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玉翠
目的:探讨内镜下治疗急性胃溃疡出血临床效果与相关体会。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30例急性胃溃疡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数字随机分配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15例予以药物治疗,观察组15例予以内镜下联合应用凝血酶和去甲肾上腺素治疗,对急性胃溃疡出血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经治疗,观察组15例患者中,显效9例,有效6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15例患者中,显效4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0.00%,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O<0.05);观察组15例患者中,1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占比6.66%;对照组15例患者中,5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占比33.33%。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O<0.05)。结论:内镜下治疗急性胃溃疡出血疗效较好,操作方便、创伤小,有利于医生在直视下清理积血、喷洒药物,是临床首选治疗方案。
作者:谢晖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分析妇产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诊疗方法。方法:选取本院妇产科收治的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76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红光照射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伤口的疗效。结果:统计发现,观察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为(10.1±1.24)天,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3±1.35)天,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9.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0.05)。结论:妇产手术后采用红光治疗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疗效显著,能有效加快切口愈合,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罗忠莲 刊期: 2016年第09期
针对于肝胆管结石这一病症而言,在治疗上还是存在很大难度的,尤其是针对于较为复杂性的病症来说,难度系数就更大,由于目前,对于肝胆管结石的病因机理研究还没有十分的明朗,因此复发率以及结石的残留率也比较高,基本在20-50%左右,为此,近年来,其肝胆管结石的研究工作一直没有停止,为了能够更好的推进肝胆管结石的治疗水平,对于使用微创技术进行诊治的研究工作不断开展与完善,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基于此,本文对微创技术在肝胆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以期更好的推进相关手术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作者:兰涛;付立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合并消化道癌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05月之间收治的145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有22例患者合并消化道癌,分析其病理特点。结果:合并消化道癌的患者占胃肠道间质瘤的19.13%。22例患者中有男性17例、女性5例,差异结果显著(O<0.05);年龄在50岁以上的患者人数多于50岁以下的患者,差异结果显著(O<0.05);其中有20例患者发生与胃部,2例患者发生于食管,差异结果显著(O<0.05);其中极低危险度患者19例、低危险度患者3例(O<0.05)。结论:胃肠道间质瘤合并消化道癌在老年男性中较为多发,危险度分级较低,应做好术中探查及术后随访,预防转移。
作者:张新丽;司延晨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甲亢患者的临床护理对其生活质量与负性情绪影响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份间收治的甲亢患者80例,分析其临床护理资料与护理方法,观察其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本研究80例患者接受治疗与临床护理后,大多数患者在短时间内临床症状得到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77例患者康复出院,临床有效率为96.25%。结论:临床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的治疗与康复。
作者:王婷婷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危重新生儿的转运与院前急救护理治疗过程,寻找成功转运和恰当救护的护理经验,达到降低危重新生儿的死亡率及伤残率的目的。分析我院新生儿急救转运安全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研究将2015年9月-2016年3月纳入新生儿急救转运共56例,按数字法分组。28例接受常规护理,设对照组。其余28例接受安全护理,设研究组。组间比较。结果:两组中研究组意外事件发生率低,转运成功率更高,满意度更高,有显著差异(O<0.05),且具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儿急救转运安全护理效果佳,转运成功率及满意度高,建议推广。
作者:郜芝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药物临床试验是指任何在人体(病人或健康志愿者)进行药物的系统性研究,以证实或揭示试验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及/或试验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目的是确定试验药物的疗效与安全性[1]。是药物注册上市的主要依据。随着药物临床试验在我国的开展,如今在我国医疗行业内,入们逐渐认识到药物临床试验的重要性,认识到能够承担药物临床试验的医疗单位,其医疗和学术水平在同行中所享有的地位和临床意义。因此,许多过去不太注重药物临床试验的医疗单位如今都希望参与药物临床试验,并希望能够尽快通过 SFDA 的资格认定,成为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
作者:罗永红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讨论内镜下 ESD 术治疗消化道早癌预防术后出血的护理干预。方法:回顾30列确诊消化道早癌并行 ESD 术的患者进行病情观察及护理。结果:30例的患者得到了有效的治疗,并未发生出血的并发症。结论:术后的加强饮食护理及休息,密切病情观察等护理,可减少术后出血的并发症,降低住院天数,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杨晓霞;徐颖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普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相关因素。方法:从我院2012年4月-2015年6月收治的普外科患者50例作为成员,分析其术后疼痛情况,探究疼痛的相关性因素。结果:通过对50例普外科手术患者调查,发现手术时间、患者年龄、切口长度等是危险性因素,患者性别、有无手术史不会导致术后疼痛。结论:普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由各种因素导致,故需优化手术方式、止痛方式,以提高疾病治疗效果,减轻疼痛度。
作者:赵代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在治疗内科疑难病方面的优势。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96例疑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字随机分配将所有患者分为三组,Ⅰ组采取单纯西医治疗,Ⅱ组患者采取单纯中医治疗,Ⅲ组患者则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各组患者疗效进行评价。结果:Ⅰ组、Ⅱ组治疗总有效率均为65.63%,Ⅲ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88%,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O<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内科疑难病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向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了解我院2012-2014年门诊处方质量情况,统计不合理处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方法:按上年度各专科门诊处方比例每月随机抽取处方100张,共3600张进行统计,评价处方合理性。结果:调查期内抽查的门诊处方合格率逐年增加,平均合格率达97.68%。结论:我院门诊处方用药比较规范,合格率符合要求,对存在的问题需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处方点评力度。
作者:辛莉;梁丹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牙齿修复中运用玻璃纤维桩处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9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46例为对照组采用金属桩处理,另46例为研究组采用玻璃纤维桩处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修复成功率、治疗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0.05)。结论:牙齿修复中运用玻璃纤维桩处理,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孙丽萍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9例霉菌性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89例,两组均给予硝呋太尔制霉菌素阴道软胶囊1枚,以7d 为一个疗程。治疗组在西医的治疗基础上加用苦参汤外用配合针刺穴位治疗法,治疗后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疗效显著。
作者:王思芬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通过岗位晋级,加强手术室护士队伍的科学管理,稳定和发展手术室护士队伍,调动手术室护士工作积极性,提高手术室护士的岗位胜任力及手术室护理科学管理水平。方法:2014年1月起,我科将岗位晋级应用于岗位管理中。调查并分析,实施岗位晋级管理前后护士岗位胜任力,患者、医生及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岗位晋级管理后护士岗位胜任力,患者、医生及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都较实施前有所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O<0.05)。结论:通过岗位晋级,使手术室护士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各尽所能,使人力资源得到合理的应用,岗位管理与绩效考核并轨。手术室岗位晋级的实施,能够加强学科建设,提升专科内涵,提高岗位胜任力,为患者及临床医生提供全面全程更优质的护理服务及手术配合,减少护理安全隐患及差错,有利于激励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作者:张静;陈锐;李静;李璇;罗莎;李桂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分析慢性肺气肿患者接受呼吸内科有效方案治疗的效果。方法:根据2010年7月至2013年9月我院的40例慢性肺气肿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为这些患者使用呼吸内科有效方案治疗,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经过治疗,患者的临床指标有了显著的改善,治疗前后的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O<0.05)。结论:吸内科有效治疗方案对慢性肺气肿患者的疗效显著,患者接受治疗后的生活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升,这对于临床治疗体验改善,生活质量改善都有积极的意义,患者的治疗周期短,治疗经济压力小,所以在临床中应该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庄玉翠 刊期: 2016年第09期
1 关于慢性疼痛的定义慢性疼痛是涉及感觉、情绪和认知的多维度体验。一方面,它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心理与生理反应,例如组织或器官受损的病理症状;另一方面,它是一种生理反应,一种主观意义上的自觉症状[1]。1994年国际疼痛学会将疼痛定义为:“与组织损伤或潜在损伤相关的主观不愉快感觉和情绪体验”,即痛觉包括“感觉”与“情绪”两种成分;其中“感觉”的成分具备其它感觉的共性:即具有特定的感受器、要求适当的刺激、感受器定位分布、可鉴别刺激强度等;而“情绪”成分和防御反应的驱动力相关,具有很强的变异性,受经验因素的影响[2]。值得一提的是,很难给疼痛作出完满而明确定义[3]。在正常的生理条件下,疼痛可在躯体受到威胁时提供警报信号,是一种必不可少的保护功能;在病理条件下,疼痛具有普通疾病的共同症状,常与情绪反应、自主神经活动、运动反射等交织在一起,给主体造成痛苦。在临床上,按持续时间不同,疼痛可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持续时间不足一个月称为急性疼痛,例如损伤、外科手术等创伤造成的疼痛。持续时间大于三个月的称为慢性疼痛。该类疼痛无生物学价值且持续时间长于组织愈合的时长[4]。此外,通常是躯体及心理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作者:赵宇;张宇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治疗骨折术后的护理。方法:我院第1例骨折外固定患者在专家指导下成功手术及优质护理,取得了满意治疗效果,从此,本科开展了外固定架手术,通过对34例外固定支架治疗骨折术后患者的护理经验进行总结。结果:骨折愈合率100%,针道感染4例(4%)。结论:固定支架是治疗下肢骨折的有效方法,做到术前、术后科学细致的护理,得到患者的积极配合,可使并发症降至低,获得满意效。
作者:张宏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针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病采用西医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并分析。方法:选取在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6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48例)和参照组(48例),给予参照组以常规治疗方式,予以研究组患者实施克拉霉素同兰索拉唑进行治疗,比较临床效果。结果:经不同方式治疗以后,研究组及参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83%和75.00%,结果显示研究组优势显著(O<0.05);对比幽门螺杆菌的清除率,研究组(91.67%)明显高于参照组(72.92%)(O<0.05)。结论:对具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病患者采取克拉霉素联合兰索拉唑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利于清除幽门螺杆菌。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风帆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结肠造口是由于治疗的需要,将近端结肠固定于腹壁外,粪便由此排出体外,又称人工肛门。肠造口术在挽救患者生命的同时,由于改变了原有的排便模式,特别是永久性肠造口患者,对患者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影响巨大。相关资料表明[1],全国每年新增造口患者达10万余人,早期并发症发病率高达23.5%~68%,近1/3的结肠造口患者备受并发症折磨。永久性结肠造口如护理不当可有多种并发症发生,有文献报道[2],皮肤问题发生率34%,造口疝发生率36%,肠造口脱垂12%。因此,防治肠造口并发症显得十分重要。现将肠造口常见的并发症原因及护理措施等研究近况综述如下。
作者:黄敏;袁建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究银翘散加减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4年7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85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差异性,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42例患者,治疗组43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治疗组采用银翘散加减法进行治疗,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的有效人数28例,总有效率为66.7%,治疗组的有效人数有38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8.4%,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O<0.05)。治疗组患者的 CK、CK-MB、LDH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O<0.05)。结论: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采用银翘散加减法进行治疗,其临床效果明显,安全性比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马强 刊期: 201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