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护理对甲亢患者生活质量及负性情绪的影响研究

王婷婷

关键词:甲亢, 临床护理, 生活质量, 负性情绪
摘要:目的:甲亢患者的临床护理对其生活质量与负性情绪影响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份间收治的甲亢患者80例,分析其临床护理资料与护理方法,观察其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本研究80例患者接受治疗与临床护理后,大多数患者在短时间内临床症状得到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77例患者康复出院,临床有效率为96.25%。结论:临床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的治疗与康复。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七氟烷用于小儿诱导及维持麻醉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七氟烷用于小儿诱导及维持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患儿132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儿给予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诱导及维持麻醉,研究组患儿给予七氟烷诱导和持续麻醉,术中给予瑞芬太尼。比较两组患儿的生命体征状况、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等。结果:麻醉后,两组患者的各个生命指标波动较小,气管插管时生命体征指标波动为明显。患者的 HR、MAP和 SpO2与指标与麻醉前相比(O>0.05),无统计学差异。研究组的平均麻醉时间和苏醒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O<0.05),具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和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5%和6.1%,后者显著高于前者(O<0.05),具统计学意义。结论:七氟烷用于小儿诱导及维持麻醉具有安全好、苏醒时间短和诱导迅速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先兆子宫破裂和子宫破裂临床护理方法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先兆子宫破裂和子宫破裂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200例产妇出现先兆子宫破裂与子宫破裂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将产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00例,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性护理,并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前提下的预防性护理,并对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出现子宫破裂的主要因素有:催产素引产、梗阻性难产、子宫肌层薄弱。从两组患者先兆子宫破裂和子宫破裂死亡率、发生率和家属满意率情况来看,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要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O<0.05。结论:有效的预防性护理能够降低发生子宫破裂的概率,并且对患者预后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作者:杨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浅谈下肢骨折外固定架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治疗骨折术后的护理。方法:我院第1例骨折外固定患者在专家指导下成功手术及优质护理,取得了满意治疗效果,从此,本科开展了外固定架手术,通过对34例外固定支架治疗骨折术后患者的护理经验进行总结。结果:骨折愈合率100%,针道感染4例(4%)。结论:固定支架是治疗下肢骨折的有效方法,做到术前、术后科学细致的护理,得到患者的积极配合,可使并发症降至低,获得满意效。

    作者:张宏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中医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中医治疗法在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4年9月-2015年9月期间,我院收录的50例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不同患者病症状态实施中医治疗方案,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治疗、体外治疗等4种方式,与1个月后回访调查,详细记录每一位患者的康复情况。按照中医消化内科标准,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等4个标准,统计各标准康复人数。结果: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以排便异常为主要症状,同时伴有腹痛、腹胀、腹泻;胃灼热、恶心、呕吐等症状,多数患者均存在2种以上病症。本次50例中,49例有效,总有效率98%,仅1例患者由于病症复杂,延长治疗2周,同样痊愈。结论:中医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效果显著,结合实际病况选择针对性方法,可促进病症痊愈。

    作者:龙启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双歧杆菌活菌与蒙脱石散联合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近期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活菌与蒙脱石散联合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近期治疗成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4月份期间儿科收治的小儿腹泻患儿70例,采用数字随机方式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儿各36例,对照组采用蒙脱石散治疗,观察组则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双歧杆菌活菌治疗。然后,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儿在接受临床诊治后,小儿腹泻状况均有所改善,双歧杆菌活菌来联合蒙脱石散进行小儿腹泻治疗,其临床治疗效果更佳,差异具有显著性(O<0.05)。结论:双歧杆菌活菌与蒙脱石散联合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近期疗效显著,可应用于今后的小儿腹泻治疗中。

    作者:李先强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臭氧联合阴道塞药治疗妇科手术前阴道炎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索臭氧联合阴道塞药治疗妇科手术前阴道炎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中心120例阴道炎患者,收治时间均集中在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期间,并对此次研究患者进行动态随机化分为2组,每组6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臭氧联合阴道塞药+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臭氧联合阴道塞药+优质护理。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溃疡愈合时间、脓性分泌物消失时间、阴道充血率、外阴瘙痒率、PH 值阴性率均存在差异(O<0.05)。结论:在臭氧联合阴道塞药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可有效改善阴道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率。

    作者:李亚雪;丁香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研究分析急诊内科上消化道出血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急诊内科上消化道出血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医学研究选择我院急诊内科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之间收治的16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接受西药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总有效率为80%,两组观察对象临床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O<0.05)。结论:急诊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较为满意的效果,且治疗安全性更高,因而具有较高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作者:吴承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心内科应用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资料研究

    目的:分析心内科应用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心内科收治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40例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作为对照组;另40例加用倍他乐克治疗,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82.5%,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0.05)。治疗后观察组血压水平、心率和 LVEF 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0.05)。结论: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显著,有利于恢复患者的心功能,改善预后质量。

    作者:李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HHcy、高脂血症与心脑血管病变

    同型半胱氨酸是氨基酸代谢的中间产物,正常情况下体内维持在一定范围之内,当同型半胱氨酸升高时,会引起心脑血管疾病。本文主要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脂血症与心脑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张素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护理影响

    目的:探讨膝关节置换术后护理要点。方法:针对68例膝关节置换术后护理计划进行总结。结果:膝关节疼痛解除,功能改善,纠正膝关节畸形,膝关节长期稳定结论通过计划性护理,患者生活质量提高,膝关节症状缓解,功能改善。

    作者:张倩;黎庆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浅析催产素引产致羊水栓塞抢救成功1例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催产素引产致羊水栓塞的护理要点。方法:对羊水栓塞的原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护理要点进行总结。结果:患者在治疗9 d 后痊愈出院,随访2个月无异常。结论:产程中应合理、谨慎应用催产素;对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的孕产妇,应警惕羊水栓塞的发生;早期应用肝素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魏彩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卡泊芬净治疗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卡泊芬净治疗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医院2014年8月到2015年7月期间诊治的重症患者中抽取70例作研究对象,对其采取卡泊芬净治疗,评估其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并分析其真菌学检出情况。结果:①本组70例患者检出非白色念珠菌所占比例高,为51.64%(O<0.05);②本组患者确诊、临床诊断和拟诊时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是78.13%、82.14%和60.00%,不良反应发生率是5.71%。结论:卡泊芬净治疗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肯定,安全性较高,可作为重症患者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理想药物之一。

    作者:玉习柱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高血压病人在社区规范管理中的体会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人在社区规范管理下采取干预措施后对血压的控制达标情况。方法:随机抽取74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综合性管理措施:给予药物干预、特殊病例分析和指导、举办健康大讲堂以及发放资料和跟踪随访等。结果:干预后的血压控制效果明显提高,且对高血压病的知识知晓率、服药率、和血压控制率明显高于干预前。结论:社区管理对高血压病人实施综合性的管理措施后,大大提高了患者对高血压病的认知水平,有效的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内,缓解了由药物带来的身体上的不适,提高了生活质量。

    作者:苏丽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奥曲肽治疗急性胰腺炎(AP)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探究

    目的:探讨奥曲肽治疗急性胰腺炎(AP)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于2015年4月到2016年4月间,在我院选择60例 AP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n=30)和奥曲肽组(n=30),常规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奥曲肽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取奥曲肽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奥曲肽组患者腹痛缓解、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少,O<0.05。奥曲肽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高,O<0.05。结论:奥曲肽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患者治疗效果,可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推广。

    作者:何学玲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平肝化痰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平肝化痰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自2014年7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144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患者,并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有72例。实验组患者进行平肝化痰法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单一西医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情况(NIHSS)进行统计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NIHSS 和中医症候评分方面均好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患者对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改善程度比对照组更加明显,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0.05)。结论:平肝化痰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具有非常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血脂情况和神经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包维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探讨内固定加植骨治疗肱骨干骨折术后骨不愈合的疗效

    目的:研究钢板内固定加植骨治疗肱骨干骨折术后骨不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整理收集我院56例肱骨干骨折术后骨不愈合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采用钢板内固定加植骨治疗的临床效果,记录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后进行汇总分析,研究在肱骨干骨折属于骨不愈合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56例患者的手术进行的基本顺利,但在患者的治疗后期,出现3例患者伤口感染,骨折不愈合,2例患者的桡神经损伤,但骨关节和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其他患者的骨折均顺利愈合,整体患者的临床满意率较高。结论:在肱骨干骨折术后骨折不愈合患者的治疗期间,采用钢板内固定加植骨治疗的临床效果较为理想,临床值得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张治家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成都市金牛区2011年~2015年剖宫产率变化情况分析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变化趋势,寻求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共计55217例住院分娩产妇的分娩方式资料,分析剖宫产手术指征的构成变化情况。结果:剖宫产率逐年下降,从50.35%降至41.63%,医学指征剖宫产率逐年上升,所占比例从58.99%上升至80.49%,而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率所占比例从41.01%逐年下降至19.51%。结论:剖宫产率处于较高水平,降低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率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作者:李偶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300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情况及耐药分析

    目的:分析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情况与耐药性。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间我院各科收治的疑似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735例,采集患者的标本并用 IST 试剂盒实施支原体培养与药敏试验,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支原体培养呈阳性者300例,阳性率为40.8%,人支原体(Mh)、解脲脲支原体(Uu)、Mh+Uu 的阳性率分别为2.3%、72.6%和25.0%。经药敏试验发现,支原体对交沙霉素、多西环素、普那霉素的耐药性较低,仅为7.0%、6.3%和2.7,对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红霉素的耐药性较高,分别达35.0%、46.0%、与56.3%。结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中阳性率高的为 Uu,在治疗支原体感染时要结合药敏结果选择适合的抗生素,而交沙霉素是目前首选的抗菌药物。

    作者:陈志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关于老年心血管神经症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对老年心血管神经症疾病的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的分析与探讨。方法:采取中药疗法、药物保守疗法、患者心理疗法等来应对。结果:对老年人副作用小,治疗效果显著。结论:中西医结合方式,药物保守疗法对老年心血管神经症有改善效果,并且药物副作用小,治疗方法安全、稳定、有效。

    作者:岳雄丽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动脉硬化性脑梗塞68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动脉硬化性脑梗塞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68例动脉硬化性脑梗塞患者进行研究,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接受中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4.1%)显著高于对照组(7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显著差异,O>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7.7±1.5)显著低于对照组(13.7±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动脉硬化性脑梗塞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芦晓燕;李虎元 刊期: 2016年第09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