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丹黄通络丸质量标准的研究

伍晓群;李跃辉

关键词:丹黄通络丸, 质量标准, HPLC法, 黄芪甲苷
摘要:目的:建立丹黄通络丸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显微鉴别法对丹黄通络丸方中黄芪、天麻、茯苓等进行显微特征鉴别;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方中丹参、全蝎进行TLC定性鉴别;采用HPLC-ELSD法对方中黄芪甲苷含量进行测定,并进行方法学考察.结果:黄芪甲苷在0.414 ~4.14mg(r =0.9997)范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100.19%,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RSD均小于3.0%.结论:所建立质量标准方法稳定,重复性好,可有效控制成品质量.
湖南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臭氧定点注射“肩三针”穴位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34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臭氧定点注射“肩三针”穴位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肩周炎患者按就诊的先后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治疗组以臭氧定点注射“肩三针”穴位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肩三针”电针治疗.在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疼痛改善程度和临床综合疗效差异,并于治疗结束后第2、3个月进行动态随访,并比较随访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完成1周的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0%,对照组为94.1%;随访临床疗效,第2个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1%,对照组为85.3%;第3个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2%,对照组为79.4%,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1周疼痛评分治疗组为(3.15±1.47)分,对照组为(5.63±1.74)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臭氧定点注射“肩三针”穴位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肩周炎患者疼痛及临床症状,且远期效果稳定,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潘忠益;李威;徐芸;夏杨;张照庆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凉血化瘀解毒法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3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凉血化瘀解毒法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紫癜方治疗,疗程均为2周.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皮疹消退时间、腹痛缓解时间和关节肿痛缓解时间.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对照组为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皮肤紫癜消退时间及关节肿痛缓解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腹痛缓解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凉血化瘀解毒法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效果显著,紫癜方对于小儿单纯皮肤型紫癜疗效佳,运用中药治疗小儿紫癜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石艳红;肖达民;张春红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对其描述古已有之,中医学将其归为“痹症”、“痿证”“不仁”等范畴.《丹溪心法》中详细介绍了DPN的表现,“腿膝枯细,骨节酸疼”.《素问·痹论》介绍了本病的发病机理:“病久入深,营卫之行涩,经络时疏,故不通,皮肤不营,故为不仁.”《王旭高医案》也曾多次描述其症状,如:“消渴日久,但见手足麻木,肢凉如冰.”《证治要诀》载:“三消久之,精血既亏,或目无所见,或手足偏废如风疾,非风也.”由于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和检测方法,其患病率在10% ~ 96%不等[1].本病通常起病不明显,加上由于诊断标准的不统一及检测方法的的不规范,导致很多患者误诊、漏诊,直至出现局部溃疡及感染(严重的败血症)、糖尿病足致截肢才被发现.由此可见,及早诊断与治疗DPN对于减少糖尿病致残率、致死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朱英;娄锡恩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Meta分析

    目的:评价中医药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Pubmed,根据纳入标准,收集单独使用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与西医治疗对照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纳入的RCT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0项RCT,共803例患者.中医药组或中西医结合组与西医组比较的总有效率,结果显示中医药组或中西医结合组与西医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3.73,95%CI(2.56,5.41),P<0.00001].结论:中医药在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方面有一定的疗效.

    作者:何帆;曾家耀;王宇坤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银翘散治疗吸入型糖皮质激素致儿童口咽部白色念珠菌感染1例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儿童时期常见的慢性肺部疾病,早期诊断及规范化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中国《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强调吸入型糖皮质激素(inhaled corticosteroids,ICS)是哮喘急性发作及长期控制的一线药物.近年来随着ICS在临床应用的普及,人们广泛关注于其显著的疗效和全身毒副作用,却忽视了其局部毒副作用,如口周皮炎、咽炎、口腔口咽念珠菌病等.笔者(第一作者)跟师运用银翘散治疗因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所导致的儿童口咽部白色念珠菌感染疗效肯定,现介绍如下.

    作者:曲虹;胡淑萍;孙希焕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清热解毒祛湿外洗方对肺癌靶向药物服药者药物性皮疹疗效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清热祛湿解毒外洗方对肺癌靶向药物服药者药物性皮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诊断证实,且给予肺癌靶向药物吉非替尼、厄诺替尼、盐酸埃克替尼片治疗后出现药物性皮疹的情况,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用外洗剂进行治疗,治疗组则给予自拟中药方外洗进行治疗,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并分析治疗组中不同皮疹分级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66.7%,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1度皮疹患者治疗有效率(100.0%)显著高于2度皮疹患者(95.5%)及3度皮疹患者(8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自拟的清热祛湿解毒外洗中药治疗肺癌靶向药物服药者药物性皮疹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阳;邓天好;王云启;梁慧;李玉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肺复康方联合分子靶向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30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肺复康方联合分子靶向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肺复康方联合埃克替尼治疗,对照组单用埃克替尼治疗.观察两组近期疗效、临床主症疗效、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不良反应等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结论:肺复康方联合埃克替尼治疗NSCLC疗效较好,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并降低毒副反应的发生.

    作者:高佩;王云启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十二指肠克罗恩病1例报告

    克罗恩病是一种以肠道慢性炎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免疫功能紊乱有关,可发生于从口腔到肛门的消化道任何部位.病程表现为急性发作和缓解交替出现.克罗恩病在不同种族间发病率有明显差异,亚太地区以印度、日本及中东发病率高[1].但近年来,我国克罗恩病发病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与1989~1993年比较,2004 ~ 2008年克罗恩病发病率增高了8.5倍[2].笔者(第一作者)跟随导师学习期间,诊断十二指肠克罗恩病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邵成恺;曹泽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吴清明运用仲景“和”法治疗肝郁气滞型失眠经验

    介绍吴清明教授运用“和”法治疗肝郁气滞型失眠的经验.对和法的基本认识进行了阐述,认为失眠的基本病机是肝郁气滞,气血不畅,神不安则不寐;营卫不从,阴阳失调,昼不精夜不寐.治疗当和解枢机,畅达气血,神安则寐;调和营卫,阴阳乃和,昼精夜寐.临证常用小柴胡汤合桂枝龙骨牡蛎汤加减.

    作者:谢瑶;肖靓宜;王凌燕;唐学;张鑫;吴清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立舒酊治疗软组织挫伤32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立舒酊治疗软组织挫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软组织挫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治疗组采用立舒酊治疗,对照组采用扶他林乳膏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6%,对照组为68.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疼痛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舒酊可显著改善软组织挫伤患者运动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潘远伟;罗宗富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黄秀深治疗原发性痛经1例

    黄秀深教授系成都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硕士生导师,从事医、教、研近40余载,擅长内、妇、儿科等疑难杂症,常获奇效.黄师认为原发性痛经与肝、脾、肾相关,结合其行经规律,选用小柴胡合四君子汤加减,疗效显著.笔者学习期间有幸跟随黄师坐诊,总结其在治疗妇科原发性痛经方面的经验,现举例介绍如下.

    作者:王吉娥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谢春光防治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之共性病机探讨

    糖尿痛大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病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如何有效防治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值得临床医师思考及应对.本文基于对谢春光教授治疗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处方用药的理解,以方测证探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共性病机.

    作者:邱雪庆;谢春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中医辩证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语言康复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护理对于脑卒中患者语言康复的效果.方法:将500例脑卒中语言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护理.分别于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进行改良波士顿汉语失语症测试,评定疗效.结果:两组护理干预前后组内比较及干预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语言康复有较好效果,可以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艳春;何苑芬;李少琴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杉树皮夹板外固定的历史溯源及研究进展

    中医正骨使用夹板进行外固定具有悠久的历史.夹板固定是整个骨折脱位治疗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具中医特色的一项技术.目前根据取材来源不同,夹板可以分为杉树皮夹板、柳木夹板、竹夹板、硬纸夹板等等不同种类.杉树皮夹板具有材质轻盈、富有弹性、透气疏风、易于更换等优点,是我国南方特别是广东传统的正骨外固定材料.现将杉树皮夹板固定的历史溯源、现代研究及其临床应用做一探讨,综述如下.

    作者:虎群盛;黄枫;姜自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耳穴压豆联合中药贴敷对早期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耳穴压豆联合中药贴敷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2型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糖尿病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耳穴压豆和中药贴敷.比较两组护理后的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含量(HbAIC)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FPG、FINS、HbAIC、HOMA-I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压豆联合中药贴敷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显著,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方平;郭敏英;何珍秀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乳腺癌胸壁转移验案1则

    乳腺癌发病率居全球恶性肿瘤第二位,仅次于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影响女性健康甚至危及生命.乳腺癌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治疗、内分泌治疗、放疗、化疗及分子靶向治疗,目前仍以根治性手术为基础.上述疗法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亦侵害正常组织细胞,此时中医药“高效小毒”的特性受到亲睐与肯定.张莹教授门诊收治乳腺癌胸壁转移1例,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蕾;张莹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阳化气,阴成形”理论对肥胖症的指导

    “阳化气,阴成形”理论在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诊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对肥胖症也起着积极的指导作用.阳气亏虚,则“阳化气”功能就不足;阴气太盛,则“阴成形”功能就太过.两者均会使过剩的“阴精”垃圾堆积于体内,无法化生及转化,这是肥胖症的病因.“培补阳气”是肥胖症的根本治法,应贯穿于整个肥胖症的始终.

    作者:魏宏;沈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芪归通络汤防治化疗后手足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芪归通络汤浸泡对化疗后手足综合征(HFS)的防治效果.方法:将117例确诊为恶性肿瘤并准备进行化疗的患者随机分为4组,在化疗的同时治疗组50例采用芪归通络汤中药浸泡,对照1组30例采用聚维酮碘浸泡,对照2组19例口服维生素B6片,对照3组18例不进行任何其他治疗.结果:各组功能行为状态改善情况比较,治疗组的提高稳定率明显高于对照1、2、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HFS发生情况比较,除在第1个疗程中各组Ⅱ、Ⅲ、Ⅳ级HFS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疗程的HFS发生率治疗组均明显低于各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各组神经电生理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芪归通络汤浸泡能明显降低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HFS的发生率,且能显著减轻手足综合征发生的程度,提高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周胜涟;陈州华;徐婪;龚辉;丁佩;张海燕;吴京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虫类药在肺纤维化治疗中的应用

    介绍虫类药在肺纤维化治疗中的应用.虫类药性喜攻逐走窜、通经达络,有植物类药不可及之优势.针对肺纤维化以虚为本,痰、瘀、毒为标的病机特点,施以虫类药取得了良好效果.

    作者:刘庆银;李燕村;刘静;任玉娇;张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实验研究进展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以胃黏膜上皮和固有腺体萎缩,数目减少,黏膜变薄,常伴有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由于其反复发作且不易治愈,同时存在一定癌变概率,因而备受学术界关注.WHO已将CAG定为胃癌前状态,伴有肠化生和不典型增生称为胃癌前病变(PLGC).治疗方面中医药已凸显出明显的优势,除了可以明显改善CAG临床症状,还可一定程度上逆转其发展和癌变.研究中医药对CAG-PLGC-胃癌发生发展过程的阻断和逆转机制,继而为防治PLGC寻找新的靶点,降低胃癌发生率和病死率是目前的重点研究内容.

    作者:汪波;韦维 刊期: 2016年第09期

湖南中医杂志

湖南中医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