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曲美他嗪对高血压病患者的心脏保护作用

易军

关键词:曲美他嗪, 高血压病, 心脏保护
摘要:目的:探究曲美他嗪对高血压患者的心脏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中我院收治的14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70例)和对照组(7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依那普利药物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治疗组患者曲美他嗪药物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血压控制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比较。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7.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8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治疗高血压病的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免疫磁分离结合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快速检测大肠杆菌O157∶H7

    目的:探究免疫磁分离免疫磁分离结合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快速检测大肠杆菌 O157∶H7的实验室效价。方法:将我院检验科保存的抗大肠杆菌O157∶H7单克隆抗体用胶体金标记为标记抗体,在利用抗大肠杆菌 O157∶H7多克隆抗体制备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用免疫磁分离分离待测样本后结合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样本中的大肠杆菌 O157∶H7,观察比较单纯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法与免疫磁分离处理后再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大肠杆菌O157∶H7灵敏度和检出情况。结果:纯培养样品检测结果显示,单纯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结果在浓度为7.6×104 CFU/mL 菌液呈弱阳性,表明检测低浓度为7.6×104 CFU/mL。而免疫磁分离结合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在浓度为7.6×103 CFU/mL既可检测为阳性。大肠杆菌 O157∶H7培养基中37℃培养5h后,单纯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结果呈(-);免疫磁分离后再用试纸条检测,结果呈(±)。结论:免疫磁分离结合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在检测大肠杆菌 O157∶H7降低了细菌检出的底限浓度,提高了检出率。

    作者:顾培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60例先兆流产的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60例先兆流产的治疗体会。方法:选取入我院治疗的先兆流产产妇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对照组采取单纯的西医治疗方法。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分娩结局和新生儿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新生儿娩出情况普遍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先兆流产效果显著,有效改善母婴结局,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作者:李志琴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非诺贝特在难治性痛风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目的:探讨临床对难治性痛风患者应用非诺贝特治疗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诊的难治性痛风患者共31例,在饮食指导、降尿酸及清除肾结石等常规治疗的条件下,给予非诺贝特胶囊服用,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 UA、TG、TC和 SCR等指标水平进行估测。结果:31例患者治疗后,有27例达到理想水平(UA≤360umol/L),治愈率是87.1%。治疗后,除SCR指标外,其 UA、TG与TC水平均要较治疗前有显著性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31例患者治疗期间均无痛风性关节炎发作,且B超复查提示无肾结石产生。结论:为难治性痛风患者应用非诺贝特治疗有理想的近期疗效,且安全性可靠,值得在今后的临床上普及应用。

    作者:郑红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院前急救护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随着社会的进步,急救医学的发展,人们对院前急救的要求越来越高,迅速而有效的院前急救工作.对维持患者生命,防止继发损伤,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伤残率和死亡率至关重要。我们通过对院前急救中存在的护理风险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提高了院前急救护理质量。1存在的问题1.1沟通行为:①院前电话沟通:电话记录不详,没有询问患者的病情、发病时间、性别、年龄及患者所在的具体位置和联系电话:可能导致错派专科医师或救护车找不到地点耽误抢救时间,延误抢救危重患者的黄金时间;②现场急救时的沟通:不能充分评估患者的病情,遇到到复杂、严重的病情惊慌失措,与患者交谈不注意掌握语言的语气和节奏;对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无预见性,不能及时、准确向家属交待清楚;影响了院前急救的医疗工作质量;③转运途中的沟通:未告知患者及家属转运潜在的风险并取得理解同意才能转运,不能根据患者的病情交待搬运患者时的注意事项及转运途中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或并发症,导致病情变化不能及时抢救:④与院内相关科室的沟通;不能与相关科室沟通及时做好手术或抢救准备,降低了抢救的成功率。

    作者:陈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气腹压力对不同年龄阶段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气腹压力对老人及年轻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80例 ASAⅠ或Ⅱ级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其中40例19~47岁(Y组),40例64~77岁(L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同一全凭静脉麻醉方法,气腹压力设置为12mmHg。应用美国BioZ.Com无创动力学监测仪,进行血流动力学评估,Drager麻醉机进行呼吸参数监测。分别记录气腹前5min(T0)、气腹后10min(T1)、气腹后30min(T2)、放气后10min(T3)的HR、平均动脉压(MAP)、心脏指数(CI)、外周血管阻力(SVR)、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气道压(Ppeak)、潮气量(VT)的变化。结果:与T0时比较,T1、T2时两组MAP、SVR、PETCO2、Ppeak均显著升高(P<0.01),CI均明显下降(P<0.01),T3时两组MAP、CI、SVR、HR、PETCO2、Ppeak恢复到T0时;T1、T2时L组 HR明显快于,CI明显低于,MAP、SVR、PETCO2、Ppeak明显高于 Y组(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同样的气腹压力对老年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更明显,因此有必要在术中检测其血流动力学以提高安全性。

    作者:马迅;杨立财;哈菁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髓内针内固定治疗第五掌骨颈骨折

    目的:为研究髓内针内固定治疗第五掌骨颈骨折的方法,并评估其疗效。方法:对30例第五掌骨颈骨折患者采用髓内针内固定治疗,纠正背向成角畸形,术后掌侧石膏托外固定3周。结果:30例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4~6周,平均5周。按骨折术后背向成角畸形纠正情况,分为优(完全纠正,背向成角=0°)20例,良(部分纠正,背向成角≤30°)9例,可(30°≤背向成角<40°)1例。结论:髓内针内固定治疗第五掌骨颈骨折,方法确实可靠,病人能较早活动掌指关节,是恢复患手功能的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王正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股骨远端外侧锁定板治疗股骨髁间骨折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使用股骨远端外侧锁定板方法治疗股骨踝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笔者至大理市第一人民医院进修期间参与治疗的股骨踝间骨折患者20例,使用股骨远端外侧锁定板方法,对股骨和股骨踝进行固定支撑,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20例患者中,患者的膝关节能够良好的活动,优7例,良8例,中2例,差3例,优良率为85%。结论:股骨踝间骨折患者进行股骨远端外侧锁定板治疗,能够有效促进患者骨折愈合、消除膝关节功能障碍,在临床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作者:叶银龙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期间收治的收治疗的8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将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创口感染1例,泌尿性感染2例,无褥疮并发,并发症率为7.5%;对照组创口感染5例,泌尿性感染3例,褥疮2例,并发症率为25%。对两组患者出院时的满意度进行调查,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5%,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7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率、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对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治疗有着显著疗效,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改善医患关系,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作者:李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86例急性胃出血患者的急诊救治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手术和保守治疗在急性胃出血急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对我院在2013年3月到2014年3月接诊的86名急性胃出血患者进行比较治疗分析。对照组43人采用保守治疗;实验组43人采用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等。结果:实验组痊愈23例、有效18例、无效2例,有效率95.3%;对照组痊愈19例、有效17例、无效7例,有效率83.7%。结论:手术疗法在急性胃出血急诊救治中的效果比保守治疗更理想,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叶天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分析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80例产妇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硬膜外组和腰-硬联合组。硬膜外组患者接受硬膜外麻醉,腰-硬联合组患者接受腰-硬联合麻醉。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腰-硬联合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明显好于硬膜外组,腰-硬联合组在药物起效时间以及镇痛效果方面均明显优于硬膜外组。结论:硬-腰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具有起效快、麻醉效果好等优点,可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李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全科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分析

    本文研究的的目的是为了对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进行全方位的探讨和分析,在研究的过程当中以我中心94名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与常规的治疗方法进行对比和分析,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使用常规方法和全科治疗方法,在治疗的过程当中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反映的观察,后针对观察到的结果进行总结和临床效果分析。本文后根据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的出结论:全科治疗对于心理衰竭的患者具有很好的疗效。

    作者:陈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剖宫产术后应用硬膜外镇痛的效果及护理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应用硬膜外镇痛的效果及护理。方法:150例剖宫产初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术后采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镇痛(n=75),对照组采用传统静脉或肌肉注射镇痛(n=75),观察两组术后镇痛效果、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其他一般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24h、48h、72h疼痛程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术后72h完全镇痛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两组首次下床时间与肛门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镇痛能有效减轻产妇剖宫产术后疼痛,有利于术后康复,护理应注重监测生命体征,注意恶心呕吐、腹胀等并发症。

    作者:陈玲萍;程彩萍;叶宇挺;李爱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无痛护理理念对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术后康复的影响

    目的:对无痛护理理念对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术后康复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择2013年3月到2014年3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骨折患者5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无痛护理理念,对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和术后康复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疼痛评分明显较低,且轻度疼痛和中度疼痛比例高于对照组,重度疼痛比例低于对照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康复总有效率分别为84.0%和96.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无痛护理理念应用于骨折患者的护理中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术后疼痛,并且还能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

    作者:杨杨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椎体压缩骨折良恶性CT及MRI鉴别诊断

    分析研究MRI鉴别诊断椎体压缩骨折的良恶性。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7月经我院临床或病理证实椎体压缩骨折患者58例,男31例,女27例,进行MR仪扫描。结果:Ⅰ、Ⅱ、Ⅲ、Ⅳ度压缩骨折椎节数、压缩椎体强化、台阶征椎节数、附件及椎间盘受累数在良恶性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讨论:MRI具有较高的分辨率,任意方位的直接成像,在鉴别椎体良、恶性压缩骨折表现出独特优势。通过 MRI 增强检查以及弥散加权成像等检查,可更好地鉴别椎体压缩骨折的病因。

    作者:陈江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漷县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现状调查及分析

    目的:探讨漷县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60岁以上高血压老年患者的现状,分析干预健康的有效措施。方法:对漷县镇2400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随机调查和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结果:通过对2400名漷县镇60岁以上老年人调查发现,高血压患者有1017例,患病率是43%,不同性别和年龄人的患病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老年人的主要心血管疾病是高血压,发病率高,控制高血压的关键在于开展社区老年人健康教育、进行早期的生活行为干预及用药治疗,通过健康体检及社区诊断来改变高血压的首诊发现方式,早期发现老年高血压患者,进一步加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工作,努力提高60岁以上老年居民高血压防治水平。

    作者:张士歧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布地奈德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小儿急性喉炎伴喉梗阻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小儿急性喉炎伴喉梗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154例急性喉炎伴梗阻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82例和对照组72例。观察组应用布地奈德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对照组应用布地奈德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76例,占92.7%,而对照组治愈57例,占79.2%,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应用布地奈德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小儿急性喉炎伴喉梗阻具有较好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建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老年心律失常患者的特征与病因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常见病因,为老年人预防和治疗心律失常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心内科收治的140例老年心律失常患者行动态心电图或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分析所患心律失常的类型与患者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的关系。结果:老年心律失常的发生与患者性别无关(P>0.05),其发生情况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P<0.05),合并冠心病、高血压、肺心病等基础性疾病的老年患者更易发生心律失常。在各类型中,以房性心律失常为多见,其次是混合性和室性心律失常。结论:老年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特征有室性早搏、房性早搏、心房颤动和扑动等,病因有冠心病、高血压、肺心病等。

    作者:徐强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超声波配合微波治疗宫颈瘤样增生20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宫颈瘤样增生的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超声波和微波配合治疗20例宫颈瘤样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超声波治疗使宫颈向宫颈口凹陷并收缩,瘤样增生组织暴露,微波使瘤样增生的组织变性缩小。结论:超声波配合微波治疗宫颈瘤样增生创伤小,愈合佳,是目前子宫颈瘤样增生患者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任丽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关于心内科住院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与危险因素探究

    目的:剖析心内科住院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与危险因素,提供临床方法与依据预防心内科住院患者肺部感染。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到笔者所在医院心内科就诊的654例住院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与病原学分布情况,实施危险因素的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结果:总共654例患者有64例发生肺部感染,感染率为9.79%,上呼吸道感染29例,占比45.31%,下呼吸道感染35例,占比54.69%;总共分离出病原菌64例,真菌7株占比10.94%,革兰阴性菌39株占比60.94%,格兰阳性菌18株占比28.12%;心内科住院患者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有抗菌药物使用种类、卧床时间、ICU停留、侵入性操作、血清白蛋白低、肺部感染史、机械通气、年龄等。结论:心内科住院患者拥有特别高发生肺部感染的比率,而且相对较高的是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按照从多到少的顺序为革兰阴性菌、格兰阳性菌、真菌;这一类型患者肺部感染有比较多的危险因素,必须预防干预高危因素。

    作者:沙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老年人心血管药物的合理使用探讨

    目的:探讨合理使用老年人心血管药物的重要性。方法:收集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根据实际病情合理使用胺碘酮注射剂,血管紧张抑制素,β受体阻滞药,钙拮抗剂,利尿剂等心血管药物。治疗观察3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好于对照组,总有效率观察组91.3%明显高于对照组72.5%,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使用心血管药物可以有效的改善心血管患者的病情,对药物的副作用和有效性做出充分评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身体情况,控制药物剂量,是提高药物药效的关键。

    作者:刘柱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