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威
目的:研究分析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收治肱骨髁上骨折小儿患者66例,对66例肱骨髁上骨折小儿患者进行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研究其治疗疗效。结果:本次研究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效果高达100.00%,所有小儿患者骨折全部愈合,无医源性神经损伤、无术后骨折再移位及其他损伤。结论: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效果明显、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骨折愈合快等众多优点,是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安全治疗方法,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联合硅油填充或C3F8气体填充术后俯卧位舒适度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病人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或C3F8气体填充术后被动俯卧位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给于U 形枕器具。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于按摩床器具。结果:干预组舒适度、睡眠状况、颈椎舒适程度、遵医行为、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带孔的按摩床能减轻玻璃体切割术后俯卧位患者的不适,提高患者的整体舒适度同时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睡眠质量。
作者:汪文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万托林与普米克在小儿哮喘急性发作中联合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门诊治疗的60例哮喘急性发作患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前组应用万托林治疗,后组应用万托林与普米克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与治疗安全性。结果:两组治疗安全性无明显差异,但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在小儿哮喘急性发作中联合应用万托林和普米克治疗,效果理想,可保证用药安全性,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陆春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了解福泉市在校中学生结核病疫情状况,为进一步做好结核病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用赛普克-结核分枝杆菌抗体(IgG)检测试剂盒(酶联免疫法)对全市在校中学生自愿受检者进行结核抗体检测,阳性者施行胸片和查痰检查。结果:受检的5219名中学生结核抗体阳性13例,确诊9例,结核病检出率172/10万。结论:结核分枝杆菌抗体(IgG)检测试剂盒(酶联免疫法)应用于中学生结核病筛查具有实际意义,本市中学生结核病疫情高于全国水平,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
作者:王国洪;李平;李红霞;王红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护理是医疗体系的一大分支,优化护理服务可提高医疗水平,而医疗工作可以指导临床护理。现代医院逐步加强护理改革力度,旨在为患者提供优越的康复环境,避免治疗后期出现病症隐患。作为护理管理人员,要时刻关注患者的康复需求,不断调整现有的护理服务方式,以“优质护理”为中心思想展开工作。本文从护理管理岗位角度,分析了优质护理在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对医院护理机制改革提出指导方向。
作者:陈美荣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对十二指肠镜在胆源性胰腺炎中的应用,并讨论其有效性。方法:对2014年2月-2015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60例的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60例患者检查时用的是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联合微创手术进行治疗。结果:60例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经过治疗后,病例在院期间全部治愈,且在住院时没有复发的患者。结论:在胆源性胰腺炎的治疗过程中,用十二指肠镜对患者进行辅助治疗,为胆源性胰腺炎等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治疗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手段,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李堃;任早亮;张炳印;刘丹青;庞勇;白文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肝纤维化是肝脏细胞应对急慢性损伤的一种长期的、可逆的修复应答过程。但是肝纤维化是肝硬化和肝癌的必经过程。我国传统中医药和现代研究的中药成分对肝纤维化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因此,对抗肝纤维化的中药成分及其抗纤维化的机制作出综述。
作者:王媛;陈有志;张本翠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究经颅磁在抑郁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20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2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于对照组患者,给予药物治疗。对于实验组患者,在给予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经颅磁治疗法。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所有患者在一般临床资料比较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经过相同时间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实验组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结论:针对抑郁症患者,可以使用经颅磁治疗方法,疗效好,可有效减轻患者抑郁程度,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利萍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经腹输卵管结扎术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就诊的80名行输卵管结扎术的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将80名妇女按照不同的剖宫产史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以一次剖宫产史妇女,观察组则为二次剖宫产史的妇女,分别给两组的妇女进行双侧输卵管结扎术,对两组妇女的结扎手术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妇女盆腔粘连的发生率26.0%,观察组妇女盆腔粘连的发生率为48%,观察组发生盆腔粘连的几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具有两次剖宫产史的妇女行输卵管结扎术成功率较低,容易发生盆腔粘连,在行输卵管结扎术时要谨慎操作,保障妇女的健康。
作者:龙树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持续性护理对手足口病患儿治疗依从性及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74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手足口病一般护理。观察组:在一般护理基础上实施持续性护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儿行为、运动、饮食及用药的依从性都高于对照组患儿行为、运动、饮食及用药的依从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结论:持续性护理能够为手足口病患儿在住院期间和出院后提供有效的护理指导,缓解患儿焦虑情绪的产生,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还能够缩短患儿住院天数,减轻患者家庭经济负担。
作者:潘小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对52例四肢骨折患者在专科治理及手术前后给予有效护理。结果:对52例四肢骨折患者在专科治疗及有效护理后,全部患者治愈出院,有效率100%。结论:有效护理对四肢骨折患者临床效果较好,对减少患者痛苦,促进患者康复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雪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在治疗外伤性牙脱位患者时应用固定矫治器双弓丝结扎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在2015年6月~2016年1月收治的68例采用固定矫治器双弓丝结扎术治疗的外伤性牙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脱位处牙齿的咬合能力、松动程度及牙周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在采取固定矫治器双弓丝结扎术治疗后,患者咬合能力增强,牙周情况有所好转。与治疗前比较,患者治疗后脱位处牙齿的松动度明显降低,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脱位处牙齿附着丧失度及牙冠根比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固定矫治器双弓丝结扎术治疗外伤性牙脱位时具有效果好、安全性高等优点,值得在今后的治疗中应用及推广。
作者:程娇;蒋练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联合联合纤维胆道镜经胆囊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TCBDE )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应用。方法:选用本院,2012年6月至2015年7月47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均采用双镜联合经TCBDE治疗。结果:47例患者成功通过此手术插入胆道镜。44例(93.6%)通过上术方法取石成功。术中联合应用十二指肠镜取除另三个患者。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确切,手术创伤轻,并发症少。
作者:王晓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病预后的价值。方法:对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入院后随机分为两组,50例实施人性化护理作为观察组,50例实施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与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两组间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0.0%,对照组满意度为78.0%,两组患者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可以改善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毛国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究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对剖宫产术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3月~2016年5月收治的足月妊娠分娩的孕产妇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00例为实验组即益母草注射液+缩宫素联合用药组,对照组100例为对照组即缩宫素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产后状况。结果:实验组产妇产后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预防剖宫产术中及术后出血效果确切。
作者:马允 刊期: 2016年第12期
众所周知,抗菌药物是临床应用为广泛的药物之一,近年来,由于不合理使用,尤其是广谱抗菌药物的滥用以及细菌间耐药基因的转导,细菌耐药菌株逐年上升,耐药性已变得更为严重和复杂,从而导致很多抗菌药物疗效下降,甚至出现了携带所谓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1的超级细菌。这一系列感染与抗感染的问题已严重困扰全世界的医务工作者。基于此,为了解我院2015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现状,本文对我院消化科2015年1-12月所有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输液单进行随机抽样和回顾性分析,以便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建议。
作者:黄志金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对能够影响药物流产成功率的因素进行探讨。方法:将我院于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718例经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进行终止妊娠的病人资料进行回顾,对影响药物流产成功率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孕周<49d者的失败率和药物流产不全显著低于孕周>49d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初孕者的失败率和药物流产不全显著低于经孕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孕囊<2cm者的失败率和药物流产不全显著低于孕囊>2 cm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前倾水平位置子宫者的失败率和药物流产不全显著低于后倾后屈位置子宫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药物流产的失败率以及药物流产不全同孕次、孕周、子宫位置、孕囊大小密切相关。
作者:张翠萍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本次主要对早期应用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有效治疗提供相关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并已确诊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50例,根据所有患者入院就诊的编号进行平均分组,其中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实验组,两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前提下给予早期无创通气治疗。对患者治疗后生理指标与血气的各项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实验组呼吸频率、心率、PH、动脉血氧分压以及二氧化碳分压与对照组相比均改善明显,P<0.05,各组间数据的对比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应用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作者:徐杰;张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研究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配合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我院出诊急救的急性脑出血患者,回顾性分析6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抢救成功率。结果:通过有效的急诊急救护理配合,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达到了86.67%。结论:在急性脑出血患者中实施有效的急诊急救护理配合可促进抢救成功率的提高,对挽救患者的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蒋亚健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究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的病因,并提出相应的急救方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5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84例急诊内科昏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选患者的病历治疗进行研究分析,得出内科昏迷患者的患病病因,并根据其病因制定出相应的急救方案。结果:在进行病因分析后发现,因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多,共有36例患者,占42.86%(36/84);排在第二位的是急性中毒,共有患者28例占33.33%(28/84);排在第三位的是糖代谢紊乱,共有患者20例,占23.81%(20/84);对所选患者中抢救成功的有72例,抢救成功率占85.71%(72/84);死亡12例,抢救死亡率为14.29%(12/84)。经研究发现,重度昏迷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远低于轻度昏迷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患病原因多样,医生在进行急救时要有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要及时采取正确的急救方案,这样来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作者:杨丽虹 刊期: 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