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小云
目的:探讨在化疗期间对贫血胃癌患者输血后的疗效与预后影响。方法:我院将收治的100例贫血胃癌患者(2013年6月~2015年10月期间)动态随机化分为输血组与非输血组,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和生存时间数据。结果:非输血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以及生存时间与输血组相比具有明显优势,O<0.05。结论:在化疗期间对贫血胃癌患者输血后,无法起到显著的治疗效果,并会降低患者的总有效率与生存时间。
作者:陆明洁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在治疗内科疑难病方面的优势。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96例疑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字随机分配将所有患者分为三组,Ⅰ组采取单纯西医治疗,Ⅱ组患者采取单纯中医治疗,Ⅲ组患者则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各组患者疗效进行评价。结果:Ⅰ组、Ⅱ组治疗总有效率均为65.63%,Ⅲ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88%,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O<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内科疑难病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向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观察与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40例重症呼吸衰竭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20)和对照组(n=20),对照组患儿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行综合护理,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O<0.05)。结论:对重症呼吸衰竭新生儿应用综合护理,不仅能够提高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也能降低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提高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唐韦韦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对比观察痔疮术后高锰酸钾与中药坐浴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6例Ⅱ、Ⅲ期痔疮患者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高锰酸钾溶液坐浴,观察组给予中药坐浴治疗,评价和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 VAS 评分、肛缘水肿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O<0.05),观察组下降更为显著(O<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为79.1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O<0.05)。结论:痔疮术后采用中药坐浴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黄译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分析慢性肺气肿患者接受呼吸内科有效方案治疗的效果。方法:根据2010年7月至2013年9月我院的40例慢性肺气肿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为这些患者使用呼吸内科有效方案治疗,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经过治疗,患者的临床指标有了显著的改善,治疗前后的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O<0.05)。结论:吸内科有效治疗方案对慢性肺气肿患者的疗效显著,患者接受治疗后的生活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升,这对于临床治疗体验改善,生活质量改善都有积极的意义,患者的治疗周期短,治疗经济压力小,所以在临床中应该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庄玉翠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流雾化吸入药物治疗与静脉给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以我院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间收治的6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顺序将其分为两组,采用流雾化吸入药物治疗的观察组(30例)和采用静脉给药治疗的对照组(30例),对比并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又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0.05)。结论: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实施流雾化吸入药物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郑昌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对麻子仁丸加减在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方法:选择我院66例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所有患者均为2014年11月-2015年11月间入院治疗的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麻子仁丸加减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痊愈的19例,病情缓解的12例,评价有效率为93.9%;对照组患者病情痊愈的13例,病情缓解的15例,评价有效率为84.8%,比较存在明显差异,O<0.05。结论:麻子仁丸加减在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更为理想。
作者:朱明群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实施孕期保健护理对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保健的150例孕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5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行孕期保健护理,统计、分析两组孕产妇分娩方式、新生儿平均体重、大于胎龄儿和小于胎龄儿的人数。结果:观察组75例患者中,21例行剖宫产(28.00%),显著低于对照组剖宫产发生率(57.33%),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O<0.05);观察组新生儿平均体重(3.545±0.97)kg,显著优于对照组(3.844±0.74)kg,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O<0.05);观察组大于胎龄儿(4/75)和小于胎龄儿(5/75)的出生率,显著小于对照组(23/75,24/7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O<0.05)。结论:在孕期加强对孕产妇的孕期保健对于孕产妇有着积极影响,有利于保证孕产妇顺利生产。
作者:蒲玉林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青霉素 V 钾片与青霉素 G 注射剂共同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5月至2015年5月诊治的呼吸道感染患儿1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每组各70例患儿,参照组患儿进行青霉素 G 注射剂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联合青霉素 V 钾片实施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对比两组患儿出现不良反应情况。结果:通过临床对比分析,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参照组,组间比较具有明显差异,O<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青霉素 V 钾片与青霉素 G 注射剂共同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具有一定的治疗优势,但是同时极易出现不良反应,在治疗过程中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作者:王顺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究选择性、侧重性的综合护理干预对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2015年因高血压脑出血入院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患者,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传统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除给予传统常规护理外,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褥疮及肺部感染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实验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实验组好于对照组,患者术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实验组高于对照组。结论:给予因高血压脑出血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患者有侧重、分阶段的综合护理干预可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同时能够提高患者的日后生活的生活质量。
作者:马风利 刊期: 2016年第09期
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在临床中被广泛的应用,积累了较多的发展经验。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腹腔镜手术在泌尿外科临床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相比传统手术而言,腹腔镜手术具有手术切口小,术后恢复快,有效的缓解了患者的疼痛,对患者的有效预后产生正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腹腔镜手术在泌尿外科临床中的发展现状和进展进行研究,为腹腔镜手术在泌尿外科临床更好的应用提供可靠地依据。
作者:王杨椿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孕产妇产前保健的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提供相应的措施。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的抽样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在我市6所医院进行分娩的2998名产妇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产前记录等资料。结果:孕产妇的产前检查率为93.21%,平均检查次数>5次的为74.17%,孕早期的检查率为43.29%,仅有15.16%的孕产妇在怀孕前、中、后期都进行产检。产妇的文化程度、对产前知识的了解程度、收入、有无保险、产次等是影响孕产妇进行产前保健的影响因素。结论:目前我市孕产妇产前保健服务工作开展情况良好,但由于孕产妇自身原因以及保健知识宣传的缺乏,导致存在很多问题,医疗机构应该针对根据人群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做好产前保健工作,促进母婴健康。
作者:罗穗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输卵管绝育术在计划生育工作中的临床应用,腹腔镜绝育术切口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手术视野观察清楚,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受术者满意度相对较高,我站对547例育龄妇女实施了局麻单孔腹腔镜双极电凝输卵管绝育术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桂琴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本文就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经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5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96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48例。实验组患者予以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参照组患者予以开腹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参照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参照组更低,均 O<0.0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较比开腹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值得推广。
作者:刘晓丰;徐海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讨论内镜下 ESD 术治疗消化道早癌预防术后出血的护理干预。方法:回顾30列确诊消化道早癌并行 ESD 术的患者进行病情观察及护理。结果:30例的患者得到了有效的治疗,并未发生出血的并发症。结论:术后的加强饮食护理及休息,密切病情观察等护理,可减少术后出血的并发症,降低住院天数,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杨晓霞;徐颖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医用臭氧微创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症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9月于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症病人92例,所有病人按照随机数表,平均分为两组,即实验组与参考组。各组病人为46例,其中参考值病人采用常规手术治疗,而实验组则采用医用臭氧微创介入治疗,后统计各组病人的治疗情况与效果,并且展开分析对比。结果:根据对比结果分析,在治疗总效率对比方面,实验组46例病人中,治愈14例,有效28例,无效或恶化4例,治疗总效率为91.30%;而参考值46例病人中,治愈8例,有效17例,无效或恶化4例,治疗总效率为54.35%,以上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显著显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O<0.05)。结论:相比传统手术治疗,采用臭氧微创介入治疗可以保证腰椎间盘突症的治疗效果,从而提升治疗的整体满意度。
作者:鲁耀斌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究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用于子宫肌瘤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1月至今收治入院的子宫肌瘤患者59例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治疗,术后随访观察,比较治疗前后子宫肌瘤大小的变化,分析治疗前后子宫及肌瘤大小及瘤体周边血供情况,同时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参与随访。经过治疗后患者的子宫以及肌瘤的体积均较治疗前缩小,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显著性(O<0.05),经过治疗后本组患者肌瘤及周围供血动脉血流参数变化较大,且本组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率较高,且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O<0.05)。结论:采用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法治疗子宫肌瘤,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还能缩小子宫以及子宫肌瘤的体积,具有一定临床参考价值。
作者:王朝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护理在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中作用。方法:选取58例腹部手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其按照同等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研究组和比较组分别予以中西医结合护理和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和排便时间短于比较组,O<0.05;研究组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比较组,O<0.05。结论:在腹部手术患者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对预防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有着一定效果。
作者:任贤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患者,女31岁,停经25+3周,第二胎活胎,第一胎自然分娩,未有输血史。孕期体检:乙丙肝、梅毒、艾滋病、生化常规。结果:肝功能正常,梅毒、艾滋病阴性,用ELISA方法检测特异性抗 HCV 抗体,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丙肝抗体的检测,抗HCV抗体强阳性,同一批号,同一盒反应板复检丙肝强阳性,随后诊断该患者为丙肝病毒感染。留取血清-20度保存。四个月后,患者停经40周,重新抽血复查丙肝,不同批号反应板结果HCV抗体阴性,冰冻血清复检结果 HCV 抗体阴性,排除了该名患者感染丙肝病毒的可能。
作者:张宝琴;李世龙;李文建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在普外急诊手术中采用腹腔镜微创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普外急诊患者62例,对其实施腹腔镜微创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经临床研究发现,通过腹腔镜进行检查的患者全部得到确诊,且术后并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及致死的现象,临床诊断治疗效果十分显著。结论:在普外急诊中积极应用腹腔镜微创的技术对病人进行诊断和治疗,能够有效的提高对病人所患疾病的诊断准确率,为实施抢救争取了宝贵而充分的时间,有利于成功挽救病人生命,并能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所需时间,提高治愈率,作用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勋 刊期: 201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