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黄连温胆汤加味治疗痰郁化火型眩晕36例临床观察

李璐;牟方波;孙燕;耿志岩

关键词:眩晕, 痰郁化火型, 中西医结合疗法, 黄连温胆汤加味
摘要:目的:观察黄连温胆汤加味治疗痰郁化火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痰郁化火型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黄连温胆汤加味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4%,对照组为72.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症状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连温胆汤加味结合西医常规治疗痰郁化火型眩晕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湖南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综合疗法对脑卒中偏瘫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目的:观察电针、电子生物反馈疗法联合康复训练综合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电子生物反馈疗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单用康复训练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简化Fugl-Meyer运动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评定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2组患者的Fugl-Meyer运动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综合疗法能够有效、安全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作者:刘铭;李芝慧;马晖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近10年针灸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的穴位优选研究

    目的:总结近10年来公开发表的临床研究文献中针灸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的取穴规律,并探究取穴原因,为临床针灸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提供选穴依据.方法:根据主题确定检索词,检索2006年9月1日至2016年9月1日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等电子数据库,获取全文,根据纳入标准进行筛选,对入选文献的取穴规律作出总结和分析.结果:共纳入29篇临床研究文献,用穴44个,总穴次203次,其中使用频率前5名分别为:肾俞(18)、三阴交(17)、次髎(16)、中极(16)、膀胱俞(13).结论:针灸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的取穴大部分都是在经络理论的指导下进行,遵循以近部取穴为主,以远部取穴、辨证取穴为辅的原则.

    作者:冯欣茵;姜春雷;丰晓溟;汪司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栗锦迁治疗失眠验案3则

    失眠属中医学“不寐”范畴,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眠[1],常影响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主要表现为不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与精力,且常伴有神疲乏力、头晕、头痛、心悸健忘及心神不宁等.久治不愈之不寐,可能加重或诱发心悸、胸痹、中风、头痛、眩晕等病证.

    作者:荣晓婷;李树茂;王颖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高淑红运用调神束骨针刺法治疗中风后共济失调经验

    介绍高淑红主任医师采用针刺治疗中风后共济失调的经验.其以建立侧枝循环、改善小脑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终目的,以“脑为元神之府”“少阳主骨”为理论基础,建立了以调神束骨为治疗原则的针刺方法,并注重针刺守神的重要性.

    作者:公一囡;高淑红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中医护理联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老年股骨颈骨折39例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中医护理联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采用中医护理联合早期康复护理.根据2组术后的髋关节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判断具体护理效果.结果:2组Harris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满意度观察组为94.9%,对照组为76.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护理联合早期康复护理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护理效果非常显著,可以在今后的相关护理工作当中推广使用.

    作者:秦俭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中西医治疗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研究进展

    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是由慢性乙肝病毒感染导致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沉积而引起的肾小球疾病,临床主要以血尿、蛋白尿、水肿、HBV标志物阳性为主要特征,甚至可进展至终末期肾衰竭.我国是乙肝大国,HBV-GN的发病率也较高,且近年来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目前西医对本病的治疗尚缺乏统一有效的方法,中医学在缓解症状及延缓疾病进程方面独具优势,现将近10年来中西医治疗本病的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程孟祺;周祎然;张宗礼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参甘鼻啧剂联合氯雷他定治疗肺气虚型变应性鼻炎23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参甘鼻喷剂治疗肺气虚型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7例肺气虚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4例采用单纯口服氯雷他定片治疗,治疗组2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甘鼻喷剂治疗,疗程均为14d.比较2组治疗第7天和第14天的症状体征评分、VAS症状评分及生活质量问卷调查量表(PQLQ)评分,根据总积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96%,对照组为70.8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鼻部症状体征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第7天鼻痒症状评分、治疗第14天鼻甲肿胀程度评分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第7天、第14天VAS、PQLQ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甘鼻喷剂联合氯雷他定治疗肺气虚型变应性鼻炎有较好疗效.

    作者:刘颖;李敏;李昕蓉;刘洋;张勤修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王氏保赤丸敷脐治疗婴幼儿腹泻6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王氏保赤丸敷脐治疗婴幼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治疗加培菲康散剂口服治疗.治疗组采用一般治疗加王氏保赤丸敷脐治疗.疗程均3d,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1.67%,对照组为6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王氏保赤丸敷脐治疗婴幼儿腹泻有较好疗效,能更快缓解腹泻症状,缩短病程,减少患儿痛苦.

    作者:陈丽亚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黄连温胆汤加味治疗痰郁化火型眩晕36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黄连温胆汤加味治疗痰郁化火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痰郁化火型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黄连温胆汤加味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4%,对照组为72.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症状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连温胆汤加味结合西医常规治疗痰郁化火型眩晕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璐;牟方波;孙燕;耿志岩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藿香正气散贴敷涌泉穴治疗小儿风寒泻4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藿香正气散穴位贴敷治疗小儿风寒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风寒泻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藿香正气散贴敷涌泉穴治疗,对照组采用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加蒙脱石散治疗,连续治疗3d,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止泻时间,评定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5%,对照组为8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平均止泻时间治疗组为(34.05±18.35)h,对照组为(43.45±23.11)h,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藿香正气散贴敷涌泉穴治疗小儿风寒泻的临床疗效优于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加蒙脱石散治疗.

    作者:王婕;陈灿;刘百祥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中药联合穴位埋线治疗糖尿病前期痰湿内阻证36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穴位埋线治疗痰湿内阻型糖尿病前期痰浊内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糖尿病前期痰湿内阻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控制饮食、健康教育、运动等单纯生活方式干预,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经验方疏肝健中降脂方联合穴位埋线治疗,比较2组干预前后空腹血糖(FBG)及餐后2h血糖(PBG)、胰岛素(FINS、2h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TG、TC、HDL-C、LDL-C)变化情况.结果:2组FBG、PBG、HbA1c、2hINS、TG、HDL-C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2hINS、TG、HDL-C改善较对照组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较常规生活方式干预能更加有效改善糖尿病前期患者空腹及餐后胰岛素分泌、调节糖脂代谢,纠正胰岛素抵抗状态.

    作者:舒莉莉;李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周亚平分期辨治胃癌术后经验

    介绍周亚平主任医师分期辨治胃癌术后的经验.其认为胃癌术后病机特点为正气虚损,余邪未尽,治疗当健脾疏肝以胃气为本,解毒化瘀以通降为用,临证分为术后早期、化疗期及康复期,每期予辨证分型论治,用药注意脾肾并重,对降低化疗后引起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体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作用.

    作者:黄风;周亚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基于“玄府”理论的淋巴瘤化疗探析

    玄府理论源自《素问·水热穴论》,与现代医学的微循环、离子通道、细胞间隙等具有相似性,而皮质淋巴窦和髓质淋巴窦组成的淋巴窦结构进一步为淋巴玄府理论提供了形态学依据.玄府以“通”为贵,以“闭”为逆,而玄府郁闭是淋巴瘤发病的关键.当前淋巴瘤的治疗以化疗为主,而临床疗效却参差不齐,文章从“玄府”理论分析淋巴瘤化疗的中医机制,并为化疗后淋巴瘤的治疗提出“扶正(祛邪)通玄”的中医临床思路.

    作者:孙子期;付雯;严然;付西;保卫东;龙文玲;蔡懿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自拟柴麻退热方治疗产后高热5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自拟柴麻退热方治疗产后高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产后高热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倒采用常规抗感染治疗,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以自拟柴麻退热方加减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愈率治疗组分别为98.0%、84.0%,对照组分别为92.0%、62.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柴麻退热方加减配合西药治疗产后高热疗效显著.

    作者:张启平;金延强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王育良运用逍遥散治疗眼科疾病经验

    介绍王育良教授运用逍遥散治疗眼科疾病的经验.视瞻有色肝郁脾虚湿困型,病位在瞳神,治以利水渗湿为主,兼疏肝理气,方用四苓散合逍遥散加减;肝郁脾虚夹瘀型,治以疏肝解郁清热,兼化痰祛瘀通络,方用丹栀逍遥散加减.白涩病治以疏肝理气,柔肝养阴,清热养阴兼散瘀,方用丹栀逍遥散加自拟方润目灵.绿风内障、青盲、目系暴盲多为肝气郁结、肝郁化火、肝郁血瘀所致,方用逍遥散化裁治疗.

    作者:刘彦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人工虫草多糖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人工虫草多糖对环磷酰胺(CTX)所诱导的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将50只昆明小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人工虫草多糖高、中、低剂量组.采取腹腔注射环磷酰胺诱导造模方式,连续灌胃给药20d.观察各组体质量等一般情况的变化,末次给药后检测脾脏组织中乳酸脱氢酶(LDH)和酸性磷酸酶(ACP)的活性、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胸腺及脾脏指数、血清溶血素及小鼠血清细胞因子IL-2、TNF-α含量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人工虫草多糖各剂量组一般情况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中、高剂量组LDH和ACP活性提高,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指数及胸腺、脾脏指数提升(P<0.01),血清溶血素水平及血清IL-2、TNF-α含量均有所提高(P<0.05).结论:人工虫草多糖能够拮抗环磷酰胺的免疫抑制作用,进而有效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作者:陈孜;胡剑卓;邱细敏;程梦婕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中药周期疗法联合腹针治疗卵巢早衰58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周期疗法联合腹针治疗卵巢早衰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6例卵巢早衰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中药周期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腹针治疗.观察比较2组血清FSH、E2、症状积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对照组为82.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清FSH及症状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周期疗法联合腹针治疗卵巢早衰安全有效.

    作者:来玉芹;韦媛媛;凌沛;龙弥弥;牛聪;刘妍;杨柳;谢丽凤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针刺合并穴位点揉及特定电磁波治疗仪治疗顽固性面瘫42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针刺合并穴位点揉及特定电磁波治疗仪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顽固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穴位点揉及特定电磁波治疗仪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和痊愈者治疗疗程.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24%,对照组为88.1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痊愈患者平均治疗时间为(3.90±1.19)个疗程,对照组为(4.71±1.26)个疗程,治疗组治疗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合并穴位点揉及特定电磁波治疗仪治疗顽固性面瘫效果良好.

    作者:葛健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基于脑-肠轴理论探讨半夏泻心汤治疗FD的作用机制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FGID),主要表现为胃痛、烧心、餐后不适和胃部饱胀感等上腹部区域的不适症状1.随着“神经胃肠病学”概念的提出和发展,脑-肠轴理论在FD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胃肠道动力改变和疼痛、腹胀为主要症状的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是由于脑肠轴功能紊乱所导致,因此FD的发生发展亦认为与此密切相关[3].FD应归属中医学“痞满”“胃痛”“嘈杂”等范畴,虽然其发病与胃腑失调密切相关,但肝脾在其发病过程中亦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半夏泻心汤是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经典处方,主要治疗寒热错杂之痞证.半夏泻心汤广泛应用于胃痞病患者,虽然其疗效显著,但具体机制仍不明确.通过对半夏泻心汤与脑肠轴相关性的研究,发现脑-肠轴在FD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且众多研究也表明半夏泻心汤对脑-肠轴相关脑肠肽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作者:陈婕;张津玮;杨岩;胡建功;李慧臻;杜潇;王天麟;孔祥茹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咽喉舒Ⅱ号治疗肺肾阴虚型喉源性咳嗽128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咽喉舒Ⅱ号治疗肺肾阴虚型喉源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肺肾阴虚型喉源性咳嗽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咽喉舒Ⅱ号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7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5.20%.结论:咽喉舒Ⅱ号治疗肺肾阴虚型喉源性咳嗽临床疗效显著,患者满意度高.

    作者:王俊杰;蔡纪堂;王慧敏 刊期: 2017年第12期

湖南中医杂志

湖南中医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