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淑萍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5年9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108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予以甘露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血肿体积及NIHSS评分标准。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肿体积、NIHSS 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下降,且观察组的下降趋势比对照组更明显,两组患者组间、组内比较均差异显著(P<0.05)。结论:依达拉奉对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具有改善作用,能有效减少血肿体积,缓解神经功能受损情况。
作者:刘小生;丁勇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喉罩通气及气管插管应用于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到本院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50例,随机分两组,对照组及观察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全膝关节手术麻醉,对照组给予气管插管,观察组给予喉罩通气,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拔管(罩)时间及完全恢复清醒推入病房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拔罩(管)及入病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4%)低于对照组(60%),差异显著(P<0.05)。结论:喉罩通气在高龄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麻醉中应用效果好,安全性高。
作者:陈子彬;朱凤琴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究改良式B-Lynch缝合术应用于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产妇,随机分为50例观察组和50例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式B-Lynch缝合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宫缩恢复时间、产后2 h出血量、产后24 h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结果:术中出血量、宫缩恢复时间、术后2h 出血量相比较,观察组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且产后出血发生率低,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剖宫产术中出血的患者,采用改良式B-Lynch缝合术治疗,治疗效果明确,术中出血量少,宫缩恢复时间短、产后2h出血量减少并且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不良反应少,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作者:沈娟;贺艳玲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对于医院感染的控制工作进行持续性的改进,改善医院的感染控制体系,并附医院感染进行预防。方法:整理分析实际工作当中的医院中所出现的问题,并针对于所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整改措施,使医院的质量的在实际的工作当中不断地提升,多方面地提高感染管理水平。结果:通过不断的改进和规范的感染控制系统,提高了医院感染管理的质量,有效地防止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注重过程管理和质量的持续改进,对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曹刚勇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研究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的循证药学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8月~2016年7月我市某医院收治的240例抗生素使用者的病例资料,按照干预方法,将240例病例分成A、B两组,每组120例。A 组行循证药学干预,B 组行常规药学管理。观察两组抗生素的使用情况,比较不合理用药率。结果:A 组不合理联合用药率、用药档次过高率与用药疗程过长率分别是5.83%、9.17%、10.83%,B 组是10.83%、16.67%、17.5%。组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比较无适应症用药率与用药不当率,A 组明显低于B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药学干预用于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中,药物应用不合理率低。
作者:朱舒宁 刊期: 2016年第12期
手足口病是夏秋季节儿科常见的传染病,我院儿科门诊在临床工作中,近年来笔者运用自拟清心导赤散加减治疗本病4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吉吉木日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肠造口病人的心理特点及其相应的心理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肠造口术治疗的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肠造口病人在围术期不同阶段存在不同的心理问题。结论:通过加强肠造口病人围术期心理护理,可减轻其心理压力,提高患者手术成功率,并有助于增强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增强治疗效果。
作者:吴彩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收治确诊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常规护理组为对照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组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肌力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肌力比较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改善患者的肌力情况,促进患者功能恢复,具有良好的临床护理效果,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王莹莹;王静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中小学生当中的肺结核发病情况及发病诱因。方法:调查中小学生对于此病的了解情况以及预防措施的掌握;总结其趋势以及病症特点;研究此病的影响因素。结果:中小学生肺结核的患病危险因素比较复杂,结核发病与自身抵抗力、家庭经济条件、结核病接触情况等密切相关。结论:中小学学校结核病疫情不容忽视,应进一步加强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
作者:李福银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究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进行中医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我院于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接收的6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组,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4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中医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与疼痛程度。结果:实施护理后,研究组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护理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陈雯雯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泌尿系感染患者时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泌尿系感染患者共116例,根据平行、单盲、随机对照的设计原则分为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则加用中药汤剂,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7%,观察组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1%,P均<0.05。结论:在泌尿系感染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使患者获得更佳疗效,且用药更加安全可靠,患者更加受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万再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口腔护理干预对治疗肿瘤患者化疗后口腔溃疡的疗效。方法:从2015年1月至2015年9月来我院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抽取44例,随机分为两组。结果:实验组治愈15例(68.1%),有效5例(22.7%),无效效2例(9.1%),总有效20例(90.9%),对照组治愈5例(22.7%),有效7例(31.8%),无效15例(68.1%),总有效10例(54.5%)。实验组各项数据均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总有效20例(90.9%)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12例(54.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实验研究了口腔护理干预对治疗肿瘤患者化疗后口腔溃疡的疗效,实验证明:口腔护理干预对治疗肿瘤患者化疗后口腔溃疡非常有效,值得大家推广、应用。
作者:吴燕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探讨人直肠癌组织中HO-1和TLR2/4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对20例直肠癌患者组织中的HO-1和TLR2/4进行检测(利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探究其表达水平以及临床表现的意义。结果:直肠癌患者组织中 HO-1和TLR2/4的表达水平明显的高于正常人组织中HO-1和TLR2/4的表达水平,两者之间有密切的相关性。结论:HO-1和TLR2/4的表达水平在直肠癌患者组织中的表现,呈正相关关系,是病发、病情恶化的信号。
作者:刘红权;刘云庚;祝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护患角色转换教学法在口腔护理操作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0名大专学历护生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2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临床带教方案,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口腔护理操作实践教学中应用护患角色转换教学法,主要内容为设置问题、护生与患者进行角色转换操作演示以及教师评估等三项内容。在实训结束后,对全部护生进行考核以评估其综合能力。结果:实训结束后,所有护生经考核通过,合格率为100%;其中,实验组护生在口腔理论知识、口腔专业知识以及口腔操作技能等的成绩总优秀率为8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生的57.50%(P<0.05)。实验组护生对所学教学内容与方式的满意度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生的87.50%(P<0.05)。结论:将护患角色转换教学法应用于口腔护理操作实践教学中,打破了以往被动接受知识及技能的教学方式,有效的激发了护生的学习兴趣及求知欲望,进而促进了护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具有较高的推广及应用价值。
作者:白玫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析护理服务质量中护士礼仪培训的作用。方法:结合护理工作实际,通过理论讲座、礼仪训练、临床实践等形式加强护士礼仪培训,规范护士职业行为,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结果:提升了护士个人文化素质修养,塑造了良好的职业形象,病人满意度提高,与患者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结论:应当护士礼仪培训作为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让良好的护士礼仪和素质成为体现护理服务质量优越性的标志。
作者:姜兰;周婷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在腹腔镜器械清洗中使用超声加多酶溶液的清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我院的286套腹腔镜器械,根据清洗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43套。对照组的腹腔镜器械通过超声进行清洗,实验组的腹腔镜器械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那个加用多酶溶液进行清洗,对比两组腹腔镜器械的清洗效果。结果:实验组腹腔镜器械清洗后,目测检查合格率为97.20%,对照组腹腔镜器械清洗后,目测检查合格率为83.92%。两组腹腔镜器械目测检查合格率间的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腹腔镜器械清洗后,杰力试纸检测合格率为97.90%,对照组腹腔镜器械清洗后,杰力试纸检测合格率为83.22%。两组腹腔镜器械杰力试纸检测合格率间的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器械清洗中使用超声加多酶溶液的清洗效果很好,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梁华丽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究宫颈癌筛查的新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间在院进行宫颈癌筛查者743例,所有研究对象均通过TCT(液基薄层细胞检测)、HPV检测,针对两种检测结果阳性者进行宫颈组织病理学检查,并分析FH 检测以及FST-SH 检测和TCT检测、HC-II检测用于宫颈癌筛查的价值。结果:终通过 TCT (液基薄层细胞检测)、HPV 检测以及病理活检确诊的宫颈癌前病变患者有171例(占23.01%),其中包括CINI 32例(4.31%),CINII 39例(5.25%),CINIII 49例(6.59%),宫颈癌51例(6.86%),剩余641例宫颈正常。终通过FH检测以及FST-SH 检测和TCT 检测、HC-II 检测阳性诊断率依次为。结论:FH 检测以及FST-SH 检测作为临床中出现的宫颈癌筛查的新技术,其具有一定的准确性,且适用范围较广,其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霞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比较针刺配合电脑中频与单纯针刺治疗颈椎病的疗效差异。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采用针刺颈旁反应点配合电脑中频治疗;对照组45例,只采用针刺治疗,两组均经3个疗程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51.4%,对照组显效率为31.4%,两组相比,经统计学处理χ2=3.98,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以针刺配合电脑中频治疗颈椎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针刺治疗颈椎病。
作者:刘玉英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在单纯肛瘘治疗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曾收治的100例单纯肛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参照组,每组50例。参照组使用传统肛瘘切除术;治疗组使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单纯肛瘘患者实施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可以取得非常显著的治疗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浩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究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对剖宫产术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3月~2016年5月收治的足月妊娠分娩的孕产妇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00例为实验组即益母草注射液+缩宫素联合用药组,对照组100例为对照组即缩宫素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产后状况。结果:实验组产妇产后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预防剖宫产术中及术后出血效果确切。
作者:马允 刊期: 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