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柏海;王俊刚;雷朝亮
白蚁主要危害房屋建筑、家具、堤坝、古树名木及农作物等,给国民经济带来严重的损失[1,2].为减轻白蚁的危害,人们研究了多种灭治白蚁的方法及装置,如药物防制法和诱杀法等[3].药物防制需连续多次且不环保;采用诱杀灭治法操作麻烦,特别是诱集材料在雨季容易霉变,影响效果.笔者现介绍自行开发研制的一种高效环保的白蚁监测灭治装置,已广泛用于山塘水库、江河堤围与堤坝、林场、果园、绿化地等,取得了良好的灭蚁效果.
作者:钟平生;张颂声;李静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黄埔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从美国进口的废纸中截获一种我国未见分布记录的砖形弯刀麻蝇(Blaesoxipha plinthopyga Wiedemann,1830),现将它的主要鉴别特征描述如下,供各地口岸检疫人员参考.
作者:梁铬球;樊武疆;林厚炳;贾凤龙 刊期: 2007年第02期
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和石油基地的开发,新进入塔里木盆地的人员日趋增多.为提高人们的防病意识,现将该盆地的有害媒介生物,特别是啮齿动物及其体外寄生虫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对其流行病学意义进行初步探讨,以利于预防各种有害生物的侵袭.
作者:黎唯;于心;付虹 刊期: 2007年第02期
为有效控制鼠传疾病的流行、遏制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病率上升趋势,保护广大人民群众健康,2005年吉林省爱卫会办公室结合全省爱国卫生月活动检查、9个市(州)联检联评及省级卫生城复查,对吉林省2005年灭鼠工作进行了专项调研考核.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尹强;赵岩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化学灭螺药物是目前控制和消灭钉螺、阻断血吸虫病传播的重要手段.但在实际应用中,目前使用的化学灭螺剂大多存在有高毒的弊端,尤其是对水生动物毒性大,这使得其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一定的限制.
作者:李洁;钱万红 刊期: 2007年第02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实验动物的使用量不断增加,对实验动物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使控制实验动物饲养场所的害鼠逐渐成为保障实验动物质量的重要工作之一.
作者:汪诚信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云南省北部金沙江流域小兽体表恙螨的群落结构.方法 选择云南省北部金沙江流域的巧家、绥江两县的农舍、农田、灌木丛和森林4种生态环境诱捕小兽,选择小兽耳窝和臀部作为恙螨固定采集部位,用镊子采集全部恙螨,70%乙醇固定,Hoyer液封片后于显微镜下鉴定虫种.用群落生态学方法计算群落结构、多样性和相似性指数.结果 共捕获小兽302只,经分类鉴定隶属3目7科13属16种.共采集恙螨4550只,经分类鉴定隶属3亚科12属63种,优势种为攸氏无前恙螨、微板无前恙螨、小板纤恙螨、中华纤恙螨、西盟合轮恙螨和乡野纤恙螨,占恙螨总数的78.40%.在6种主要小兽中,有4种小兽体表恙螨群落的物种丰富度超过10,高达32;有4种小兽体表恙螨群落的多样性指数超过1,高达2.5732.不同生境同一种小兽体表寄生恙螨群落相似性指数都>0.9.结论 云南省北部金沙江流域小兽体表恙螨群落结构比较复杂,种类多,生物多样性较高.
作者:石武祥;郭宪国;董文鸽;王衡;李伟;陈红云;骆斌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针刺体壁对家蝇抗菌物质诱导表达的规律.方法 室内饲养的家蝇Ⅲ龄幼虫,针刺体壁处理后,分别于第0、24、48、72、96 h记录幼虫存活率,并提取其血淋巴,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壁微球菌作指示菌,采用平板法做抑菌试验,37℃恒温24 h观察抑菌圈,并以抑菌圈直径表示抗菌活力的大小,借以指示家蝇抗菌物质的诱导产生规律.结果 经针刺诱导后,家蝇幼虫存活率逐渐降低,提取的血淋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壁微球菌的抑菌活力峰均出现在诱导后48 h.结论 针刺体壁可诱导家蝇产生抗菌物质,血淋巴收集在诱导后48 h为合适.
作者:许兵红;刘勇;曾莉萍;王文锋;孙斐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人群被入侵红火蚁蜇咬后引发过敏性休克的临床症状、治疗情况及红火蚁的发生情况,为其蜇咬人后的治疗提供资料.方法 采用访问主治医生及查阅病历、访问患者,调查被蚂蚁叮咬的现场生境等方法进行.结果 患者入院诊断为蚂蚁咬伤,过敏性休克,经医院及时对症抢救2 h后痊愈;访问患者证实其是被蚂蚁叮咬后引起身体不适入院;调查患者被叮咬生境发现有入侵红火蚁孳生.结论 患者被入侵红火蚁蜇咬后引起过敏性休克,应加强入侵红火蚁防控,人被蜇咬后要及时就治.
作者:卢文成;韩佳音;张巧利;陈浩田;刘文华;林立丰;易建荣;陈建东;卢秀萍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鼠疫疫源地蚤类群落结构、数量变化特点以及在不同宿主、不同地理环境中的分布.方法 对鼠体、洞干、巢穴蚤乙醚麻醉后,分类鉴定.结果 吉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存在蚤类6科21属43种.此次疫源地调查,在不同生境、不同地点、不同宿主获蚤类4科9属14种.优势种仍为方形黄鼠蚤松江亚种;常见种为二齿新蚤.结论 掌握了各景观区的蚤种寄生宿主的形式以及季节消长、空间分布.
作者:张贵;张芳;刘振才;张雁冰;周方孝;冮森林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广西壮族自治区疟疾传播媒介的地理分布、生态习性和传疟作用.方法 采用普查和定点调查结合的方法对广西疟疾流行区的传疟媒介进行研究,同时收集相关的历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广西有78个县(市)发现微小按蚊,15个县发现嗜人按蚊,中华按蚊是全区广泛分布的蚊种;人血指数:微小按蚊在0.0458~0.1390之间,嗜人按蚊在0.2912~0.6330之间.子孢子自然感染率:微小按蚊为0.08%~8.11%,嗜人按蚊为0.25%~1.85%,中华按蚊为0.005%~0.32%,日月潭按蚊为0.06%~3.22%.结论 广西传疟媒介有4种,微小按蚊、嗜人按蚊分别是山区和低山丘陵区疟疾的主要媒介,中华按蚊是平原区的媒介,日月潭按蚊是山区疟疾的次要媒介.
作者:郭传坤;李锦辉;覃业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内燃式电热驱虫片在室内对淡色库蚊的药效和挥发性、稳定性等特性.方法 室内药效试验和模拟现场药效试验分别按照GB 13917.5-1992和GB 13917.8-1992标准中规定的相关测试步骤进行;通过不同时间段的热处理,求出累计挥发率;采用热藏加速试验处理,给出有效含量损失率.结果 累计挥发率内燃式电热驱虫片为88.15%,对照组为76.40%;损失率内燃式电热驱虫片为8.50%,对照组为6.40%.经统计学处理,驱虫片对靶生物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 内燃式电热驱虫片具有药效持久、见效快、生物药效高、选用杀虫剂广等特点,有开发应用前景.
作者:任樟尧;朱江;杨天赐;陆龙喜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建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鼠疫宿主动物监测数据库,使监测数据可视化,并为进一步的相关研究打下基础.方法 在Windows XP操作平台下,利用Micro Excel 5.0软件建立属性数据库,利用Mapbasic 7.0软件对MapInfo Professional 7.0软件进行二次开发,构建数据库的GIS框架,实现GIS功能.结果 建立了HFRS和鼠疫两种疾病宿主动物的密度和感染率数据库,并构建了宿主分布(可依地区、传播病种和宿主动物分别显示)和信息查询(分密度和感染率两类分别查询)等GIS功能项.结论 利用GIS系统建立了HFRS、鼠疫宿主动物监测数据库,实现了监测数据的可视化.
作者:吴海霞;刘起勇;杨维中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媒介生物性传染病在整个公共卫生领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传统的研究方法在采样、数据整理、分析等方面已不能满足流行病学检测和研究的需要,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正好可以满足其需要,在媒介生物性传染病的研究中有广阔的前景.
作者:林华亮;刘起勇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两种人体蠕形螨的各期形态结构特征以及活动性.方法 采用挤压涂片法和透明胶纸粘贴法获取蠕形螨,在数码显微镜Motic DM B5软件系统下动态观察,然后进行拍摄和测量.结果 对两种人体蠕形螨发育过程各个时期的形态特征和活动性进行了动态展示和描述.对比观察发现两种人体蠕形螨发育过程基本相似,均有卵、幼虫(3对足)、若虫(4对足)和成虫4期.由于毛囊蠕形螨若虫期有一次蜕皮,将其又分为前若虫和(后)若虫两期,前若虫较(后)若虫短,基节骨突不清.两种蠕形螨各期形态差异均较大,其活动性除虫卵外,各期均可见足和颚体活动,室温较高时(20℃以上)虫体运动活跃,移动明显.两种蠕形螨成虫末体变异也较大.另外,首次在水镜下拍摄到毛囊蠕形螨雌虫肛道(门).结论 两种人体蠕形螨均分为卵、幼虫、若虫和成虫4期,各期形态结构差异明显,易于鉴别;幼虫、若虫和成虫均具有明显的活动能力.两种人体蠕形螨似有亚种存在.
作者:赵亚娥;郭娜;李琛;卢朝晖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张掖市城区蝇类种群密度和季节消长情况,掌握城市蝇类的分布特点及消长规律,为疾病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笼诱法.结果 张掖市城区蝇密度平均为4.30只/笼,蝇种分布以家蝇为主.密度以绿化带高,为7.96只/笼,其次为餐饮店外环境,为4.85只/笼.蝇类密度基本呈前高后低的双峰型曲线,5月和9月有两个峰值,以5月高,达10.93只/笼.结论 张掖市城区蝇类以家蝇为主,应在蝇类繁殖高峰期前采取综合防制措施,降低蝇密度,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作者:贾玉新;李国太;张森乔;刘旭红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2005年山东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死亡病例特点,制定有效措施,以减少HFRS死亡病例的发生.方法 将2005年26例HFRS死亡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死亡病例年龄在20~79岁.男性明显多于女性,比例为1.89∶1;其中农民占73%以上;四季都有死亡病例发生,1月和11月多,占死亡病例总数的53.8%.结论 山东省HFRS病死率有上升趋势,其中患者病情重、初诊误诊、就诊时间晚和因高度散发而重视程度不够等,是导致其死亡的主要原因,加之大量不典型病例的出现也是造成病死率较高的重要原因.
作者:宋绍霞;王志强;王宇路;王连森;王显军;王玫 刊期: 2007年第02期
1989年以来辽源市一直使用粘附毒饵进行每年春秋两季的大面积灭鼠,但从灭鼠效果来看,鼠密度回升快,且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率不断升高.为此,我们从2005年除采取综合治理外,开始研制新型高热力混合压条毒饵,并进行了现场大面积灭鼠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于浦清;李兴和;梁志学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的醋酸氯地孕酮对小白鼠种群发展的控制效果,以及该药物控制鼠类的持效期和适浓度.方法 不同浓度和不同时间饲喂小白鼠醋酸氯地孕酮饵料,观察该鼠实验种群的数量增长动态.结果 小白鼠口服10 mg/kg醋酸氯地孕酮可完全控制当月雌鼠的生殖活动,第2个月和第3个月雌鼠的怀孕率也只有30%~40%,5-6个月后可减少鼠类数量70%~80%.鼠类喜食,摄食指数超过1.0.结论 醋酸氯地孕酮对小白鼠具有显著的生殖阻断作用,口服10 mg/kg醋酸氯地孕酮1次的有效控制时间为3个月.
作者:冯志勇;邱俊荣;隋晶晶;姚丹丹;黄秀清 刊期: 2007年第02期
2005年4月26日11:00太康县卫生防疫站接到报告:在该县清集乡至逊母口镇公路两侧,发生成群蜜蜂袭击人群事件,有中毒休克人员出现,情况十分严重.我们立即奔赴现场进行调查处理.
作者:黄全勇;李弘;张新勇;胡伟 刊期: 200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