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倒凹加短斜面固位形在光固化树脂修复楔状缺损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李兹烨

关键词:楔状缺损, 倒凹固位, 短斜面
摘要:目的:探讨倒凹加短斜面固位形在光固化树脂修复楔状缺损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60颗被临床诊断为楔状缺损的双尖牙和尖牙,分别制备倒凹、短斜面、倒凹加短斜面三种固位形式,并设立无固位形组作为阴性对照,制备后选择3M Z250光固化树脂作为充填修复材料,观察1-2年后的成功率。结果:三种固位形组的成功率明显高于无固位形组,且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倒凹加短斜面固位形的成功率显著高于倒凹和短斜面固位形,且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用光固化树脂进行楔状缺损充填修复时,应采用固位形以提高临床疗效,其中倒凹加短斜面的固位形为佳。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氨氯地平联合氯沙坦钾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难治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与探讨氨氯地平联合氯沙坦钾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难治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选择了自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来我院治疗的50例老年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将其随机平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氯沙坦钾氢氯噻嗪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疗程为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坐位收缩压及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有效率方面,观察组为96.0%,显著优于对照组(72.0%)(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P>0.05)。结论:氨氯地平联合氯沙坦钾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难治性高血压效果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患者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思达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的循证药学干预方法探讨

    目的:研究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的循证药学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8月~2016年7月我市某医院收治的240例抗生素使用者的病例资料,按照干预方法,将240例病例分成A、B两组,每组120例。A 组行循证药学干预,B 组行常规药学管理。观察两组抗生素的使用情况,比较不合理用药率。结果:A 组不合理联合用药率、用药档次过高率与用药疗程过长率分别是5.83%、9.17%、10.83%,B 组是10.83%、16.67%、17.5%。组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比较无适应症用药率与用药不当率,A 组明显低于B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药学干预用于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中,药物应用不合理率低。

    作者:朱舒宁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营养支持治疗在神经外科危重病人中的合理应用

    目的:研究营养支持治疗在神经外科危重病人中的合理利用以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60例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人,对照组于术后一天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则进行序贯营养治疗,即术后1d内肠外营养支持,3d后进行肠内营养治疗。结果:治疗第14d观察组患者血清生化指标值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并发症及预后上也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合理的支持营养可以适应神经外科危重病人对于营养支持的基本需求,也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蛋白质代谢、补充必要的营养物质,促进患者的康复。营养支持治疗在神经外科危重病人临床治疗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陈有名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突发性耳聋采取脉血康胶囊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突发性耳聋采取脉血康胶囊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科2012年11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100例,按照数字随机方法将全部患者分成两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基础治疗,50例实验组患者则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应用脉血康胶囊治疗。结果: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期间两组患者均没有发现不良反应。结论:在对突发性耳聋患者进行治疗时,脉血康胶囊治疗具有比较显著的临床效果,而且安全可靠,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戴燕碧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论医疗器械产品的风险管理研究

    文章介绍了医疗器械产品风险管理活动的相关术语定义、评定准则、方法、过程、计划及文件化要求;并强调了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需确保医疗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也为其它医疗器械企业进行风险管理活动提供了指导和参考。

    作者:胡艳;程云章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城市社区老年人医疗服务问题及解决措施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较快的形势下,城市社区养老医疗服务需求问题成为我国政府和社会关注的重点。文章通过对城市社区老年人基本健康情况、疾病处理方式和就医选择调查分析之后,可以发现城市社区老年人对社区卫生医疗服务的要求不断增长,使得城市社区医疗服务社会供给出现了不足。针对这种情况需要进一步完善城市社区老年人医疗保障制度,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发展经费的投入,采取措施拓展城市社区医疗保险覆盖面积等,从而不断满足城市社区老年人的不同医疗服务需求。

    作者:李怡霏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老年胃十二指肠穿孔行开腹修补术和胃大部切除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胃十二指肠穿孔行开腹修补术和胃大部切除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开展回顾性分析,开腹修补术组40例患者行单纯开腹修补术,胃大部切除术组40例患者行胃大部切除术,观察、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是否出现并发症、复发情况。结果:开腹修补术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33.5±8.1)min、术中出血量为(60.8±11.5)ml、住院时间为(6.3±1.3)d,胃大部切除术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47.2±22.8)min、术中出血量为(198.2±26.8)ml、住院时间为(13.2±2.0)d,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开腹修补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胃大部切除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0%,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开腹修补术后3个月,共有4例患者出现胃十二指肠穿孔复发,复发率为10.00%,胃大部切除术后3个月,共有2例患者出现胃十二指肠穿孔复发,复发率为5.00%,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胃十二指肠穿孔行开腹修补术和胃大部切除术治疗各有优缺点,临床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选择。

    作者:鲍中友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巧特欣在产后出血中作用分析

    目的:分析巧特欣在产后出血中作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2014年3月到2016年1月患者20例分娩产妇,并且将这些分娩产后出血患者可以依据随机分配方法将患者分两组,即研究组(10例)和对照组(10例),对照组治疗阶段,应用常规治疗;研究组治疗中,对患者应用巧特欣治疗,分析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0.0%,对照组疗效不如研究组,两组对比(P<0.05);对两组组患者分娩过程中的出血量进行比较,研究组患者,有效防治产后出血,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中,对于产后出血患者应用巧特欣治疗,有效预防患者产后出血,可以有效预防出血,具有一定的应用效果。

    作者:孙丽;彭久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迈瑞监护仪常见故障及维修

    心电监护仪是一种医疗设备,它在医院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心电监护仪的型号、品牌各不相同,本文对心电监护仪中的一种———迈瑞心电监护仪进行分析,探讨其几种常见的故障,原因分析以及处理方法。

    作者:罗旭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72例小儿EB病毒感染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EB病毒感染临床特点,提高该疾病的诊断率与治愈率。方法:选取72例小儿EB病毒感染患者,采用多聚酶练技术荧光半定量法对小儿EB病毒感染者进行EB病毒检测,男性患儿应该静脉滴注阿昔洛韦,每次滴注的量为5mg/kg,一天滴注两次。而女性患儿应该静脉滴注更昔洛韦,每次滴注的量为5 mg/kg ,一天滴注两次。结果:7上呼吸道感染与急性支气管炎或者肺炎的患儿,其临床症状为咳嗽、发热、咽部充血等,并且患儿的年龄越小,其体征越明显。病毒性心肌炎的患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患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过敏性紫癜与川崎病患儿在治疗、随访后恢复正常。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表现为呕吐、头痛、发热,并且脑电图有轻度或者中度异常,脑脊液白细胞轻度升高,经过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小儿EB病毒感染者的临床表现比较的复杂,为了提高诊断率,减少误诊,就需要针对临床特征选择合理的治疗方式。

    作者:史凤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甲硝唑、替硝唑和奥硝唑治疗厌氧菌和滴虫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

    目的:观察分析甲硝唑、替硝唑和奥硝唑治疗厌氧菌和滴虫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进行治疗的126例厌氧菌和滴虫性阴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成三组,甲硝唑组42例、替硝唑组42例、奥硝唑组42例,三组分别采用对应药物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过治疗后,替硝唑组患者总有效率与奥硝唑组比较,结果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硝唑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低于替硝唑组和奥硝唑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硝唑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奥硝唑组比较,结果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硝唑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替硝唑组和奥硝唑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厌氧菌和滴虫性阴道炎采取替硝唑和奥硝唑,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王学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阿片类药物成瘾者美沙酮维持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阿片类药物成瘾者美沙酮维持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4年5月进入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MMT门诊且美沙酮维持治疗时间超过1年的200例阿片类药物成瘾者为研究对象,制定统一问卷开展调查。结果:200例调查对象中,阿片类物质成瘾者以男性、初中文化、待业或无业者为主,77.5%患者感到基本或完全没有毒瘾,91.5%精神状态明显好转,92%满意或非常满意,患者自我感觉与家人关系明显改善、与吸毒朋友交往减少、违法行为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沙酮维持治疗可有效减少毒品中毒、疾病传播,降低犯罪率,对于阿片类物质成瘾者需尽早使用美沙酮维持治疗。

    作者:袁其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纳洛酮在重症手足口病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主要研究了纳洛酮在重症手足口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13年3月-9月收治的45例重症手足口病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23例,接受纳洛酮治疗;对照组患者22例,接受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22/2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2.73%(16/22),两组结果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纳洛酮在治疗重症手足口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临床效果稳定、见效快等优点,应该在临床上做进一步推广。

    作者:姚固先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心理疏导联合药物治疗中青年精神分裂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分析心理疏导联合药物治疗中青年精神分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7月在我院精神科接受治疗的患者70例,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患者3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单一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精神病量表评分和自知力评分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精神病量表评分和自知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数据之间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青年精神分裂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心理疏导联合药物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具有推广和使用价值。

    作者:高玉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分析及调查更年期女性对激素替代疗法认知情况

    目的:分析及调查更年期女性对激素替代疗法认知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诊治的60例更年期妇女为研究对象,将其进行更年期认知度、激素替代疗法认知度进行调查,将60例妇女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干预组)30例和观察组(细致健康宣教组)30例,然后将两组干预前和干预后不同时间的更年期认知度、激素替代疗法认知度及生存质量进行比较。结果:60例更年期妇女的更年期认知度及激素替代疗法认知度均较低,观察组干预后不同时间的结更年期认知度及激素替代疗法认知度均高于对照组,而更年期生存质量评分(MR 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更年期女性对激素替代疗法认知度较低,因此健康教育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梁肖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眼前节碱烧伤的临床症状及治疗分析

    目的:研究眼前节碱烧伤的临床症状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到2016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48例(48只眼)眼前节碱烧伤患者,分析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为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治疗,评价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48例患者临床治疗后,38例患者Ⅰ级治愈,视力恢复0.6以上,所占比例为79.17%;7例患者Ⅱ级治愈,视力恢复到0.08到0.3之间,具有斑翳和较少的新生血管,低于三分之一角膜面,所占比例为14.58%;Ⅲ级治愈2例,所占比例为4.17%;Ⅳ级治愈1例,所占比例为2.08%。所有患者治疗后眼部症状均有所好转。结论:眼前节碱烧伤患者主要具有结膜坏死、角膜水肿、不同程度角膜上皮剥脱等临床症状,临床治疗中需要在明确患者各项临床症状的基础上,通过针对性的方式快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保证临床治疗的效果,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黎艳红;吴桂花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肺癌晚期疼痛患者护理中开展协同模式的临床研究

    目的:本次主要对肺癌晚期疼痛患者护理中开展协同模式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旨在提高临床护理的水平和质量。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5月收治并已确诊的肺癌晚期患者60例,根据所有患者入院的编号进行平均分组,其中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实验组,两组各为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协同模式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疼痛缓解的情况与生活质量评分的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疼痛总缓解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此外实验组心理、社会、环境以及生理方面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各组间的比较差异性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协同护理,不仅能有效缓解肺癌晚期患者疼痛的程度,还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与应用。

    作者:王爱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噻托溴铵粉雾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疗效评价

    目的:研究噻托溴铵粉雾剂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从病例库调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录的40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资料,对患者进行肺功能检查,确诊者采用噻托溴铵粉雾剂治疗法,于治疗后1个月回访调查,对比治疗前后症状变化情况。根据呼吸内科治疗标准,将疗效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等4个级别,按照具体标准进行统计分类。结果:呼吸困难、胸廓前后径增大、桶状胸、语音震颤减弱等为主要症状,患者多数为2种或2种以上病症。本次治疗效果,共39例有效,总有效率97.5%;仅1例由于病况严重,延长1周治疗后症状消失。结论:噻托溴铵粉雾剂是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有效治疗方式,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杨小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依达拉奉对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5年9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108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予以甘露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血肿体积及NIHSS评分标准。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肿体积、NIHSS 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下降,且观察组的下降趋势比对照组更明显,两组患者组间、组内比较均差异显著(P<0.05)。结论:依达拉奉对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具有改善作用,能有效减少血肿体积,缓解神经功能受损情况。

    作者:刘小生;丁勇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介入手术患者鞘管拔出时发生迷走神经反射的预防护理与抢救

    目的:探讨介入手术患者拔出鞘管时发生迷走神经反射的预防护理与抢救。方法:选择本院接受介入手术的59例患者,术后鞘管拔出发生迷走神经反射6例,给予常规护理及健康宣教。结果:6例迷走神经反射抢救成功,效果满意。结论:术后引起迷走神经反射与患者精神紧张、血容量不足、穿刺及拔鞘时疼痛、尿潴留等有密切相关,积极预防可以降低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和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宁雯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