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吉木日
目的:口腔护理干预对治疗肿瘤患者化疗后口腔溃疡的疗效。方法:从2015年1月至2015年9月来我院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抽取44例,随机分为两组。结果:实验组治愈15例(68.1%),有效5例(22.7%),无效效2例(9.1%),总有效20例(90.9%),对照组治愈5例(22.7%),有效7例(31.8%),无效15例(68.1%),总有效10例(54.5%)。实验组各项数据均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总有效20例(90.9%)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12例(54.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实验研究了口腔护理干预对治疗肿瘤患者化疗后口腔溃疡的疗效,实验证明:口腔护理干预对治疗肿瘤患者化疗后口腔溃疡非常有效,值得大家推广、应用。
作者:吴燕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肠造口病人的心理特点及其相应的心理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肠造口术治疗的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肠造口病人在围术期不同阶段存在不同的心理问题。结论:通过加强肠造口病人围术期心理护理,可减轻其心理压力,提高患者手术成功率,并有助于增强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增强治疗效果。
作者:吴彩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不锈钢小针盒盛装口腔小器械灭菌开封后的有效期。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在正常工作日不同时间选取口腔诊室8间,每间诊室选取已灭菌的不锈钢小针盒(内盛灭菌小器械)2个,在不锈钢针盒开封后使用过程中的4、8、24、48、72、96、120、144、168h 采集样本进行培养,观察细菌生长情况。结果:20个不锈钢小针盒,在开封使用后的4、8、24、48 h 均无细菌生长;第72 h 的采样培养中有3个细菌生长。
作者:蔡宇华;张丽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替罗非班是目前国内市场唯一的一种血小板表面糖蛋白Ⅱb/Ⅲa 受体拮抗剂(GPI),它能竞争性的抑制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受体,作用于血小板聚集的后环节,是强的抗血小板药物。目前广泛应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1-3]。然而,临床发现替罗非班可能导致严重的血小板减少,引发临床不良事件。目前国内外不乏此类事件的报道,但因“寒颤”为首发症状的鲜有报道,我院收治1例病人应用替罗非班引发血小板重度减少,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青青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调查分析产后妇女的避孕节育知识和避孕情况,为降低产后意外妊娠率,提高产后妇女的避孕率提供参考。方法:研究对象为2015年6(10)月选取的(贺兰县立岗镇)236名产后一年内妇女,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产后妇女的避孕节育知识和避孕情况。结果:研究对象中有185名名采取了避孕措施,占78.39%,使用避孕工具避孕的占92.80%,避孕方式为夫妻双方共同选择的仅有59.32%。总体掌握避孕节育知识的平均分为(55.3±11.4),知晓率低的是生育能力的恢复时间和人流的危害程度认知。结论:针对总体避孕节育知识知晓度低及避孕措施采取率低的情况,应该加强对产后避孕节育知识的教育宣传,提高产后妇女的避孕节育知识知晓率和避孕率。降低意外妊娠率,确保产后妇女生殖健康。
作者:黄春霞;陈瑞琴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中药汤剂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本组患者为我院皮肤科门诊2013年1月-2016年1月就诊的患者64例,采用经方玉屏风散合桃红四物汤化裁加减治疗,每日一剂,水煎服,2次,早晚服用。结果:本组患者64例,治愈46例,显效12例,有效4例,无效2例,患者总治愈率为71.86%,总显效率18.75%,患者总有效率96.88%。结论:笔者采用中药方剂经典方玉屏风散及桃红四物汤基础上加减中药治疗慢性荨麻疹患者64例,临床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疗法值得推广。
作者:王世勇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护患角色转换教学法在口腔护理操作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0名大专学历护生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2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临床带教方案,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口腔护理操作实践教学中应用护患角色转换教学法,主要内容为设置问题、护生与患者进行角色转换操作演示以及教师评估等三项内容。在实训结束后,对全部护生进行考核以评估其综合能力。结果:实训结束后,所有护生经考核通过,合格率为100%;其中,实验组护生在口腔理论知识、口腔专业知识以及口腔操作技能等的成绩总优秀率为8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生的57.50%(P<0.05)。实验组护生对所学教学内容与方式的满意度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生的87.50%(P<0.05)。结论:将护患角色转换教学法应用于口腔护理操作实践教学中,打破了以往被动接受知识及技能的教学方式,有效的激发了护生的学习兴趣及求知欲望,进而促进了护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具有较高的推广及应用价值。
作者:白玫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便秘护理方法,归纳临床护理经验。方法:选择本院于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所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观察和分析患者在接受便秘护理之后的效果。结果: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现便秘,占比为85.7%;3例患者出现窦性心动过速,4例患者出现排便诱发心绞痛,并发症发生率为5.3%。结论:通过指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掌握正确的排便方法,为其创设良好的排便环境,缓解他们的情绪等护理干预的实施,有利于降低患者出现便秘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马春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通过对肿瘤放疗导致的皮肤损伤患者护理方法进行研究,体会采用不同护理方式对患者病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进入我院接受治疗的肿瘤放疗所致局部皮肤损伤的70例患者作为考察对象,按照不同护理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实验组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平均恢复时间分别为(7.32±1.65)天和(12.54±1.82)天,两组数据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57%和28.57%,两组数据差异较明显,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性护理更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其可帮助患者缩短恢复时间,并能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汪慧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无偿献血者的影响。方法:‘选择血站无偿献血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仅给予献血者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献血者的献血量、再次献血率。结果:观察组献血量、再次献血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献血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地提高献血者的献血量以及再次献血率,值得推广。
作者:刘爱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外伤性多发性颅内血肿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以我院2014年8月-2016年5月期间收集的94例外伤性多发性颅内血肿患者资料展开分析,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47)患者接受分期双侧开颅手术,观察组(n=47)患者接受一期双侧开颅手术。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情况,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生活能力评分量表(ADL)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者恢复情况展开分析。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GCS、ADL评分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外伤性多发性颅内血肿患者可行一期双侧开颅手术,缩短治疗时间,一次完成手术,减少对患者的伤害,且治疗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王磊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在治疗外伤性牙脱位患者时应用固定矫治器双弓丝结扎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在2015年6月~2016年1月收治的68例采用固定矫治器双弓丝结扎术治疗的外伤性牙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脱位处牙齿的咬合能力、松动程度及牙周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在采取固定矫治器双弓丝结扎术治疗后,患者咬合能力增强,牙周情况有所好转。与治疗前比较,患者治疗后脱位处牙齿的松动度明显降低,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脱位处牙齿附着丧失度及牙冠根比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固定矫治器双弓丝结扎术治疗外伤性牙脱位时具有效果好、安全性高等优点,值得在今后的治疗中应用及推广。
作者:程娇;蒋练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老年精神障碍患者抗精神病药物的用药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4年1月~2016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40例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精神障碍患者临床资料。结果:640例患者皆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其中单独用1种精神药物者占73.4%,联用2种药物者占26.6%,没有患者联用3种药物或3种以上药物的情况。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使用喹硫平、利培酮的概率占据第一、第二位,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奋乃静占第三位,药物剂量偏小;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药日剂量与情感性精神障碍对比,差异并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它各病种比较,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男性患者用药日剂量与女性患者所用计量相比并无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对老年精神障碍患者抗精神病药物的用药情况加强调查、研究、总结,有利于药物的合理应用。
作者:雷振川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对52例四肢骨折患者在专科治理及手术前后给予有效护理。结果:对52例四肢骨折患者在专科治疗及有效护理后,全部患者治愈出院,有效率100%。结论:有效护理对四肢骨折患者临床效果较好,对减少患者痛苦,促进患者康复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雪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口数量的增长速度也逐渐步入快车道,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凸显。因此,通过计划生育的政策来控制或者延缓人口增速,提高人口的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只有不断地对计划生育政策进行宣传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才能进一步使得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深入人心,使得计划生育政策更好的落实。本文通过对新时期人口计生宣传教育工作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来进步一阐述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改革创新的基本思路,从而让计生宣传深入心。
作者:朱凌飞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稳定期COPD患者实施社区综合干预的效果。方法:从我社区稳定期COPD患者中抽选120例,按随机抽样法平分两组:60例对照组给予社区的基础护理、60例实验组给予社区综合干预,统计结果。结果:实验组的肺功能指标、生活质量评分和对照组有区别,P<0.05。结论:给予稳定期COPD患者社区综合干预作用显著,可缓解病症,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借鉴。
作者:霍中菊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析围术期护理干预运用在胫腓骨骨折手术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胫腓骨骨折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而观察组行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恢复优良率高,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胫腓骨骨折术后患者综合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患肢功能,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陆丽霞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采用不同植入物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6年1月我院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60例为观察对象,将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采用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的33例患者设为研究组,采用锁定加压钢板的27例患者设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后骨折愈合时间、X线骨痂评分、发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和锁定加压钢板两种内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临床效果相当,均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朱童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2015年9月期间,我院消化内科收录的7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资料。采用分组法讨论,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方式;于14d后回访调查,对比2组患者止血时间、并发症、满意度等情况;使用SAS评分表,综合对比两种患者护理后的心理状态,统计满意度。结果:本次48h 内,对照组成功止血30例,成功率85.7%,4例并发症,以发热、感染、疼痛等为主;观察组成功止血34例,成功率97.1%,仅1例并发症,表现为发热;观察组满意度100%,对照组满意度88.6%。结论:循证护理用于上消化道出血救治护理效果更好,并发症少、成功率高,值得推广。
作者:陈国群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采用“椎弓根钉内固定+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24例患者的治疗方法及疗效。结果:患者术前疼痛(VAS)平分为8.14±0.88,术后疼痛(VAS)评分2.67±1.22;患者影像学资料Cobb角度由24.14±12.47度变为2.16±0.31度;椎体前缘的高度由术前的18.8±5.49mm变为术后34.02±2.14mm;术后随访1年,复查x-ray未见Cobb 角及椎体前缘的高度的丢失现象。病椎的相邻椎体间隙及形态无改变,内固定椎弓根钉系统无松动及断裂的现象发生。结论:“椎弓根钉内固定+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该方法安全有效,增加病椎的稳定性,值得基层医院大力研究推广。
作者:杨景发;张威;董建军;任树军 刊期: 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