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病因和急救方案

杨丽虹

关键词:急诊内科, 昏迷, 患病原因, 急救方案
摘要:目的:探究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的病因,并提出相应的急救方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5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84例急诊内科昏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选患者的病历治疗进行研究分析,得出内科昏迷患者的患病病因,并根据其病因制定出相应的急救方案。结果:在进行病因分析后发现,因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多,共有36例患者,占42.86%(36/84);排在第二位的是急性中毒,共有患者28例占33.33%(28/84);排在第三位的是糖代谢紊乱,共有患者20例,占23.81%(20/84);对所选患者中抢救成功的有72例,抢救成功率占85.71%(72/84);死亡12例,抢救死亡率为14.29%(12/84)。经研究发现,重度昏迷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远低于轻度昏迷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患病原因多样,医生在进行急救时要有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要及时采取正确的急救方案,这样来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社区综合干预对稳定期COPD患者疗效观察与分析

    目的:分析稳定期COPD患者实施社区综合干预的效果。方法:从我社区稳定期COPD患者中抽选120例,按随机抽样法平分两组:60例对照组给予社区的基础护理、60例实验组给予社区综合干预,统计结果。结果:实验组的肺功能指标、生活质量评分和对照组有区别,P<0.05。结论:给予稳定期COPD患者社区综合干预作用显著,可缓解病症,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借鉴。

    作者:霍中菊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产科护理人员对妊娠合并症产妇母乳喂养认识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探究

    目的:探讨对于妊娠合并症产妇,分析产科护理人员对其开展母乳喂养认识护理干预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05月~2016年08月收治的妊娠合并症产妇162例作为本次实验对比观察对象;观察组81例以及对照组81例妊娠合并症产妇的分组依据为母乳喂养护理方法的不同;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常规护理+母乳喂养教育护理;通过对比母乳喂养情况,以突出母乳喂养教育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在母乳喂养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母乳喂养率方面,两组妊娠合并症产妇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妊娠合并症产妇,临床在展开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有效展开母乳喂养教育干预,终在提高妊娠合并症产妇母乳喂养率方面可以获得确切效果,显著提高妊娠合并症产妇的生活质量。

    作者:付科灵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前列地尔对高龄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的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对高龄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在医院2015年5月到2016年5月期间诊治的高龄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患者中抽取56例作研究对象,对其使用前列地尔治疗,评估本组患者治疗效果,并对比其治疗前后的血糖水平和24h蛋白尿含量。结果:本组治疗总有效率是96.43%,且治疗后的餐后2h血糖、空腹血糖、24h蛋白尿含量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均P<0.01)。结论:前列地尔对高龄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的治疗效果肯定,值得借鉴。

    作者:刘敏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治疗中的护理方法以及干预效果进行统计分析。方法:随机抽选我院在2015年08月~2016年08月之间,疼痛科住院部中进行就诊的64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根据数字表法将进行组别平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2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和综合护理(观察组)进行临床干预,并就两者的干预护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和统计。结果:经过临床比较统计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其临床总有效率(90.63%)和护理总满意度(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1.87%,78.12%),组间比较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是一种理想、有效、安全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护理方法。

    作者:韦蓉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超声加多酶溶液对腹腔镜器械的清洗效果

    目的:探讨在腹腔镜器械清洗中使用超声加多酶溶液的清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我院的286套腹腔镜器械,根据清洗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43套。对照组的腹腔镜器械通过超声进行清洗,实验组的腹腔镜器械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那个加用多酶溶液进行清洗,对比两组腹腔镜器械的清洗效果。结果:实验组腹腔镜器械清洗后,目测检查合格率为97.20%,对照组腹腔镜器械清洗后,目测检查合格率为83.92%。两组腹腔镜器械目测检查合格率间的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腹腔镜器械清洗后,杰力试纸检测合格率为97.90%,对照组腹腔镜器械清洗后,杰力试纸检测合格率为83.22%。两组腹腔镜器械杰力试纸检测合格率间的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器械清洗中使用超声加多酶溶液的清洗效果很好,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梁华丽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在单纯肛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在单纯肛瘘治疗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曾收治的100例单纯肛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参照组,每组50例。参照组使用传统肛瘘切除术;治疗组使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单纯肛瘘患者实施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可以取得非常显著的治疗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浩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针刀疗法加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5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佳治疗方案。方法:是1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针刀治疗效果分析和临床病例分析。结果:观察病例150例,痊愈79例,显效28例;其中66例患者的临床症状来源于椎管外软组织病变为主。结论:针刀结合骶管注射疗法疗效较好;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误诊、误治较多;三步定位诊断法可减少误诊率。

    作者:卿淘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分析及探索脊柱骨折患者施行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的疗效。方法:收集本科室收治的患脊柱骨折的100例患者,根据随机双色球分组法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参考组包含50例,单行内固定治疗;治疗组包含50例,行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方案治疗。治疗完毕后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估对比分析。结果:与参考组患者相比,治疗组治疗后的胸腰椎功能恢复优良率显著较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Cobb 角、伤锥前高压缩比及椎管侵占率显著优于治疗前与参考组(P<0.05)。结论:脊柱骨折患者行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李精敏;李洪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固定矫治器双弓丝结扎术治疗外伤性牙脱位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在治疗外伤性牙脱位患者时应用固定矫治器双弓丝结扎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在2015年6月~2016年1月收治的68例采用固定矫治器双弓丝结扎术治疗的外伤性牙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脱位处牙齿的咬合能力、松动程度及牙周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在采取固定矫治器双弓丝结扎术治疗后,患者咬合能力增强,牙周情况有所好转。与治疗前比较,患者治疗后脱位处牙齿的松动度明显降低,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脱位处牙齿附着丧失度及牙冠根比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固定矫治器双弓丝结扎术治疗外伤性牙脱位时具有效果好、安全性高等优点,值得在今后的治疗中应用及推广。

    作者:程娇;蒋练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腹腔镜治疗卵巢囊肿的临床护理干预方法探讨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卵巢囊肿的临床护理干预方法。方法:以我院收治的70例卵巢囊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2014年3月~2016年2月),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35例/组。对照组卵巢囊肿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卵巢囊肿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与个性化护理。观察2组卵巢囊肿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卵巢囊肿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腹腔镜手术的卵巢囊肿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联合个性化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

    作者:许健凤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开腹直肠癌切除手术与手辅助腹腔镜治疗直肠癌的疗效对比

    目的:对直肠癌的手术治疗分别采取开腹直肠癌切除手术、手辅助腹腔镜手术的方法对直肠癌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临床数据。方法:将于2012年3月-2016年3月入我院进行治疗的直肠癌患者中选择63例参与研究,按照奇、偶数分组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A1组(对照组),一共是31例患者并给予其开腹直肠癌切除手术进行治疗;另一组为A2组(观察组),一共有32例患者,给予手辅助腹腔镜手术方法实施治疗。结果:在使用两种方法进行手术后,均未出现肠穿孔以及邻近组织器官受损的现象发生,并且在手术过程中并无患者出现死亡,给予A2组使用手辅助腹腔镜手术方法无论是在手术时间还是肠鸣音恢复时间均比A1组显著,两者之间存在较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本次实验对比可以知道,开腹直肠癌切除手术、手辅助腹腔镜治疗直肠癌的疗效比较相似,患者在经过手术之后均无明显的并发症发生。不过相比较而言,手辅助腹腔镜治疗方法在手术中的出血量比较少,术后患者的精神状态以及身体恢复速度也比较快,是一种比较可靠的治疗手段,也非常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天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住院发热患儿家长负性情绪的护理对策

    目的:分析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对发热患儿家长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本文对本院2015年12月~2016年2月收治的100例发热患儿家长进行随机分组。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50例)和观察组(n=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对两组患儿父母负性情绪改善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对照组焦虑恐惧度为28.20%(P>0.05);研究组焦虑恐惧度为5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42%,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期的健康知识讲座及交流活动健康教育能缓解家长的负性情绪,从而提高家长的信任度,减少医患的矛盾,有利于患儿预后。

    作者:吴越;游丽霞;张丽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预处理对复用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的影响

    使用者应在使用后及时去除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的明显污物,根据需要做保湿处理,从而提高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延长医疗器械的使用寿命。

    作者:何静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持续性护理对手足口病患儿治疗依从性及焦虑情绪的影响

    目的:探讨持续性护理对手足口病患儿治疗依从性及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74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手足口病一般护理。观察组:在一般护理基础上实施持续性护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儿行为、运动、饮食及用药的依从性都高于对照组患儿行为、运动、饮食及用药的依从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结论:持续性护理能够为手足口病患儿在住院期间和出院后提供有效的护理指导,缓解患儿焦虑情绪的产生,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还能够缩短患儿住院天数,减轻患者家庭经济负担。

    作者:潘小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乳果糖口服液联合小儿康颗粒治疗4岁以下小儿功能性便秘的疗效

    目的:探究乳果糖口服液联合小儿康颗粒治疗4岁以下小儿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38例小儿功能性便秘患者进行本次医学研究。在患儿家属知情的情况下,随机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个小组,每个小组均有19例患儿。在治疗期间,对照组患儿的治疗药物为乳果糖口服液,而观察组患儿是在对照组的服药基础上再服用小儿康颗粒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8.42%,可见观察组得出的数据优于对照组,两个小组之间的数据差异相对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乳果糖口服液联合小儿康颗粒治疗4岁以下小儿功能性便秘的疗效较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借鉴。

    作者:芦爱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浅谈肝癌患者疼痛的护理

    目的:癌性疼痛(cancer pain)简称癌痛,是指癌症、癌症相关性疾病及抗癌治疗所致的疼痛,癌性疼痛常为慢性疼痛[1]。疼痛是癌症患者常见、典型、难以忍受的症状之一。肝癌,作为为频发的癌症,其诱发的疼痛,让无数深受其害的患者闻之色变。肝区疼痛是肝癌患者常见、典型的症状。一般情况下,早期患者没有典型、明显的症状,一旦肝区产生持续性胀痛或是锐痛,肝癌已经到达晚期。这时肝癌产生了明显的症状,即让患者极度痛苦的疼痛。这种让人难以忍受的痛苦让患者焦躁不安、恐慌忙乱,甚至是悲观绝望,以致对治疗失去信心,对生活缺失热情,终失去理智,走向极端。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经常会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三阶梯止痛药疗法。但是,此种方法只能短时间地缓解患者的疼痛,而且随着用药时间的增强以及患者病情的加重,患者容易对此类药物产生依赖性,药物治疗的效果也越来越差,患者的预后也越来越差。因此,为了更好地改善预后,我科对收治的20例病患采取了有效的干预措施。通过采用心理疏导、非药物性治疗、对疼痛的严密观察等方法,明显缓解了患者的疼痛,提高了患者对疼痛的耐受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强了患者战胜病魔的信心,延长了患者的生命长度。非药物性治疗主要包括皮肤刺激法、注意力转移疗法、放松疗法、认知疗法[1]。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作者:张文静;祝玲娟;陈瑞霞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黄酮类化合物在哮喘防治中的应用进展

    目的:研究黄酮类化合物在防治哮喘中的应用范围。方法:在参考近年来在国内外发表的相关文献基础上,对黄酮类化合物防治哮喘的作用机制研究报道道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与结论:中药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种潜在药用价值,其中抗哮喘作用机制是多方面生理活性的综合结果。主要通过降低气道高反应性、改善免疫失衡、抑制或改善气道炎症、抗气道重塑、增强抗氧化能力和清除自由基的能力等来实现其药用价值。

    作者:王煦;杨丹;陈飞飞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带面孔”按摩床在玻璃体切割联合填充术后俯卧位患者舒适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联合硅油填充或C3F8气体填充术后俯卧位舒适度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病人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或C3F8气体填充术后被动俯卧位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给于U 形枕器具。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于按摩床器具。结果:干预组舒适度、睡眠状况、颈椎舒适程度、遵医行为、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带孔的按摩床能减轻玻璃体切割术后俯卧位患者的不适,提高患者的整体舒适度同时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睡眠质量。

    作者:汪文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40例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温性关节炎的有效性。方法:选择80例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风湿免疫科住院患者,将其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以治疗4个疗程后症状缓解,关节畸形,生活自理等情况来评价治疗组的有效性。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有明确的治疗效果,降低了致残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姚桂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肠造口患者的心理护理

    目的:探讨肠造口病人的心理特点及其相应的心理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肠造口术治疗的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肠造口病人在围术期不同阶段存在不同的心理问题。结论:通过加强肠造口病人围术期心理护理,可减轻其心理压力,提高患者手术成功率,并有助于增强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增强治疗效果。

    作者:吴彩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