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护理路径在手术室整体护理中的应用

张文红

关键词:护理路径, 手术室护理, 整体护理
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手术室整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130例手术治疗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临床路径模式护理,评价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和抑郁情况,统计护理差错发生几率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 SAS、SDS 评分、护理差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SAS、SDS 评分、护理差错发生率及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提高手术室整体护理工作质量,消除患者不良情绪,减少护理工作差错,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普外科急诊手术切口裂开的相关要素的探究

    目的:分析普外科急诊手术切口裂开的相关要素,已达到提高治疗水平的目的,以便更好的应用到临床实践中。方法:选取我院普外科从2013年11月至2015年4月接诊的200例普外科急诊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200名患者中出现切口感染的患者分为观察组,没有发生感染的患者称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普外科急诊手术治疗,对上述患者的年龄、性别手术地点、手术时间、手术类型、手术部位、切口长度以及参观人数等因素进行分析和比较。通过一段时间的护理来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本研究结果表明,发生切口开裂的主要原因与患者年龄、患者自身体质、手术后伤口是否发生感染以及其他合并疾病等因素有关。结论:应综合分析造成普外科急诊手术患者发生切口裂开的影响因素,做好术前的准备工作,积极预防,同时还应加强患者的术后护理,以此,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发生手术切口感染以及开裂的可能性。促进患者伤口的愈合及康复,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定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病毒性乙型肝炎预防措施的探讨

    目的:探究病毒性乙型肝炎的预防措施。方法:择取本地区2015年10月-2015年12月420例学校学生设置为本次的观察对象,依照计算机随机分组方案分为每组均占据210例的常规组与实验组,其中常规组采取一般乙型病毒性肝炎预防措施,实验组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对比两组受检者对预防措施的满意程度。结果:实验组与常规组患者的满意度分别为97.62%与81.43%,说明实验组预防措施的满意度较高,O<0.05。结论:采取综合性的病毒性乙型肝炎防治措施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满意度,值得推荐采纳。

    作者:施晓玲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内分泌科护士糖尿病护理胜任力现状及影响因素探讨

    目的:根据糖尿病患者护理工作需要,探讨内分泌科护士糖尿病护理胜任力现状及影响因素,为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工作提供启示。方法:对我院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210例糖尿病患者,采用有效护理方式进行干预,对干预前后的结果对比分析。结果:对21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干预后,取得较为显著的效果。掌握更多的护理知识,干预后平均血糖显著下降,对护理干预认识程度提高。结论:糖尿病患者护理过程中,提高护士的护理胜任力具有显著效果,有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提升护理质量,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何玉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影响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治疗中,给予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后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资料共106例,其中2013年7月-2014年6月收治50(对照组)行常规护理,2014年7月-2016年2月收治56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总疗效上观察组为96.43%,显著较对照组(84.00%)提高,存在统计学差异(O<0.05);临床症状消失所需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O<0.05)。结论:给予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后,可显著缩短住院时间,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谭敏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研究

    目的:对小柴胡汤加减在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方法:抽选68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平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患者分别予以小柴胡汤加减和常规西药治疗,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调查,并比较调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痊愈的19例,对照组患者痊愈的10例,观察组患者病情缓解的13例,对照组患者病情缓解的14例,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O<0.05。结论:小柴胡汤加减在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具有更高的治疗价值。

    作者:周良川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预防与中西医结合护理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护理在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中作用。方法:选取58例腹部手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其按照同等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研究组和比较组分别予以中西医结合护理和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和排便时间短于比较组,O<0.05;研究组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比较组,O<0.05。结论:在腹部手术患者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对预防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有着一定效果。

    作者:任贤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在临床中被广泛的应用,积累了较多的发展经验。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腹腔镜手术在泌尿外科临床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相比传统手术而言,腹腔镜手术具有手术切口小,术后恢复快,有效的缓解了患者的疼痛,对患者的有效预后产生正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腹腔镜手术在泌尿外科临床中的发展现状和进展进行研究,为腹腔镜手术在泌尿外科临床更好的应用提供可靠地依据。

    作者:王杨椿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儿童替牙颌时期错牙合畸形诊疗中固定矫治器的应用

    目的:探讨儿童替牙颌时期错牙合畸形诊疗中固定矫治器的应用效果,已达到提高应用水平的目的,以便更好的应用到临床实践中。方法:选取从2013年11月至2015年4月接诊的的100例儿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儿的实际病情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行固定矫治器治疗,并且术后进行护理,观察患儿牙齿的整体的恢复情况,在患儿治疗后还要开展定期的拜访治疗,期限约为1年。结果:选取的100例错牙合畸形在应用固定矫治器治疗,整体症状都得到了明显改善,在随访的1年中少数患儿出现并发症都得到了很好的控制。96例患儿情况得到很好治疗,4例患儿的出现好转。结论:通过临床研究可知:对替牙颌时期错牙合畸形治疗中应用固定矫治器治疗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价值,可以促进儿童牙齿的的恢复,达到纠正错牙合的目的,因此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作者:王彬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局麻和硬膜外麻醉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手术的比较分析

    目的:比较分析患者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手术时使用局麻和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130例腹股沟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5例行局麻,对照组65例行硬膜外麻醉,两组行相同腹股沟无张力修补手术,分别从手术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更短,下床时间和出院时间更早,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O<0.05)。而在并发症方面,对照组发生24例,观察组发生8例,观察组显著少于对照组(O<0.05)。结论:局麻下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手术效果良好,与硬膜外麻醉相比,可提高患者治疗顺应性和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作者:李润树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细针吸取细胞学对涎腺上皮性肿瘤的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分析细针吸取细胞学对涎腺上皮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涎腺上皮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将细针吸取细胞学检验的结果与手术病理检验结果相对比,明确细针吸取细胞学在涎腺上皮性肿瘤诊断中应用的价值。结果:42例涎腺肿瘤组织病理学诊断良性肿瘤为35例,恶性7例。细针吸取细胞学检验涎腺上皮性肿瘤良性诊断36例,良性肿瘤诊断准确率为97.22%;恶性6例,恶性肿瘤诊断准确率为85.71%,总诊断准确率为95.24%(40/42),手术病理检验结果与细针吸取细胞学检验结果之间的差异对比不存显著差异(O>0.05)。结论:细针吸取细胞学在涎腺上皮性肿瘤检验中应用的价值较为突出,是一种有效的涎腺肿瘤检查方式,建议在涎腺上皮性肿瘤诊断中应用。

    作者:陈昱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HIV 孕产妇母婴阻断中职业暴露后思考及其防护

    目的:对 HIV 孕产妇母婴阻断中职业暴露后思考及其防护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 HIV孕产妇进行有效的母婴阻断,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有10名医护人员职业暴露,我们对其防护比率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在发生职业暴露以后,我们对我院10名医护人员进行了伤口处理以及预防治疗,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 HIV 抗体检查。这10名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半年后 HIV 抗体检查结果全部为阴性。结论:为了有效减少医护人员在 HIV 孕产妇母婴阻断中职业暴露后的感染,相关的医护人员要认真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积极采取有效的自我保护措施,促进 HIV 孕产妇母婴阻断的正常进行。

    作者:晓蓉;刘永东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普外科伤口感染原因分析及临床治疗探讨

    目的:根据我院普外科伤感染患者,分析普外科伤口感染原因以及对临床治疗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5年期间普外科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伤口感染患者的年龄、性别、手术情况、所伴有的疾病、临床治疗情况等各项临床资料。分析普外科伤口感染的原因,对临床治疗进行探讨。结果:免疫力相对降低的患者伤口感染率高,患有合并基础疾病尤其是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更易发生伤口感染,手术前准备工作不充分,患者未进行营养支持及抗生素预防治疗的,手术后伤口感染几率高。结论:引起普外科伤口感染的因素很多,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以及疾病情况,进行相应有效治疗术前充分准备,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术后加强伤口护理,可使伤口感染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抑制。

    作者:金启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2011年~2015年银川市西夏区卫生监督投诉举报案件分析及处理

    目的:通过对银川市西夏区2011年~2015年期间307件公共卫生监督投诉举报进行汇总统计,分析其内容、特点、规律,为以后妥善处理公共卫生监督投诉举报提供依据。方法:对投诉举报案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1年~2015年期间以餐饮服务投诉居首,其余依次为医疗服务和公共场所,投诉举报调查属实的占多数。结论:加强并重视投诉举报的调查处理是日常卫生监督执法的有效延伸和补充。

    作者:华琴;曹冬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七氟烷用于小儿诱导及维持麻醉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七氟烷用于小儿诱导及维持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患儿132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儿给予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诱导及维持麻醉,研究组患儿给予七氟烷诱导和持续麻醉,术中给予瑞芬太尼。比较两组患儿的生命体征状况、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等。结果:麻醉后,两组患者的各个生命指标波动较小,气管插管时生命体征指标波动为明显。患者的 HR、MAP和 SpO2与指标与麻醉前相比(O>0.05),无统计学差异。研究组的平均麻醉时间和苏醒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O<0.05),具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和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5%和6.1%,后者显著高于前者(O<0.05),具统计学意义。结论:七氟烷用于小儿诱导及维持麻醉具有安全好、苏醒时间短和诱导迅速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北京市边远山区99例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的效果评价

    目的:通过建立高血压病患者的互动平台,组长和患者面对面互动式授课等形式,培养患者主动与医生和病友交流的能力,自己动手自测血压,达到能够使患者具备自我管理的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达到高效益,低成本的防控目的。方法:对99例高血压患者实施自我管理教育,通过成立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教育管理团队,制定自我管理教育计划及对患者进行健康生活行为方式、高血压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的管理。结果:99例患者通过自我饮食、运动、自测血压技能的掌握、情绪管理教育后取得良好效果,健康生活行为方式、自护能力及相关健康知识掌握明显改善。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实施团队自我管理教育后,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包括患者的饮食、运动、血压等各方面自我管理能力)、血压控制率、患者的自护能力、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孙艳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筋膜内多重子宫动脉缝扎术联合垂体后叶素封闭治疗剖宫产术中胎盘源性难治性产后出血的疗效探讨

    目的:分析筋膜内多重子宫动脉缝扎术联合垂体后叶素封闭治疗剖宫产术中胎盘源性难治性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12月间收治的40例胎盘源性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各2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性治疗,在常规性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筋膜内多重子宫动脉缝扎术联合垂体后叶素封闭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及治疗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0.05)。结论:采用筋膜内多重子宫动脉缝扎术联合垂体后叶素封闭治疗剖宫产术中胎盘源性难治性产后出血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出血量、降低子宫切除率、缩短手术时间,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杨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试析养血平肝方治疗血虚肝旺型偏头痛的临床效果

    目的:对养血平肝方在血虚肝旺型偏头痛的治疗中对的疗效进行探究。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份间收治的偏头痛患者110例,并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养血平肝方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氟桂利嗪治疗,治疗2个月后进行头痛量表评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头痛状况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改善。其中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7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86%。治疗后观察组的中医证候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0.05)。结论:养血平肝方在血虚肝旺型偏头痛的治疗中,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头痛症状,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范燕燕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护理干预防治腰椎压缩性骨折腹胀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防治腰椎压缩性骨折腹胀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间44例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实施护理干预作为干预组,同时通过病历查询回顾将接受骨科常规护理的50例作为对照组,评价护理干预对防治腹胀的可行性。结果:干预组入院7天的总体腹胀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O<0.05)。干预组因腹胀引起的腹痛、胸闷、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明显少于对照组(O<0.05)。结论:强调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护理干预,可有效起到防治腹胀的作用,值得临床重视及推广。

    作者:向松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甲硝唑栓联合雌激素软膏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甲硝唑栓联合雌激素软膏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75例老年性阴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差异性将其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应用单一甲硝唑进行治疗,乙组在甲组的基础上应用雌激素软膏进行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甲组的有效人数25例,总有效率为67.6%,乙组的有效人数34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9.5%,89.5%>67.6%,乙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甲组,比较结果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O<0.05)。乙组的外阴瘙痒消失时间、阴道粘膜充血消失时间以及阴道分泌物增多消失时间明显少于甲组,各项数据比较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O<0.05)。结论:对老年性阴道炎患者采用甲硝唑栓联合雌激素软膏进行治疗,其优势明显,整体复发率比较低,患者对其满意度比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小云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一次性根管治疗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一次性根管资料在急慢性牙髓炎、牙髓坏死以及根尖周炎等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牙科收治的274例(328颗患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多次根管治疗,观察组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相近,O>0.05,不具有可对比性。术后1d、1周、1年时两组患者的牙痛发生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O>0.05)。结论:一次性根管治疗疗效与对照组相似,且治疗后牙痛复发率相近,但一次性根管治疗可有效的减少患者往返复诊的次数,缩短了患者的治疗时间,故适宜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李潇;周围 刊期: 2016年第09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