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品管圈在降低产妇乳房胀痛发生率的实践探索

王艳红

关键词:品管圈, 产妇乳房胀痛, 发生率, 实践应用, 护理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实践应用品管圈后对产妇乳房胀痛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我院将收治的80例患者(2013年4月~2014年11月)分段随机化分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性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性护理的前提下,采用品管圈活动护理方案。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护理后乳房胀痛发生率的数据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具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护理方案对患者能起到显著的护理效果,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产后出血原因分析及具体治疗方法

    通过2013年至2015年本院发生的产后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产后出血的原因,针对原因进行具体治疗方法。引起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宫缩乏力,胎盘异常、凝血功能障碍、软产道撕裂。只有全面掌握产后出血的原因并在产前加以预防治疗可有效避免产后出血的发生,实施有效的产后出血治疗措施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产妇身体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马凤霞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糖尿病并发症模拟体验教育模式在护士本科学生教学培训中的使用

    目的:探讨糖尿病并发症模拟体验教育模式在护士本科学生教学培训中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护理学院2013级两个班护理学生随机分成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5名。实验组采用糖尿病并发症模拟体验教育模式进行培训,对照组使用传统授课方式进行培训。比较教育前后两组学员对糖尿病并发症知识的掌握程度、学习满意度和自信心差异。结果:实施糖尿病并发症培训后,与培训前比较两组学员在糖尿病并发症知识掌握程度有明显提高。培训后两组学员学习满意度和自信心比较有明显差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并发症模拟体验教育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糖尿病并发症知识的掌握程度,能够提高学生对开展患者糖尿病教育的自信心。

    作者:王筑萍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肝癌介入栓塞综合征的护理进展

    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是指由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肝癌起病隐匿,能够接受手术治疗的仅占肝癌患者10%。选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是目前公认的中晚期肝癌和肝癌术后复发者首选的姑息性治疗方法,能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该治疗的同时也存在很多的并发症,如疼痛、发热、恶心呕吐、肝功能损害等栓塞综合征。给患者生理和心理上造成不适、痛苦,对疾病的恢复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做好术后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对栓塞综合征产生的原因和护理对策做一综述,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秦淑新;王艳华;张学英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喹诺酮类抗菌素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目的:对当前喹诺酮类抗菌素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开展现状的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收集分析实验法,对2015年3月~2016年3月以往146例患者资料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喹诺酮类抗菌素在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呼吸系统感染、消化系统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其他部位感染等临床治疗。结果:经过喹诺酮类抗菌素在各类感染疾病的研究发现,喹诺酮类抗菌素对感染系统类疾病治疗有直接影响,且疗效显著。结论:本文对当前喹诺酮类抗菌素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开展现状的研究效果良好,发现其研究意义深远,值得更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作者:樊虹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护理干预对患者在CT增强检查前焦虑及对比剂副反应发生的影响

    目的:探究对CT增强检查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纳入2013年8月至2015年9月间在我院进行CT增强检查的患者76例,按随机投掷法进行分组,对照组38例行一般护理,研究组38例在一般护理中增加护理干预,对比两组间心理状态及副反应情况。结果:护理后研究组心理焦虑水平相比对照组降低,P<0.05。护理后研究组发热呕吐、荨麻疹、肢体颤抖、呼吸困难等副反应的发生几率相比于对照组降低, P<0.05。结论:对CT增强检查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降低副反应发生率。

    作者:袁容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护理措施对开颅手术后颅内压增高患者的效果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研究护理措施在改善开颅手术后颅内压增高患者治疗与预后效果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6月到2015年6月间于我院接受开颅手术治疗的100例颅脑创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在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针对颅内压增高症状采取全面的护理措施。分别测量护理前后两组的颅内压变化,应用GOS评分对其预后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颅内压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患者的颅内压均降低,但观察组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预后优良率为68.0%,高于对照组(36.0%),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颅内压增高是开颅手术后的常见症状,对患者实施精心的降压护理措施,可以颅内压恢复,改善治疗与预后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齐敏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全麻术后病人在苏醒室中的管理与护理

    目的:探讨全麻术后病人在苏醒室中的管理与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3年1月~2014年2月的全麻术后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管理及护理方法。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7.0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5.7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必要的监护和治疗,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了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战莹;廉明宇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妥泰加用治疗成人难治性部分性癫痫的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研究成人难治性部分性癫痫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妥泰治疗的方法以及效果,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到2015年8月成人难治性部分性癫痫患者资料80例,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4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之上加用妥泰进行治疗,记录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没有发生显著不良反应,两组患者均存在一定胃肠道不适,少数患者出现头晕以及头昏现象,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机体可以耐受。结论:针对成人难治性部分性癫痫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妥泰治疗效果明显,能够有效改善其体征以及临床症状,减少癫痫发作的次数,患者治疗期间没有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应该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康怀博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贵州省德江县0-6岁儿童乙肝、麻疹抗体水平监测分析

    目的:全面了解2014年贵州省德江县0-6岁儿童乙肝、麻疹抗体水平。方法:选取德江县龙泉乡142名0-6岁儿童开展乙肝、麻疹抗体水平检测,每名检测对象采集静脉血2ml,由贵州省铜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科负责完成检验工作。结果:本次调查的142名0-6儿童中,抗-HBs阳性116名,阳性率为81.69%;麻疹IgG抗体阳性101人,阳性率71.12%。结论:2014年贵州省德江县0-6岁儿童抗-HBs平均阳性率低于卫生部在2006年开展了全国人群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年龄组越大阳性率越低;麻疹、抗体阳检率未达到群体免疫屏障,对此必须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做好流动儿童的疫苗查漏补种工作。

    作者:王文剑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探讨奥美拉唑肠溶片对5-氟尿嘧啶化疗的结肠癌患者胃肠道反应的预防作用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肠溶片对5-氟尿嘧啶化疗的结肠癌患者胃肠道反应的预防作用。方法:将68例采用5-氟尿嘧啶化疗的结肠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常规治疗+奥美拉唑肠溶片)与对照组(常规治疗)。对比两组预防胃肠道反应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慢性呕吐、恶心预防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急性呕吐、恶心预防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奥美拉唑肠溶片在预防采用5-氟尿嘧啶化疗的结肠癌患者胃肠道反应中有着较好的应用效果,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作者:陈安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1月到2015年12月期间本院所收治的105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采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观察组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8.11%(52/53),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38%(47/52),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治疗效果较为突出,患者的康复效果较为理想,建议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

    作者:游涌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质子泵抑制剂对消化性溃疡治疗价值的浅析

    目的:浅析质子泵抑制剂对消化性溃疡治疗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9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常规组,每组各45例,常规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质子泵抑制剂在消化性溃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张昌业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心理护理及康复指导在骨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及康复指导在骨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100例骨科手术患者,对全体患者的临床病案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体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结合患者手术情况、病情进展、受伤原因、个体差异等方面,为患者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方案及康复指导规划。结果:本组100例患者围手术期间,未无1例出现明显心理障碍,均顺利度过围手术期,预后效果理想,远期康复质量佳。结论:优质的心理护理干预对提高骨外科护理质量、促进患者良好康复方面有显著影响。

    作者:刘丽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切口并发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切口并发症在临床中的表现。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跟骨骨折治疗的6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其在临床中的表现。结果:通过对62例患者6-18个月的随访发现,L 形切口感染10例(16.13%),切口并发症13例(20.97%),皮缘部分坏死11例(17.74%),切口裂开5例(8.06%),所有患者经过对切口处进行抗感染和换药治疗后均痊愈。结论:对于跟骨骨折的患者,应该恰当的选择手术的时机,掌握外科手术技术,适时进行切口并发症处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梁科勇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超声引导在经皮肾镜治疗肾及输尿管上段结石术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对超声引导在经皮肾镜治疗肾、输尿管上段结石术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调查。方法:选择我院79例肾、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患者均为2015年3月-2016年3月间入院治疗的人员,所有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建立通道,碎石治疗,必要时可建立多个通道取石。结果:79例患者成功取石的78例,占比例的98.8%,其中一次性穿刺成功取石的45例,二次穿刺成功取石的23例,三次穿刺成功取石的10例,有1例患者三次穿刺均未成功,占比例的1.2%,所有患者治疗后均无气胸、血气胸表现,无脏腑功能损伤表现,无肾脏受损表现。患者术后1周复诊有76例患者显示结石完全清除,占比例的96.2%,其余患者按照原通道或重新建立通道进行取石,出院前结石全部清除。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肾镜取石术在肾、输尿管上段结石中的治疗效果较好,且具有比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杨钟良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盐酸氨溴索加盐酸丙特罗在小儿肺炎治疗中的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加盐酸丙特罗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肺炎患儿106例,其中53例患儿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另外53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盐酸氨溴索加盐酸丙特罗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5%,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喘息消退时间、咳嗽消退时间、肺部罗音消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盐酸氨溴索加盐酸丙特罗治疗小儿肺炎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

    作者:程旭;张丹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ICU亚低温治疗患者的气道及体位护理

    目的:探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中进行亚低温治疗患者的气道和体位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4年11月间我院ICU中的行亚低温治疗的28例重症伴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总结其护理体会。结果:本组28例患者在治疗和随访2个月期间,共有27例患者存活,死亡率为3.57%。治疗1个月后患者的GCS评分为8~16分,平均11.76±1.84分。治疗前后患者的GCS评分比较,(t=15.1315,P=0.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亚低温治疗在ICU危重症患者的治疗中具有非常的作用,结合正确的气道和体位护理可以明显减少患者的并发症,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作者:常雪君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法定传染病年度分析报告

    根据《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按发病日期统计(包括慢性病),现住址为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2015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丙类传染病共1919例,报告病种17种,报告发病率为1017.1144/10万,与2014年同期相比下降-4.5274%;死亡13例,报告死亡率为5.30/10万,与2014年同期相比下降-33.33%;2015年病死率为0.52%。

    作者:王晓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探讨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临床原因。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92例出现恶心呕吐症状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出现恶心呕吐症状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观察,分析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的疾病原因及构成比。结果:92例患者中,有41例出现恶心,其病因主要为反流性食管炎(34.1%)、急性胃肠炎(22.0%)、急性胰腺炎(14.6%)、功能性消化不良(12.2%)。92例患者中,有82例出现呕吐,其病因主要为急性胃肠炎(31.7%)、反流性食管炎(23.2%)、胆结石(15.9%)、急性胰腺炎(12.2%)。结论:反流性食管炎、急性胃肠炎、急性胰腺炎、胆结石等疾病是消化内科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的常见病因,对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时应重点排查这些疾病。

    作者:张业琼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抗生素在普外科手术中预防切口感染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抗生素在普外科手术中预防切口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1年1月-2015年1月15年来普外科收治的554例普外科手术患者的切口感染率进行统计,分析患者的抗生素使用种类、时间及剂量、切口的感染率及住院时间。结果:554例患者中有34例患者产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6.1%。Ⅲ类切口的感染率高,其次为Ⅱ切口;术后使用抗生素的患者感染率为6.6%,术前术后半量组使用抗生素的感染患者所占比例为5.6%,前者发生率高于后者,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使用青霉素类、头孢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患者的切口感染率分别为5.2%、7.2%、6.1%。Ⅲ型住院时间长,其次为Ⅱ型,Ⅰ型切口患者住院时间短,两两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围手术期合理的使用抗生素能够减少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有利于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和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李俊 刊期: 2016年第07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