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006年兰州市蝇密度监测

王芸;火照宏;陈晓林;蒋虎;张守斌

关键词:兰州市, 种群密度, 季节消长, 病媒生物, 传染病监测, 蝇类, 生物防制, 监测方案, 卫生部, 科学, 调查
摘要:为掌握兰州市蝇类种群密度和季节消长等本底情况,为病媒生物防制和传染病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我们按照卫生部《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2005年)要求,于2006年开展了蝇类种群密度与季节消长调查.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相关文献
  • 2006年兰州市蝇密度监测

    为掌握兰州市蝇类种群密度和季节消长等本底情况,为病媒生物防制和传染病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我们按照卫生部《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2005年)要求,于2006年开展了蝇类种群密度与季节消长调查.

    作者:王芸;火照宏;陈晓林;蒋虎;张守斌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鼠疫F1抗原(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的应用研究

    目的 对鼠疫F1抗原(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进行现场应用评价.方法 结合鼠疫常规监测工作,对现场采集的标本同时进行常规鼠疫检验和ELISA检测,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鼠疫菌分离培养和ELISA检测人和动物脏器标本1798份,ELISA与鼠疫菌分离培养比较检出率较高(7.01%),符合率可达98.23%,鼠疫抗原ELISA检测试剂盒敏感性好、时间短.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与间接血凝试验检测人和动物血清1份,结果无明显差异,但符合率低,ELISA加胶体金标记层析检测鼠疫F1抗体阳性可提高符合率(91.56%).结论 鼠疫F1抗原(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可以用于鼠疫的早期快速诊断.

    作者:夏连续;雷钢;蔡虹;孙石;徐冬蕾;徐秉臣;热娜;海荣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临海市狂犬病综合防制效果评价

    临海市自2002年发生1例狂犬病病例后,至2006年7月21日,累计共发病23例,死亡23例,病死率达100%.疫情发生后,临海市委、市政府、市卫生局十分重视狂犬病的预防控制工作,迅速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综合性防制措施,取得了显著效果.

    作者:徐建人;虞新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不同动物(血)对蚊虫的引诱作用

    目的 比较不同动物及动物血液对蚊虫的引诱作用,探讨蚊虫对动物宿主的嗜血习性.方法 以不同动物血液引诱实验室饲养的蚊虫,以不同动物进行野外现场引诱蚊虫实验.结果 实验室内淡色库蚊对猪血的吸血率高,为51%,其他依次为人血、狗血、绵羊血和牛血;白纹伊蚊对牛血吸血率高,为47%,其他依次为绵羊血、狗血、人血和猪血;埃及伊蚊对牛血吸血率也高,为44%,其他依次为狗血、绵羊血、人血和猪血.现场实验表明家鸡对淡色库蚊引诱力较强,共诱集到1420只,其他依次为肉鸽、麻雀和大白鼠;家鸡对白纹伊蚊引诱力较强,共诱集到11只,其他依次为大白鼠、肉鸽和麻雀.结论 淡色库蚊嗜吸猪血,白纹伊蚊、埃及伊蚊嗜吸牛血;家鸡对淡色库蚊的引诱效果较好.

    作者:张晓龙;董言德;汪中明;邓兵;刘建平;赵彤言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长白山的吸血蠓调查

    目的 调查长白山吸血蠓的种类分布.方法 采用人帐诱、诱虫灯诱、动物诱和网捕采集吸血蠓.结果 长白山的吸血蠓现知2属10亚属65种,其中库蠓属10亚属61种,蠛蠓属4种;记述了长白山已知吸血蠓种的县(市)分布.结论 为长白山吸血蠓的区系分布研究提供了依据.

    作者:刘国平;周旭;郭文泽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啮齿动物种群数量调查方法及其评价

    目的 对每个类群啮齿动物种群数量调查的优方法进行探讨和评价,以便准确掌握啮齿动物的种群数量变动规律,更好地为合理开发利用以及有害动物的防治服务.方法 通过文献提供的数据及现场试验结果,对不同啮齿动物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找出方便快捷的啮齿动物种群数量的调查方法.结果 将啮齿动物分为居民区啮齿动物和野外啮齿动物两大类群,对每一类群不同生活方式的鼠种给出了合理的种群数量调查方法.结论 啮齿动物是哺乳纲动物中分布广、种类多、数量大的类群,对其种群数量的调查有多种方法.对不同生活习性的啮齿动物,应采取合理的、方便快捷的种群数量调查方法.

    作者:赵天飙;陶波尔;董希超;唐蒙昌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扬州口岸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截获情况分析

    扬州口岸属长江内河口岸,位于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的长江北岸,下辖扬州港与江都港2个作业区,共有3个万吨级和1个千吨级散杂货码头、1座万吨级集装箱专用码头.

    作者:李文华;顾杰;卢雅松;申忠泽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健康教育在防控鼠害中的作用

    太原铁路局大同疾病预防控制分所在鼠害防控工作中,把健康教育工作融人防鼠灭鼠工作的全过程,进一步促进了站段职工灭鼠知识的普及和灭鼠技能的提高.经过几年的努力,管辖站段平均鼠密度由2003年的5.82%降至2006年的0.45%,为职工生产、生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作者:杜祥;朱建福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氟虫胺毒饵对黄胸散白蚁的室内毒性和引诱性研究

    目的 测定氟虫胺毒饵对黄胸散白蚁的毒性及引诱性.方法 采用滤纸法测定氟虫胺毒饵对白蚁的毒性,用琼脂打孔的方法测定氟虫胺毒饵对白蚁的引诱性.结果 0.05%和0.08%氟虫胺毒饵对黄胸散白蚁具有良好的毒杀效果,二者致死全部供试白蚁的时间分别是13和9 d;0.0596和0.08%氟虫胺毒饵对黄胸散白蚁均有良好的引诱效果,其引诱率均高于85%.结论 实际配制毒饵采用浓度为0.0596氟虫胺防治白蚁即可起到较好的防制效果.

    作者:刘文军;刘惠明;陈海洪;徐正刚;汪国平;王向群;陈经国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山东省蠓科区系分布报告(双翅目)

    蠓科是双翅目昆虫中重要的类群,其中库蠓属(Culicoides)、细蠓属(Leptoconops)和蠛蠓属(Lasiohelea)的部分种类,除骚扰刺叮吸血引起虫咬性皮炎外,还可能是某些人、畜、禽类寄生虫病和虫媒传染病的传播媒介.

    作者:薛健;展长德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1996-2006年仙居县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分析

    仙居县自1976年报告首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例以来,疫区逐渐扩大,遍布全县各乡(镇)、街道,疫情发生经过了低度流行期、阶梯上升期、高度流行期、下降期等几个阶段,1991年以后无死亡病例发生.现就仙居县1996-2006 年HFRS监测进行分析.

    作者:陈连萍;张意坚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复合PCR-RFLP技术用于尖音库蚊复组抗性相关酯酶基因分子分型

    目的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法,建立尖音库蚊抗性酯酶等位基因分型方法.方法 根据尖音库蚊抗性酯酶基因保守区序列设计引物;提取单个蚊虫基因组DNA,采用PCR-RFLP分析的方法,对抗性酯酶等位基因分型.结果 酯酶基因扩增片段长度为860 bp,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后,尖音库蚊抗性Est-β11纯合型有5条带(70、89、147、198和347 bp);Est-β2纯合型出现4条带(60、147、207和437 bp);Est-β11/Est-β2杂合型出现5条带;Est-βN纯合型出现3条带(147、207和506 bp).结论 PCR-RFLP方法能快速、有效地检测尖音库蚊抗性酯酶等位基因类型.

    作者:寇宇;叶榕;潘劲草;乔传令;崔峰;于新芬;黄志成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冶金企业供变电站鼠害防制与对策

    鼠对人类的危害,不仅是盗食粮食、危害健康,而且可引起工业鼠媒停电事故,影响安全生产,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为此,自1996年以来我们与鞍山钢铁公司(鞍钢)供电厂协作,根据鼠类的生态习性,从改变鼠类栖居的生态环境着手,对该厂重点要害部位--供变电场所,采取了鼠害综合防制措施,近10年来各所均未发生鼠媒停电事故.现将鼠害综合防制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段宏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云南省思茅市蚊媒调查

    目的 掌握云南省思茅市蚊媒病毒性疾病媒介种类.方法 采用现场人工诱捕、诱蚊灯诱捕、人工捕蚊3种方法进行媒介调查.结果 3种方法共捕获蚊虫5属25种10 231只,其中三带喙库蚊6789只,占66.36%;中华按蚊占16.81%;吸血蚊虫3835只,吸血率为38.82%.结论 思茅市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复杂的气候条件,适宜各种蚊虫的孳生繁殖,明确的虫媒病毒性疾病媒介种类较多.

    作者:王丕玉;周红宁;顾云安;董利民;吴超;朱国君;毛祥华;董学书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吉林省莱姆病病原调查和基因分型研究

    目的 为进一步了解吉林省莱姆病的病原学,为莱姆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布旗法捕获蜱;采用BSKⅡ培养基对蜱进行莱姆病螺旋体的分离培养,并对分离到的病原体进行单克隆抗体鉴定及5S~23SrRNA基因间隔区PCR-RFLP分析.结果 2004年从吉林省11个地区捕蜱1308只,其中全沟硬蜱1250只,占95.6%;血蜱58只,占4.4%.从全沟硬蜱中分离到7株螺旋体,经单克隆抗体鉴定均为莱姆病螺旋体.5S~23S rRNA基因间隔区PCR-RFLP基因分型结果表明,6株菌为Borrelia garinii基因型,1株菌为Borrelia afzelii基因型.结论 吉林省11个地区莱姆病的主要传播媒介为全沟硬蜱,至少存在2个致病基因型,即B.garinii和B.afzelii,以B.garinii基因型为主.因此应加强这些地区莱姆病的防控工作.

    作者:郝琴;杨修军;侯学霞;王春生;耿震;王艳华;杜占森;万康林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三峡工程湖北段二期库区卫生清理及蓄水后人畜共患病监测

    目的 探讨三峡库区湖北段卫生清理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掌握蓄水后库区病媒生物和人畜共患病的变化动态,分析蓄水后环境改变对库区人群健康的影响.方法 依据长江三峡库底卫生清理技术规范,统计分析库区内人畜共患病发病情况.结果 卫生清理工作符合国家标准规定要求,顺利通过验收,满足了蓄水的需要;蓄水后库区监测点肾综合征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和流行性乙型脑炎均为散发.结论 三峡库区卫生清理有效地清除了库区污染源,蓄水后库区内未出现病媒生物异常及人畜共患病的流行暴发,至今尚未发现三峡库区蓄水对库区人群健康产生显著影响.

    作者:张令要;程均福;岳木生;张险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家蝇抗菌肽及其基因的克隆进展

    家蝇抗菌肽是一类由结构基因编码的小分子肽类物质,是构成其自身防御体系的重要组分,具有广谱的抗菌、抗病毒、抑肿瘤细胞等生物活性,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文中主要介绍家蝇抗菌肽的产生、结构特点、生物学功能及其基因的克隆进展.

    作者:刘雷山;金小宝;朱家勇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两种白纹伊蚊幼虫监测方法现场使用技术研究

    目的 通过现场比较实验,进一步研究诱卵杯、诱蚊诱卵器在现场的使用技术,为推广现场应用和评价提供技术依据.方法 2006年在白纹伊蚊密度高峰期(6-10月),选择3个市区、1个郊区的居民小区、公园、学校和医院的绿化地带,分别放置含有脱氯水或稻草浸出液的WHO诱卵杯、诱蚊诱卵器,观察其在不同放置高度、不同放置时间内的幼虫阳性情况,并于8-10 月在实验环境周围同步检查容器指数(CI)、房屋指数(HI)、布雷图指数(BI),研究2种监测方法与传统监测方法监测结果的关联度.结果 (1)诱卵杯幼虫阳性指数为43.16%,诱蚊诱卵器幼虫阳性指数为27.9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3,P≤0.01),诱蚊诱卵器6-10月诱蚊密度指数(MDI值)在1.79~1.38之间,平均1.56.(2)以稻草浸出液和脱氯水进行监测的数据表明,前者的成蚊容器阳性率、MDI值和幼虫密度明显高于后者,诱蚊诱卵器中稻草浸出液成蚊阳性率是脱氯水的2倍左右.(3)用含有稻草浸出液和脱氯水的2种容器进行监测,发现在市区和郊县环境放置14 d后幼虫阳性率和幼虫密度均明显高于7 d.(4)放置在地面的诱卵杯和诱蚊诱卵器,幼虫阳性率分别为40.00%和28.12%;而放置在离地1 m处的幼虫阳性率分别为16.67%和9.38%,表明放置高度对诱捕效果有较明显的影响(诱卵杯高度间:χ2=23.74,P≤0.01;诱蚊诱卵器高度间:χ2=3.70,P≤0.05).(5)8-10 月现场实验发现诱蚊诱卵器监测获得的幼虫阳性率与传统监测方法获得的HI、CI、BI指数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7627;与HI,r=0.9832;与CI,r=0.9817;与BI,r=0.7498),诱卵杯监测获得的幼虫阳性率与传统监测方法获得的HI、CI、BI指数间也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r=0.4574;与HI,r=0.9751;与CI,r=0.6313;与BI,r=0.5301);诱蚊诱卵器获得的阳性指数与诱卵杯阳性指数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9801).结论 2种监测方法均能够用于现场白纹伊蚊幼虫监测.

    作者:徐仁权;蒋丽亚;任文军;姬淑红;丁丽娟;冷培恩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2005-2006年青海省平安县保护性灭獭结果分析

    平安县地处青藏高原海东地区中心腹地,县辖6乡3镇,距省会西宁市35 km,全县人口为109 655人,主要居住着汉、回、藏等民族.喜马拉雅旱獭分布在南部山区的古城乡、沙沟乡、巴藏沟乡浅脑山地区的高山草坡和田地周边,是青海省传播鼠疫的主要宿主.

    作者:席国兴;朱红良;钟海琼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陕西省韩城市蚊类调查

    目的 调查韩城市蚊类种群构成及生态习性,现场应用诱蚊诱卵器并评价其效果.方法 成蚊调查采用帐诱法、诱蚊灯法和诱蚊诱卵器法,蚊幼调查采用容器法.结果 韩城市区捕获蚊虫5属7种,侵袭人类蚊虫以白纹伊蚊、淡色库蚊、骚扰阿蚊和三带喙库蚊为多.蚊幼调查容器指数34.38;成蚊帐诱密度为7.16只/人工小时,诱蚊灯诱蚊密度为1.13只/h.诱蚊诱卵器仅诱到白纹伊蚊,平均诱蚊指数15.32%,平均每个诱蚊诱卵器捕获白纹伊蚊1.37只,平均诱卵指数为14.41%;7-9 月观察期间,9月诱蚊、诱卵指数均高,分别达18.25%和21.2596,且平均诱蚊数也高于其他月份.诱蚊诱卵器诱卵指数与配对同步的一次性纸杯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14,P<0.001).成蚊密度特殊场所高,农村居民区高于城市居民区,休闲活动区高于养殖耕种区;蚊幼调查容器指数亦是农村居民区高于城市居民区,休闲活动区高于养殖耕种区.结论 白纹伊蚊、淡色库蚊、骚扰阿蚊、三带喙库蚊是该地区危害人类的主要蚊种;诱蚊诱卵器具有较好的诱蚊指数和诱卵指数,可以作为白纹伊蚊监测方法,该调查为蚊虫防制提供了生态学依据.

    作者:佘建军;孙亮;孙养信;薛敏学;苏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主管:中国鼠类防制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