因素、抗感染等方法;中医则根据辨证的不同采用口服中药汤剂和中药含漱,但疗效不持久,容易反复发作.

    作者:武姿含;李玮儒;陈楚淘;黄洁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配合八珍汤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36例

    目的:探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简称BHR)配合八珍汤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采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配合八珍汤治疗,对照组单用骨水泥型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比较2组优良率及术后离床下地行走时间.结果:优良率治疗组为91.7%,对照组为65.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离床下地行走时间比较,治疗组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HR配合八珍汤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有较好临床效果.

    作者:刘斌;邹震;肖林伟;樊文霞;陈洁;谭毅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肾亏虚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40例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肾亏虚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肝肾亏虚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壮骨通络丸联合中药熏蒸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LK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及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5.00%,对照组为6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LK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肯定,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作者:陈旭东;蒋凯睿;黄河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血瘀发热验案1则

    小柴胡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治疗少阳病证的主方,是临床上应用多、治疗范围广的经方之一,丹波元简曰:“伤寒诸方,唯小柴胡汤为用多,而诸病屡称述之”,也有人说:“小柴从早开到晚,虽不中,也不远.”古今医家用小柴胡汤治疗发热病例多,结合体质加减均可痊愈,近日笔者采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血瘀发热验案1则,现介绍如下.

    作者:董雄飞;宋海红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电针对偏头痛大鼠血清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观察偏头痛大鼠炎症因子的表达及电针干预对其的影响,探讨电针在偏头痛中发挥镇痛效应的相关机制.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电针组,每组8只.采用电刺激右侧三叉神经节制备偏头痛模型,取右侧“风池”“外关”穴进行电针治疗,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TNF-α、IL-1β、IL-6浓度.结果:血清TNF-α、IL-1β、IL-6浓度模型组、模型+电针组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模型+电针组较模型组降低(P<0.05).结论:电针干预可降低偏头痛大鼠血清TNF-α、IL-1ββ、IL-6浓度,这可能是电针在偏头痛中发挥镇痛效应的相关机制之一.

    作者:张慧;何胜东;潘晓燕;张丰正;李胜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刘华从肝脾论治胰腺癌经验

    介绍了刘华教授从肝脾论治胰腺癌的经验.认为胰腺癌病机为肝郁脾虚,湿热蕴结,瘀毒内阻,是一种全身虚、局部实的恶性肿瘤.以扶正抗瘤,从肝脾论治,健脾疏肝,化瘀解毒为法则.通过病证结合,特色用药,外治兼证,治疗胰腺癌临床疗效良好.

    作者:孙铜林;伍静;刘华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重症肌无力细胞因子网络失衡与中医药调控初探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一种累及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的以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介导为主,细胞免疫依赖,补体参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细胞因子网络失衡是MG的重要发病机制.靶向干预异常细胞因子,对细胞因子网络失衡进行调控是治疗MG的一个方向[1-2].MG细胞因子网络失衡涉及多靶点,单一药物作用有限,中医药具有整体调节优势,可作用于免疫反应的多个环节.因此,在中医学辨证论治基础上,运用中医药对细胞因子网络失衡进行干预,或许是中医药治疗MG的新方向.

    作者:刘建辉;况时祥;张献文;杨辉;宋先红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黄立中运用健脾益气法治疗卵巢癌并多发转移验案1则

    黄立中教授是著名中医肿瘤专家,其师从全国著名中医学家李聪甫先生,长期从事肿瘤病和内科疾病的中西医结合医疗和科研工作,坚持临床、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对于恶性肿瘤和内科疑难杂病的治疗有着独特的经验,疗效显著.笔者(第一、二作者)有幸随师侍诊,受益颇多,现将黄教授运用健脾益气法治疗卵巢癌并多发转移验案1则介绍如下.

    作者:陈若万;王茜;黄立中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宁为民从痰瘀论治眩晕经验

    介绍宁为民教授从痰瘀论治眩晕的经验.宁教授认为眩晕以脾肾为本,痰瘀为标,治疗当痰瘀同治,脾肾并补,临床上善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丹参、川芎、牛膝等活血药治疗.还注重调理情志,使药物与精神同治.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作者:黎高安;杨康强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张智龙运用养血柔肝针法治疗卒中后睡眠障碍经验

    介绍了张智龙教授运用养血柔肝针法治疗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经验.认为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基本病机为肝郁克脾,脾失健运,痰瘀内生,气血生化不足,肝无所藏,肝血不足,魂无所归,痰浊上扰及久病气血亏虚,阳不入阴所致,证多属肝郁痰瘀,临证从肝论治,因肝脾同居中焦,生理及病理关系密切,故强调培土荣木法,创立养血柔肝针法运用于临床.

    作者:邢晓彤;张智龙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针刺治疗妈富隆诱发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验案1则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属缺血性脑血管病范畴,是指颅内静脉窦形成血栓,引起窦腔狭窄、闭塞,脑静脉血回流和脑脊液吸收障碍,继而引起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以及相应局灶症状的一组疾病.本病是脑静脉血管疾病的特殊类型,约占全部脑血栓形成的3.5%[1],临床表现为颅内压增高、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精神或意识障碍等,预后差异较大,不良结局比例较高,多数患者会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2].笔者采用针刺治疗1例因口服避孕药诱发的CVST,疗效肯定,现总结介绍如下.

    作者:胡琮琦;王敏;张昕垚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苗医养生保健理论研究进展

    苗族是我国人口第4大少数民族,同时也是一个跨国际的少数民族.苗族医药学,是我国存在时间为久远的传统医药学之一.它的医药理论体系萌芽于远古的炎黄时期,形成于秦汉,发展于明清,复兴于近现代,经历了大约五六千年的历史时期[1].其中的养生保健理论风格独特,具有其自己独特的理论优势.由于历史的原因,苗族没有流传下来自己的文字,其医药理论主要通过口授相传的形式传播.因此,苗族至今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养生保健理论体系.深入地挖掘整理苗医药养生保健的理论部分,对于指导苗医药养生保健方法的运用及苗医药养生保健学的发展至关重要.现将苗医养生保健理论研究进展作如下综述.

    作者:尚文豪;朱星;崔瑾 刊期: 2018年第07期

湖南中医杂志

湖南中医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