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飞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期患者110例,随机分为两组。使其有可比性。对照组在解痉平喘、化痰、将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并于治疗前后测定两组患者 pH、PO2、PCO2。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3.16%和85.9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 pH值、PO2、PCO2分别为(7.34±0.04)、(73.11±5.08)mmHg和(55.22±4.19)mm-Hg,对照组分别为(7.30±0.05)、(63.04±4.57)mmHg和(63.34±5.95)mmHg,pH值、PCO2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O2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改变较对照组更为明显,上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乌司他丁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预后,且给药方便,可以作为常规治疗进行使用。
作者:朱勇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腰-硬联合麻醉在高原老年人泌尿外科微创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组抽取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我院行泌尿外科微创手术治疗的患者74例,采用抽签法将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行连续硬模外麻醉,观察组行腰-硬联合麻醉,分析两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用药剂量以及生命体征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用药剂量和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麻醉后30分钟,观察组MAP较对照组低,心率、血氧饱和度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腰-硬联合麻醉在高原老年人泌尿外科微创手术中的应用,不仅能够减少局麻剂量,还能够降低对患者生命体征的影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红英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腔内激光闭合手术配合特点。方法:对54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手术配合资料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本组均顺利完成手术,并发症发生少,效果满意。结论:患者情绪稳定及熟练的配合技术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及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马雪花;马蕊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内服磁朱丸联合针灸疗法治疗感音性耳聋的效果。方法:对所选53例患者行针药联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纯音听阈的变化情况。结果:53例患者经治疗后,12例痊愈21例显效,15例好转,总有效率达90.6%。结论:磁朱丸联合针灸疗法治疗感音性耳聋效果显著,是一用较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金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研究发现,人体在生物钟的作用下,血压在24小时内也有所不同。通常在清晨觉醒后血压持续上升,上午8~10时达高峰,随后逐渐下降,下午3~6时会稍有波动。人在入睡后,机体大部分处于休息状态,新陈代谢减慢,血压也相应下降,午夜至觉醒前血压低,血流缓慢,脑组织供血不足,血液中的某些凝血物质,如血小板、纤维蛋白原等,也极易粘附在血管内膜上,聚集成凝块,特别是老年人有动脉粥样硬化时,血管内膜粗糙,则更易形成栓子,阻塞脑血管发生脑梗塞,所以脑梗塞发病在清晨为多。由此不难看出,传统的1日3次服用降压药不尽合理,而晚间尤其在睡前服用降压药更危险(当然不是指全部高血压患者)。
作者:赵雪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诊断与中医治疗方法,丰富临床诊治工作经验。方法:共收录2013年4月-2014年4月,50例在我院精神科接受诊断治疗的患者资料,对其临床诊断与治疗工作进行回顾性分析。本次对确诊患者采用中医疗法,持续治疗2个月回访调查,按照中华医学会精神科疾病疗效评估方法,综合判断患者的中医治疗效果。结果:精神分裂症临床普遍表现为感知障碍、思维障碍、情感障碍、行为障碍等,严重影响了患者正常生活与工作水平。选用中医治疗方法持续调理,总体治疗有效率达96%以上,显著抑制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况。结论:中医疗法用于精神分裂症效果优越,临床值得推广此方法。
作者:熊天秀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危险因素进行研究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二型糖尿病患者共100例,其中糖尿病足和非糖尿病足各50例。将糖尿病足患者设为观察组,将非糖尿病足患者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对比,并对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纤维蛋白原、糖化血红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收缩压水平、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2型糖尿病患者纤维蛋白原、血压和血糖的长期控制,并严格控制和治疗慢性并发症,对糖尿病病足的预防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张春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小儿消化不良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选用了我部在2013年4月-2014年4月接收的68例小儿消化不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了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吗丁啉治疗,而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又给予了阿嗪米特肠溶片进行治疗,随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出现了明显的好转,但是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而且实验组患者的起效时间早于对照组,他们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阿嗪米特肠溶片联合吗丁啉可以大大提高小儿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且缩短了患者的治疗时间,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张振中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疼痛是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尤其是骨科手术后经常面临的一个问题。而骨折病人术后疼痛是临床上常见、普遍、重要的现象,由于麻醉作用消失,而损伤的组织仍持续释放某些致痛物质,并作用于游离得得神经末梢,降低了疼痛受体的高阈值,使患者产生疼痛。切口疼痛可影响患者的休息、睡眠、早期活动和饮食状况等,造成创口愈合延迟、康复过程减慢等。故有效的麻醉后镇痛能使患者早期活动,减少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和肺栓塞的发生,有利于胃肠功能的早期恢复,提高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促进患者手术后身心康复十分重要。[1]
作者:孙志芬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体会。方法:选取2013-2014年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8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满意度两个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患肢发生水肿、皮瓣坏死、皮下积液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对于护理方案的满意度也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综合护理方案应用于我院乳腺癌患者的护理中,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冯彬;黄睿光;杨亦颖;执湖仙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总结药剂科的安全质量管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药剂科实施质量管理前后人员与药品管理的临床数据,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前者实施质量管理,后者不实施,比较两组的药品管理情况和患者满意度反馈。结果:观察组在药品过期、损坏、滥用等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显著提升,计算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药品质量管理制度可以促进药品合理使用、提升患者满意度。
作者:谭全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25例高年患者植入临时心脏起搏器过程及术后有效护理措施和护理心得。方法:先行股静脉穿刺,放置7 FA 鞘管,送入导管电极,心电监护,见起搏钉后固定电极并连接起搏器,X-Ray确定放置位置。术后密切监测心率、心律、起搏情况,做好心理、穿刺口和饮食护理,同时给予活动指导预防电极移位脱落。结果:25老年危重患者均成功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体会高龄患者一般存血管硬化、血管弹性差,植入临时起搏器后需卧床休息,易引起栓塞事件,尤以肺栓塞多见,因此尽量缩短临时起搏器植入时间,有利于减少栓塞事件的发生。同时,重视患者的基础护理、健康教育,并给与有效的心理支持等护理措施,以保证手术的成功,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徐正义;栾容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 CT定位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效果。方法:对来我院诊治的8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实验组采用CT定位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7天后血肿体积为(20.1410.08);治疗14天后,血肿体积为(12.038.15)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发病率较高,临床上采用 CT定位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李俊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究曲美他嗪对高血压患者的心脏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中我院收治的14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70例)和对照组(7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依那普利药物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治疗组患者曲美他嗪药物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血压控制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比较。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7.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8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治疗高血压病的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易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究盐酸氨溴索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为今后的治疗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7月我院100例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琥珀酸氢化可的松钠治疗,观察组给予盐酸氨溴索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比较、咳嗽改善时间、哮鸣音改善时间、湿罗音改善时间、住院时间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盐酸氨溴索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效果确切,能快速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同时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曾海英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讨论护理管理对于降低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意外跌倒的效果,以寻求有效的护理措施降低患者跌倒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内科250例住院患者发生意外跌倒事件的原因,采取一系列的细节护理管理,观察患者发生跌倒的情况。结果:经过一系列的细节护理管理措施,护士的风险意识明显增强,无一例患者发生跌倒。结论:将护理管理应用于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可显著降低其意外跌倒的发生率,保护患者生命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许兰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老年脑梗死患者及其并发症在常规护理联合康复护理干预下的效果及影响。方法:选取100例我院神经内科2013年2月~2013年8月期间收治的脑梗死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其中观察组为实施常规护理联合康复护理干预患者,对照组为常规护理的患者,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方法下经过治疗后统计发现,观察组患者在联合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后治疗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5%,两组疗效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常规护理下联合康复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脑梗死老年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减少并发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孙文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应用硬膜外镇痛的效果及护理。方法:150例剖宫产初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术后采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镇痛(n=75),对照组采用传统静脉或肌肉注射镇痛(n=75),观察两组术后镇痛效果、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其他一般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24h、48h、72h疼痛程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术后72h完全镇痛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两组首次下床时间与肛门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镇痛能有效减轻产妇剖宫产术后疼痛,有利于术后康复,护理应注重监测生命体征,注意恶心呕吐、腹胀等并发症。
作者:陈玲萍;程彩萍;叶宇挺;李爱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后患者的排尿功能障碍的原因以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3月~2014年3月根治性子宫切除患者,对其进行进行综合干预护理,回顾性分析治疗前后对排尿功能的影响。结果:经过本次实验治疗,患者的排尿次数明显减少,减少率为48%~62%,每天尿急的发生率较之治疗前也有所降低,降低比率为45%~75%,每次排尿时间较之治疗前也有所缩短,缩短比率为49%~76%,治疗之后排尿量明显高于治疗前,增加量为55%~154%,则治疗后患者在排尿次数、尿急发生次数、排尿时间、排尿量等指标上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患者进行根治性子宫切除,需采取有效的干预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膀胱的功能障碍发生率,而且利于患者功能的恢复以及自主排尿,以改善患者的术后排尿功能。
作者:王传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究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护理策略,并对其护理效果进行总结分析。方法:将我院收入的9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全面而个体化的护理方式,分析总结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观察组痊愈出院者43例,对照组仅37例,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采取全面有效的个体化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作者:王艳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