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桂琴
探讨老年病人基础护理的薄弱环节,并总结应对的措施。方法:对2014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226例老年病的基础护理情况进行分析,包括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具体信息的了解、饮食护理情况、生活护理状况及医疗设施运作情况等。结果:基础护理问题主要包括生活护理、熟悉病情、饮食护理、防护措施、输液管理、压疮管理和引流护理等。其中以生活护理和熟悉病情欠缺为主,所占比例分别为19.0%和15.0%。因此需加强医院规章制度的完善、护理人员的态度和临床巡视等。结论:分析老年病人基础护理的薄弱环节,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提高患者的康复质量。
作者:周红燕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可弯曲空心探针在复杂肛瘘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数字随机方法,从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接收治疗的复杂肛瘘患者中,随机抽取64例进行研究,并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常规组,每组各有患者32例。其中常规组采取传统的探针或者单用染色造影进行诊疗,观察组采取可弯曲空心探针与联合染色造影诊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肛门控制功能、手术时间以及治愈率、复发率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20.5±3.5)min、住院时间为(20.0±0.5)d,一次性治愈率为100%、复发率为0%;显著优于常规组的(48.8±2.5)min、(35.8±1.5)d、81.25%、15.62%;两组治疗疗效对比有显著差异(O<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可弯曲空心探针在复杂肛瘘诊治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价值加高,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韦家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针对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的临床对比研究进行探析。方法:本次的研究对象选自本院妇产科收治的难治性大出血患者46例,并按照数字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3例,其中行导管动脉栓塞术进行止血治疗的一组为观察组,行髂内动脉结扎术进行止血治疗的一组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手术时间、流血时间、出血量以及子宫切除率的对比中,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对比差异(O<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妇产科大出血患者采用导管动脉栓塞术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可以使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流血量大大减小,同时还可以使子宫切除率得到有效的减少,保障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该方法值得广泛推广及应用。
作者:陈君辉;李科兰;米正容 刊期: 2016年第09期
随着肿瘤学科的发展,抗癌新药以及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对肿瘤护理人员的需求不断增大,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实施肿瘤专科护士的培训,是提升临床护理水平的有效举措,也是对肿瘤患者的生命和健康高度负责的有效保障。通过专科护士培训,培养出一批具有高水平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的专科护士,为肿瘤患者提供更加贴近需求的、高质量的护理服务[1]。人文关怀是护理的核心内容,随着社会对人文关怀的日益重视,培养肿瘤专科护士的人文关怀能力,已成为21世纪临床护理及护理教育者所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通过调研我市综合医院的专科护士培养实践,使肿瘤专科护士具备关怀意识,学会关怀行为,在临床中渗透人文关怀。报告如下。
作者:余龙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急诊内科上消化道出血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医学研究选择我院急诊内科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之间收治的16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接受西药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总有效率为80%,两组观察对象临床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O<0.05)。结论:急诊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较为满意的效果,且治疗安全性更高,因而具有较高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作者:吴承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究不同助产方式配合无保护会阴接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5年8月于本医院经阴道分娩的1857例初产妇,根据接生方处理法的不同,将398例无保护会阴接生的产妇分为 A 组,将459例用导乐分娩配合无保护会阴接生的产妇分为 B 组,将418例用双侧会阴神经阻滞麻醉配合无保护会阴接生的产妇分为 C 组,将582例同时用双侧会阴神经阻滞麻和导乐分娩配合无保护会阴接生的产妇分为 D 组。比较四组接生的成功率、疼痛情况和会阴完整率等临床效果。结果:发现 D 组的接生成功率、疼痛情况、会阴完整率和新生儿的健康评分均高于其余3组,第二产程时间和产后出血少于其余3组,产妇情绪状态和产妇满意度优于其余3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O<0.05)。结论:双侧会阴神经阻滞麻醉与导乐助娩配合无保护会阴接生安全有效且接生质量较高。
作者:施双燕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通过岗位晋级,加强手术室护士队伍的科学管理,稳定和发展手术室护士队伍,调动手术室护士工作积极性,提高手术室护士的岗位胜任力及手术室护理科学管理水平。方法:2014年1月起,我科将岗位晋级应用于岗位管理中。调查并分析,实施岗位晋级管理前后护士岗位胜任力,患者、医生及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岗位晋级管理后护士岗位胜任力,患者、医生及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都较实施前有所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O<0.05)。结论:通过岗位晋级,使手术室护士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各尽所能,使人力资源得到合理的应用,岗位管理与绩效考核并轨。手术室岗位晋级的实施,能够加强学科建设,提升专科内涵,提高岗位胜任力,为患者及临床医生提供全面全程更优质的护理服务及手术配合,减少护理安全隐患及差错,有利于激励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作者:张静;陈锐;李静;李璇;罗莎;李桂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对责任制助产护理干预在妇产科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调查。方法:抽选84例准备分娩的患者,将其随机平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采用责任制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分娩结局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仅有1例新生儿窒息病例,无产后出血病例,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O<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8.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1%,比较存在明显差异,O<0.05。结论:责任制助产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分娩结局,同时能够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作者:董燕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在普外急诊手术中采用腹腔镜微创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普外急诊患者62例,对其实施腹腔镜微创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经临床研究发现,通过腹腔镜进行检查的患者全部得到确诊,且术后并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及致死的现象,临床诊断治疗效果十分显著。结论:在普外急诊中积极应用腹腔镜微创的技术对病人进行诊断和治疗,能够有效的提高对病人所患疾病的诊断准确率,为实施抢救争取了宝贵而充分的时间,有利于成功挽救病人生命,并能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所需时间,提高治愈率,作用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勋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研究骨科老年病人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72例老年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普通组和综合组,各有36例患者。给予普通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手段,综合组则在普通组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心理护理措施。分析两组患者经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经护理后,综合组的综合护理满意度(97.22%)明显高于普通组(83.33%),O<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骨科老年病人实施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有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红;李静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胆木浸膏糖浆治疗小儿急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12月间收治的98例小儿急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9例患儿采用苯酚滴耳剂进行治疗,观察组49例患儿采用胆木浸膏糖浆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的病情减轻情况和耳痛情况。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9%,对照组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7.6%,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0.05;同时,患者24h 后、3d 后病情改善情况对比,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O<0.05。结论:在小儿急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胆木浸膏糖浆治疗,能够在短时时间内减轻患者的病情,患儿耳痛的情况也得到有效缓解,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孟繁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对运动创伤性滑膜炎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从我院选取36例患有运动创伤性滑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曲安奈德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爱维治治疗,观察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6.7%,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0.05)。结论:对运动创伤滑膜炎患者来说,采用爱维治治疗方法具有显著疗效,应当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赵红兵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新活素治疗急性左心衰的疗效及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以160例急性左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组方式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依据 ESC 急慢性心衰指南标准接受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使用新活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血液动力学、肾功能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LVEF 分数、PCWP 降低值、PAP 降低值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有效率、LVEF 分数、PCWP 降低值、PAP 降低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 LVEDD 分数、LVESD 分数及 Scr、BUN 差异不显著。结论:新活素治疗急性左心衰的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不影响患者的肾功能。
作者:卫锦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高龄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肺部感染的预见性护理措施。方法:针对14例高龄胃肠道肿瘤患者的不同特点,采取积极护理措施,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结果:14例高龄患者围手术期间,均未发生肺部感染,顺利出院。结论:高龄胃肠道肿瘤患者,经过充分术前评估,针对性治疗,细致的术后护理,能有效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
作者:余建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究剖腹产术后创口感染裂开的临床处理办法,以及此处理方法在临床治疗上的效果。方法:本次选取了本乡镇卫生院中自2011年3月至2014年5月期间进行剖腹产术后创口感染裂开的患者60例,并针对所有患者在使用常规处理的基础之上,再使用茶油和生姜相结合的治疗方式来对伤口进行填塞,并通过观察此方式的临床效果并对其进行分析,来探求其在创口感染裂开中实施的效果。结果:结果显示,在本文选取的60例(剖腹产术后创口感染裂开)患者中,使用茶油联合生姜的方式来对其伤口进行填塞,患者的创口感染处裂开的情况全部愈合,平均愈合的时间为(21.9±3.9)天。结论:在进行剖腹产手术之后,在出现创口感染裂开现象的位置,使用茶油和生姜相结合的治疗方式,能够明显的缩短创口的愈合时间,大大减少了患者的病痛和缩短了患者康复时间。
作者:邵乔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对酒精性肝病的治疗效果,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探究和分析。方法:在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的酒精性肝病患者中,随机选择32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6例。在对照组的酒精性肝病患者中,对其使用常规的西医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在观察组中,对患者使用使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在两组患者治疗的3个月后,对患者的临床指标变化以及治疗效果进行检测,并分析其差异。结果: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变化,发现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0.05)。然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发现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效果,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0.05)。结论:在酒精性肝病治疗中,使用中西医综合治疗方法对患者的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具有有效的改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酒精性肝病的治疗效果,具有很大的临床价值。
作者:陶立富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卡泊芬净治疗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医院2014年8月到2015年7月期间诊治的重症患者中抽取70例作研究对象,对其采取卡泊芬净治疗,评估其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并分析其真菌学检出情况。结果:①本组70例患者检出非白色念珠菌所占比例高,为51.64%(O<0.05);②本组患者确诊、临床诊断和拟诊时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是78.13%、82.14%和60.00%,不良反应发生率是5.71%。结论:卡泊芬净治疗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肯定,安全性较高,可作为重症患者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理想药物之一。
作者:玉习柱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总结针对儿童肺炎患者实施的具体护理方法及措施。方法:选取本院于2014.11-2015.11期间收治的238例儿童肺炎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其护理方法及具体护理措施,观察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选取本院收治的238例儿童肺炎患者,其中178例患儿经治疗及护理后疾病治愈,30例患儿病情恢复良好,7例患儿病情有所恢复,23例患儿经治疗后病情无进展,疾病治疗有效率为215例(90.34%);本次研究中只有23例患儿出现持续不退的高热,并发症发生率为(9.66%)。结论:针对肺炎患儿实施全程护理干预措施,遵医嘱为患儿家长进行用药指导,嘱咐其为患儿提供营养丰富饮食,以便更好帮助其恢复健康,大部分患儿临床疗效较好且出现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代群;罗冰梅;马茹;文梦灵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和相关治疗的方法。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100例妊娠期血小板减少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妊娠期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主要发病原因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以及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在临床治疗时可以补充血源以及血小板。结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以及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是导致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在对患者实施临床治疗时可以使用针对性补充的手段进行治疗,但并不主张对新生儿实施预防性治疗。
作者:王青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究拉米夫定在乙肝肝硬化治疗中效果。方法:按照时间顺序,将我院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间收治的6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分为两组,采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30例)和采用拉米夫定治疗的观察组(30例),对比并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肝功能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0.05)。结论:对乙肝肝硬化患者实施拉米夫定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吴应渊 刊期: 201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