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循证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

陈国群

关键词:循证护理, 上消化道出血, 满意度, 评估
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2015年9月期间,我院消化内科收录的7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资料。采用分组法讨论,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方式;于14d后回访调查,对比2组患者止血时间、并发症、满意度等情况;使用SAS评分表,综合对比两种患者护理后的心理状态,统计满意度。结果:本次48h 内,对照组成功止血30例,成功率85.7%,4例并发症,以发热、感染、疼痛等为主;观察组成功止血34例,成功率97.1%,仅1例并发症,表现为发热;观察组满意度100%,对照组满意度88.6%。结论:循证护理用于上消化道出血救治护理效果更好,并发症少、成功率高,值得推广。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探讨

    目的:探究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联合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入稳心颗粒,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以及动态心电图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联合治疗冠心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相关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周慧龙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产科的应用

    目的:论文探索优质护理服务如何在产科临床工作中应用。方法:从思想上转变服务理念,树立优质服务新理念,完善基础护理及专科护理,加强健康教育与沟通工作,加强安全监管,定期总结工作并及时整改。结果:将优质护理服务贯穿于产科临床工作中,切实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患者的满意度得到提升,有力保障了护理安全。

    作者:马小素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Miles术结肠造瘘对低位直肠癌患者的心理影响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Miles术结肠造瘘患者身心康复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80例需行Miles结肠造瘘术的低位直肠癌患者出现心理问题及并发症情况,并做出总结。结果:Miles术结肠造瘘对患者的心理变化产生影响。结论:针对Miles术结肠造瘘患者,需尽早进行心理护理。

    作者:宋蕊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计划生育手术与异位妊娠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计划生育手术与异位妊娠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50例异位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是否进行过计划生育手术,总结并分析异位妊娠和计划生育手术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研究50例异位妊娠患者中,进行过计划生育手术的有44例,未进行计划生育手术的6例,两组差异明显,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计划生育手术是导致产妇出现异位妊娠的一个重要因素,需加强对计划生育手术安全隐患的分析,并积极制定和落实好相关预防措施,从而减少或避免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发生,提高手术安全性。[1]此外,需加强居民避孕节育生殖健康教育,提高人民群众对计划生育手术的认识,有利于减少手术安全隐患。

    作者:刘金英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社区干预对冠心病心绞痛治疗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研究分析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取社区干预对治疗效果和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在社区范围内选取8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用药和用药指导、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实验组基础上采取以家庭-社区为中心的干预性措施,三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生活质量进行评定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90.5%)高于对照组(73.8%),SAQ评分中AS、AF、TS和DS也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具经过统计学分析有效(P<0.05)。结论:以社区-家庭为中心的干预护理措施,能够提高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对治疗效果有显著帮助,提高了生活质量,值得广泛普及应用。

    作者:郭巍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住院发热患儿家长负性情绪的护理对策

    目的:分析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对发热患儿家长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本文对本院2015年12月~2016年2月收治的100例发热患儿家长进行随机分组。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50例)和观察组(n=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对两组患儿父母负性情绪改善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对照组焦虑恐惧度为28.20%(P>0.05);研究组焦虑恐惧度为5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42%,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期的健康知识讲座及交流活动健康教育能缓解家长的负性情绪,从而提高家长的信任度,减少医患的矛盾,有利于患儿预后。

    作者:吴越;游丽霞;张丽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实现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持续改进预防医院感染

    目的:对于医院感染的控制工作进行持续性的改进,改善医院的感染控制体系,并附医院感染进行预防。方法:整理分析实际工作当中的医院中所出现的问题,并针对于所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整改措施,使医院的质量的在实际的工作当中不断地提升,多方面地提高感染管理水平。结果:通过不断的改进和规范的感染控制系统,提高了医院感染管理的质量,有效地防止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注重过程管理和质量的持续改进,对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曹刚勇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儿血清细胞因子检测的临床意义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早产儿慢性肺部疾病。患儿长期依赖氧而生存,病死率高。BPD除损害肺功能外,还可引起远期体格和智能发育障碍。BPD的发生和发展与细胞因子有关,检测BPD患儿血清中的细胞因子水平能反映BPD的程度及病情缓解情况,对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辅助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刚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关于“椎弓根钉内固定+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24例的临床回顾

    目的:探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采用“椎弓根钉内固定+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24例患者的治疗方法及疗效。结果:患者术前疼痛(VAS)平分为8.14±0.88,术后疼痛(VAS)评分2.67±1.22;患者影像学资料Cobb角度由24.14±12.47度变为2.16±0.31度;椎体前缘的高度由术前的18.8±5.49mm变为术后34.02±2.14mm;术后随访1年,复查x-ray未见Cobb 角及椎体前缘的高度的丢失现象。病椎的相邻椎体间隙及形态无改变,内固定椎弓根钉系统无松动及断裂的现象发生。结论:“椎弓根钉内固定+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该方法安全有效,增加病椎的稳定性,值得基层医院大力研究推广。

    作者:杨景发;张威;董建军;任树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关于中药汤剂治疗慢性荨麻疹64例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药汤剂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本组患者为我院皮肤科门诊2013年1月-2016年1月就诊的患者64例,采用经方玉屏风散合桃红四物汤化裁加减治疗,每日一剂,水煎服,2次,早晚服用。结果:本组患者64例,治愈46例,显效12例,有效4例,无效2例,患者总治愈率为71.86%,总显效率18.75%,患者总有效率96.88%。结论:笔者采用中药方剂经典方玉屏风散及桃红四物汤基础上加减中药治疗慢性荨麻疹患者64例,临床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疗法值得推广。

    作者:王世勇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关于我院2006年-2015年学术论文的统计分析

    有学者提出21世纪是信息社会的时代,然而不少医院都在做医学的情报工作,便于学习和交流。我院是中国北疆地区地区的一家三级甲等医院,集医疗、科研和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也为内蒙古民族大学的第二临床医学院,负责医学本科生、医学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临床教学工作,也负责国家级、省级及市级的科研工作,为此,医院图书馆负责医学类情报的收集工作。笔者利用中国知网和万方医学网观察总结分析我院论文发表情况。

    作者:张威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与开颅夹闭术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效果

    目的:分析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及开颅夹闭术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2月~2016年5月收治的80例脑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颅夹闭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治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62.5%,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明显低于对照组37.5%,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愈率显著高于开颅夹闭术,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更适合用于治疗脑动脉瘤患者,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作者:戴和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病因和急救方案

    目的:探究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的病因,并提出相应的急救方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5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84例急诊内科昏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选患者的病历治疗进行研究分析,得出内科昏迷患者的患病病因,并根据其病因制定出相应的急救方案。结果:在进行病因分析后发现,因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多,共有36例患者,占42.86%(36/84);排在第二位的是急性中毒,共有患者28例占33.33%(28/84);排在第三位的是糖代谢紊乱,共有患者20例,占23.81%(20/84);对所选患者中抢救成功的有72例,抢救成功率占85.71%(72/84);死亡12例,抢救死亡率为14.29%(12/84)。经研究发现,重度昏迷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远低于轻度昏迷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患病原因多样,医生在进行急救时要有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要及时采取正确的急救方案,这样来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作者:杨丽虹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依达拉奉对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5年9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108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予以甘露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血肿体积及NIHSS评分标准。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肿体积、NIHSS 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下降,且观察组的下降趋势比对照组更明显,两组患者组间、组内比较均差异显著(P<0.05)。结论:依达拉奉对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具有改善作用,能有效减少血肿体积,缓解神经功能受损情况。

    作者:刘小生;丁勇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策略探讨

    目的:探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策略。方法:收集我院20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要点并评价护理效果。结果: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止血时间为(15.6±2.7)天,住院天数为(13±1)天,总有效率为98.5%。结论: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人要密切观察病情,并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李凤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宫内节育器放置技术标准操作研究

    目的:探究分为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宫内节育器的放置技术的标准操作的执行情况。方法:从2015年3月到2016年4月本院区域内的县乡镇计划生育服务机构节育器放置的2000例,随机分为采用协作中心常规的操作标准的对照组(1000例),与采用标准操作的对照组的(100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而为获得的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宫内节育器放置技术标准操作的执行情况对县站和乡所的术前检查、个人卫生和消毒技术等进行评分比较。结果:宫内节育器放置技术标准操作的观察组并发症率(0.9%)明显低于采用常规操作标准的对照组并发症率(1.5%)(P<0.05),而且县站的宫内节育器放置技术标准的执行情况明显优于乡所(P<0.05)。结论: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宫内机节育器放置技术标准操作的县站执行水平明显高于的乡所,乡所需要进一步强化执行,采用标准操作可以有效降低手术时间,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效果显著,值得推广[1]。

    作者:李娜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细节护理在儿科静脉穿刺中的作用分析

    目的:探究细节护理在儿科静脉穿刺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静脉穿刺的72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的先后顺序将患儿分为两组,每组360例。实施常规护理的患儿为常规组,采取细节护理的患儿为干预组。观察两组患儿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静脉穿刺的依从性、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率及护理后护患纠纷。结果:干预组患儿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率及静脉穿刺的依从率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护患纠纷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儿科静脉穿刺中实施细节护理后的效果显著,不仅可以提升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和对护理的满意度,还可以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瑛瑾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系统护理干预对慢性胃炎及胃溃疡患者疗效、不良心理、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

    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应用于慢性胃炎及胃溃疡患者临床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所收治胃炎、胃溃疡患者14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70例,给予系统护理干预;对照组70例,仅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焦虑情绪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研究组加用系统护理干预后,疗效总有效率为88.57%,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2.86%,(P<0.05)。研究组SAS 评分为(65.1±4.5)分、对照组为(64.8±4.7)分,P>0.05;干预后,研究组为(40.1±3.5)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8.1±4.1)分,P<0.05。干预前,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为(61.7±7.3)分、对照组为(62.1±7.5)分,P>0.05;干预后,研究组为(80.9±5.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1±7.8)分,P<0.05。结论:系统护理干预应用于慢性胃炎、胃溃疡临床护理中,可有效提升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心理反应、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万贤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便秘护理方法,归纳临床护理经验。方法:选择本院于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所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观察和分析患者在接受便秘护理之后的效果。结果: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现便秘,占比为85.7%;3例患者出现窦性心动过速,4例患者出现排便诱发心绞痛,并发症发生率为5.3%。结论:通过指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掌握正确的排便方法,为其创设良好的排便环境,缓解他们的情绪等护理干预的实施,有利于降低患者出现便秘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马春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临床药师参与一例支气管扩张伴咯血患者药物治疗的药学监护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支气管扩张伴咯血患者药物治疗的药学监护。方法:临床药师参与一例支气管扩张伴咯血病例的查房、会诊及治疗方案的讨论,查阅文献,给予药物治疗建议,患者病情好转。结果:医师采纳临床药师的建议,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的发生,患者病情得到良好控制,各项功能恢复后出院。结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有助于提高医院服务质量,促进合理用药。

    作者:刘敏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