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阿片类药物成瘾者美沙酮维持治疗的效果分析

袁其美

关键词:阿片类药物成瘾者, 美沙酮维持治疗, 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阿片类药物成瘾者美沙酮维持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4年5月进入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MMT门诊且美沙酮维持治疗时间超过1年的200例阿片类药物成瘾者为研究对象,制定统一问卷开展调查。结果:200例调查对象中,阿片类物质成瘾者以男性、初中文化、待业或无业者为主,77.5%患者感到基本或完全没有毒瘾,91.5%精神状态明显好转,92%满意或非常满意,患者自我感觉与家人关系明显改善、与吸毒朋友交往减少、违法行为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沙酮维持治疗可有效减少毒品中毒、疾病传播,降低犯罪率,对于阿片类物质成瘾者需尽早使用美沙酮维持治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早期应用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呼吸衰竭的价值

    目的:本次主要对早期应用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有效治疗提供相关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并已确诊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50例,根据所有患者入院就诊的编号进行平均分组,其中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实验组,两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前提下给予早期无创通气治疗。对患者治疗后生理指标与血气的各项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实验组呼吸频率、心率、PH、动脉血氧分压以及二氧化碳分压与对照组相比均改善明显,P<0.05,各组间数据的对比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应用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作者:徐杰;张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试论新时期人口计生宣传教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口数量的增长速度也逐渐步入快车道,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凸显。因此,通过计划生育的政策来控制或者延缓人口增速,提高人口的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只有不断地对计划生育政策进行宣传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才能进一步使得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深入人心,使得计划生育政策更好的落实。本文通过对新时期人口计生宣传教育工作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来进步一阐述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改革创新的基本思路,从而让计生宣传深入心。

    作者:朱凌飞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手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效果的综合评估

    目的:探究通过手术的方式,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方法:从我院2012年01月到2015年12月以来,选取34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18例患者为观察组行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16例患者为对照组行小梁切除术。对比两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行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的视力比对照组有明显的好转,眼压比对照组有明显的降低,并且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联合手术,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效果明显优于小梁切除术的患者,能够明显降低患者眼压,提高患者视力。

    作者:谢秀雯;占慧琴;王旭辉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收治确诊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常规护理组为对照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组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肌力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肌力比较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改善患者的肌力情况,促进患者功能恢复,具有良好的临床护理效果,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王莹莹;王静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序贯腔镜胆囊切除治疗高龄急性重症胆囊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究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序贯腔镜胆囊切除治疗高龄急性重症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5年2月期间所收治的86例高龄急性重症胆囊炎患者,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3例。实验组患者接受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序贯腔镜胆囊切除治,参照组患者接受急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少于参照组,体温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均P<0.05。结论: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序贯腔镜胆囊切除治疗高龄急性重症胆囊炎具有显著效果,且创伤小、恢复快,值得推广。

    作者:周建辉;赵其英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40例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温性关节炎的有效性。方法:选择80例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风湿免疫科住院患者,将其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以治疗4个疗程后症状缓解,关节畸形,生活自理等情况来评价治疗组的有效性。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有明确的治疗效果,降低了致残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姚桂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经颅磁在抑郁症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经颅磁在抑郁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20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2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于对照组患者,给予药物治疗。对于实验组患者,在给予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经颅磁治疗法。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所有患者在一般临床资料比较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经过相同时间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实验组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结论:针对抑郁症患者,可以使用经颅磁治疗方法,疗效好,可有效减轻患者抑郁程度,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利萍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配合

    目的:研究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配合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我院出诊急救的急性脑出血患者,回顾性分析6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抢救成功率。结果:通过有效的急诊急救护理配合,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达到了86.67%。结论:在急性脑出血患者中实施有效的急诊急救护理配合可促进抢救成功率的提高,对挽救患者的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蒋亚健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保胆取石术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究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保胆取石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胆囊结石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10例,行双镜联合术;以同期行开腹胆囊切除术1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定期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相关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两组年龄、病程、结石数目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患者段,且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术后并发症,对照组患者中,1例患者发生腹胀腹泻,并发症发生率为10.0%。结论:对于胆囊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道镜联合微创保胆取石术,疗效显著,具有推广和应用价值。

    作者:周遵洪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我院近两年的中药处方统计与分析

    从我院近两年的135688张中药处方中随机抽查6042张,进行统计与分析,检查处方的书写、用药安全、配伍等方面的问题。不规范处方有541张,不合格率为8.954%,占总处方的0.399%。应当依照《处方管理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要求,加强管理我院的中药处方质量,提高我院中医师对中药处方的书写水平,更好地保证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何海照;陈飞飞;袁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床旁血液灌流治疗急性中毒的常见问题及其护理探析

    目的:探析床旁血液灌流治疗急性中毒的常见问题及其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7月~2016年7月的61例急性中毒患者此次研究的主要对象,所有患者行急诊床旁血液灌流治疗,对床旁血液灌流治疗过程中常见问题进行归类和分析,针对不同问题,制定相关的护理对策。结果:61例急性中毒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预冲管不成功0例;引流不畅11例,管路中出现气泡6例,出血3例,凝血7例,低血压4例。结论:总结床旁血液灌流治疗急性中毒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并针对具体问题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可降低血液灌流失败发生率,保障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作者:卿厚敏;毛明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针刀疗法加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5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佳治疗方案。方法:是1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针刀治疗效果分析和临床病例分析。结果:观察病例150例,痊愈79例,显效28例;其中66例患者的临床症状来源于椎管外软组织病变为主。结论:针刀结合骶管注射疗法疗效较好;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误诊、误治较多;三步定位诊断法可减少误诊率。

    作者:卿淘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实现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持续改进预防医院感染

    目的:对于医院感染的控制工作进行持续性的改进,改善医院的感染控制体系,并附医院感染进行预防。方法:整理分析实际工作当中的医院中所出现的问题,并针对于所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整改措施,使医院的质量的在实际的工作当中不断地提升,多方面地提高感染管理水平。结果:通过不断的改进和规范的感染控制系统,提高了医院感染管理的质量,有效地防止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注重过程管理和质量的持续改进,对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曹刚勇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院前急救干预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对院前急救干预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效果进行研究及判定。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6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其中未给予院前急救的患者30例,作为A组,给予院前急救进行干预的患者30例,作为B组,并观察2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发病至用药时间、心率失常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B组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的发病至用药时间少于A组,不仅如此,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及死亡率低于A组,P<0.05。结论:院前急救干预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效果显著,可提高抢救效率,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作者:杨宏宇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试析尼莫地平联合多奈派齐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的疗效

    目的:试析尼莫地平联合多奈派齐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在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64例轻中度血管性痴呆患者进行本次研究。本次研究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此64例患者分为两个小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每个小组有32例轻中度血管性痴呆患者。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服用尼莫地平作为固定药物,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采用尼莫地平、多奈派齐来联合进行治疗。治疗时长为3个月,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96.88%,对照组78.13%),两组中轻度血管性痴呆患者之间的数据差异相对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尼莫地平联合多奈派齐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借鉴。

    作者:谢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美托洛尔治疗房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美托洛尔应用于房颤治疗的具体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房颤患者50例进行随机分组,得对照组(常规治疗)和观察组(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各25例,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3个月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8.0%,较对照组有明显提升(X2=8.86;P<0.05),且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为4.0%,较对照组有显著下降(X2=5.43;P<0.05)。结论:将美托洛尔应用于房颤临床治疗中的效果确切,有利于临床症状改善,且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不良反应风险。

    作者:俞冰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探究循证护理在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4年5月~2016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患儿,将60例患儿简单随机分为2组,30例患儿为一组。其中,一组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使用常规护理(对照组),另一组采用循证护理(实验组)。对比观察两组患儿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以及家属满意度情况。结果:实验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以及家属满意度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护理中的应用有利于减小患儿痛苦,临床价值较高。

    作者:徐萍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舒血宁注射液45例不良反应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分析临床上应用舒血宁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ADR)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13年5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舒血宁注射液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45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5例舒血宁注射液的ADR主要症状有恶心、呕吐、潮红、皮疹、静脉炎等,在用药的30min内发生不良反应率较多,但不良反应均轻微,停药数日后即好转。结论:临床上医生要合理的应用舒血宁注射液,使用时应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医药人员对中药注射剂相应的不良反应识别和防范能力,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用药安全性。

    作者:王艳丽;卢咏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替罗非班致极重度血小板减少症1例

    替罗非班是目前国内市场唯一的一种血小板表面糖蛋白Ⅱb/Ⅲa 受体拮抗剂(GPI),它能竞争性的抑制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受体,作用于血小板聚集的后环节,是强的抗血小板药物。目前广泛应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1-3]。然而,临床发现替罗非班可能导致严重的血小板减少,引发临床不良事件。目前国内外不乏此类事件的报道,但因“寒颤”为首发症状的鲜有报道,我院收治1例病人应用替罗非班引发血小板重度减少,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青青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浅谈肝癌患者疼痛的护理

    目的:癌性疼痛(cancer pain)简称癌痛,是指癌症、癌症相关性疾病及抗癌治疗所致的疼痛,癌性疼痛常为慢性疼痛[1]。疼痛是癌症患者常见、典型、难以忍受的症状之一。肝癌,作为为频发的癌症,其诱发的疼痛,让无数深受其害的患者闻之色变。肝区疼痛是肝癌患者常见、典型的症状。一般情况下,早期患者没有典型、明显的症状,一旦肝区产生持续性胀痛或是锐痛,肝癌已经到达晚期。这时肝癌产生了明显的症状,即让患者极度痛苦的疼痛。这种让人难以忍受的痛苦让患者焦躁不安、恐慌忙乱,甚至是悲观绝望,以致对治疗失去信心,对生活缺失热情,终失去理智,走向极端。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经常会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三阶梯止痛药疗法。但是,此种方法只能短时间地缓解患者的疼痛,而且随着用药时间的增强以及患者病情的加重,患者容易对此类药物产生依赖性,药物治疗的效果也越来越差,患者的预后也越来越差。因此,为了更好地改善预后,我科对收治的20例病患采取了有效的干预措施。通过采用心理疏导、非药物性治疗、对疼痛的严密观察等方法,明显缓解了患者的疼痛,提高了患者对疼痛的耐受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强了患者战胜病魔的信心,延长了患者的生命长度。非药物性治疗主要包括皮肤刺激法、注意力转移疗法、放松疗法、认知疗法[1]。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作者:张文静;祝玲娟;陈瑞霞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