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分析验光配镜对因屈光不正造成调节性视疲劳的影响

任万洋

关键词:验光配镜, 屈光不正, 视疲劳, 疗效
摘要:目的:探索验光配镜用于屈光不正引起调节性视疲劳的治疗效果。方法:共收录了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我院收录的80例调节性视疲劳患者资料,均是由于屈光不正导致的视疲劳;先对患者屈光不正因素进行分析,统计调节性视疲劳的临床症状;采用验光配镜法进行治疗,于3个月后回访调查,按照显效、有效、无效等3个标准,对比治疗前后症状变化差异性(P<0.05)。结果:屈光不正是由于遗传、不合理用眼等因素造成,调节性视疲劳患者以眼疲劳、眼干涩、异物感、眼皮沉重感、视物模糊、畏光流泪、眼胀痛等为主要症状,且患者多数为2种或2种以上症状并存。本次80例治疗结果,显效65例(81.3%),有效12例(15%),无效3例(3.7%),总有效率96.3%;治疗前后,患者症状变化明显,仅少数眼疲劳、眼胀痛等。结论:医学验光配镜用于调节性视疲劳治疗效果明显,对屈光不正调节作用显著,值得全面推广。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38例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间收治的胆囊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138例患者使用的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主要将其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中出血量进行分析,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对胆囊结石患者进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效果佳,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作者:刘飞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细节护理在儿科静脉穿刺中的作用分析

    目的:探究细节护理在儿科静脉穿刺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静脉穿刺的72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的先后顺序将患儿分为两组,每组360例。实施常规护理的患儿为常规组,采取细节护理的患儿为干预组。观察两组患儿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静脉穿刺的依从性、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率及护理后护患纠纷。结果:干预组患儿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率及静脉穿刺的依从率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护患纠纷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儿科静脉穿刺中实施细节护理后的效果显著,不仅可以提升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和对护理的满意度,还可以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瑛瑾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产前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的防治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产前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的防治作用。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行产前检查并且住院分娩的100例孕产妇,采用随机奇数偶数法将其分成观察组(n=50例)与对照组(n=50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给予对照组孕产妇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全面的系统的产前护理干预方法对观察组孕产妇进行护理。对比两组孕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抑郁症发生率为16%,对照组患者抑郁症发生率为42%,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产前护理干预对孕产妇进行护理,能有效的缓解孕产妇的负性情绪,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

    作者:杨海平;吴爱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胸腰椎骨折治疗的研究现状

    在脊柱骨折中,胸腰椎为常见的骨折部位,临床上主要通过手术方式对该类骨折患者进行治疗。传统的胸腰椎骨折手术主要选用后正中入路的方式,但是应用该种入路方式时,创伤较大,术中出血量较多,术后患者易发生腰背肌无力、慢性腰痛对并发症,对患者康复产生严重影响。近几年,医学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得治疗手段增加,医师可以通过相应治疗等手段达到治疗效果。本文将探讨胸腰椎骨折治疗的研究现状,分析其手术治疗方法。

    作者:温健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个案管理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代谢和自我管理水平的干预效果

    目的:探讨个案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代谢和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观察;。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8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管理的新发现的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excel表格的RANDOM求出随机值后按升序排列分组,前40例为常规护理组(以下称对照组),后40例为个案管理组(以下称干预组)。分别对两组患者的血糖代谢和自我管理水平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干预前,干预组患者与对照组的的血糖代谢相关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血糖代谢优于干预前(P>0.05),且前者更优于后者(P>0.05);同时,干预组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亦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案管理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糖代谢,对控制患者的血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提高了患者的健康行为水平,因而值得被更为广泛的推荐。

    作者:艾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骨科大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

    目的:探讨骨科大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方法:选取30例骨科大手术患者,根据不同护理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15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治疗和护理,包括抗血栓药物、下肢活动训练及健康指导等,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加用预防及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方式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时间、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科大手术后良好应用预防及护理措施,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缩短治疗时间,提高医疗质量。

    作者:吴兰花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腹部切口改良式缝合100例观察

    腹部切口问题在肥胖的干扰下也逐步成为一大隐患,患者伤口易受感染、延期愈合。如何改良切口缝合技术,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纠纷。

    作者:刘桂英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健康教育在儿童保健门诊的应用研究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在儿童保健门诊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5年4月到2016年4月在儿童保健门诊接受治疗的75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患儿按照入院顺序划分为甲组(n=38)与乙组(n=37),为甲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对乙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儿的焦虑、抑郁评分以及患儿家长的临床护理满意率。结果:乙组患儿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优于甲组患儿,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甲组与乙组患儿家长的临床护理满意率分别为86.84%与97.3%,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在儿童保健门诊中的应用价值比较突出,能够有效缓解患儿的心理状态,提升患儿家长临床护理满意率,建议广泛应用。

    作者:邓小莉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并分析无创呼吸机治疗方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80例,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两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的同时,给予观察组以无创呼吸机治疗手段,针对实际治疗效果,住院时间、费用等进行比对分析。结果: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观察组,其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取得良好疗效,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论:采用无创呼吸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进行治疗,其临床治疗效果非常显著。

    作者:郭薇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紫云县近五年人均期望寿命分析

    “人均期望寿命”是研究人口寿命长短的主要参数,通过分析影响人均寿命的相关因素,可提出切实可行的长期养老保障机制,为解决人口养老问题提供政策性支撑。结合紫云县近五年寿命调查情况,总结了影响人均期望寿命的相关因素,提出切实可行的社会长期健康保障机制,进一步提高人均寿命水平。

    作者:狄安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乙酰谷酰胺注射液与血塞通注射液治疗眩晕症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乙酰谷酰胺注射液与血塞通注射液治疗眩晕症临床疗效。方法:选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因眩晕症住院病人6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使用乙酰谷酰胺注射液(0.5/支,沈阳新马药业有限公司产)加胞二磷胆碱静脉滴注,对照组使用血塞通注射液(0.2g/支,黑龙江省珍宝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静脉滴注,两组均配合口服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连续治疗7天后,比较病人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治疗7天后,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仅为66%,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治疗组眩晕症状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症状消退时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乙酰谷酰胺注射液较血塞通注射液治疗眩晕症疗效显著,可缩短症状消退时间。

    作者:周仕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九龙坡区职业健康检查系统应用效果探讨

    目的:规范职业健康检查工作,为用人单位提供更为优质、便捷、快速的职业卫生健康检查服务。方法:在职业健康检查工作中应用信息化系统管理,并据工作实际情况对系统进行动态调整。效果:系统应用后,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和单位形象;检查结果溯源性好,便于开展质量控制,工作质量得以提高;大程度减少对用人单位正常生产的影响,便于对职业卫生健康检查进行灵活安排。

    作者:陈熙;石海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与开颅夹闭术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效果

    目的:分析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及开颅夹闭术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2月~2016年5月收治的80例脑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颅夹闭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治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62.5%,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明显低于对照组37.5%,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愈率显著高于开颅夹闭术,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更适合用于治疗脑动脉瘤患者,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作者:戴和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46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护理方法,促进病人早日康复出院。方法: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对46例高龄患者实施了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并对其实施了系统的护理。结果:46例患者均获得成功。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的精心护理,可以提高手术的效果,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屠生莉;叶岚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乳果糖口服液联合小儿康颗粒治疗4岁以下小儿功能性便秘的疗效

    目的:探究乳果糖口服液联合小儿康颗粒治疗4岁以下小儿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38例小儿功能性便秘患者进行本次医学研究。在患儿家属知情的情况下,随机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个小组,每个小组均有19例患儿。在治疗期间,对照组患儿的治疗药物为乳果糖口服液,而观察组患儿是在对照组的服药基础上再服用小儿康颗粒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8.42%,可见观察组得出的数据优于对照组,两个小组之间的数据差异相对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乳果糖口服液联合小儿康颗粒治疗4岁以下小儿功能性便秘的疗效较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借鉴。

    作者:芦爱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不孕不育症应用补肾扶正汤治疗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补肾扶正汤在治疗不孕不育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本院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应用补肾扶正汤治疗的中医观察组和应用醋酸泼尼松龙治疗的西医对照组,每组60例,经过2个疗程治疗后,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并用SPSS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连续2个疗程的常规治疗后,中医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6.7%,西医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1.7(P<0.05),应用补肾扶正汤的中医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应用醋酸泼尼松龙的西医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补肾扶正汤治疗不孕不育疗效优于醋酸泼尼松龙,能够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临床治疗方法。

    作者:朱清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骨皮质切开辅助矫正舌倾磨牙的临床效果

    目的:通过切开骨皮质对矫正舌倾磨牙起到辅助性作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了80例单侧下颌第二恒磨牙舌倾病患,均为成人正锁颌,将其划分为2组,有40例为骨皮质切开组,将骨皮质切开,运用交互牵引的作用对锁颌进行矫正;有40例为对照组,锁颌的矫正仅单一的使用交互牵引。通过对2组病患解除锁颌所花费的时间进行观察记录,并在治疗前后均对2组病患拍摄CBCT,同时再对2组病患的目标牙是否存在牙根吸收现象进行观察。结果:对照组解除锁颌所需要的时间明显多于骨皮质切开组,并且在骨皮质切开组中没有出现明显牙根吸收现象。结论:通过使用骨皮质切开的方法对舌倾磨牙进行辅助性矫正,能够有效的将矫治的时间缩短,减轻病患的疼痛,并将牙根吸收这一并发症发生的概率降低。

    作者:陈雅文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住院发热患儿家长负性情绪的护理对策

    目的:分析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对发热患儿家长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本文对本院2015年12月~2016年2月收治的100例发热患儿家长进行随机分组。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50例)和观察组(n=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对两组患儿父母负性情绪改善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对照组焦虑恐惧度为28.20%(P>0.05);研究组焦虑恐惧度为5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42%,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期的健康知识讲座及交流活动健康教育能缓解家长的负性情绪,从而提高家长的信任度,减少医患的矛盾,有利于患儿预后。

    作者:吴越;游丽霞;张丽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宫颈癌发生的病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目的:探讨宫颈癌发生的病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2年3月与我院接受宫颈癌的1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为23~72岁,平均年龄为41岁。将这160例患者按照年龄分成五组,分别为<30岁、31~40岁、41~50岁、51~60岁与>60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并对160例宫颈癌患者进行分类,将每一类患者的例数与所占总数百分率进行计算。针对各类发病因素与患者的情况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结果:对160例宫颈癌患者的各组年龄发病情况、婚育情况、既往史以及职业进行分析,得出宫颈癌发生的病因与性行为异常、孕产次、社会因素以及性传播疾病等有关。结论:应该加强宫颈癌发生病因的宣传,扩大宫颈癌的普查范围,为广大妇女讲解预防措施。

    作者:张林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实现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持续改进预防医院感染

    目的:对于医院感染的控制工作进行持续性的改进,改善医院的感染控制体系,并附医院感染进行预防。方法:整理分析实际工作当中的医院中所出现的问题,并针对于所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整改措施,使医院的质量的在实际的工作当中不断地提升,多方面地提高感染管理水平。结果:通过不断的改进和规范的感染控制系统,提高了医院感染管理的质量,有效地防止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注重过程管理和质量的持续改进,对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曹刚勇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