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建美;周乐;张瑞瑞
目的:分析探讨肺炎患儿的治疗中两种雾化吸入法治疗的效果对比.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160例肺炎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采用压缩雾化机吸入法治疗)和观察组80例(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法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症状改善和住院的时间以及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肺部罗音、咳嗽咳痰、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消失和住院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肺部罗音、咳嗽咳痰、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消失和住院的时间,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53例,66.25%)明显低于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73例,91.25%),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肺炎患儿的治疗中采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法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压缩雾化机吸入法,临床上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蒋兴义;王建芬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DHS与PFNA治疗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4月至2015年1月接诊的转子间骨折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DHS组与PFNA组,每组各45例.DHS组采用DHS内固定进行治疗,PFNA组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通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PFNA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DHS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PFNA固定术较DHS固定术的疗效更明显,是较为理想的固定方式,患者治疗时,医师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性选择.
作者:夏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不同治疗方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我院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7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1组和观察2组,予以观察1组患者常规方案治疗,予以观察2组常规方案+尿激酶溶栓治疗.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2组患者的心功能明显优于观察1组患者(P<0.05),治疗总有效率为94.6%,高于观察1组患者的78.4%(P<0.05),并发症发生率为5.1%,低于观察1组患者的21.6%(P<0.05).结论:常规方案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张启润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究多发性肋骨骨折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以我院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36例肋骨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护理、心理护理、疼痛护理,以及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措施.结果 :本组36例患者护理后胸部疼痛症状明显改善,呼吸功能逐步恢复,无肺挫伤、血气胸等并发症发生.3例合并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咳嗽、咳痰症状明显缓解.随访1年,全体患者骨折部位均获得良好愈合,日常生活、工作未受影响.结论:多发性肋骨骨折的临床护理,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应强调心理护理与疼痛护理,以及并发症的预防,临床务必对此给予高度重视.
作者:李肖悠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分析中药熏洗在四肢关节内骨折术后康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自2010年4月至2015年4月间曾收治入院的四肢关节内骨折且已经手术后的患者60例,按照随机分组对照的原则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两组分别有患者30例,在行四肢关节内骨折术后对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的术后护理和常规的用药治疗,而观察组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中药熏洗治疗.后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上述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研究表明,中药熏洗对于四肢关节内骨折术后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梅洪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7月来治疗的14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实施研究,按照双盲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临床效果.结果 :西药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1%,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治疗组患者有效率为93%.两组差异P<0.05,有统一意义.结论: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使用中西医结合进行治疗安全、有效,有推广使用意义.
作者:段太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对酮替芬治疗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疗效进行有效探讨.方法:随机抽取在我院门诊接受治疗的感染后咳嗽患者126例.根据患者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各63例,两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每次口服孟鲁司特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口服孟鲁司特钠同时,予以酮替芬治疗.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8.4%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2.5%,治疗后咳嗽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用药期间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酮替芬治疗感染后咳嗽取得显著效果,能够明显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应用价值高.
作者:陈志强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分析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Ⅱ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6月本院诊治的50例初发Ⅱ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时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予磺脲类药物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研究组予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比两组临床具体治疗情况.结果 :血糖指标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是研究组改善幅度更显著,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并发症4.54%低于对照组24.07%,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Ⅱ型糖尿病效果优于磺脲类药物联合二甲双胍,同时可改善患者胰岛功能,降低糖尿病并发症.
作者:王艳云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与探讨个性化健康教育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及家属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对2013年6月到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临床的相关研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对研究组患者进行个性化健康教育,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依从性、服药依从性、生活依从性(94.29%、85.71%、91.43%)与对照组患者(74.29%、65.71%、62.86%)相比,P<0.05,组间差异明显.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可明显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
作者:张军英 刊期: 2016年第03期
肺癌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发病率较高,患者发病早期临床表现差异缺乏特异性,多数患者一旦确诊已经是中晚期,从而错过了佳治疗时机.随着人们对肺癌生物学和治疗的认知,识别肺癌发生的关键驱动事件对靶向治疗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进一步加快了肺癌的个性化医疗时代.因此,病例分型以及分子检测在肺癌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以肺癌分型为起点,分析肺癌不同分型下病理诊断的相关性,为肺癌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和参考.
作者:郑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分析诺和锐30对于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6月-2014年6月间曾收治本院的6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观察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对照的原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的患者采用维格列汀治疗,而治疗组的患者则采用维格列汀联合诺和锐30的方法进行治疗.后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空腹血糖以及餐后血糖均较治疗组患者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表明,诺和锐30对于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作者:郑燕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针对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防治措施进行探究.方法:从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之间在本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中随机选取56例进行观察分析,按照术后是否发生感染将其分成感染组21例和未感染组35例,然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综合评价导致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并针对性提出有效、可行的防治措施.结果 :分析总结发现,导致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患者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有年龄、基础疾病、手术时间、引流时间、术中出血量、病原菌分布以及激素应用情况和术前血清蛋白水平.结论:研究表明,导致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患者感染发生的诱因有很多,主要有患者的年龄、激素类药物的应用以及手术的一般情况等,因此临床中要有效防止术后感染的发生,必须针对性提出防治措施,提高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患者的临床预后.
作者:彭学志 刊期: 2016年第03期
随着德江县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逐渐得到了群众的广泛关注.本文将针对德江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能力问题展开具体分析.
作者:陈锐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索十二指肠后壁溃疡大出血佳手术治疗方案.方法:选择我院近10年来收治的18例十二指肠后壁溃疡大出血病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分析观察本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给予本组患者进行不同手术治疗,而达到佳治疗效果.结果 :体质不同,溃疡出血部位不同,有无瘢痕形成,手术方法不同,治疗效果不同.结论:十二指肠后壁溃疡大出血是临床上常见多发病,检查相对复杂,手术难度大,必须有足够经验才能准确诊治,临床上经验丰富的医师,认真细致的检查,合理科学的治疗方案,才能取得好的治疗效果,以上方法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吴双寿 刊期: 2016年第03期
基层卫生院护士临床用药存在较大隐患,用药的安全问题关系到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因此加强对基层卫生院护士临床用药的安全管理非常重要.本文主要分析基层卫生院护士临床用药存在的隐患,并提出相应的安全管理对策,以提高护士安全用药水平,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作者:张红英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对超声波臭氧雾化在临床治疗阴道炎的疗效进行探讨和研究,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01月份-2015年01月份在我院进行阴道炎治疗的患者80例,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随机将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治疗时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超声波臭氧雾化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复发情况以及症状缓解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1.36%,对照组患者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1.59%;观察组治疗后的症状缓解时间为2.00-0.60d,复发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症状缓解时间4.10-1.20d,复发率22.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者进行阴道炎治疗时,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超声波臭氧雾化治疗能够快速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症状,其操作方便,治愈率高,复发率低,安全性高,对提高疗效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印文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腰硬联合麻醉在子宫切除手术中应用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间本院所收治的61例子宫切除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麻醉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的方式,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局麻药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以及局麻药用量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在子宫切除手术中应用的价值较高,能够有效缩短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降低患者麻醉用药量,麻醉效果较为显著,值得在子宫切除手术中广泛应用.
作者:赵星;米正容;陈君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术式治疗胃十二指肠穿孔的疗效.方法:从2014年1月到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中随机选取30例设为观察组,采用修补术联合药物治疗,将另外3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胃部分切除术治疗.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结论:采取单纯修补术联合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胃部分切除术,其能有效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出院,且患者术后复发率较低,效果显著,可在胃十二指肠穿孔治疗中推广运用.
作者:周春林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对加强临床各质控点输血监管情况进行讨论,保证输血安全.方法:我院在2014年1月-2015年11月间对所有输血过程中操作不规范导致的差错进行调查,对输血安全管理进行讨论.结果 :输血申请单填写不完全导致差错发生率高,占比例的65.0%,其次原因为患者输血前未进行全面检测,导致的差错发生次数为12例,占比例的12.0%,而后依次为未签署输血同意书、样本量不足、交叉配血记录单无取血者签字、交叉配血记录登记不完整、标本丢失、血辨未规范保留、送检标本核对、登记不完整、申请单与患者姓名不符合.结论:我院输血监督管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旨在保证患者输血安全.
作者:仇圣洁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于分娩期妇女产期出血的临床影响,为今后的临床治疗与护理提供可靠性的参考意见.方法:选取近期来我院分娩的产妇50例,随机将其分为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的对照组和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观察组,详细记录两组在产期的产程时间、出血量、出血率以及产妇对护理程度的满意度,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在产程方面,观察组的产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在产后出血方面,观察组在出血率、产后2小时出血量以及产后24小时内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此外,在随访期间,产妇对观察组护理质量的评分以及满意度方面也高于对照组.结论:综合护理模式不仅可以改善分娩期间的出血情况,还可以增强妇女产时的信心,降低产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作者:吴永红 刊期: 201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