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疗效研究

李伟

关键词:闭合复位, 克氏针, 固定, 小儿, 肱骨髁上骨折, 疗效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收治肱骨髁上骨折小儿患者66例,对66例肱骨髁上骨折小儿患者进行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研究其治疗疗效。结果:本次研究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效果高达100.00%,所有小儿患者骨折全部愈合,无医源性神经损伤、无术后骨折再移位及其他损伤。结论: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效果明显、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骨折愈合快等众多优点,是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安全治疗方法,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围术期优质护理的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对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进行围手术期优质护理,观察与分析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在我院中选择2014年08月-2015年08月的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88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根据平均分配的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常规护理组,共有44例患者,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另一组为优质护理组,共有44例患者,并给予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对比研究可知,优质护理组患者的满意患者有41例,总有效率为93.18%,常规护理组则满意患者有31例,总有效率为70.45%,优质护理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且P<0.05,呈现临床不均衡性。结论:对于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而言,在其围手术期进行优质护理,既能够提升治疗的效果,还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林莉;陈大碧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肠造口患者的心理护理

    目的:探讨肠造口病人的心理特点及其相应的心理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肠造口术治疗的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肠造口病人在围术期不同阶段存在不同的心理问题。结论:通过加强肠造口病人围术期心理护理,可减轻其心理压力,提高患者手术成功率,并有助于增强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增强治疗效果。

    作者:吴彩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经颅磁在抑郁症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经颅磁在抑郁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20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2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于对照组患者,给予药物治疗。对于实验组患者,在给予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经颅磁治疗法。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所有患者在一般临床资料比较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经过相同时间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实验组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结论:针对抑郁症患者,可以使用经颅磁治疗方法,疗效好,可有效减轻患者抑郁程度,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利萍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不孕不育症应用补肾扶正汤治疗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补肾扶正汤在治疗不孕不育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本院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应用补肾扶正汤治疗的中医观察组和应用醋酸泼尼松龙治疗的西医对照组,每组60例,经过2个疗程治疗后,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并用SPSS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连续2个疗程的常规治疗后,中医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6.7%,西医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1.7(P<0.05),应用补肾扶正汤的中医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应用醋酸泼尼松龙的西医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补肾扶正汤治疗不孕不育疗效优于醋酸泼尼松龙,能够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临床治疗方法。

    作者:朱清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措施探讨

    分析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价值,以及管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样原则,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采用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意外事故发生率为3.33%,对照组患者护理意外事故发生率为21.67%,实验组患者护理意外事故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8%,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1.67%,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加强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提升整体护理质量,降低护理意外事故的发生率。加强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措施主要包括提升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预防导管室风险事故等。

    作者:张秋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良性卵巢囊肿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比较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治疗良性卵巢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85例良性卵巢囊肿患者,其中行腹腔镜手术49例(腹腔镜组),行开腹手术36例(开腹组),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病率均低于对照组,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良性卵巢囊肿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能够收到显著的效果,该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不易出现并发症的优点,可显著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赢得多数患者的好评,可在临床中广泛推广与应用。

    作者:陶杨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倒凹加短斜面固位形在光固化树脂修复楔状缺损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倒凹加短斜面固位形在光固化树脂修复楔状缺损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60颗被临床诊断为楔状缺损的双尖牙和尖牙,分别制备倒凹、短斜面、倒凹加短斜面三种固位形式,并设立无固位形组作为阴性对照,制备后选择3M Z250光固化树脂作为充填修复材料,观察1-2年后的成功率。结果:三种固位形组的成功率明显高于无固位形组,且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倒凹加短斜面固位形的成功率显著高于倒凹和短斜面固位形,且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用光固化树脂进行楔状缺损充填修复时,应采用固位形以提高临床疗效,其中倒凹加短斜面的固位形为佳。

    作者:李兹烨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Miles术结肠造瘘对低位直肠癌患者的心理影响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Miles术结肠造瘘患者身心康复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80例需行Miles结肠造瘘术的低位直肠癌患者出现心理问题及并发症情况,并做出总结。结果:Miles术结肠造瘘对患者的心理变化产生影响。结论:针对Miles术结肠造瘘患者,需尽早进行心理护理。

    作者:宋蕊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纳洛酮在重症手足口病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主要研究了纳洛酮在重症手足口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13年3月-9月收治的45例重症手足口病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23例,接受纳洛酮治疗;对照组患者22例,接受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22/2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2.73%(16/22),两组结果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纳洛酮在治疗重症手足口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临床效果稳定、见效快等优点,应该在临床上做进一步推广。

    作者:姚固先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探讨不锈钢小针盒盛装口腔小器械灭菌开封后的效期

    目的:探讨不锈钢小针盒盛装口腔小器械灭菌开封后的有效期。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在正常工作日不同时间选取口腔诊室8间,每间诊室选取已灭菌的不锈钢小针盒(内盛灭菌小器械)2个,在不锈钢针盒开封后使用过程中的4、8、24、48、72、96、120、144、168h 采集样本进行培养,观察细菌生长情况。结果:20个不锈钢小针盒,在开封使用后的4、8、24、48 h 均无细菌生长;第72 h 的采样培养中有3个细菌生长。

    作者:蔡宇华;张丽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腹部切口改良式缝合100例观察

    腹部切口问题在肥胖的干扰下也逐步成为一大隐患,患者伤口易受感染、延期愈合。如何改良切口缝合技术,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纠纷。

    作者:刘桂英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乙酰谷酰胺注射液与血塞通注射液治疗眩晕症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乙酰谷酰胺注射液与血塞通注射液治疗眩晕症临床疗效。方法:选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因眩晕症住院病人6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使用乙酰谷酰胺注射液(0.5/支,沈阳新马药业有限公司产)加胞二磷胆碱静脉滴注,对照组使用血塞通注射液(0.2g/支,黑龙江省珍宝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静脉滴注,两组均配合口服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连续治疗7天后,比较病人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治疗7天后,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仅为66%,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治疗组眩晕症状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症状消退时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乙酰谷酰胺注射液较血塞通注射液治疗眩晕症疗效显著,可缩短症状消退时间。

    作者:周仕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乳腺癌手术后肝转移有关因素(附38例)探析

    目的:对治疗乳腺癌手术后肝转移的疗效中化疗和肝动脉栓塞灌注化疗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探讨对患者预后影响的各种因素。方法:对38例乳腺癌手术后肝转移临床特征进行总结和分析,分为单纯化疗、化疗+TACE 两组,进行疗效及预后的分析总结。结果:在38例手术后肝转移患者中,单纯全身化疗组11例有效,占43,85%,全身化疗+TACE组8例有效,占61.5%,全组中位随访期19个月(3~50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8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37%、18%、11%。(标黑出要改)结论:全身化疗+TACE化疗优于单纯的全身化疗,具有进一步研究和推广的价值。

    作者:李旖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2014年开阳县肿瘤监测资料分析

    目的:分析2014年开阳县肿瘤监测资料,了解居民肿瘤发病、死亡情况,为相关部门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O-3对所患疾病进行编码,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4年开阳县恶性肿瘤新发病668例,肿瘤死亡470例,恶性肿瘤发病率182.89/10万,死亡率126.68/10万,男女死亡比值2.28∶1;肺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食管癌、乳腺癌、膀胱癌、脑肿瘤、胰腺癌和淋巴瘤是前十位恶性肿瘤发病种类;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食管癌、胰腺癌、脑肿瘤、白血病、淋巴瘤和胆囊癌是前十位恶性肿瘤死亡种类。结论:开阳县居民恶性肿瘤发病率、死亡率处于全国较低水平,肺癌、消化系统肿瘤、乳腺癌和宫颈癌是防治重点。

    作者:唐禄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72例小儿EB病毒感染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EB病毒感染临床特点,提高该疾病的诊断率与治愈率。方法:选取72例小儿EB病毒感染患者,采用多聚酶练技术荧光半定量法对小儿EB病毒感染者进行EB病毒检测,男性患儿应该静脉滴注阿昔洛韦,每次滴注的量为5mg/kg,一天滴注两次。而女性患儿应该静脉滴注更昔洛韦,每次滴注的量为5 mg/kg ,一天滴注两次。结果:7上呼吸道感染与急性支气管炎或者肺炎的患儿,其临床症状为咳嗽、发热、咽部充血等,并且患儿的年龄越小,其体征越明显。病毒性心肌炎的患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患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过敏性紫癜与川崎病患儿在治疗、随访后恢复正常。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表现为呕吐、头痛、发热,并且脑电图有轻度或者中度异常,脑脊液白细胞轻度升高,经过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小儿EB病毒感染者的临床表现比较的复杂,为了提高诊断率,减少误诊,就需要针对临床特征选择合理的治疗方式。

    作者:史凤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清心导赤散治疗小儿手足口病40例

    手足口病是夏秋季节儿科常见的传染病,我院儿科门诊在临床工作中,近年来笔者运用自拟清心导赤散加减治疗本病4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吉吉木日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浅析中专护生提高学历的意愿现状的分析及对策

    目的:了解中专护生是否愿意提高学历的现状及原因分析,并对此建立相应的对策。方法:通过建立调查表采取随机发放给我院急诊科2-8月份实习的78名中专实习护生,了解他们对以后的职业规划方向和接受高层次教育的想法和原因。结果:超过90%的中专护生认为有必要接受高层次的教育,并且相信通过这种高层次的教育对未来的就业前景和自我提升受益匪浅。但也有部分护生因为经济,个人原因或其他原因而放弃接受进一步的教育。结论:应当鼓励并提供各种机会让中专护生接受进一步高层次的教育,提高他们的学历,有利于提高护生的整体认知水平和正确认识自我价值的能力,为我们医疗卫生事业培养一批专业素质高,技能强,应变能力快速的优秀护理队伍。

    作者:韦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重症新生儿家属的心理护理体会

    新生儿承载着一个家庭的希望,对家庭的和谐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由于重症新生儿在出生之后生命就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重症新生儿家属担心患儿的安全,再加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不够,容易出现各种负面心理情绪,特别是新生儿的父母需要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从而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对新生儿的治疗产生负面的影响。基于此,本文笔者将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情况谈一谈对重症新生儿家属心理护理的相关问题,以供参考。

    作者:杨淑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系统护理干预对慢性胃炎及胃溃疡患者疗效、不良心理、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

    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应用于慢性胃炎及胃溃疡患者临床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所收治胃炎、胃溃疡患者14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70例,给予系统护理干预;对照组70例,仅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焦虑情绪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研究组加用系统护理干预后,疗效总有效率为88.57%,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2.86%,(P<0.05)。研究组SAS 评分为(65.1±4.5)分、对照组为(64.8±4.7)分,P>0.05;干预后,研究组为(40.1±3.5)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8.1±4.1)分,P<0.05。干预前,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为(61.7±7.3)分、对照组为(62.1±7.5)分,P>0.05;干预后,研究组为(80.9±5.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1±7.8)分,P<0.05。结论:系统护理干预应用于慢性胃炎、胃溃疡临床护理中,可有效提升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心理反应、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万贤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老年胃十二指肠穿孔行开腹修补术和胃大部切除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胃十二指肠穿孔行开腹修补术和胃大部切除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开展回顾性分析,开腹修补术组40例患者行单纯开腹修补术,胃大部切除术组40例患者行胃大部切除术,观察、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是否出现并发症、复发情况。结果:开腹修补术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33.5±8.1)min、术中出血量为(60.8±11.5)ml、住院时间为(6.3±1.3)d,胃大部切除术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47.2±22.8)min、术中出血量为(198.2±26.8)ml、住院时间为(13.2±2.0)d,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开腹修补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胃大部切除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0%,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开腹修补术后3个月,共有4例患者出现胃十二指肠穿孔复发,复发率为10.00%,胃大部切除术后3个月,共有2例患者出现胃十二指肠穿孔复发,复发率为5.00%,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胃十二指肠穿孔行开腹修补术和胃大部切除术治疗各有优缺点,临床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选择。

    作者:鲍中友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