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龙飞;韦悦;裘剑飞
目的 探讨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流行规律,分析其存在问题.方法 用显微镜凝集试验检测鸭血清抗体.捕鼠、蛙,采集鼠肾、猪肾、牛中段尿、蛙肾、水鸭肾分离培养病原体,PCR检测鼠肾、蛙肾标本.结果 2006年龙游县共检测鸭血清20份,检出黄疸出血群1份.共解剖分离培养鼠肾113对、蛙肾132对、猪肾17对、鸭肾20对、牛中段尿20份.鸭血清抗体阳性率为5.00%,鼠肾分离培养阳性率为2.65%,蛙肾为1.52%;PCR检测鼠肾阳性率为8.00%,蛙肾为4.00%.结论 钩体病防治工作仍然不能放松,在洪涝灾害后,应列为防制重点.
作者:雷金宝;祝阿根;陈忠兵;姜理平;王黎洪;兰锋 刊期: 2007年第06期
2004年黑河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病率高达72.91/10万,是重点防治的自然疫源性疾病.2004-2006年我们根据黑河市HFRS发病及鼠间疫情监测情况,对该病的发病特点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1材料与方法人间疫情资料来自各市(县、区)网络直报年度报告统计;人口资料来自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系统.鼠密度来自各市(县、区)每年的监测数据.
作者:刘敏;李龙;范玉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宝鸡市区白纹伊蚊分布及其密度情况.方法 作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白纹伊蚊西北边界调查的合作单位,根据《全国埃及伊蚊、白纹伊蚊分布及其带病毒情况调查方案》,幼虫用孳生地调查法,通过容器指数、房屋指数和布雷图指数计算密度;成蚊调查使用诱蚊诱卵器法、人诱法、帐诱法、诱蚊灯法.结果 对市区7类不同生态环境进行蚊虫孳生地及蚊幼虫、成虫密度监测.孳生地共检查各类储水容器642个,阳性率为48.75%,容器指数为52.36,房屋指数为58.12,布雷图指数为71.73;成蚊调查连续3个月(7-9月)共布放诱蚊诱卵器625个,阳性率为12.52%,全部为白纹伊蚊;布蚊帐24帐次,密度为11.17只/人工小时,捕获蚊种以白纹伊蚊为主(76.12%);布放诱蚊灯16个,8、9月蚊虫密度分别为1.09和0.89只/(灯·h),捕获蚊种以淡色库蚊为主,占77.19%,白纹伊蚊占4.35%.结论 白纹伊蚊在宝鸡市普遍存在,帐诱、人诱、诱蚊诱卵器调查均显示白纹伊蚊为我市优势蚊种;时间高峰均以8月份为发生高,密度较高,我们应该重视对该蚊种的控制.
作者:李旭龙;孙养信;张宝芳;张铮;刘云;王少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济南市历城区1983年发生首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至今已有22年的流行史.为进一步探讨HFRS在我区的流行规律,做好流行趋势的预测,为制定有效的防制措施提供依据,现将1983-2004年HFRS的疫情资料进行分析.1材料与方法疫情数据来源于历城区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人口数据来源于历城区统计局.
作者:赵云;李全霞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调查吉林省洮南地区鼠的种类组成及鼠密度,对鼠疫血清学进行检测.方法 采用夹日法和钢闸法捕鼠,凝集反应检测鼠疫抗体.结果 共捕获啮齿动物259只,计5科9属10种,黑线仓鼠占39.8%,达乌尔黄鼠占29.0%,小家鼠占13.5%,大仓鼠占11.6%.不同生境和场所鼠种组成有所不同.草原的平均鼠密度为4.9只/10 hm2;耕地和住宅区捕鼠率分别为10.5%和8.0%.39份达乌尔黄鼠鼠疫血清学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为洮南地区鼠类种群研究及鼠害防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作者:王峰;任清明;刘国平;贺顺喜;董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2006年5-9月,古田县松吉乡在开展鼠疫监测工作中,捕获野栖鼠40只,其中板齿鼠17只(误定为青毛鼠).我们于9月25日深入现场,对部分鼠类进行了鉴定,并及时给予了更正.
作者:袁高林;林建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为了掌握昌邑区鼠类种群及其数量变化规律,为做好大面积灭鼠和防止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暴发流行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于2003-2005年在昌邑区开展了鼠情监测.
作者:费敏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长沙市蜚蠊种类、生态习性及分布状况.方法 在蜚蠊栖息场所喷洒蜚蠊密度测定专用剂,用观察法和查迹法进行调查.结果 此次调查发现蜚蠊3种共3354只,其中德国小蠊1782只,占53.1%;黑胸大蠊1046只,占31.2%;美洲大蠊526只,占15.7%.结论 从数量上看,德国小蠊多,为优势种;从阳性房间数量来看,黑胸大蠊阳性间数多,分布广.居民住户和一般单位观察到的蜚蠊数量均以黑胸大蠊为主,重点单位以德国小蠊侵害为主.蜚蠊栖息生境以案板、灶台、厨柜和各种床头柜、食品柜等为主.
作者:李平非;成菲菲;彭莱;田冰;龙建勋;陈菁;叶立山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东莞市地处广东省沿海平原,动物地理区划属东洋区,华南亚区,为鼠疫自然疫源地.东莞铁路客运口岸位于东莞市东部地区,建立于1995年,是联系香港至内地的国家一类铁路客运口岸.为了解东莞铁路客运口岸鼠形动物的种类及密度,我们于2005年9月至2006年8月对该口岸进行了调查.
作者:雷莺;曾伟文;钟上欢;刘国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确定蝇类季节消长的高峰日和高峰时段,为制定蝇类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圆形分布法统计分析绍兴市区2003-2004年蝇类密度监测数据.结果 绍兴市区2003-2004年蝇类平均密度高峰日为8月4日,高峰时段为6月8日至9月30日.其中2003年蝇类密度高峰日为8月11日,高峰时段为6月17日至10月5日;2004年蝇类密度高峰日为7月29日,高峰时段为6月1日至9月26日.结论 绍兴市区2年中蝇类消长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
作者:毛龙飞;韦悦;裘剑飞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在苏丹维和区观察比较奋斗呐和大灭杀虫剂浸泡蚊帐对蚊、蝇和其他昆虫的现场杀灭效果.方法 选用奋斗呐(30 mg·ai/m2)和大灭(20 mg·ai/m2)浸泡军用蚊帐,检测对蚊、蝇和其他昆虫的杀灭效果.结果 大灭浸泡蚊帐后第27天,对蚊类还具有较好的杀灭效果;奋斗呐浸泡蚊帐后第21天的杀灭效果明显下降,帐顶死蚊数仅为浸泡蚊帐第9天的33%.比较大灭组与奋斗呐组第21天帐顶蚊(蚊:Z=2.373,P=0.015)和第24天帐顶蝇及其他昆虫死亡数(蝇:Z=1.783,P=0.047;其他昆虫:Z=2.096,P=0.0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前者死亡数明显较后者为多.结论 2种杀虫剂浸泡蚊帐后均能达到防治有害昆虫的目的 ,但大灭的持效时间更长,效果更好些.
作者:周光智;李子建;许锋;程绪浩;薛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黄陂区是武汉市的远郊区,城区基础建设和经济条件与市区有一定差距.自1986年全方位灭鼠一役达标以来,每年均开展两次较大规模灭鼠活动.
作者:韩金一;邓泽义;胡勇;秦琦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入境国际航行船舶携带输入性蠓类的情况.方法 在锚地入境国际航行船舶的生活区内采集蠓类,进行计数和分类鉴定.结果 2007年1月24日在自澳大利亚经印度至秦皇岛的一艘入境船舶上采获35只输入性蠓类,经鉴定隶属于5个属,其中发现阿蠓属一新种,斑腹阿蠓(Alluaudomyia maculiabdomini sp.nov.).结论 再次证明入境国际航行船舶可携带多种输入性蠓类的事实.
作者:聂维忠;李俊成;李德昕;刘恩东;王海军;虞以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2006年开江县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疫情动态及发病趋势,为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6年发生的31例乙脑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及乙脑疫苗接种率抽样调查,采集病人早期血清,5月抽取9岁以下健康儿童血清,6-7月各旬分别抽取猪血清.血清检测方法采用ELISA.结果 全年发生乙脑病例31例,发病率为5.49/10万.平坝浅丘地区发病率6.98/10万,显著高于山区深丘地区的2.61/10万(x2=4.41,P《0.05),病例呈高度散发点状分布.7月下旬和8月上旬发病多,分别占54.84%和29.03%;男性发病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2.88∶1;3岁以下儿童发病数占70.97%.居住环境卫生差和极差的占60.00%,蚊帐使用率为86.67%,患儿监护人乙脑防治知识知晓率为13.33%,31例患者中有乙脑疫苗接种史的占6.45%,后遗症发生率为19.35%(6/31),平均每例门诊和住院医药费等直接经济损失4783.74元,1~7岁儿童乙脑疫苗接种率为46.74%(79/169),临床上以轻型和普通型为主,分别占41.94%及38.71%.2~9岁健康儿童抗体阳性率为63.77%(88/138),2岁年龄组抗体阳性率为33.33%,低于其他各年龄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14,P》0.05).猪乙脑抗体阳性率高峰在6月中旬,6-7月各旬抗体阳性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6.30,P》0.05).临床病例血清学确诊率为80.64%(25/31).结论 加强农村地区乙脑防治知识的宣传,提高7岁以下儿童乙脑疫苗接种率和覆盖率,做好防蚊、灭蚊,是开江县控制乙脑发生和流行的关键措施.
作者:刘自远;刘成福;崔莲莹;吴文波;刘登权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江苏省蜚蠊种类、密度和抗性状况,为城市蜚蠊防制提供依据.方法 用粘蟑纸法调查蜚蠊密度,果酱瓶法调查蜚蠊的抗药性情况.结果 2005年8月至2006年7月调查蜚蠊种类主要为德国小蠊、美洲大蠊和黑胸大蠊,其密度在0.07~0.97只/(张·夜)之间;德国小蠊对二氯苯醚菊酯的抗性是敏感品系的8.9倍,是溴氰菊酯的3.9倍,是DDVP及氯氰菊酯的1.7和2.2倍.结论 蜚蠊密度在6-10月为高峰期;德国小蠊对二氯苯醚菊酯、溴氰菊酯已产生抗性.
作者:陈志龙;杨维芳;褚宏亮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海南省鼠类及体外寄生虫(体蚤、蜱、螨)种群、密度及时间动态.方法 采用夹日法及笼诱法捕获鼠类,用乙醚麻醉后梳检体蚤、螨统计种类构成,用中型铁板夹捕鼠计算鼠密度.结果 共捕获鼠类21种,蚤8种,螨5种,蜱3种.定安、临高、三亚监测点总蚤指数2005年分别为1.66、2.44和5.82,2006年分别为1.02、2.66和4.27.定安、临高、三亚监测点野外鼠密度2005年分别为0.69%、16.33%和0.93%,2006年分别为1.53%、1.86%和0.50%;家栖鼠密度2005年分别为7.42%、16.33%和12.16%,2006年分别为9.25%、10.72%和16.67%.结论 通过开展密度监测,了解和掌握了海南省媒介鼠(体蚤、蜱、螨)的种类、生物量及消长规律,为进一步开展鼠传疾病的控制、为全省大面积开展鼠防工作提供了依据.
作者:赵伟;劳世军;王志光;贾鹏本;曾林海;李善干;杨霞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驻京郊某部营区蚊虫种群构成和密度情况,探索新型蚊虫采集手段.方法 采用二氧化碳诱蚊灯诱捕法,同时以帐诱法进行比较.结果 二氧化碳诱蚊灯共捕获成蚊676只,分为2属2种,其中淡色库蚊占95.71%,白纹伊蚊占4.29%;淡色库蚊主要于前半夜捕自工作区和小树林,白纹伊蚊主要于凌晨捕自生活区和小树林.帐诱法共捕获蚊虫178只(仅2 h),淡色库蚊占83.70%,白纹伊蚊占16.30%.结论 初步摸清了驻京郊某部营区蚊虫种类构成及密度情况,同时表明二氧化碳诱蚊灯可以作为蚊虫预警的可靠手段.
作者:邓兵;赵彤言;刘文华;董言德;李宏;张晓龙;黄清臻;李春晓;张映梅;刘建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登革热主要传播媒介白纹伊蚊在河北省西部、北部的分布,为制定控制登革热等蚊媒疾病方案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蚊幼虫调查采用容器法,成蚊调查采用诱蚊诱卵器法、灯诱法、人工捕捉法.结果 涉县发现白纹伊蚊,其容器指数为34.41,房屋指数为25.27,布雷图指数为4.96.结论 河北省北部及西部承德市区、张家口市区未发现白纹伊蚊分布,西南部涉县有该蚊分布.
作者:黄钢;李红艳;赵勇;王喜明;常梅;王志强;杜明涛;曹德顺;陈长华;郭玉红;刘起勇 刊期: 2007年第06期
西方马脑炎(WEE)是由西方马脑炎病毒(WEEV)引起,经蚊虫传播的人畜共患传染病.通常情况下,该病毒只在野鸟与蚊虫之间传播;环跗库蚊是WEE在北美地区的主要媒介;野鸟是其主要宿主.对蚊虫感染和传播WEEV具影响的因素是温度.此外,风向等因素都通过一定的方式影响着病毒的传播.
作者:汪中明;赵彤言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保护我国人民身体健康、动植物生命安全和生物多样性,加强和促进我国媒介生物控制的法制建设.方法 从媒介生物的危害和我国卫生检疫在口岸控制媒介生物的现状,以及我国现行有关媒介生物控制的法律法规和执行情况等方面分析媒介生物控制的法制建设管理的必要性、可行性.结果 我国媒介生物控制现行的有关法律和法规存在着不足.结论 建议对媒介生物控制单独立法.
作者:林盛才;肖鹏;吴毓南;王立忠 刊期: 200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