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燕
目的:主要研究了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的手术方法与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1月-2016年5月间收治的74例白内障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37例,接受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37例,接受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力情况,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O<0.05);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情况,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O<0.05)。结论:超声乳化术在治疗白内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助于快速改善患者视力情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应该在临床上做进一步推广。
作者:晁晓鹏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与分析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方法:选取研究对象为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42例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根据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42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组。对照组20例,实验组22例,予呼吸机常规治疗给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在呼吸机治疗基础上,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恢复情况,治疗效果。结果:经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后,试验组新生儿 MAP 水平、高浓度氧持续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据计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0.05)。结论:在常规呼吸机治疗基础上,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有利于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并可改善预后,但仍需更多更全面试验,以验证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李庆宏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针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病采用西医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并分析。方法:选取在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6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48例)和参照组(48例),给予参照组以常规治疗方式,予以研究组患者实施克拉霉素同兰索拉唑进行治疗,比较临床效果。结果:经不同方式治疗以后,研究组及参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83%和75.00%,结果显示研究组优势显著(O<0.05);对比幽门螺杆菌的清除率,研究组(91.67%)明显高于参照组(72.92%)(O<0.05)。结论:对具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病患者采取克拉霉素联合兰索拉唑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利于清除幽门螺杆菌。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风帆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丹参酮胶囊联合克拉霉素结合1450nm 激光治疗面部痤疮的临床综合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患者2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维 A 酸乳膏外用,试验组给予丹参酮胶囊联合克拉霉素结合1450nm 激光治疗,对照组仅给予丹参酮胶囊联合克拉霉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综合价值。结果:试验组治疗后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经卡方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0.05)。结论:丹参酮胶囊联合克拉霉素结合1450nm 激光治疗面部痤疮具有良好的疗效,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可靠。
作者:单利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膝关节置换术后护理要点。方法:针对68例膝关节置换术后护理计划进行总结。结果:膝关节疼痛解除,功能改善,纠正膝关节畸形,膝关节长期稳定结论通过计划性护理,患者生活质量提高,膝关节症状缓解,功能改善。
作者:张倩;黎庆 刊期: 2016年第09期
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在临床中被广泛的应用,积累了较多的发展经验。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腹腔镜手术在泌尿外科临床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相比传统手术而言,腹腔镜手术具有手术切口小,术后恢复快,有效的缓解了患者的疼痛,对患者的有效预后产生正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腹腔镜手术在泌尿外科临床中的发展现状和进展进行研究,为腹腔镜手术在泌尿外科临床更好的应用提供可靠地依据。
作者:王杨椿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并发严重出血的护理对策。方法:纳入此研究中的40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于2012年2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并发严重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相应的护理对策,分析其护理效果。结果:40例患者采用保守治疗后无显著效果,随后经过栓塞手术方法予以治疗,术后2天患者均止血。结论: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并发严重出血患者在治疗后对其病情进行观察,并采用相关护理对策,能够缓解其出血症状。
作者:唐孝英 刊期: 2016年第09期
患者,女31岁,停经25+3周,第二胎活胎,第一胎自然分娩,未有输血史。孕期体检:乙丙肝、梅毒、艾滋病、生化常规。结果:肝功能正常,梅毒、艾滋病阴性,用ELISA方法检测特异性抗 HCV 抗体,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丙肝抗体的检测,抗HCV抗体强阳性,同一批号,同一盒反应板复检丙肝强阳性,随后诊断该患者为丙肝病毒感染。留取血清-20度保存。四个月后,患者停经40周,重新抽血复查丙肝,不同批号反应板结果HCV抗体阴性,冰冻血清复检结果 HCV 抗体阴性,排除了该名患者感染丙肝病毒的可能。
作者:张宝琴;李世龙;李文建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究康妇炎胶囊联合左氧氟沙星甲硝唑治疗盆腔炎及人工流产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4年3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99例盆腔炎患者,将其分为对照1组和治疗1组,对照1组采用氧氟沙星甲硝唑进行治疗,治疗1组在对照1组基础上应用康妇炎胶囊进行治疗,对两组预后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另外选择99例接受人工流产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2组和治疗2组,对照2组采用氧氟沙星甲硝唑进行治疗,治疗2组在对照2组基础上应用康妇炎胶囊进行治疗,对两组预后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对照1组的总有效率为69.3%,明显低于治疗1组的88%,各项数据比较差异性比较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O<0.05)。对照2组的疼痛率为36.7%,治疗2组的疼痛率为14%,治疗2组的疼痛率明显低于对照2组,各项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O<0.05)。结论:康妇炎胶囊联合左氧氟沙星甲硝唑在治疗盆腔炎及人工流产术后有重要的作用,能促进患者机体的康复,减少不良反应,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翠碧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健康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6年5月共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86例,将186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93例,对照组93例,进行此次实验研究。结果:经此次实验研究,治疗后实验组的日常生活、社会活动、抑郁症状、焦虑状况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 FVC(L)、FEV(L)、FEV/FVC(%)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健康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能够起到良好的作用,并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促进患者疾病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周静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治疗对于哮喘病人的治疗效果,服务于临床。方法:纳入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入我院呼吸科的哮喘中度急性发作患者78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人,对照组常规给予吸氧、镇咳、祛痰及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h 喘息症状缓解率、喘息症状显著缓解时间、肺部哮鸣音基本消失时间、静脉给予甲泼尼松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以及治疗产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2h 喘息症状缓解率64.10%、喘息症状显著缓解时间3.65±0.31天、肺部哮鸣音基本消失时间5.54±0.47天、静脉给予甲泼尼松时间6.17±0.28天、平均住院时间7.69±0.62天,;对照组治疗2h 喘息症状缓解率35.90%、喘息症状显著缓解时间4.82±0.41天、肺部哮鸣音基本消失时间8.28±0.65天、静脉给予甲泼尼松时间8.52±0.61天、平均住院时间10.31±0.65天;均存在显著性差异(O<0.05)。观察组与对照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O>0.05)。结论:雾化吸入治疗有利于促进哮喘急性发作缓解,效果显著且安全。
作者:桑恒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胆结石引起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中所收治的50例因胆结石所引起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比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各25例,其中,实验组采用常规护理的同时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详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结果:实验组的感染消退时间、死亡率、肠瘘发生几率、手术再次治疗机率及住院时间上要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O<0.05)。结论:针对因胆结石引起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效率,缩减住院时间,降低死亡机率,同时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使患者得到更全面的护理。
作者:陈志云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刮除术对病毒疣的治疗效果。方法:纳入确诊病毒疣患者98人,其中寻常疣患者63人,跖疣患者16人,扁平疣患者5人,尖锐湿疣患者14人,采用刮除术进行治疗,随访六个月,统计刮除术一次治疗治愈率和复发率。结果:经刮除术治疗后,寻常疣患者一次治愈率93.33%(复发率6.67%),跖疣92.86%(复发率7.14%),扁平疣100.00%(复发率0.00%),尖锐湿疣78.57%(复发率21.43%)。结论:刮除术治疗病毒疣治愈率高,复发率低,是治疗病毒疣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吉林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9例霉菌性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89例,两组均给予硝呋太尔制霉菌素阴道软胶囊1枚,以7d 为一个疗程。治疗组在西医的治疗基础上加用苦参汤外用配合针刺穴位治疗法,治疗后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疗效显著。
作者:王思芬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急诊内科上消化道出血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医学研究选择我院急诊内科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之间收治的16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接受西药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总有效率为80%,两组观察对象临床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O<0.05)。结论:急诊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较为满意的效果,且治疗安全性更高,因而具有较高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作者:吴承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临床中实行个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在我科治疗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中选取9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 a、b 两组,各45例。对 a 组实行个性化护理,对 b 组实行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舒张压、收缩压、餐后血糖及空腹血糖等血压及血糖指标水平组间对比,差异不大(O>0.05)。护理后,a 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餐后血糖及空腹血糖等指标均低于 b 组患者,差异均显著(O<0.05)。结论: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临床中实行个性化护理,可有效改善和稳定患者血压及血糖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招运;樊令萍;梁裕英 刊期: 2016年第09期
中风亦称脑卒中,是急性发生的血管或血流异常引起的脑血液循环障碍而致神经功能缺损综合征[1]。该病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及复发率均呈上升趋势,逐渐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2]。在其众多并发症中,便秘是较为常见的,也是影响疾病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据调查,中风后便秘的发生率达30%-60%[3]。
作者:马小娟;杨春林 刊期: 2016年第09期
患者,男性,31岁,因“发作性心悸1年余,再发1天”入院。既往无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饮酒、特殊用药,无特殊家族史。患者于1年余前踢足球中突发心悸不适,无明显胸闷、胸痛、放射、头晕、恶心等不适,平卧休息2、3min 症状消失,未在意,未诊治,入院前1天患者在连续打棒球8小时后再发心悸不适,性质同前,急就诊于当地医院,行心电图(当时心悸不适部分缓解)提示窦性心律(76次/分),广泛导联 ST 段平直压低0.2-03mv(AVR 导联 ST 段太高0.2mv)。其心悸不适共持续约50min 后方缓解,为求诊治收入我院。入院查体未见异常。入院心电图:窦性心律,大致正常心电图。阳性化验:入院第1天全血肌红蛋白152.000ng/ml ↑,全血肌酸激酶同工酶15.3000ng/ml ↑,全血肌钙蛋白I 0.401ng/ml ↑;入院第2天全血肌红蛋白70.800ng/ml ↑,全血肌酸激酶同工酶18.500ng/ml ↑,全血肌钙蛋白 I 1.310ng/ml ↑;入院第3天全血肌红蛋白53.800ng/ml ↑,全血肌酸激酶同工酶4.500ng/ml,全血肌钙蛋白 I 0.401ng/ml ↑。入院第6天全血肌红蛋白21.200ng/ml,全血肌酸激酶同工酶0.988ng/ml,全血肌钙蛋白 I 0.041ng/ml ↑。余化验未见有意义阳性表现。入院后监测生命体征平稳,心电监测未见心律失常。入院诊断:急性非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为明确诊断,进一步行胸片、心脏彩超、冠脉造影、心脏核磁、核医学心肌灌注及代谢显像均未见异常。
作者:张青青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手术室整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130例手术治疗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临床路径模式护理,评价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和抑郁情况,统计护理差错发生几率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 SAS、SDS 评分、护理差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SAS、SDS 评分、护理差错发生率及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提高手术室整体护理工作质量,消除患者不良情绪,减少护理工作差错,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作者:张文红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为了能够有效降低儿科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则需要对儿科护理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经常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3月—2015年9月因儿科疾病至就诊的60例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设为试验组,同时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3月因儿科疾病至该院就诊的6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设为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管理,而试验组患儿则采取风险防范式护理,比较不同护理模式对护理质量、满意度等的影响。结果:经过研究发现,试验组护理质量评分和对照组相比明显占据优势,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0.05);试验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的发生率则明显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0.05)。结论:在儿科的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防范式护理,不仅提高了护士服务质量,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为医院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王文敏 刊期: 201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