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015年桂林市儿童乙肝疫苗免疫效果分析

梁磬清;唐国荣;徐颖;秦春林;贝春华

关键词:乙型肝炎, 乙肝疫苗, 免疫保护, 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桂林市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后的免疫效果,为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及加强免疫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桂林市各县有乙肝免疫接种记录的儿童中,采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2-9岁的儿童约30名作为观察对象,检测抗-HBs来评价乙肝免疫效果。结果:检测的381名儿童中,乙肝抗-HBs呈阳性的儿童267名,阳性率为70.08%,儿童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在性别、民族、监护人、经济发展水平、疫苗接种间隔时间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组的儿童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存在明显差异(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乙肝抗-HBs的阳性率呈下降趋势。结论: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将逐年减弱,应加强儿童基础免疫,在6岁时给儿童加强接种一次乙肝疫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计划生育手术与异位妊娠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计划生育手术与异位妊娠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50例异位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是否进行过计划生育手术,总结并分析异位妊娠和计划生育手术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研究50例异位妊娠患者中,进行过计划生育手术的有44例,未进行计划生育手术的6例,两组差异明显,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计划生育手术是导致产妇出现异位妊娠的一个重要因素,需加强对计划生育手术安全隐患的分析,并积极制定和落实好相关预防措施,从而减少或避免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发生,提高手术安全性。[1]此外,需加强居民避孕节育生殖健康教育,提高人民群众对计划生育手术的认识,有利于减少手术安全隐患。

    作者:刘金英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美托洛尔治疗房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美托洛尔应用于房颤治疗的具体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房颤患者50例进行随机分组,得对照组(常规治疗)和观察组(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各25例,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3个月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8.0%,较对照组有明显提升(X2=8.86;P<0.05),且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为4.0%,较对照组有显著下降(X2=5.43;P<0.05)。结论:将美托洛尔应用于房颤临床治疗中的效果确切,有利于临床症状改善,且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不良反应风险。

    作者:俞冰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舒血宁注射液45例不良反应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分析临床上应用舒血宁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ADR)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13年5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舒血宁注射液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45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5例舒血宁注射液的ADR主要症状有恶心、呕吐、潮红、皮疹、静脉炎等,在用药的30min内发生不良反应率较多,但不良反应均轻微,停药数日后即好转。结论:临床上医生要合理的应用舒血宁注射液,使用时应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医药人员对中药注射剂相应的不良反应识别和防范能力,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用药安全性。

    作者:王艳丽;卢咏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老年胃十二指肠穿孔行开腹修补术和胃大部切除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胃十二指肠穿孔行开腹修补术和胃大部切除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开展回顾性分析,开腹修补术组40例患者行单纯开腹修补术,胃大部切除术组40例患者行胃大部切除术,观察、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是否出现并发症、复发情况。结果:开腹修补术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33.5±8.1)min、术中出血量为(60.8±11.5)ml、住院时间为(6.3±1.3)d,胃大部切除术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47.2±22.8)min、术中出血量为(198.2±26.8)ml、住院时间为(13.2±2.0)d,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开腹修补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胃大部切除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0%,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开腹修补术后3个月,共有4例患者出现胃十二指肠穿孔复发,复发率为10.00%,胃大部切除术后3个月,共有2例患者出现胃十二指肠穿孔复发,复发率为5.00%,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胃十二指肠穿孔行开腹修补术和胃大部切除术治疗各有优缺点,临床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选择。

    作者:鲍中友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产科护理新模式对促进自然分娩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对临产孕妇实施产科护理新模式对自然分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临产孕妇6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30例对照组孕妇实施常规护理,对观察组30例孕妇实施产科护理新模式,观察两组孕妇的自然分娩情况。结果:观察组孕妇在自然分娩选择率及自然分娩成功率两项内容的比较结果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80.0%vs43.33%),(87.5%53.85%)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临产孕妇实施产科护理新模式有助于改善孕妇对自然分娩的认识,提高自然分娩率,且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巫智琴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探讨西医内科肺心病治疗

    肺心病,即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我国一种十分常见的多发病,年龄越高,发病率越高。目前为止想要根治肺心病还存在着较大的困难。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医学事业不断发展,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治疗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越来越多的西医治疗方法得以运用,将肺心病的病死率降低,治疗方法得到了不断的完善。本文对西医治疗肺心病的几种主要的治疗方法进行了阐述,以便找出好的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方法。

    作者:武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薄芝糖肽注射液在肾小球肾炎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本文将通过薄芝糖肽注射液对肾小球肾炎的治疗进行探究。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5年6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68例肾小球肾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基础性治疗,实验将进一步结合薄芝糖肽注射液加强治疗。与此同时,我们将针对患者治疗前后24小时的血清白蛋白、血尿素氮、尿蛋白定量等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后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下降、血清白蛋白增加、其他指标均有所好转,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薄芝糖肽注射液对肾小球肾炎患者肾功能的改善具有显著疗效,有利于患者身体情况的改善。

    作者:黎凤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浅析高血压前期人群中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

    目的:为了分析和观察高血压前期人群中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的高血压前期患者50例,然后再组织血压正常的50人作为对比。将这100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是正常血压的人群;观察组的患者是患有高血压前期征兆的人群。然后对比两组的人群中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两组对比之后发现,高血压前期人群的平均年龄要比正常血压的人群偏大;男女比例上男性偏多;胆固醇的水平较高;高血压前期人群中的心脑血管发生的事件和其他致死事件的发生率高于正常血压的人群。经过两组的比较,其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前期人群中的心脑血管发生的事件和其他致死事件的发生率高于正常血压的人群。所以高血压前期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大的影响因素。

    作者:龙慧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儿血清细胞因子检测的临床意义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早产儿慢性肺部疾病。患儿长期依赖氧而生存,病死率高。BPD除损害肺功能外,还可引起远期体格和智能发育障碍。BPD的发生和发展与细胞因子有关,检测BPD患儿血清中的细胞因子水平能反映BPD的程度及病情缓解情况,对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辅助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刚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口腔护理干预对治疗肿瘤患者化疗后口腔溃疡的疗效

    目的:口腔护理干预对治疗肿瘤患者化疗后口腔溃疡的疗效。方法:从2015年1月至2015年9月来我院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抽取44例,随机分为两组。结果:实验组治愈15例(68.1%),有效5例(22.7%),无效效2例(9.1%),总有效20例(90.9%),对照组治愈5例(22.7%),有效7例(31.8%),无效15例(68.1%),总有效10例(54.5%)。实验组各项数据均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总有效20例(90.9%)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12例(54.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实验研究了口腔护理干预对治疗肿瘤患者化疗后口腔溃疡的疗效,实验证明:口腔护理干预对治疗肿瘤患者化疗后口腔溃疡非常有效,值得大家推广、应用。

    作者:吴燕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外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

    目的:探究外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100例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平分为两组,每组均50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个性化护理。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无显著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观察组护理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可以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

    作者:陈国银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宫颈癌筛查新技术探讨

    目的:探究宫颈癌筛查的新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间在院进行宫颈癌筛查者743例,所有研究对象均通过TCT(液基薄层细胞检测)、HPV检测,针对两种检测结果阳性者进行宫颈组织病理学检查,并分析FH 检测以及FST-SH 检测和TCT检测、HC-II检测用于宫颈癌筛查的价值。结果:终通过 TCT (液基薄层细胞检测)、HPV 检测以及病理活检确诊的宫颈癌前病变患者有171例(占23.01%),其中包括CINI 32例(4.31%),CINII 39例(5.25%),CINIII 49例(6.59%),宫颈癌51例(6.86%),剩余641例宫颈正常。终通过FH检测以及FST-SH 检测和TCT 检测、HC-II 检测阳性诊断率依次为。结论:FH 检测以及FST-SH 检测作为临床中出现的宫颈癌筛查的新技术,其具有一定的准确性,且适用范围较广,其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霞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甲状腺肿瘤手术治疗临床特点分析及手术并发症预防

    目的:对甲状腺肿瘤手术的临床治疗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其手术并发症的有效预防措施。方法:从我院2014年4月到2015年4月期间所收治的甲状腺肿瘤患者中,选取3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15例,对照组患者运用传统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观察患者则运用超声刀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手术治疗特点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运用超声刀进行治疗,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相对于对照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而言,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通过手术治疗后,对照组患者中出现术后出血症状的患者有2例,喉返神经损伤患者1例,出现声嘶症状患者1例,术后并发症为26.67%;观察组患者中共出现1例并发症,患者症状为声嘶,术后并发症为6.67%,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病率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超声刀对甲状腺患者进行治疗,不但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较好的治疗效果等特点,而且还能降低和预防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及运用。

    作者:史松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2015年桂林市儿童乙肝疫苗免疫效果分析

    目的:了解桂林市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后的免疫效果,为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及加强免疫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桂林市各县有乙肝免疫接种记录的儿童中,采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2-9岁的儿童约30名作为观察对象,检测抗-HBs来评价乙肝免疫效果。结果:检测的381名儿童中,乙肝抗-HBs呈阳性的儿童267名,阳性率为70.08%,儿童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在性别、民族、监护人、经济发展水平、疫苗接种间隔时间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组的儿童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存在明显差异(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乙肝抗-HBs的阳性率呈下降趋势。结论: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将逐年减弱,应加强儿童基础免疫,在6岁时给儿童加强接种一次乙肝疫苗。

    作者:梁磬清;唐国荣;徐颖;秦春林;贝春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预处理对复用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的影响

    使用者应在使用后及时去除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的明显污物,根据需要做保湿处理,从而提高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延长医疗器械的使用寿命。

    作者:何静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剖宫产术后经腹输卵管结扎术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经腹输卵管结扎术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就诊的80名行输卵管结扎术的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将80名妇女按照不同的剖宫产史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以一次剖宫产史妇女,观察组则为二次剖宫产史的妇女,分别给两组的妇女进行双侧输卵管结扎术,对两组妇女的结扎手术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妇女盆腔粘连的发生率26.0%,观察组妇女盆腔粘连的发生率为48%,观察组发生盆腔粘连的几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具有两次剖宫产史的妇女行输卵管结扎术成功率较低,容易发生盆腔粘连,在行输卵管结扎术时要谨慎操作,保障妇女的健康。

    作者:龙树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试析尼莫地平联合多奈派齐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的疗效

    目的:试析尼莫地平联合多奈派齐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在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64例轻中度血管性痴呆患者进行本次研究。本次研究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此64例患者分为两个小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每个小组有32例轻中度血管性痴呆患者。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服用尼莫地平作为固定药物,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采用尼莫地平、多奈派齐来联合进行治疗。治疗时长为3个月,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96.88%,对照组78.13%),两组中轻度血管性痴呆患者之间的数据差异相对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尼莫地平联合多奈派齐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借鉴。

    作者:谢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鼻窦炎患者护理中健康教育的应用及价值探究

    目的:本文就鼻窦炎患者护理中健康教育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与探究。方法:选择我院自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鼻窦炎患者68例,依据患者来院先后顺序进行平均分组,每组患者34例。予以常规护理的患者设为参照组,予以健康教育的患者设为研究组,后比对两组鼻窦炎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和参照组鼻窦炎患者经不同方法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依从性好于参照组,从护理满意度结果来看,研究组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结果经统计后可知,差异正相关。结论:对鼻窦炎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可在临床上进一步实践。

    作者:余蓉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肺癌晚期疼痛患者护理中开展协同模式的临床研究

    目的:本次主要对肺癌晚期疼痛患者护理中开展协同模式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旨在提高临床护理的水平和质量。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5月收治并已确诊的肺癌晚期患者60例,根据所有患者入院的编号进行平均分组,其中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实验组,两组各为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协同模式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疼痛缓解的情况与生活质量评分的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疼痛总缓解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此外实验组心理、社会、环境以及生理方面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各组间的比较差异性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协同护理,不仅能有效缓解肺癌晚期患者疼痛的程度,还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与应用。

    作者:王爱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1例PCNL术致血管损伤并发感染性休克的护理

    目的:PCNL术致血管损伤并发感染性休克的护理。方法:1例PCNL术致血管损伤并发感染性休克的患者,总结患者术后的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结果:经过及时有效的对症治疗及积极护理,康复出院。结论:PCNL术后应密切观察病情及早发现和及时处理感染,做好心理护理,以提高PCNL术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作者:吴建芬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