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程;童孜蓉;吴娟
目的:探究持续质量改进在急诊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2年-2016年来我院急诊科实习的58名护理实习生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29名,甲组采用传统带教方式,乙组采用持续质量改进带教模式,对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甲组实习生的理论成绩、实践操作和综合能力分数明显低于乙组,各项数据比较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科实习护士采用持续质量改进带教模式,其优势显著,能保证临床护理的安全性,护理满意度比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娄小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突发性耳聋采取脉血康胶囊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科2012年11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100例,按照数字随机方法将全部患者分成两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基础治疗,50例实验组患者则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应用脉血康胶囊治疗。结果: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期间两组患者均没有发现不良反应。结论:在对突发性耳聋患者进行治疗时,脉血康胶囊治疗具有比较显著的临床效果,而且安全可靠,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戴燕碧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支架置入术后护理对病情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10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知情同意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术后护理。研究组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0%,与对照组80%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 ABI、TCPO2、DOC各项指数均较对照组各项指数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采取全方位的护理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下肢缺血症状,对患者身心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效果确切,可以作为首选方案加以推广使用。
作者:刘小燕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究腹腔镜微创疗法与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并胆囊炎的疗效对比。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4年7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77例胆囊结石并胆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差异性,将其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38例患者,乙组39例患者,甲组采用开腹手术进行治疗,乙组采用腹腔镜微创疗法进行治疗,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乙组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以及切口长度均低于甲组,各项数据比较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中5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率为13.1%,乙组中1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率为2.5%,13.1%>2.5%,乙组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甲组,数据比较结果明显,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胆囊结石并胆囊炎的患者采用腹腔镜微创疗法进行治疗,其效果比较明显,优势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刘德全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中随机挑选110例,按患者的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成两组:65例对照组借助基础护理模式护理,65例干预组则借助糖尿病护理小组护理,统计临床结果。结果:干预组疾病好转率为95.4%,知识掌握度为96.9%;对照组疾病好转率为84.6%,知识掌握度为84.6%,P<0.05,有差别。结论:临床将糖尿病护理小组用于糖尿病人护理中可提高治疗掌握度,增强疗效,值得借鉴。
作者:王晓平;刘小琴 刊期: 2016年第12期
重症监护病房(ICU)是个危重病人密集、病情多变、先进医疗仪器密集的地方,ICU 护士岗位风险大,技术含量高,对护士心理素质和能力要求更加严格。如何增强ICU护士的心理素质,培养ICU护士的专业能力,一直是护理学科重要的课题。本文通过浅析ICU 护士的心理素质和专业能力要求,为ICU护理工作和护士培养提供理论参考。
作者:曹艳金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在联合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患者后行相应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06月-2016年06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45例异位妊娠患者,全部患者都联合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进行治疗,同时在治疗中配合相应护理,统计分析患者护理的效果。结果:在45例患者当中,护理痊愈为30例(66.67%),有效为14例(31.11%),护理无效为1例(2.22%),护理总体有效率为97.78%。讨论:在联合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患者后行相应护理,可以提高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具有临床应用的价值。
作者:陈群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中小学生当中的肺结核发病情况及发病诱因。方法:调查中小学生对于此病的了解情况以及预防措施的掌握;总结其趋势以及病症特点;研究此病的影响因素。结果:中小学生肺结核的患病危险因素比较复杂,结核发病与自身抵抗力、家庭经济条件、结核病接触情况等密切相关。结论:中小学学校结核病疫情不容忽视,应进一步加强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
作者:李福银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分析甲硝唑、替硝唑和奥硝唑治疗厌氧菌和滴虫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进行治疗的126例厌氧菌和滴虫性阴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成三组,甲硝唑组42例、替硝唑组42例、奥硝唑组42例,三组分别采用对应药物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过治疗后,替硝唑组患者总有效率与奥硝唑组比较,结果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硝唑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低于替硝唑组和奥硝唑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硝唑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奥硝唑组比较,结果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硝唑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替硝唑组和奥硝唑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厌氧菌和滴虫性阴道炎采取替硝唑和奥硝唑,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王学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分析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价值,以及管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样原则,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采用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意外事故发生率为3.33%,对照组患者护理意外事故发生率为21.67%,实验组患者护理意外事故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8%,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1.67%,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加强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提升整体护理质量,降低护理意外事故的发生率。加强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措施主要包括提升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预防导管室风险事故等。
作者:张秋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探讨人直肠癌组织中HO-1和TLR2/4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对20例直肠癌患者组织中的HO-1和TLR2/4进行检测(利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探究其表达水平以及临床表现的意义。结果:直肠癌患者组织中 HO-1和TLR2/4的表达水平明显的高于正常人组织中HO-1和TLR2/4的表达水平,两者之间有密切的相关性。结论:HO-1和TLR2/4的表达水平在直肠癌患者组织中的表现,呈正相关关系,是病发、病情恶化的信号。
作者:刘红权;刘云庚;祝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噻托溴铵粉雾剂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从病例库调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录的40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资料,对患者进行肺功能检查,确诊者采用噻托溴铵粉雾剂治疗法,于治疗后1个月回访调查,对比治疗前后症状变化情况。根据呼吸内科治疗标准,将疗效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等4个级别,按照具体标准进行统计分类。结果:呼吸困难、胸廓前后径增大、桶状胸、语音震颤减弱等为主要症状,患者多数为2种或2种以上病症。本次治疗效果,共39例有效,总有效率97.5%;仅1例由于病况严重,延长1周治疗后症状消失。结论:噻托溴铵粉雾剂是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有效治疗方式,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杨小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前哨淋巴结检查用于乳腺癌外科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共收录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我院收录的30例乳腺癌患者资料;对其临床采用前哨淋巴结(SLN)对患者进行检查,为外科手术治疗提供指导依据;采用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进行治疗,于术后3个月回访调查,按照显效、有效、无效等3个标准进行回顾性评价,总结30例SLN活检指导下外科手术治疗效果,对比治疗前后症状变化。结果:乳腺癌主要表现为乳腺肿块、乳头溢液、皮肤改变、乳头乳晕异常、腋窝淋巴结肿等症状,SLN用于ALND手术指导下,本次28例有效,总有效率93.3%,仅2例病况严重,治疗无效。结论:SLNB对肿瘤转移检查具有显著意义,可提高临床手术的针对性,确保患者短时间内接受治疗,提高了手术的可利用价值。
作者:陈亮;汪平;赵星;马鲁黔;杨立;程卫;皮启飞;郑崇乐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银离子敷料在皮肤表皮缺损伤口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50例具有皮肤表皮缺损伤口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纱布敷料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银离子抗菌敷料进行治疗。治疗一段时间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感染控制时间、换药次数及敷料费用。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达96.0%,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仅为76.0%,故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论:银离子抗菌敷料可明显缩短皮肤表皮缺损伤口的感染控制时间,有效减少换药次数及疤痕的形成,且临床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葛云娣 刊期: 2016年第12期
提目的:观察坎地沙坦酯联合金水宝胶囊对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符合慢性肾小球肾炎诊断标准[1]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坎地沙坦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金水宝胶囊治疗,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压、尿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等指标均得到一定改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坎地沙坦酯联合金水宝胶囊能明显减少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魏月娥;张义锦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索早期胃食管癌内镜诊治的现状和进展。方法:选择102例消化道早癌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收治,其中51例为早期胃癌患者,51例早期食管癌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内镜下手术诊治,分析胃、食管癌患者形态分型、肿瘤位置、病灶大小。结果:内镜技术在早期胃癌患者中,诊断正确率为98.04%,在肿瘤部位中以胃角为常见,在病灶大小中以1.0~2.0cm为常见,在形态分型中以III型为常见;内镜技术在早期食管癌患者中,诊断正确率为96.08%,在肿瘤部位中以食管中段为常见,在病灶大小中以1.0~2.0cm为常见,在形态分型中以糜烂型食管癌为常见。结论:内镜诊治在早期食管癌患者和早期胃癌患者中效果均显著,可明确患者病灶大小、肿瘤部位以及形态分型。
作者:雍海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导致伤口感染的具体原因,并对具体临床治疗方法予以探讨。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5年10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患者10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了解伤口感染发生率及其具体原因、影响因素等。结果:1000例患者中有57例患者出现伤口感染,伤口感染率为5.70%;以发生切口感染为因变量,构建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后发现,住院时间、切口类型、手术时间以及年龄均是导致伤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显示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致切口感染的因素多样,切口类型、手术时间及高龄是较为常见的相关因素,临床上需对此引起重视,了解感染病因并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
作者:周卉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本文将通过薄芝糖肽注射液对肾小球肾炎的治疗进行探究。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5年6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68例肾小球肾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基础性治疗,实验将进一步结合薄芝糖肽注射液加强治疗。与此同时,我们将针对患者治疗前后24小时的血清白蛋白、血尿素氮、尿蛋白定量等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后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下降、血清白蛋白增加、其他指标均有所好转,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薄芝糖肽注射液对肾小球肾炎患者肾功能的改善具有显著疗效,有利于患者身体情况的改善。
作者:黎凤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儿科护理细节中护理纠纷出现的原因,并制定防范对策。方法:对我院2014年3月-2016年2月儿科收治患儿90例的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护理纠纷分析发生原因和防范对策。结果:儿科护理细节中出现的医疗纠纷相对较多,如:护士态度恶劣、护士专业素质差、护患沟通不当、医疗费用不合理等,发生率分别为63.3%、33.3%、40.0%、30.0%、44.4%。结论:根据儿科护理细节中存在的护理纠纷原因,制定行之有效的防范对策,对于预防纠纷、提高护理质量来说,意义重大。
作者:王雪芬;张敏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7月来我院就诊的80例女性患者的96个乳腺肿块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所有肿块进行常规超声检查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并以病理检查结果为诊断金标准,比较两种方法检查的准确性。结果:超声弹性成像检查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19%和83.33%,普通超声检查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比为59.26%和73.81%,且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方面具有十分显著的优势,其灵敏度及特异度均远远高于普通超声检查,值得在临床进行广泛应用。
作者:熊萍;罗莉;李德义 刊期: 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