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智琴
目的:对十二指肠镜在胆源性胰腺炎中的应用,并讨论其有效性。方法:对2014年2月-2015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60例的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60例患者检查时用的是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联合微创手术进行治疗。结果:60例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经过治疗后,病例在院期间全部治愈,且在住院时没有复发的患者。结论:在胆源性胰腺炎的治疗过程中,用十二指肠镜对患者进行辅助治疗,为胆源性胰腺炎等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治疗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手段,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李堃;任早亮;张炳印;刘丹青;庞勇;白文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护理是医疗体系的一大分支,优化护理服务可提高医疗水平,而医疗工作可以指导临床护理。现代医院逐步加强护理改革力度,旨在为患者提供优越的康复环境,避免治疗后期出现病症隐患。作为护理管理人员,要时刻关注患者的康复需求,不断调整现有的护理服务方式,以“优质护理”为中心思想展开工作。本文从护理管理岗位角度,分析了优质护理在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对医院护理机制改革提出指导方向。
作者:陈美荣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无偿献血者的影响。方法:‘选择血站无偿献血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仅给予献血者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献血者的献血量、再次献血率。结果:观察组献血量、再次献血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献血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地提高献血者的献血量以及再次献血率,值得推广。
作者:刘爱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门诊护理服务满意度,对其满意度进行调查,并分析其产生的结果。方法:选取某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2000例来我院门诊部进行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知情同意下对患者的门诊回来服务的满意程度进行调查。结果:患者对门诊护理总体满意,对护理的操作技能的总满意率达到96%,对仪表的总满意率达到91.5%,对语言的总满意率达到94%,对举止的总满意率达到97.5%,对工作态度的总满意率达到99%,对环境、卫生的总满意率达到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诊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的调查显示出影响患者满意程度的影响因素,从而根据其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以提高患者对门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张燕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加巴喷丁联合甲钴胺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2013年8月至2015年9月的80名合并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的血液透析患者,以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加巴喷丁联合甲钴胺治疗,对照组仅采用甲钴胺治疗。统计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以及腓总神经、正中神经、胫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比较组间差异。结果: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腓总神经、正中神经、胫神经神经传导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t分别为3.848、4.426、4.379,P<0.05。另外,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合并感觉障碍、不宁腿综合征、麻木感、肢端疼痛患者例数及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x2分别为4.026、2.845、3.641、3.870,P<0.05。结论:加巴喷丁联合甲钴胺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较佳,可显著改善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蓉芝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究肛周脓肿采用手术治疗对于肛瘘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3年5月至2015年6月间在院就诊的肛周脓肿患者39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手术切开引流治疗,观察本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肛瘘发生率,继而评价手术治疗肛周脓肿对于肛瘘现成的预防效果。结果:本组患者均在手术后彻底切开引流,终均取得成功(有效率高达100%),术后观察未见肛瘘形成病例。结论:研究表明,临床针对肛周脓肿患者应尽快实施手术切开引流,继而预防肛瘘形成,并提高疗效。
作者:周威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析围术期护理干预运用在胫腓骨骨折手术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胫腓骨骨折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而观察组行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恢复优良率高,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胫腓骨骨折术后患者综合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患肢功能,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陆丽霞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分析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收治肱骨髁上骨折小儿患者66例,对66例肱骨髁上骨折小儿患者进行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研究其治疗疗效。结果:本次研究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效果高达100.00%,所有小儿患者骨折全部愈合,无医源性神经损伤、无术后骨折再移位及其他损伤。结论: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效果明显、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骨折愈合快等众多优点,是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安全治疗方法,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究细节护理在儿科静脉穿刺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静脉穿刺的72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的先后顺序将患儿分为两组,每组360例。实施常规护理的患儿为常规组,采取细节护理的患儿为干预组。观察两组患儿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静脉穿刺的依从性、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率及护理后护患纠纷。结果:干预组患儿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率及静脉穿刺的依从率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护患纠纷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儿科静脉穿刺中实施细节护理后的效果显著,不仅可以提升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和对护理的满意度,还可以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瑛瑾 刊期: 2016年第12期
重症监护病房(ICU)是个危重病人密集、病情多变、先进医疗仪器密集的地方,ICU 护士岗位风险大,技术含量高,对护士心理素质和能力要求更加严格。如何增强ICU护士的心理素质,培养ICU护士的专业能力,一直是护理学科重要的课题。本文通过浅析ICU 护士的心理素质和专业能力要求,为ICU护理工作和护士培养提供理论参考。
作者:曹艳金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对于医院感染的控制工作进行持续性的改进,改善医院的感染控制体系,并附医院感染进行预防。方法:整理分析实际工作当中的医院中所出现的问题,并针对于所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整改措施,使医院的质量的在实际的工作当中不断地提升,多方面地提高感染管理水平。结果:通过不断的改进和规范的感染控制系统,提高了医院感染管理的质量,有效地防止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注重过程管理和质量的持续改进,对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曹刚勇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对推拿联合温针灸进行治疗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作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我院收入治疗的68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34例患者采用温针灸的方式治疗,观察组34例患者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推拿的方式进行治疗,均治疗三周。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关节疼痛、关节僵硬程度的改善状况、基本生活质量改善状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联合温针灸可以明显改善患者关节疼痛以及僵硬程度,改善治疗效果。
作者:洪云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索验光配镜用于屈光不正引起调节性视疲劳的治疗效果。方法:共收录了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我院收录的80例调节性视疲劳患者资料,均是由于屈光不正导致的视疲劳;先对患者屈光不正因素进行分析,统计调节性视疲劳的临床症状;采用验光配镜法进行治疗,于3个月后回访调查,按照显效、有效、无效等3个标准,对比治疗前后症状变化差异性(P<0.05)。结果:屈光不正是由于遗传、不合理用眼等因素造成,调节性视疲劳患者以眼疲劳、眼干涩、异物感、眼皮沉重感、视物模糊、畏光流泪、眼胀痛等为主要症状,且患者多数为2种或2种以上症状并存。本次80例治疗结果,显效65例(81.3%),有效12例(15%),无效3例(3.7%),总有效率96.3%;治疗前后,患者症状变化明显,仅少数眼疲劳、眼胀痛等。结论:医学验光配镜用于调节性视疲劳治疗效果明显,对屈光不正调节作用显著,值得全面推广。
作者:任万洋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了解中专护生是否愿意提高学历的现状及原因分析,并对此建立相应的对策。方法:通过建立调查表采取随机发放给我院急诊科2-8月份实习的78名中专实习护生,了解他们对以后的职业规划方向和接受高层次教育的想法和原因。结果:超过90%的中专护生认为有必要接受高层次的教育,并且相信通过这种高层次的教育对未来的就业前景和自我提升受益匪浅。但也有部分护生因为经济,个人原因或其他原因而放弃接受进一步的教育。结论:应当鼓励并提供各种机会让中专护生接受进一步高层次的教育,提高他们的学历,有利于提高护生的整体认知水平和正确认识自我价值的能力,为我们医疗卫生事业培养一批专业素质高,技能强,应变能力快速的优秀护理队伍。
作者:韦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喉罩通气及气管插管应用于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到本院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50例,随机分两组,对照组及观察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全膝关节手术麻醉,对照组给予气管插管,观察组给予喉罩通气,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拔管(罩)时间及完全恢复清醒推入病房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拔罩(管)及入病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4%)低于对照组(60%),差异显著(P<0.05)。结论:喉罩通气在高龄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麻醉中应用效果好,安全性高。
作者:陈子彬;朱凤琴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采用不同植入物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6年1月我院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60例为观察对象,将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采用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的33例患者设为研究组,采用锁定加压钢板的27例患者设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后骨折愈合时间、X线骨痂评分、发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和锁定加压钢板两种内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临床效果相当,均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朱童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究米非司酮、甲氨蝶呤联合中药治疗异位妊娠患者的疗效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为2组,给予米非司酮治疗(对照组),进行米非司酮、甲氨蝶呤联合中药(研究组),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给予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β-HCG值及包块直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血β-HCG值及包块直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米非司酮、甲氨蝶呤联合中药治疗及针对性护理在异位妊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阮雪莲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析营养干预对哺乳期妇女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108位哺乳期志愿者为研究对象,以数字随机分配的方式为分组原则(54例/组)。对照组未给予营养指导、观察组给予营养指导,对比分析营养状况。结果:观察组妇女对营养知识的掌握较指导前有所提升,并且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打分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干预后其能量的摄入较干预前和对照组均有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哺乳期妇女中对其进行营养指导的干预,可有效提升妇女对营养状况的认识度,并有效的改善能量的摄入,可推广应用。
作者:赵竟屹;石敏;李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中23例药疹患者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并发症、治疗及护理方法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神经外科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重症患者中23例药疹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归纳总结治疗药疹的有效方法及临床护理要点。结果:我科室为常见的药疹分型为麻疹猩红热样型,本组有22例(95.7%),其中并发了1例过敏性休克。其次为重症多形红斑型1例(4.3%)。结论:临床医师充分把握药疹治疗要点可有效降低且预防并发症发生,早期确诊是治疗的关键,临床护理对缩短患者病程及治疗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张程;童孜蓉;吴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与探讨氨氯地平联合氯沙坦钾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难治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选择了自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来我院治疗的50例老年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将其随机平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氯沙坦钾氢氯噻嗪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疗程为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坐位收缩压及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有效率方面,观察组为96.0%,显著优于对照组(72.0%)(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P>0.05)。结论:氨氯地平联合氯沙坦钾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难治性高血压效果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患者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思达 刊期: 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